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有据可查、证史一致”的史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有据可查、证史一致”的史学思想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史由证出,证史一致”的史学思维(论文文献综述)

赵欣悦[1](2021)在《浅谈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文中认为近年来,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加强,历史教师逐渐重视对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国如今还没有完整的历史思维培养体系呈现在客观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客观地评价和分析历史问题。文章根据历史思维能力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结合课堂案例,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江如蓉[2](2020)在《辨名析理,唯“材”是举——2020年福建中考历史辨析型材料题题型研究与教学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辨析型材料题前身是2017、2018年《福建省初中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历史》中的辨析题。2019年该题型升级为辨析型材料题,成为福建省中考材料解析题中的一种特殊题型。辨析型材料题与原来的辨析题在题型功能上有明显不同,之前的辨析题注重纠错,可以称为改错型辨析题,其回答步骤也有一定的套路,强调学生的记背能力和答题规范,其理念和考查功能难以体现近年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2019年,这一题型并入材料解析题。该题型通常呈现1~2则材料,设置2个问题,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对材

刘翠[3](2019)在《借力信息化学习平台,提升育人品质》文中提出信息化学习平台是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终端系统,学习平台云课堂实时反馈的数字化教学模式,贯穿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的教与学全流程。本文通过对信息化学习平台这一信息技术的使用,在研究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基础上对平台的各种功能与教学实践进行整合,落实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教学相长。

张凤[4](2011)在《历史教学有效性与教学教育者研究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各种各样教学方式也随之出现。但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却是,多种教学方式仍然是围绕着《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学辅导书所提供的教学建议而进行的,这样一来,部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并没有很好达到,历史教学的目标也没法完成。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与教学教育者缺乏科研活动有关。

贠喜红[5](2009)在《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文中研究指明人格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课题,发挥历史教学的人格教育功能,对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初中生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对于建构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以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继承我国传统人格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人格教育方面的有益经验,探索如何发挥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历史教学人格教育功能,尝试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历史学科人格教育方式。论文第一部分说明人格、人格教育的概念界定;第二部分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研究:第三部分阐述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优势分析:第四部分论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期通过上述问题的探讨,为初中历史教学人格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鲍丽倩[6](2004)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史由证出,证史一致”的史学思维》文中研究说明 一、背景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去的事情。那么我们靠什么去感知历史呢?只能是通过史料,包括实物、遗迹、音像等原始资料。历史新教材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意在帮助学生懂得历史的信息特点并学会运用各种史料所蕴涵的信息,展示历史的本来面貌,进而树立“史由证出,证史一致”的基本意识。以往的中学历史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都更注重史学界公认的研究成果,即更多结论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史由证出,证史一致”的史学思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史由证出,证史一致”的史学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设置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二、合理选择史料,培养学生“史由证出,证史一致”的思维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2)辨名析理,唯“材”是举——2020年福建中考历史辨析型材料题题型研究与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千题千面、灵活多变:辨析型材料题的显性特征
二、多维辩证、多元解释:辨析型材料题的隐性考查功能与命题启发
三、辨名析理、唯“材”是举:辨析型材料题的教学启示
    1. 明晰步骤,理顺逻辑,在答题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2. 取精用宏,叠加运用,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

(3)借力信息化学习平台,提升育人品质(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字化平台,助力挖掘育人价值
    (一)推送资源,助力“知真”
    (二)课堂提问,助力“求通”
        1. 以问导答,展“证据”之美
        2. 图表呈现,悟“逻辑”之美
    (三)主题研讨,助力“立德”
二、过程性评价,助力提升育人品质
    (一)记录过程,展“足迹”之美
    (二)凸显数据,呈“评价”之美

(4)历史教学有效性与教学教育者研究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原因的浅析
三、结语

(5)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人格教育”的概念
    (一) 什么是“人格”
    (二) “人格教育”概念的界定
二 初中历史教学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研究
    (一) 中国人格教育思想的回顾
    (二) 西方人格教育思想的历程
    (三)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人格教育的现实意义
三 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优势分析
    (一) 致力于人格教育是当前历史学科改革的重要目标
    (二) 初中学生的一般特点为历史教学人格教育提供了契机
    (三) 当前历史课程的新变化为初中历史人格教育创设了氛围
    (四) 历史教学在人格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四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一) 明确初中历史人格教育的学科目标
    (二) 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
    (三) 加强在历史课外活动中实施人格教育
    (四) 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人格水平
结语
附录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6)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史由证出,证史一致”的史学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
二、情景
    (一)情景一
    (二)情景二
三、评价
    1.精心选择史料。
    2.合理运用史料。
    3.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初中学生“史由证出,证史一致”的史学思维的有效途径。

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史由证出,证史一致”的史学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J]. 赵欣悦. 求学, 2021(16)
  • [2]辨名析理,唯“材”是举——2020年福建中考历史辨析型材料题题型研究与教学建议[J]. 江如蓉. 福建教育, 2020(37)
  • [3]借力信息化学习平台,提升育人品质[J]. 刘翠.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19(04)
  • [4]历史教学有效性与教学教育者研究的关系[J]. 张凤.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3)
  • [5]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D]. 贠喜红. 华东师范大学, 2009(12)
  • [6]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史由证出,证史一致”的史学思维[J]. 鲍丽倩.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4(02)

标签:;  ;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有据可查、证史一致”的史学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