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政府贷款中债务问题的对策研究及管理实现

外国政府贷款中债务问题的对策研究及管理实现

汪淼[1]2003年在《外国政府贷款中债务问题的对策研究及管理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积极利用外国政府提供的长期优惠贷款,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已利用25个国家和机构的外国政府贷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建设资金不足和技术装备落后的矛盾,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国民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外国政府贷款已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到目前为止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特别是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债务问题日益突出,有关债务的管理实际已成为管理外国政府贷款的核心任务。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外国政府贷款。选择外国政府贷款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依据是基于外国政府贷款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功能和作用以及存在的日益突出的债务问题。债务问题的对策研究及管理实现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论文基本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外国政府贷款的基本概念,我国借用外国政府贷款的历史情况和当前状况,指出其中存在的债务方面的问题,并针对外国政府贷款问题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在这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所作的创新性工作。论文第二部分对外国政府贷款中的债务问题进行深入地展开分析,因为外国政府贷款还款拖欠是造成债务问题的直接原因,所以本文的做法是从借款人(项目单位或地方)拖欠还款的角度,特别是针对借款单位主观上不愿意还款的道德风险问题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债务问题涉及到的各主要机构之间的策略选择和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制约外国政府贷款还款的根源。对策研究的分析结果不论对项目单位、地方财政,还是转贷机构或中央财政部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理论参考作用。随着外国政府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贷款管理,已经很难满足实时准确地监控外国政府贷款规模、科学合理地规划贷款管理等目标,所以有必要建立外国政府贷款债务统计监测系统,对各地区外国政府贷款状况实施指标监测。论文的第叁部分在这个思想的基础上,从影响债务问题的外国政府贷款基本状况、使用状况和还款状况叁个方面建立外国政府贷款债务监测指标体系,并提出应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统计监测结果进行评价。论文第四部分,介绍“金融预警”课题研究成果——外国政府贷款统计监测系统的软件实现,该信息系统的实现有利于财政部和其他管理机构从宏观上掌握各地区的外国政府贷款情况。外国政府贷款中债务问题的对策研究及管理上的研究,无论对于财政部进行宏观管理,还是各个地方进行内部管理、横向比较都有着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杜威[2]2006年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类号:F812.7 单位代码:10140密 级: 学 号:10140202029

王之卓[3]2015年在《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带动国内经济发展,我国需要引进利用大量外资来支持国内经济建设。除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外,借用外国政府贷款同样是利用外资的一种主要方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主要用于支持国内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节能环保、教育人才培养等民生领域的项目建设,大部分项目位于中西部省份,在招商引资相对困难的经济不发达区域起到了扶持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作用,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很多项目都获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赞扬与好评。由于外国政府贷款与传统商业贷款不同,它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因此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在管理角度和管理方式上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我国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多有意向的申请单位对于外国政府贷款的认识及管理存在较多误区,导致在申请外国政府贷款以及后期项目运行的过程中较为艰难。有的,即使项目成功实施,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本次论文首先针对外国政府贷款自身特点及其申请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对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的主要风险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引出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反映较多的问题,并辅以案例。随后通过对重庆叁峡职业学院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项目这一成功案例进行解析,尤其对文中提到的风险如何得到化解,问题如何得到解决进行了针对性的小结和论述。本文中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管理流程的设计和相关控制措施可以为其他单位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邢自霞[4]2008年在《中国外债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从虚拟经济影响到实体经济,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也就此被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与此同时,外债的安全和收益越来越引起国人的关注。然而,学界对于外债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债规模是否在警戒线范围内,较多关注外债的性质讨论和具体外债规模作用的考证,而对于外债活动的结构性特征注意不够,相对忽视了外债结构的独特运行框架及其演变趋势。鉴于此,文章在分析外债规模与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侧重外债的结构管理为研究方向,并深入到微观层面挖掘外债对经济作用的深层次影响。并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外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外债结构的国际比较、我国外债总量与结构分析、我国外债管理体制的思路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着重从外债结构的若干特征入手,深入分析外债结构对外债作用的发挥、对债务危机及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基于大量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揭示了我国外债运行中存在的隐患。从外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实证结果来看,我国外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外债的期限结构、类型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外债结构直接关系到外债利息的高低、汇率风险的大小和偿债期限的长短组合,以及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前总量管理与结构管理相结合,但偏重于总量管理的外债管理模式提出建议。

