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基香豆素论文-金贤武,黄平

甲氧基香豆素论文-金贤武,黄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氧基香豆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山蜡梅叶及其制剂,HPLC,含量测定,质量控制

甲氧基香豆素论文文献综述

金贤武,黄平[1](2019)在《HPLC测定山蜡梅叶及其制剂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山蜡梅叶及其制剂中6, 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Luna R-C18色谱柱,以甲醇-0. 1%乙酸水溶液(25:75)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 0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40nm。结果:6, 7-二甲氧基香豆素检测浓度在4. 176~208. 8μg·m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结论: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山蜡梅叶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7期)

陆麟,王卓君,戈大春,钱浩良[2](2019)在《HPLC-DAD法测定八味茵术颗粒剂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八味茵术颗粒剂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取DIKMA Diamonsil C_(18)(2)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柱温30℃,DAD检测(200~400 nm):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检测波长为340 nm,白术内酯Ⅲ的检测波长为220 nm,白术内酯Ⅰ的检测波长为275 nm。进样量为5μL,流动相为水(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结果: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0. 1~100. 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 0000)、白术内酯Ⅲ在0. 1~100. 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 0000)、白术内酯Ⅰ在0. 1~100. 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 0000),其精密度、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本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可有效用于八味茵术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9年01期)

魏强,尚海,耿新乐[3](2018)在《4-(4-甲氧基苯基)-2,6-双(5,6-苯并香豆素-3-基)吡啶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邻羟基萘甲醛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六氢吡啶为催化剂,通过Knoevenagel反应,利用研磨法制得3-乙酰基-5,6-苯并香豆素(A);A与4-甲氧基苯甲醛(B)和醋酸铵经一锅法合成新化合物4-(4-甲氧基苯基)-2,6-双(5,6-苯并香豆素-3-基)吡啶(C),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采用MTT法研究了化合物C对人体宫颈癌HeLa 229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C浓度为80μmol·L~(-1),作用时间为48 h时,抑制率为66.65%,IC_(50)为45.75μmol·L~(-1),与依托泊苷(IC_(50)=42μmol·L~(-1))相当。(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8年03期)

