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水平正交表论文_陈雪平,周友明,马强,林金官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水平正交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正交,水平,矩阵,度量,作用,算子,自由度。

混合水平正交表论文文献综述

陈雪平,周友明,马强,林金官[1](2016)在《混合水平正交设计的最优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矩阵象方法,首先将强度2下混合水平正交设计的混杂度量,推广到强度t下混合水平正交设计的混杂度量,然后通过这些混杂度量指标,给出了强度t下混合水平正交设计的四个分辨度指标,其具有水平置换不变性,并能同时用于等水平情形和混合水平情形。最后对混合水平正交表OA(18,6~13~6,2)进行了实例计算,并讨论四个分辨度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数理统计与管理》期刊2016年03期)

朱岩[2](2016)在《七因素混合水平正交表MOA(N;a~6b~1,2)的存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正交表是统计学家C.R.Rao在1947年研究试验设计时引入的一种组合构形,是组合设计理论和试验设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A.S.Hedayat, N.J.A.Sloane和J.Stufken出版了关于正交表的专着(Orthogonal Arrays:Theory and Applications》和R.J.R.Abel, C.J. Colbourn和J.H.Dinitz编写的工具书《The CRC Handbook of Combinatorial Designs》中列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待研究问题和丰富的参考文献,这也促进了对正交表的理论研究.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强度为2因素数为7的MOA(N;a~6b~1,2)的存在性并得到了一些新的构造方法.首先,我们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相关的基本概念,并列出了本文的主要工作.我们按照混合水平正交表和正交拉丁方之间的等价关系,得到了所要研究因素的值,并按照因素取值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试验次数为N的的混合水平正交表存在,那么试验次数为N的任意倍数的该类型的混合水平正交表都存在,那么我们要求试验次数N越小越好.如果最小试验次数N不存在,那么我们再求它的N次倍存在.其次,研究本文所用到的一些构造方法,并且给出了构造2.1.5的证明,证明了MOA(302;30651,2)和MOA(302;30661,2)的存在性.根据已知的混合水平正交表,通过相应的构造方法,例如构造2.1.1,2.1.4,2.1.8和2.1.9等,构造出我们需要的一类混合水平正交表.最后,对本文做出了总结同时给出了一些本文需要用到的七因素混合正交表.我们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王萌[3](2013)在《混合水平混合强度正交表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边矩阵理论,是由东方整体性思维所启迪,试图提供并完善一套从整体到局部处理复杂系统多指标问题、非均匀性问题、非线性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证明.多边矩阵的定义主要基于框架运算,设计框架是应用多边矩阵理论最基础的部分.本文共分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框架及其运算方法.首先定义了框架的表达方式,为之后的表达确立了集合与矩阵两种方式.然后由矩阵理论出发,定义了笛卡尔积、广义Kronecker积、广义Hadamard积、立体框架和拉长运算,并用实例介绍了具体的计算方法以及结果特征.由于上述五种运算方法中,最为实用的是广义Kronecker积,因此接着着重研究广义Kronecker积,讨论其是否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介绍其与普通Kronecker积、Kronecker(?)(?)的关系,举例说明如何用其设计Hadamard矩阵、拉丁方和差集矩阵,并引申出拉丁矩阵和差集矩阵的定义,以及给出了一种Kronecker积的推广定义:强Kronecker积.第二部分介绍正交表、主效应及交互作用.试验设计通常使用的正交表都是强度为2的,并且遇到混合水平,且不同水平间存在交互作用时,传统正交表处理难度较大.为解决此类问题,本章节引用多边矩阵理论中横断面和截痕的定义,介绍了任意强度的正交表及混合水平混合强度正交表的定义.之后基于矩阵理论中矩阵象的概念,介绍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在多边矩阵理论中的形式,以此可以方便地用矩阵计算各个因子的偏差平方和.第叁部分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对2水平和3水平混合,并且2水平和3水平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的模型,首先用混合水平混合强度正交表的方法做方差分析,再用传统正交表的拟水平法进行方差分析,最后用随机模拟的方法比较两者的优劣,发现两者的显着性检验结论一致,但混合水平混合强度正交表以其极少的试验次数,显着优于传统的拟水平法.最后,在文章附录中提供了六种框架运算方法的SAS程序源代码便于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杨群,何文华[4](2012)在《基于混合水平正交设计的SBS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SBS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将不同SBS改性剂掺量的SBS改性沥青储存于不同条件下.采用混合水平正交设计,选取SBS改性剂掺量、储存时间、储存温度和容器尺寸作为混合水平正交设计OA16(31×44)中的因素.提出用离析软化点差(试样的顶部和底部环与球法软化点差)和平均软化点(试样的顶部和底部环与球法软化点的算术平均值)分别评价在储存期间改性沥青的离析和老化.结果显示,改性沥青的离析和老化随储存温度和储存时间呈现复杂的变化规律.当储存温度从20℃上升到120℃时,离析软化点差变小,当超过120℃时增大,而平均软化点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不同储存条件对SBS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的影响各有差异.(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期刊2012年03期)

陈雪平,张应山[5](2012)在《强度2混合水平正交表交互作用的混杂度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数学模型出发,利用多边矩阵理论中的分解算子和特征值的极值性质,研究了强度2混合水平正交表交互作用的混杂度量,并提出了若干混杂度量指标.(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与数学》期刊2012年07期)