黄玮[5]2012年在《商业银行境外筹资转贷款业务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企业对外资的需求日益迫切。合理和有效的引用、利用外资成为企业成败的因素之一。境外筹资转贷款所引进外资,不但可以帮助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来提高装备水平,而且一定程度上还缓和了地方经济建设资金匮乏的矛盾,促进了技术改造,进而促进了企业发展。与此同时,境外筹资转贷款业务也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中长期外汇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境内外汇筹资转贷款可以保证外汇资金来源与运用在币种、金额、期限等条件上完全匹配,从而可以在实现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完全规避期限和条件上的错配风险。对各商业银行来说,境外筹资转贷款业务属于新兴业务,近几年财政部大力推行转贷款业务,同时在我国各大银行此项业务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在具体实践操作的各个环节中,明显感到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对转贷款业务的营销.风险控制等难以把握,因此急需开展此类研究,帮助商业银行合理操作转贷款业务,帮助企业充分利用转贷资金,达到我国银企双赢的目的。本论文首先对境外筹资转贷款业务的现状从发展历程、筹资方式的变化、重要意义和业务流程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然后分析了境外筹资转贷款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度建设滞后,发展结构不均衡,缺乏必要营销;某些项目单位“重借轻还”,观念上存在误区;部分项目单位拖欠本息严重,加大了转贷银行的不良资产;境外筹资转贷款业务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外债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缺乏抗风险手段;专业性人才匮乏。中国建设银行依靠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势,自1987年开展此项业务以来,其业务量迅速增长,目前已经稳居同行业第二,商业银行第一。纵观其过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加强营销、完善信贷机制降低不良资产、加强外汇转贷款管理以及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结合中国建设银行的经验,在立足我国国情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境外筹资转贷款业务的建议:加强对转贷款业务的营销改革、细致贷前管理工作、强化债务管理,建立项目偿债基金机制、加强对转贷款业务管理方式的改革、加强业务风险控制、培养金融人才,提高风险意识。由于境外筹资转贷款业务具有紧跟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不占用商业银行自有资金,收益期限较长、业务风险相对较小、收益体现为中间业务收入等一系列优势,近几年来各商业银行纷纷把境外筹资转贷款业务作为本行外汇业务中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业务。但该业务目前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各商业银行需要结合实践,结合市场,结合中外,采用更细腻、更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大力扶持和发展该项业务。本文从商业银行境外筹资转贷款业务发展这个选题出发,从商业银行实务工作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飞速发展的境外筹资转贷款业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张徐[6]2010年在《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政府主权外债的举借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政府主权外债作为外债举借的一部分,缓解了国民经济建设资金短缺的困难,推动了出口,扩大了投资,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整体增长。同时应看到,对外举借主权外债具有两面性,它既可能会带来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繁荣,也可能会带来债务危机,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主权债务危机,犹如地震经常发生。债务危机在1970年代后期开始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在过去50年一直局限在新兴国家的国际债务危机逐渐在部分发达国家中爆发,主权债务违约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近期,在迪拜和希腊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升级为欧洲债务危机,表明如何防范和化解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的要求不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是如此,甚至一些超级发达国家都面临主权外债偿付困境。一些数据令人瞠目,例如,截至2009年11月底,美国公共债务首次突破12万亿美元,政府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为84.8%;而日本的国家债务总额截至2009财年(2010年3月底结束)年底,已增至882.9235万亿日元(约92.8日元合1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29%,位列经合组织所有成员国之首;此外,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31日的财年当中,英国财政赤字上升至近1530亿英镑,英政府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68.7%,创二战以来的最高纪录。巨量债务问题已经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容易受到攻击的经济软肋。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政府的债务规模这么大,这些政府还要继续借款呢?笔者认为,资金就对于这些国家就像血液一样宝贵,这些国家的经济需要不断的输血才能保证其经济命脉的延续,这就显现出一些饮鸠止渴的蕴意。主权外债是政府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权外债风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重点关注的问题。从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到2009年的主权债务危机,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使得许多专家有理由相信:如果当前的希腊危机愈演愈烈,不排除引爆第二轮金融危机的可能,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逐步累积的高债务水平或导致下次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危机。主权债务危机使得经济理论界和实务界达成共识,必需强化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笔者对比了20世纪以来世界上主要的债务危机,发现政府主权债务风险管理疏忽和外部冲击是危机的主因。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首席经济顾问迈克.穆萨(Michael Mussa)针对阿根廷危机指出主权外债拖欠使得一个有能力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巨资的国家也会陷入无力偿债的困境。实践证明,政府实行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执行很多方面同政府主权外债管理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正是由于政府没有实施审慎的政府主权外债政策,没有有效地控制、管理政府主权外债风险才潜在地为引发债务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历史和现实中,各类国家债务危机案例提供了丰富的教科素材,反面证明一国政府没有实施审慎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没有有效地控制、管理公共债务,必然产生引发危机的隐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训和近期债务危机的特点,为我们总结经验和借鉴启示贡献了较好的参考,笔者希望中国能从这些教训中得到必要的警示。债务危机使得冰岛面临国家破产,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手解救;迪拜债务危机中,阿布扎比酋长国百亿美元为其输血救援;希腊债务危机,欧盟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积极开展救助。面对越演越烈的全球债务危机,人们不仅要思考,如果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出现债务危机,谁会来救赎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发展的要求,笔者相信,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借用政府主权外债,以促进自身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并且,鉴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借用长期政府主权外债已逐渐进入偿债期,这促使我们必需越来越重视自身主权外债的风险管理,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主权外债进行科学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经济风险,从而维护国家社会经济安全。从某种角度讲,中国是发展中债务大国,并且具体国情与其他国家不同。一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坚持既定的政策,继续借用并利用好政府主权外债,保持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需要更加科学有效管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陆续举借的20年-30年的长期主权外债已经逐渐到期,而地方债务还款问题仍然时有拖欠,老贷款还款困难导致的历史累积风险,以及非盈利性项目的偿还资金不足等问题已是亟需管理层着手化解的难题。但是,我们看到,中国举借政府主权债务已经30余年,但至今尚无统一的外债政策制、无统一的管理协调专业机构、无外债立法、甚至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预警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等等,如此多的实践空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所以,有必要在继续保持政府主权外债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强调加强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维护国家经济战略安全。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根据自身的国情,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审慎地控制、管理政府主权债务,才能避免主权债务危机。本论文选题是“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研究”,主要研究我国政府主权外债的风险运行情况以及风险管理加强。论文通过系统、深入、全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力求对我国政府主权外债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主要任务就是试图对其中若干重要问题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性的研究,并对其加以理论和实践上的合理解释,并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经验、教训的同时,提出一系列加强我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其中包括国际视角的外债管理比较研究,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面临的风险种类和程度考察,主权外债管理的现实问题及强化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手段创新。遵循上述思路,本文首先研究政府主权外债管理的一般规定性及其运行机制;其次,引入社会制度分析,分析考察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和影响;再次,进行事例实证研究,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探讨中国政府主权外债的风险种类和运行机制。第四,研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所需的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手段、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的防范以及政府主权外债管理同宏观调控的协调;最后落脚到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创新上。论文主要通过收集、分析历史及国外材料,探求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发现其内在联系,采用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外债管理模式进行国际横向比较和纵向改革深化的探讨,从而从抽象到具体提炼出符合中国经济的客观实际需要的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强化的手段和措施。此外从国际借鉴研究强化和协调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将起到有力的论证作用。论文通过归类整理国内已经有大量的理论成果,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中国二十多年来的举债历程,在综合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就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和阐明强化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结合自己多年的政府主权外债管理经验开展深入研究,笔者认为,我国的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应当主动关注政府主权外债增量与经济环境的和谐,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相机抉择,一方面通过强化政府主权外债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由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实行有弹性开放式的债务风险管理,不仅可以实现一国政府既定的经济保障目标,甚至可以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全球金融体系。笔者还认为,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绝不仅在于当债务风险发生或主权债务危机出现时的应对策略探讨,更在于注重现有的条件和技术手段下,如何防范和规避风险,这也是适应国际金融政策体系变迁、建设开放、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和构建和谐国际社会的需要。目前,许多国家遭受了或遭受着主权债务危机,其过程是痛楚的,国家信誉受损,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迅速滑坡,任人指手画脚,仍不知拯救从何而来。因此,唯有事先做好自身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从被动应对过渡到预期管理,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魏艳玲[7]2007年在《呼和浩特市政府外债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作为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扩大了经济建设所需的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从投资结构上它侧重于能源、交通等国民经济的瓶颈部门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同时贷款在引进国际发展经验、推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是以政府的信用为前提、以财政的支付能力为保障的主权外债,如果不考虑财政承受能力,盲目借用外债,忽视外债风险管理,很容易引发支付危机以及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东南亚金融危机即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合理的贷款规模和结构,同时完善贷款管理、监督机制,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有效地规避和降低财政风险,是政府外债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都面临的重要课题。

