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异亮氨酸高产菌选育及其培养基优化

L-异亮氨酸高产菌选育及其培养基优化

论文摘要

旨在诱变选育L-异亮氨酸高产菌,并探索突变株最佳发酵条件。利用传统化学诱变结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生物诱变体系对实验室保藏的Brevibacterium flavum I-12进行逐级诱变,选育2-噻唑丙氨酸(2-TA)和磺胺胍(SG)高抗性和在琥珀酸平板上能快速生长的突变菌株。随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设计优化出目的突变株摇瓶发酵培养基组分的最佳参数水平。结果显示,经过一系列诱变和筛选,成功选育出一株在40 g/L的2-TA和5 g/L的SG,且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快速生长突变株,命名为B. flavum TA-6,该菌株产酸达26.2±0.5 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4.75%,而副产物L-缬氨酸和L-亮氨酸积累量明显降低。经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后,突变株产酸可达27.8±0.5 g/L,比优化前提高了6.1%。通过传统化学诱变结合ARTP生物诱变体系,成功选育出一株杂酸降低的L-异亮氨酸高产菌TA-6,该菌株具有潜在生产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株
  •     1.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1.3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1.2 方法
  •     1.2.1 诱变方法
  •       1.2.1. 1 硫酸二乙酯诱变
  •       1.2.1. 2 ARTP诱变
  •     1.2.2 高产菌筛选方法
  •       1.2.2. 1 平板初筛
  •       1.2.2.2摇瓶初筛
  •       1.2.2. 3 摇瓶复筛
  •     1.2.3 分析方法
  •       1.2.3. 1 菌体浓度测定
  •       1.2.3. 2 致死率
  •       1.2.3. 3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       1.2.3. 4 L-异亮氨酸的测定
  •     1.2.4 响应面法优化L-异亮氨酸发酵培养基
  •       1.2.4. 1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
  •       1.2.4. 2 Box-Behnken实验设计
  • 2 结果
  •   2.1 诱变致死曲线的测定
  •     2.1.1 DES诱变致死曲线
  •     2.1.2 ARTP诱变致死曲线
  •   2.2 突变株B.flavum TA-6选育谱系及遗传稳定性实验
  •   2.3 摇瓶发酵过程产酸曲线
  •   2.4 响应面法优化L-异亮氨酸发酵培养基
  •     2.4.1 Plackett-Burman实验
  •     2.4.2 Box-Behnken实验结果
  •     2.4.3 验证试验
  • 3 讨论
  • 4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壮壮,魏佳,于海波,徐建中,张伟国

    关键词: 异亮氨酸,化学诱变,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抗性筛选

    来源: 生物技术通报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一般化学工业

    单位: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BK20150149)

    分类号: TQ922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8-0634

    页码: 82-89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1388K

    下载量: 552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L-异亮氨酸高产菌选育及其培养基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