孙全,徐冲,刘霞,郭小红,杨敏[4](2017)在《HPLC同时测定川佛手中的橙皮苷与5,7-二甲氧基香豆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川佛手中橙皮苷与5,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3%冰乙酸(B),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84 nm。结果橙皮苷与5,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橙皮苷=1.7506×104X+13.27(r=0.9999)、Y5,7-二甲氧基香豆素=9.9260×103X+5.81(r=0.9995),10.30~82.40μg·mL~(-1)橙皮苷、20.18~161.44μg·mL~(-1)5,7-二甲氧基香豆素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7%、97.91%;不同干燥条件下的佛手饮片中橙皮苷与5,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分别为0.05%~0.19%、0.23%~0.40%。结论经恒温鼓风干燥(40℃)的佛手饮片中橙皮苷与5,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较高。所用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于川佛手中橙皮苷与5,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测定。(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李杨杨,黄成,孟晓明,陈昭琳,马陶陶[5](2015)在《茵陈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MDCK模型中的吸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马丁达比犬的肾近曲小管上皮(MDCK)细胞模型研究茵陈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吸收机制。方法考察时间、药物浓度(12.5、25、50、100、200μmol/L)、温度(4、37℃)和抑制剂(碘乙酰胺、维拉帕米、MK571)对6,7-二甲氧基香豆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浓度,计算出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分析其吸收机制。结果根据Papp得出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MDCK细胞模型上的转运量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且不同浓度下的Papp(B-A)/Papp(A-B)≈1,4、37℃和加入抑制剂碘乙酰胺后,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吸收Papp(A-B)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和加入外排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MK571后,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外排Papp(B-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MDCK细胞模型上表现为浓度依赖的单纯扩散。(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张爱华[6](2015)在《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的茵陈蒿汤主要血中移行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酒精诱导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茵陈蒿汤主要血中移行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酒精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从细胞代谢角度探索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酒精致损伤的小鼠原代肝细胞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效应机制;发现有助于揭示酒精致肝损伤的病理机制及6,7-二甲氧基香豆素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效应关键靶标,为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药物发现提供新靶点。方法采用两步灌流法建立酒精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损伤模型,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成活率,荧光染色技术评价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酒精损伤原代肝细胞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高清质谱(UPLC-SYNAPT-G2-Si-HDMS)技术及多变量模式识别分析原代肝细胞(胞内,代谢指纹)及其培养液(胞外,代谢足迹)中代谢物的组成及代谢差异,应用Markerlynx以及EZinfo 2.0软件进行代谢数据的模式识别方法,诸如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选取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合质谱碎片信息和数据库检索对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结构鉴定,将潜在生物标志物输入KEGG公共数据库中构建代谢通路网络。利用改进的'MetPA识别显着富集通路'方法聚焦发现6,7-二甲氧雄香豆素保护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代谢途径。进一步用定量ELISA及PCR方法确定重要代谢通路中关键调节酶的变化。结果1.小鼠原代肝细胞酒精损伤的模型建立与评价采用经典的胶原酶两步灌流法持续获得了高活力及稳定的小鼠原代肝细胞。MTT法检测表明酒精致原代肝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当酒精处理原代肝细胞后大部分细胞发生凋亡,形态出现明显改变,表现为细胞变小、细胞表面皱缩、细胞核聚缩、有凋亡小体形成等,同时伴心坏死产生。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证实酒精损伤肝细胞主要集中在早期凋亡阶段,出现Sub-GO/G1峰,凋亡产生DNA链断裂碎片。2.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酒精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损伤特征研究首先建立小鼠原代肝细胞样品的UPLC-SYNAPT-G2-Si-HDMS分析方法。