郑洁[8]2014年在《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建设性融资需求急剧攀升,而分税制后的财政体制留给地方政府的可用财力远远满足不了建设性投资的需要,地方政府则选择各种举债融资方式获取大量债务资金用以进行大规模的地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客观上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地方政府性债务;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2008年11月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地方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投资项目和配套资金,纷纷通过各种途径举借债务,陆续公布的投资规模已超过20万亿元;地方政府在横向竞争压力以及政绩考核的导向下不断增加预算开支,借助预算外及体制外的隐性债务收入发展经济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或客观或主观的种种因素最终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越来越大、方式越来越复杂,并且日益强烈的冲破现有法律及制度的约束和监督。1993年4月11日《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乱集资和加强债券发行管理的通知》及1993年9月3日《国务院关于清理有偿集资活动坚决制止乱集资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除国务院特别批准外,地方政府不得以任何名义乱集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行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债券。《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8条规定,除国务院特别批准外,国家机关不能作为债务保证人。《贷款通则》第61条规定,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及其他基金会,不得经营存贷款等金融业务。通过这些法律法规,我国政府从法律层面上严格禁止和限制了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列赤字、发行债券以及有偿集资的权力,但在实际运作中,《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约束力非常脆弱,地方政府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及形式绕开法律约束,以信托、融资租赁、BT、违规集资等方式变相融资,使得债务来源多头、隐性举债盛行,而且债务资金的使用去向、效益等也无法得到有效监管,导致偿债压力倍增,一旦累计的债务风险超过地方财政的承受限度,在我国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这种偿债风险势必逐级向上级政府转嫁,最终会危及到中央财政的安全。2013年底,国家审计署公布了截至2013年6月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17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55.77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393.72亿元,即地方政府性债务合计已达178908.66亿元。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关注的焦点和下一阶段我国财政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要想从源头上真正规范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就必须将其纳入预算,并且基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之大、地位之重要、现状之复杂等,本文建议试编专门的、与现行预算体系内四本预算并列的债务预算。然而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在我国还是个新事物,仅仅在部分省市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法定和既定的模式,摸索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论,而且国外可供直接参考借鉴的经验也不多,亟需加强理论研究并进一步指导实践工作,这是本文的研究背景。本文以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的具体编制及预算体系的构建为研究主线,以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为长远目标,以防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为最终目的,按照“理论分析—现状考察—国际比较--预算方案设计—政策构想”的渐进思路展开具体研究。本文以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的理论分析为切入点,首先厘清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概念界定及结构分类,界定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包含的具体内容,剖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的理论及现实原因,梳理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的管理现状,匡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就是围绕着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构建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分解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及监督等具体程序,最后提出了推进实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的政策建议。通过研究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对完善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拓宽政府预算理论的研究视角及纵深发展,同时也是丰富和完善公共财政及公共治理理论的重要环节。编制专门的债务预算是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治本之策,这一思路不仅拓展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研究视角,也有利于健全我国地方政府预算体系,实现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有效防控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是我国2014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从全国范围内看,虽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仍存在着债务规模大、融资主体分散、使用效益低下、偿债压力较大、债务管理不透明不规范等问题。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发展阶段,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民生环境的任务仍很艰巨,地方政府性债务还可能呈刚性增长,如何进一步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核定债务规模,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如何拓宽偿债资金来源,增强偿债能力,维护政府信誉;如何提升政府信息透明度,在体制及机制上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的借、用、管、还进行全面管理;最终控制和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充分实现地方政府职能,促进政府公共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研究视角方面,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和政府预算改革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预算为切入点研究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这是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风险管理的现实需要。从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的视角探寻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诸多缘起,认为地方政府性债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收支矛盾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化解财政压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2.研究内容方面,运用公共财政理论阐释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运用政府职能理论、财政分权理论等论证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运用中期预算理论论证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支出结构的优化,运用政府预算责任论证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控等构建了从地方政府性债务来源、债务预算管理和债务预算监督的依次递进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了全新的由预算收支体系、预算级次以及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组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体系。3.政策设计方面,提出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是治本之策,建议编制专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并且设计出针对不同债务类型的不同预算管理方案,力求做到统一管理和差异化分类管理的有机结合。出于对地方政府性债务不同性质、不同来源、不同偿付责任的考虑,在编制债务预算时,直接债务是我们编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的重点反映内容,隐性债务并不包括在内,将其在地方政府财务报告及报表附注中详列,从而保证所有债务均纳入政府视线之内。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领域和方面,鉴于本人研究能力、研究水平和研究时间有限,本文尚存诸多不足之处:1.受研究视野和外语水平所限,本人对国外研究资料收集不甚全面,对国外的研究状况特别是最新理论进展还缺乏全面而深刻的把握,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建立理论依据的研究还不够深刻。2.受实际工作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所限,再加之我国缺乏规范的、权威的、全面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数据,不仅部分统计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迭,更有统计数据的严重缺失和漏洞,而且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均未正式编制债务预算,预算框架、预算科目、预算程序等等都没有统一的口径和标准。因此,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难度较大,即使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也相当有限,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现状的考察以及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某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可能未必准确和到位。3.受篇幅、精力及债务预算现实状况所限,本文主要把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体系框架和预算编制作为研究的重点,而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执行、决算和预算监督问题只是简单带过,挂一漏万,应该作为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

