固体润滑论文_刘晓倩,陈欢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体润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固体,摩擦,润滑剂,涂层,材料,颗粒,技术。

固体润滑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倩,陈欢欢[1](2019)在《小众学科大众科学——记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文中研究指出润滑,是个小众学科,但它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在我国大西北,有一支强大的润滑团队——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化物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扎根兰州数十载,在固体润滑学科奠基人陈绍澧、中国科学院院士党鸿辛、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维民及一批青年科学家等几代人的薪火相传之下,持续为我国润滑领域提供科技支撑。在兰州,创建固体润滑学科(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20期)

杨杰,马钊宁[2](2019)在《镶嵌式固体自润滑轴承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机械生产条件恶劣,煤矿机械若润滑不到位,致使磨损失效,情况严重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引起安全事故。镶嵌式固体自润滑轴承,结合金属基体与固体润滑剂的各项性能,在低速、重载、高温的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自润滑特性,为煤矿机械设计、制造中的润滑不佳部位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节能环保,减小污染,与绿色煤机设计制造技术理念一脉相承。(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王睿哲,朱丽娜,岳文,付志强,康嘉杰[3](2019)在《激光表面织构化与固体润滑技术复合处理改善表面摩擦学性能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表面织构化技术(LST)具有加工速度快、对环境无污染并且可以实现加工图案尺寸和形状的精确控制等优点,可以有效改善表面的摩擦学性能。通过将激光表面织构化技术与固体润滑复合处理,可以起到"1+1>2"的协同作用,从而使得基体材料的表面摩擦学性能达到进一步的优化。对国内外LST与不同的固体润滑技术复合处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系统归纳了表面织构的几何形状、尺寸、密度等对不同固体润滑材料寿命的影响,分析了二者协同润滑效应的机理,并对LST与固体润滑技术复合处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10期)

刘晓倩,陈欢欢[4](2019)在《小众学科大众科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运动的世界里,摩擦磨损无处不在,润滑至关重要。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在太空天线无法展开、某型号卫星扫描机构无法正常运转;航空发动机主轴承异常磨损……都是润滑失效导致的。润滑,是个小众学科,但它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在我国大西(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9-26)

曾群锋,曹江南[5](2019)在《气体箔片轴承固体润滑涂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箔片轴承技术作为当今各国高度重视的新型轴承技术,随着现代机械产品朝着高速、高精密、高可靠性、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展现出其应用价值,应用领域也不断得到拓展。对于动压气体箔片轴承而言,轴颈与箔片在启停阶段的干摩擦不可避免,若不对摩擦接触表面进行有效地减摩耐磨处理,将会严重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和转子-轴承系统的运转稳定性。鉴于气体箔片轴承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环境,采用固体润滑涂层来改善顶箔和转轴配合表面之间的摩擦性能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文中介绍了气体箔片轴承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并对影响气体箔片轴承运行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固体润滑涂层的国内外研究历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期对气体箔片轴承及其固体润滑涂层技术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并为今后固体润滑涂层的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晋枝,姜淑文,朱小鹏[6](2019)在《添加WS_2/MoS_2固体润滑剂的自润滑复合涂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润滑复合材料由于含有固体润滑剂,可在摩擦过程中形成连续润滑膜实现自润滑特性,与传统的在摩擦界面添加以油为主的液体或半固态润滑脂的方法相比,更能适应现代真空、高温、高压、辐射等环境下的服役要求,因而得到广泛研究和关注。硫化物固体润滑剂(WS_2/MoS_2)附着性强,具有较好的成膜特性,是目前优选的固体润滑剂之一。添加WS_2/MoS_2的自润滑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有低温湿化学法(电沉积、化学镀)和高温物理法(激光熔覆、热喷涂)。自润滑复合涂层的减摩特性与WS_2/MoS_2在涂层中的含量与分布密切相关。固体润滑剂含量太低时,不足以保证润滑膜的形成和稳定,起不到减摩作用;含量太高时,润滑剂分子堆积,易产生粘弹性摩擦阻力,甚至剥落造成恶性犁沟磨损。研究表明,固体润滑剂颗粒的团聚会导致涂层表面平整性变差、结构疏松。然而,现有工艺条件下WS_2/MoS_2固体润滑剂颗粒在涂层中的分散都达不到单分散状态。低温湿化学法具有良好的均镀能力和化学稳定性,工艺方法灵活,但微粒在镀液中的分散性有待提高,微粒在镀层中的含量需要更精准的控制。目前,可添加表面活性剂或通过金属包覆处理对粉体进行改性,以增强固体润滑剂颗粒与基体间的润湿性。迄今,无论是电沉积还是化学镀制备添加固体润滑剂的复合涂层,镀层沉积速度和镀层中WS_2/MoS_2微粒含量都随着镀液pH值、镀液中WS_2/MoS_2固体微粒含量和电流密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高温物理法制备的涂层具有结合力强、密度大、硬度高的特点,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WS_2/MoS_2超过400℃会发生分解,不仅导致润滑相减少,使涂层减摩特性受限,而且生成的气体会形成孔洞,降低涂层内聚结合力;若表面生成硬质相还会脱落造成磨粒磨损,损害涂层性能。目前,通过金属包覆WS_2/MoS_2颗粒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分解,但也不能完全避免;也可利用WS_2/MoS_2高温分解的特点直接在熔池中生成其他润滑相,提高涂层的自润滑性能。本文综述了含WS_2/MoS_2固体润滑剂的自润滑复合涂层的制备研究进展,评价了相关工艺的优势与局限性,提出涂层中固体润滑剂含量和分布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解决措施,以期为高性能自润滑复合涂层的制备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7期)

