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农机维修保养技术与维修的事故成因及对策

试析农机维修保养技术与维修的事故成因及对策

英德市大站镇人民政府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加快了农业生产发展的进程,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与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但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予以解决,例如,农机维修保养技术中质量问题与维修事故等相关问题。如何提高农机工作效率,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几率,是农业机械化生产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难题。

一、农机维修保养技术技巧

去除农机过滤器的机油残留物时,要取一张白纸,将白纸放在农机过滤器的内壁中,进而在农机保养中,过滤器中的污垢就会吸附在白纸上,避免污垢残留在过滤器内壁中,导致农机过滤器无法正常运作,通过此方法,会将过滤器中的污垢残留会自动吸附在白纸上。在农机保养结束后,将白纸取出,不会影响农机的生产,有效地提高农机保养技术的有效性。

当农机轮胎发生漏气时,应该及时对农机轮胎进行修补。如果无法确认轮胎的漏气位置,可以将滑石粉放在漏斗中,将滑石粉倒灌入轮胎中,利用滑石粉将轮胎充满,就可以解决农机轮胎漏气的问题,有利于有效地提高保养工作效率。

二、农机维修事故的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工作人员没有正确的操作技能

一般情况下,农机经过维修后返回,农机都要经过系统反复调试确认,观察农机更换的零部件是否正常运作,检验机械能否正常运转[1]。但是在实际的农机调试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工作人员缺少专业的技术指导,只能凭借过往的经验在农机机械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直接运行,缺少重要的磨合期,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对更换的零部件与原始的零部件造成难以匹配的现象发生,容易在农机运作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严重情况下会威胁维修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检修时没有将动力源切断

一般情况下,农机发生故障都是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由于受到农业生产的时间约束,农业机械在此时间段使用情况会较为集中,当农机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驾驶工作人员一定会心急如焚,还没有熄灭农机时,就会着急维修,查看农机的故障部位,这种行为的发生是非常危险的,并且严重违背农机维修的检查流程,势必会加大农机维修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根据调查得知,目前我国发生农机维修事故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农机操作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

(三)维修工作人员技术能力较弱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建设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的水平也日益提高,农机制造建设方向从传统的单一化逐渐向科技化、复杂化方向发展,但是从事机械维修的工作人员技术能力却提升缓慢,技术能力水平仍然与过去保持一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并不均衡,部分地区农机维修站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维修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仍然较弱,不能对农机的故障进行专业的判定与维修,导致农机的维修结果并不符合专业的标准,极其容易发生农机机械的二次故障[2]。由于农机维修作业环境恶劣,以至于年轻的技术人才并不愿意忍受脏乱差的维修作业环境,导致从事农机维修的工作人员年纪普遍偏大,思想观念过于陈旧,学习能力较弱,难以掌握新的农机机械结构与拆装方法知识的学习,使得农机维修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良莠不齐,从而导致农机的维修事故发生频繁。

(四)忽视对农机零部件的检查

在实际情况下,农机维修工作人员只重视农机大部件的修理与维护,忽视对农机小零部件的检查,在零部件检查环节中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在对农机零部件进行更换时,为了控制经济成本,进而选择价格较低的零部件,不能够保证零部件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规格是否与原部件匹配,使农机机械在维修之初可以正常运作,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零部件就会出现磨损、松动的现象发生,非常容易发生农机的二次故障。与此同时,由于零部件的质量符合标准,极易会对其他零部件造成磨损,会影响农机的正常运作,严重会使实际操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加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三、农机维护保养技术的注意事项

农机在使用后要对农机具进行保养,及时清理农机具外部的杂草与泥土,对农机具内部的农作物残留杂质与泥土进行彻底清除。

在清理完农机具杂质时,对农机具需要润滑的位置进行擦拭,擦拭干净之后要在此部位加注适当的润滑油,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农机具再次使用后能够正在运作,防止农机具受锈蚀影响,造成农机具故障。

当农机具加注润滑油之后,为了保养农机具,要对农机具上薄铁皮部件、罩壳等易生锈表面进行喷漆处理,防止锈蚀。在农机具使用前要务必要对农机具三角带的进行松紧检查,三角带过松或过紧都会对农机具的使用时长造成影响。

四、防止农机维修事故发生的有效对策方法

(一)加大农机机械维修方法的宣传力度

农机维修工作人员按照科学规范的农机维修操作流程与方法,对农机进行有效维修是预防与防范农机维修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3]。因此只有加大农机机械维修方法的宣传力度,严格规范维修操作具体流程与方法,才能够有效地降低农机事故的发生几率,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发生农机事故,也能够将安全隐患的系数降低,尽最大的能力确保农机维修工作人员的生命与安全。

(二)定期对农机进行科学保养

由于农业机械设备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农机的使用次数越多,使用的时长越久,就会使机械的磨损与老化略为严重,尤其针对零部件的磨损与老化更加容易被工作人员所忽视。磨损与老化现象严重的农机就会容易在农学生产过程中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这就需要农机维修工作人员定期为农机进行全面的保养与检修,提高农机维修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重视农机的保养与维修工作,这也是防范发生农机维修事故的重要工作内容。众所周知,农机的使用受季节因素影响,在农机闲置时,对农机的保养程度直接影响农机的使用时长。故此,在农机的闲置期内,要讲究农机的放置位置,尽量选择通风较好的位置,并根据农机闲置正确的保养方法进行科学有效地保养,才能够增加农机的使用时长,减少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充分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维修的补贴力度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提高发展,相关部门对于农机购买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却忽略了对于农机维修配套设备的建设,相关部门并没有重视农机维修技术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维修的补贴力度,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农机维修部门更换新的维修检测设备,提高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维修能力,使农机维修队伍不断强大。

(四)定期开展农机维修技能培训

提高农机维修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是降低农机维修事故发生频率的有效方法。故此,农机相关企业应该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定期组织农机维修工作人员参加农机维修技能培训。农机相关企业可以定期派遣专业的维修技师走进一线,对农机设备进行检修与维护,对农机设备开展逐一检查与维修工作,务必保证农机维修的有效彻底,降低农机维修事故的发生几率,将安全隐患遏制在摇篮中[4]。农机相关企业要针对实际农机维修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聘请农机维修专家或高级农机维修管理人员在技能培训会上对农机维修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全面的维修知识讲解与维修技能指导,有利于提高农机维修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从而有效地保障农机维修环节的安全、稳定,避免农机维修事故的再次发生,有效地保护农机维修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加快了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进程,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生产量,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与运用,但是在实际农业机械化建设中,农机维修保养中维修事故频发,这就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农机机械维修方法的宣传力度,规范农机机械维修的方法与流程,相关部门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机维修的补贴力度,给予一定的政府扶持,农机相关企业还要定期组织农机维修工作人员参加维修技能培养,并定期对农机进行科学保养,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降低农机维修事故的发生几率,保障农机维修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促进农机相关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喜成,董旭.浅谈农机的维修与保养[J].人文之友,2018(1):215.

[2]汪文忠.农机维修保养技术要点分析[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7(2):38-39.

[3]邵国庆.浅谈常见农机故障维修与保养[J].农民致富之友,2016(13):183-183.

[4]刘海鸥.刍议农机维修保养技术与维修的事故成因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3):126-126.

标签:;  ;  ;  

试析农机维修保养技术与维修的事故成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