张锋利[9]2002年在《陕西省借用国外贷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个国家的利用外资水平反映了其经济的活力和吸引力,借用国外贷款是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陕西省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借用国外贷款,20年来,建成了一大批借用国外贷款项目,有力地促进了陕西省交通、电信、基础设施、农业、卫生等领域的发展,为陕西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着诸如外资利用效率低,偿债能力差,管理水平落后的问题。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外贷款机构将贷款区域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这为陕西省借用国外贷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把握机遇,提高陕西省借用国外贷款规模和质量,无疑是一个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论文是在综合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投资学、国际金融学、统计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方法,结合陕西省的经济改革和利用外资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陕西省自改革开发以来借用国外贷款的现状及问题,并从宏观管理和微观应用角度研究提出了提高国外贷款质量的对策。文章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介绍借用国外贷款的基本概念及主要方式;第叁部分,论述中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分析陕西省借用国外贷款的现状及其影响;第四部分,以现状分析为基础,研究陕西省借用国外贷款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有规模小、管理乱、偿债能力弱、还款意识和风险意识差等;第五部分,结合国外贷款相关理论和实践,从管理机制、筹资结构、应用体系、外债管理、风险控制五个方面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及政策建议;第六部分,结论。 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一 由于借用国外贷款涉及领域广,本文仅从实践应用角度做了研究,旨在为从事国外贷款工作的部门提供可资借鉴的对策,今后应对借用国外贷款的机制从深层次进行研究。