利用已建立方法分析酒精性肝损伤细胞代谢轮廓,发现组内聚类较好,且显示出良好的组间区分性,共鉴定出酒精性肝细胞损伤模型的19个特异性代谢标记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吲哚(indole),4-羟基苯甲醛(4-hy droxybenzaldehyde),L-亮氨酸(L-leucine),2-苯乙酰胺(2-phenylacetamide),苯丙酮酸(phenylpyruvic acid),喹哪啶酸(quinaldic acid),5-羟乙醛(5-hydroxyindoleacetaldehyde),L-酪氨酸(L-tyrosine),吲哚乙酸(indoleacrylic acid),s-(2-甲基丁酰基)-二氢硫辛酰胺(s-(2-methylbutanoyl)-dihydrolipoamide),lysoPC(14:1(9Z)),乳醛(lactaldehyde),L-乳酸(L-lactic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二氢胸腺嘧啶(dihydrothymine),6-羟基己酸(6-hydroxyhexanoic acid),N-琥珀酰-L,L-2,6-二氨基庚二酸(N-succinyl-L,L-2,6-diaminopimelate),二十碳二烯酸(eicosadienoicacid)表现为上调的趋势,1-苯乙胺(1-phenylethylamine)表现为下调的趋势。这些代谢标志物主要与(1)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2)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3)苯丙氨酸代谢,(4)酪氨酸代谢通路相关。3.基于细胞生物学及代谢指纹技术的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酒精致原代肝细胞的保护作用采用形态学观察和荧光染色技术发现经6,7-二甲氧基香豆素干预后,大多数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结构清晰,贴壁状态呈延伸状,改善细胞凋亡和坏死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6,7二甲氧基香豆素干预后G1峰较模型组有所升高,二倍体亚峰降低,说明6,7二甲氧基香豆素有抑制酒精致原代肝细胞凋亡并阻止DNA链断裂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评价了 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酒精诱导原代肝细胞的保护作用。采用非监督性的多维分析方法对6,7-二甲氧基香豆素作用酒精肝细胞2h、4h、8h、12h、24h的代谢样本进行分析,从主成分分析(PCA)得分图中可以观察到整体代谢轮廓逐步偏离损伤的病理状态;采用多变量数据中心点距离分析整体代谢轮廓发现6,7-二甲氧基香豆素干预后肝细胞代谢物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异常代谢轮廓明显地向正常状态转归,具有显着改善酒精诱导肝细胞损伤作用。在代谢标记物层面,发现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发现的19个酒精性肝损伤潜在生物标志物均有回调作用;同时,基于所筛选出的19个标记物数据建立了相应的PCA模型,叁组样本在主成分1(Component 1)维度能明显的区分开,给药组中心点位于正常组和模型组之间,说明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酒精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采用改进的'MetPA识别显着富集通路'的方法,发现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抗肝细胞损伤药效作用的代谢指纹通路主要与(1)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2)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3)苯丙氨酸代谢及(4)酪氨酸代谢通路相关。4.基于代谢足迹分析技术的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酒精诱导原代肝细胞损伤作用利用UPLC-G2-Si-HDMS/MS技术对酒精诱导原代肝细胞损伤代谢足迹进行分析。实验过程中收集酒精诱导细胞第2h、4h、8h、12h、24h的培养液,经过主成分分析(PCA)发现,随着6,7-二甲氧基香豆素作用时间变化,小分子代谢谱有明显差异。与用药前Oh相比,第2h开始代谢谱表现出明显变化,至第24h不仅与给药前差异显着,也与给药后2h有显着差别,呈现明显远离Oh肝细胞病理状态的动态变化过程。经数据分析,共筛选并鉴定了 12个与酒精致肝细胞损伤相关的差异代谢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精氨酰-天冬酰胺(arginyl-Asparagine),棕榈酰胺(palmitic amide),十八烷(octadecanamide),琥珀酸(succinic acid)表现为上调的趋势:烯醇-苯丙酮酸(enol-phenylpyruvate),2-O-对香豆羟基柠檬酸(2-O-p-coumaroylhydroxycitricacid),二十碳二烯酸(eicosadienoic acid),油酸酰胺(oleamide),4-羟苯丙酮酸(4-hydroxyphenylpyruvic acid),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L-谷氨酰胺(L-glutamine),L-异亮氨酸(L-isoleucine)表现为下调的趋势。研究发现这些代谢物与(1)泛醌等萜醌生物合成(ubiquinone and other terpenoid-quinone biosynthesis),(2)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phenylalanine,tyrosine and tryptophan biosynthesis),(3)苯丙氨酸代谢(phenylalanine metabolism),(4)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valine,leucine and isoleucine biosynthesis),(5)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alanine,aspartate and glutamate metabolism)通路相关。采用非监督主成分分析(PCA)和多变量数据中心点距离分析代谢足迹轮廓,发现6,7-二甲氧基香豆素具有调节紊乱代谢轮廓向正常状态转归的作用。利用所筛选出的12个代谢足迹差异代谢物,对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酒精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评价,发现6,7-二甲氧基香豆素能不同程度调节10个异常代谢物的水平向正常状态转归,即主要通过下调精氨酰-天冬酰胺(arginyl-asparagine),棕榈酰胺(palmitic amide),十八烷(octadecanamide),并使烯醇-苯内酮酸(enol-phenylpyruvate),二十碳二烯酸(eicosadienoic acid),油酸酰胺(oleamidc),4-羟苯丙酮酸(4-hydroxyphenylpyruvic acid),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L-谷氨酰胺(L-glutamine),L-异亮氨酸(L-isoleucine)上调,使紊乱的代谢物得以改善。