华希俊,王皓,解玄,张加力,平国峰[7](2019)在《纳米固体润滑颗粒对微织构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RTEC-MFT-5000型多功能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纳米固体润滑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微凹坑织构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在研究中,应用NanoFocus共聚焦显微镜观测试样表面微织构形貌,获取磨痕处二维截面轮廓图。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磨损区域微凹坑形貌及磨痕部位微凹坑内外的元素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纳米固体润滑颗粒的润滑油,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均具有较优的减摩特性,固体润滑颗粒作为添加剂有助于在磨损区域形成一层固体润滑膜,减小摩擦副之间的摩擦因数,提高耐磨性能。含有纳米二硫化钼固体颗粒添加剂的润滑油,其减摩抗磨效果优于含有纳米石墨固体颗粒添加剂的润滑油。表面微织构技术与纳米固体润滑颗粒添加剂相结合,可以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协同润滑效果。(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9年07期)

秦娜,汪宁宁,刘晓程[8](2019)在《固体润滑国家队:书写中国“润滑”传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到风云系列卫星,从神舟系列飞船到天宫系列飞行器……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牵引着亿万国人的目光。而在每一次跨越的背后,都离不开一支科研国家队的付出,它就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1958年,在“(本文来源于《甘肃日报》期刊2019-05-31)

秦娜,李丽,王晶[9](2019)在《党鸿辛:中国固体润滑学科的开拓者》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取得伟大胜利,能参与其中并为之贡献力量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荣耀,已故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鸿辛院士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两弹一星”有功人员,也是我国摩擦学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在50多年(本文来源于《甘肃日报》期刊2019-05-08)

王刚[10](2019)在《考虑受限固体颗粒的混合润滑理论建模与光学原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程实际中,油脂润滑零件如齿轮、轴承和蜗轮蜗杆等,在低速重载以及使用低粘度润滑油的条件下均工作在混合润滑状态。近年来人们对于混合润滑的认识逐渐深入,认为在接触区同时存在薄膜润滑、边界润滑和流体润滑的润滑状态即为混合润滑。而在实际接触过程中,又由于存在磨损磨粒、固体颗粒润滑介质、研磨颗粒以及外界环境中窜入的沙尘颗粒等,这些往往构成含有第叁体的混合润滑系统。本文基于自回归模型,通过二维数字滤波技术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用计算机模拟生成高斯粗糙表面和粗糙接触状态。采用修正的平均流量雷诺方程、G-T接触模型和液-固二相流模型建立了含有第叁体颗粒的混合润滑模型,研究了颗粒对于点接触混合润滑摩擦特性的影响。模型通过G-T接触模型计算相对粗糙表面接触的微凸体承载受力与微凸体接触真实面积,通过液-固二相流模型计算颗粒所产生的承载与剪切力,通过平均流量雷诺方程计算润滑油膜的流体承载和摩擦力,且根据上述承载计算表面弹性变形以及膜厚。随后可以计算出含颗粒混合接触表面的摩擦力与摩擦系数。本文从宏观角度考虑了润滑界面存在颗粒的实际情况,改进了以往混合润滑模型忽略颗粒影响的情况。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故基于光学原位法进行往复摩擦试验。试验内容主要介绍了往复摩擦试验台的搭建,测量与控制系统原理,试验方案与基本步骤。试验分析了颗粒在混合摩擦界面的排布与运动规律,并就试件表面均方根粗糙度、颗粒浓度、滑动速度和载荷四个因素对于混合润滑摩擦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本研究通过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来确定含有颗粒的混合润滑摩擦特性,在基于粗糙表面的受限空间中,考虑了颗粒体的弹塑性变形,对机械摩擦表面的颗粒作用进行了探讨,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和试验方法的探索。(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固体润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煤矿机械生产条件恶劣,煤矿机械若润滑不到位,致使磨损失效,情况严重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引起安全事故。镶嵌式固体自润滑轴承,结合金属基体与固体润滑剂的各项性能,在低速、重载、高温的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自润滑特性,为煤矿机械设计、制造中的润滑不佳部位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节能环保,减小污染,与绿色煤机设计制造技术理念一脉相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体润滑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倩,陈欢欢.小众学科大众科学——记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J].科技传播.2019

[2].杨杰,马钊宁.镶嵌式固体自润滑轴承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研究[J].煤矿机械.2019

[3].王睿哲,朱丽娜,岳文,付志强,康嘉杰.激光表面织构化与固体润滑技术复合处理改善表面摩擦学性能的研究现状[J].材料保护.2019

[4].刘晓倩,陈欢欢.小众学科大众科学[N].中国科学报.2019

[5].曾群锋,曹江南.气体箔片轴承固体润滑涂层的研究进展[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9

[6].王晋枝,姜淑文,朱小鹏.添加WS_2/MoS_2固体润滑剂的自润滑复合涂层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

[7].华希俊,王皓,解玄,张加力,平国峰.纳米固体润滑颗粒对微织构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J].机械制造.2019

[8].秦娜,汪宁宁,刘晓程.固体润滑国家队:书写中国“润滑”传奇[N].甘肃日报.2019

[9].秦娜,李丽,王晶.党鸿辛:中国固体润滑学科的开拓者[N].甘肃日报.2019

[10].王刚.考虑受限固体颗粒的混合润滑理论建模与光学原位观察[D].合肥工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磨损率随载荷的变化曲线在不同温度下,物料LDPE在30r/min不同...润滑转移层模型示意图固体颗粒杂质[74]鳞片状石墨的微观结构基体MoS2-Ti复合薄膜摩擦学性能...

标签:;  ;  ;  ;  ;  ;  ;  

固体润滑论文_刘晓倩,陈欢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