王珏[10]2008年在《试论重庆市政府主权外债的风险管理》文中研究表明地方政府主权外债是我国外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方政府为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举借的主权外债也日益增多,风险日益加大,因而开展主权外债风险管理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主权外债风险多是因其借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或自身缺陷所产生的,具体而言,可能导致产生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规模因素、效率因素、结构因素、汇率因素和利率因素等5个方面。基于对这5个方面风险因素的分析,对于主权外债的风险管理应重点做好如下工作:主权外债的总量管理、主权外债的结构管理、主权外债的转贷管理、主权外债的成本与效益管理等。从长期来看,重庆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仍将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压力,还需要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资金。重庆市利用主权外债的项目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是大多数老项目不能保证按期归还到期贷款本息费,导致重庆市主权外债对外拖欠严重,形成了财政的巨大压力和风险。拖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主权外债项目所属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严重不足。重庆市主权外债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规模风险、结构风险、成本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等5个方面。地方政府主权外债的风险管理,必须建立在对现实主权外债的科学评价基础上。通过利用区县政府财政能力评价模型对重庆市40个区县进行主权外债风险的间接评价,总体看重庆实施主权外债项目的风险居中,部分区县偿还外债的风险较大。为加强重庆市主权外债风险管理,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健全国家关于主权外债的政策体制;二是要建立外债管理责任制,完善约束机制;叁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外债项目投资;四是要强化主权外债项目全过程、系统化监督管理;五是要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六是要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提高外债风险抵御能力;七是要应用现代金融工具规避汇率和利率风险。

参考文献:

[1]. 外国政府贷款中债务问题的对策研究及管理实现[D]. 汪淼. 北京工业大学. 2003

[2].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D]. 杜威. 辽宁大学. 2006

[3]. 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之卓. 北京交通大学. 2015

[4]. 中国外债管理研究[D]. 邢自霞. 浙江大学. 2008

[5]. 商业银行境外筹资转贷款业务发展研究[D]. 黄玮. 安徽大学. 2012

[6]. 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研究[D]. 张徐.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0

[7]. 呼和浩特市政府外债风险管理研究[D]. 魏艳玲. 内蒙古大学. 2007

[8].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研究[D]. 郑洁. 东北财经大学. 2014

[9]. 陕西省借用国外贷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 张锋利. 西安理工大学. 2002

[10]. 试论重庆市政府主权外债的风险管理[D]. 王珏. 重庆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外国政府贷款中债务问题的对策研究及管理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