代谢足迹通路分析发现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抗肝损伤药效作用的靶标代谢途径主要是(1)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phenylalanine,tyrosine and tryptophan biosynthesis)、(2)苯丙氨酸代谢(phenylalanine metabolism)、(3)泛醌等萜醌生物合成(ubiquinone and other terpenoid-quinone biosynthesis)、(4)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valine,leucine and isoleucine biosynthesis)、(5)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alanine,aspartate and glutamate metabolism)。5.代谢指纹及代谢足迹数据整合分析由于胞内与其胞外培养液有代谢物的交换,将细胞内代谢物指纹与细胞外代谢足迹联合分析,使细胞代谢组学分析更完整。将细胞内代谢指纹及19个生物标志物与代谢足迹及12个差异代谢物输入MetPA平台构建整合代谢通路,鉴别酒精诱导的原代肝细胞损伤主要与(1)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phenylalanine,tyrosine and tryptophan biosynthesis)、(2)泛醌等萜醌生物合成(ubiquinone and other terpenoid-quinone biosynthesis)、(3)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valine,leucine and isoleucine biosynthesis)、(4)苯丙氨酸代谢(phenylalanine metabolism)、(5)酪氨酸代谢(Tyrosine metabolism)、(6)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alanine,aspartate and glutamate metabolism)等代谢途径相关。利用MetPA识别显着富集通路'方法分析6,7-二甲氧基香豆素保护肝细胞损伤的药效相关通路,主要是(1)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phenylalanine,tyrosine and tryptophan biosynthesis)、(2)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valine,leucine and isoleucine biosynthesis)、(3)苯丙氨酸代谢(phenylalanine metabolism),并结合代谢物显着性变化趋势,构建6,7-二甲氧基香豆素调节肝细胞损伤的网络示意图,聚焦发现以苯丙氨酸代谢通路最为重要。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将细胞内和细胞外差异代谢物进行相关分析以探索这些重要代谢物之间的内在关联,发现L-酪氨酸(L-tyrosine)、2-苯乙酰胺(2-phenylacetamide)与细胞外差异代谢物呈强烈正相关(r>0.80),ELISA方法发现6,7-二甲氧基香豆素主要通过调节苯丙氨酸代谢(phenylalanine metabolism)途径中代谢酶酶活性来阻滞酒精导致的肝细胞损伤,提示苯丙氨酸羟化酶、酪氨酸转氨酶及氨基酸氧化酶可能作为治疗酒精肝的重要靶标,阻断或修饰异常的苯丙氨酸代谢通路对于治疗酒精肝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结论本研究发现了酒精损伤性原代肝细胞的主要标记物是吲哚(indole),4-羟基苯甲醛(4-hydroxybenzaldehyde),L-亮氨酸(L-leucine),2-苯乙酰胺(2-phenylacetamide),苯丙酮酸(phenylpyruvic acid),喹哪啶酸(quinaldic acid),5-羟乙醛(5-hydroxyindoleacetaldehyde),L-酪氨酸(L-tyrosine),吲哚乙酸(indoleacrylic acid),s-(2-甲基 丁酰基)-二氢硫辛酰胺(s-(2-methylbutanoyl)-dihydrolipoamide),lysoPC(14:1(9Z)),乳醛(lactaldehyde),L-乳酸(L-lact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二氢胸腺嘧啶(dihydrothymine),6-羟基己酸(6-hydroxyhexanoic acid),N-琥珀酰-L,L-2,6-二氨基庚二酸(N-succinyl-L,L-2,6-diaminopimelate),二十碳二烯酸(eicosadienoic acid),1-苯乙胺(1-phenylethylamine);精氨酰-天冬酰胺(arginyl-Asparagine),棕榈酰胺(palmitic amide),十八烷(octadecanamide),琥珀酸(succinicacid)表现为上调的趋势:烯醇-苯丙酮酸(enol-phenylpyruvate),2-0-对香豆羟基柠檬酸(2-O-p-coumaroylhydroxycitric acid),二十碳二烯酸(eicosadienoic acid),油酸酰胺(oleamide),4-羟苯丙酮酸(4-hydroxyphenylpyruvicacid),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L-谷氨酰胺(L-glutamine),L-异亮氨酸(L-isoleucine),主要涉及苯丙氨酸代谢(phenylalaninemetabolism)、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phenylalanine,tyrosine and tryptophan biosynthesis)、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valine,leucine and isoleucine biosynthesis)代谢径路及关键代谢酶,而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酒精诱导原代肝细胞的损伤产生的代谢改变具有显着地干预作用。首次发现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酒精诱导原代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与调整苯丙氨酸代谢异常具有密切相关性,通过调整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苯丙氨酸羟化酶、氨基酸氧化酶及酪氨酸转氨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肝细胞的代谢途径来抑制细胞损伤。研究认为6,7-二甲氧基香豆素有开发成临床抗酒精肝药物的前景,而苯丙氨酸代谢(phenylalanine metabolism)通路有望成为酒精性肝病治疗药物筛选的新靶点。(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6-01)