王文萍[6](2010)在《四因素混合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正交试验设计可以大量节省试验次数,提高试验效率,其中混水平试验设计根据自由度等效原则,实现对标准正交表的巧妙改造,获得试验条件最少和水平最优组合。(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0年23期)

陈雪平[7](2009)在《混合水平正交表交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在用正交表做试验时,一般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正交表在试验时可以考虑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例如L_9(3~4),其第1,2列的交互作用在第3,4列上。而对于另一类常见的正交表,如L_(12)(2~(11)),L_(20)(2~(19)),L_(18)(2~1×3~7),L_(36)(2~(11)×3~(12)),L_(36)(2~3×3~(13)),一般认为,这类正交表两列间的交互作用“均匀分散”在其他各列中,那么,如何来理解“均匀分散”性?如何来度量交互作用在其他列的混杂程度呢?或者说正交表两列间的交互作用如何分布呢?本文首先在第2节详细讨论了交互作用的定义问题。从正交表的角度定义交互作用和从函数模型角度定义交互作用历来是学者考察交互作用的基本方法,本文引进多边矩阵理论中的分解算子,并用其定义了交互作用,推导了这一定义包含从正交表出发的定义。以此联系了历史上对交互作用的定义和矩阵像新定义。与交互作用列有关的混杂现象是正交设计的难点,接着本文在第3节讨论了交互作用的混杂度量问题。庞善起,陈利艳,闫荣对第一类正交表在理论上给出了一种简单的判定方法.盛予宁,周纪芗对第二类正交表在2水平情形时给出了计算结果及交互作用列的分布情况,但对于混合水平情形,明确的计算还是相当困难的,本文第2节,利用张应山的多边矩阵理论中的分解算子和特征值的极值性质,研究了强度2混合水平正交表交互作用的混杂度量,并提出了5个与特征值有关的度量指标。给出了在等水平情况下和混合水平情况下的实际计算例子。论文第4节主要研究由这些混杂度量指标所得到的交互作用异常列表的应用,即表头设计和模拟分析,对等水平和混合水平正交表,本文的研究都发现,如果表头设计不好,检验将是失效的,当表头设计时,把因子安排在交互作用异常列上时,可能将不显着的因子检验为显着的。而且对不同混杂程度的模拟结果也有区别,混杂度高的误判的次数要比混杂度低的误判次数多,文中分分别给出了等水平和混合水平不同情况下的模拟结果。(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庞善起,刘叁阳,闫海锋[8](2005)在《一类9n~2次组合混合水平正交表的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正交表和投影矩阵的正交分解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类9n2次组合混合水平正交表的构造方法,作为这种方法的应用,我们构造了一些新的具有较大非素数幂水平的144次混合水平正交表,并且这些正交表具有较高的饱和率.(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混合水平正交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正交表是统计学家C.R.Rao在1947年研究试验设计时引入的一种组合构形,是组合设计理论和试验设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A.S.Hedayat, N.J.A.Sloane和J.Stufken出版了关于正交表的专着(Orthogonal Arrays:Theory and Applications》和R.J.R.Abel, C.J. Colbourn和J.H.Dinitz编写的工具书《The CRC Handbook of Combinatorial Designs》中列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待研究问题和丰富的参考文献,这也促进了对正交表的理论研究.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强度为2因素数为7的MOA(N;a~6b~1,2)的存在性并得到了一些新的构造方法.首先,我们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相关的基本概念,并列出了本文的主要工作.我们按照混合水平正交表和正交拉丁方之间的等价关系,得到了所要研究因素的值,并按照因素取值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试验次数为N的的混合水平正交表存在,那么试验次数为N的任意倍数的该类型的混合水平正交表都存在,那么我们要求试验次数N越小越好.如果最小试验次数N不存在,那么我们再求它的N次倍存在.其次,研究本文所用到的一些构造方法,并且给出了构造2.1.5的证明,证明了MOA(302;30651,2)和MOA(302;30661,2)的存在性.根据已知的混合水平正交表,通过相应的构造方法,例如构造2.1.1,2.1.4,2.1.8和2.1.9等,构造出我们需要的一类混合水平正交表.最后,对本文做出了总结同时给出了一些本文需要用到的七因素混合正交表.我们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水平正交表论文参考文献

[1].陈雪平,周友明,马强,林金官.混合水平正交设计的最优选择[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6

[2].朱岩.七因素混合水平正交表MOA(N;a~6b~1,2)的存在性[D].河南师范大学.2016

[3].王萌.混合水平混合强度正交表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3

[4].杨群,何文华.基于混合水平正交设计的SBS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研究(英文)[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Edition).2012

[5].陈雪平,张应山.强度2混合水平正交表交互作用的混杂度量[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2

[6].王文萍.四因素混合水平正交试验设计[J].科技信息.2010

[7].陈雪平.混合水平正交表交互作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8].庞善起,刘叁阳,闫海锋.一类9n~2次组合混合水平正交表的构造[J].应用数学学报.2005

论文知识图

混合水平正交表例子系统管理技术-图1.3.2-5 PERT网络3因素3水平试验点的均衡分布2 ARM-SMEDDS 透射电镜扫描观察不同生姜汁浓度对肉嫩化效果的影响不同Km值的伪叁元相分析

标签:;  ;  ;  ;  ;  ;  ;  

混合水平正交表论文_陈雪平,周友明,马强,林金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