刘显明,汤小芳[7](2014)在《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由2,4,5-叁甲氧基苯甲醛与叁溴化硼经脱甲基化反应生成4,5-二甲氧基水杨醛,收率约64%;然后在碱性条件下与丙二酸二乙酯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生成4,5-二甲氧基-2-羟基苯丙烯酸乙酯,收率约79%;最后与二氯亚砜经环合反应得到6,7-二甲氧基香豆素,收率可达51%,并对各步产物通过1HNMR和MS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各步反应中均得到了目标产物。(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4年09期)

陈琳,周晔,谭培汉,庄泽荣[8](2014)在《3-氨基-7,8-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合成路线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3-氨基-7,8-二甲氧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重要化合物。本文对其合成路线进行了研究改进,以2,3,4-叁甲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通过甲氧基还原及Knoevenagel缩合反应,获得目标产物并通过1H-NMR、13C-NMR及IR检测确证。合成路线操作简便、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水解反应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pH=3~4;反应温度(75±2)℃;反应时间30 min。(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4年10期)

安五改,王利芹,张振磊,辛月,杨淑梅[9](2014)在《8-甲氧基香豆素-3-甲酸甲酯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辐射下利用3-甲氧基-2-羟基苯甲醛和丙二酸二甲酯在甲醇溶剂中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了8-甲氧基香豆素-3-甲酸甲酯,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结构.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0.40283(14)nm,b=2.4867(8)nm,c=1.0379(4)nm,β=93.272(4)°,Z=4,V=1.0380(6)nm3,R1=0.0560,wR2=0.1532.化合物是一平面分子,分子间通过弱的C-H…O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用微量热法研究了该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程刘锁,叶志文[10](2013)在《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合成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间苯叁酚为原料,选甲醇进行甲基化反应制备3,5-二甲氧基苯酚,以丙炔酸乙酯经Pechmann环化反应制备了白柠檬素(5,7-二甲氧基香豆素)。考察了甲基化反应、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间苯叁酚)∶n(甲醇)=1∶15,干燥氯化氢为催化剂,75℃反应7h,甲基化收率为82%;n(丙炔酸乙酯)∶n(3,5-二甲氧基苯酚)∶n(无水氯化锌)=1∶3∶1,环化温度为100℃,N2保护下反应2h,环化反应收率为88%,两步反应总收率达73%。目标产物用红外、质谱、核磁分析手段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3年02期)

甲氧基香豆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八味茵术颗粒剂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取DIKMA Diamonsil C_(18)(2)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柱温30℃,DAD检测(200~400 nm):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检测波长为340 nm,白术内酯Ⅲ的检测波长为220 nm,白术内酯Ⅰ的检测波长为275 nm。进样量为5μL,流动相为水(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结果: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0. 1~100. 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 0000)、白术内酯Ⅲ在0. 1~100. 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 0000)、白术内酯Ⅰ在0. 1~100. 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 0000),其精密度、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本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可有效用于八味茵术颗粒剂的质量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氧基香豆素论文参考文献

[1].金贤武,黄平.HPLC测定山蜡梅叶及其制剂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J].科技视界.2019

[2].陆麟,王卓君,戈大春,钱浩良.HPLC-DAD法测定八味茵术颗粒剂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的含量[J].世界中医药.2019

[3].魏强,尚海,耿新乐.4-(4-甲氧基苯基)-2,6-双(5,6-苯并香豆素-3-基)吡啶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J].合成化学.2018

[4].孙全,徐冲,刘霞,郭小红,杨敏.HPLC同时测定川佛手中的橙皮苷与5,7-二甲氧基香豆素[J].华西药学杂志.2017

[5].李杨杨,黄成,孟晓明,陈昭琳,马陶陶.茵陈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MDCK模型中的吸收机制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

[6].张爱华.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的茵陈蒿汤主要血中移行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酒精诱导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

[7].刘显明,汤小芳.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合成[J].日用化学工业.2014

[8].陈琳,周晔,谭培汉,庄泽荣.3-氨基-7,8-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合成路线改进[J].广州化工.2014

[9].安五改,王利芹,张振磊,辛月,杨淑梅.8-甲氧基香豆素-3-甲酸甲酯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10].程刘锁,叶志文.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合成方法的改进[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3

标签:;  ;  ;  ;  

甲氧基香豆素论文-金贤武,黄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