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传播与变形论文_姚宇,何天城,唐政江,蒋昌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波浪传播与变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波浪,浅水,长波,低频,珊瑚礁,层析,模型。

波浪传播与变形论文文献综述

姚宇,何天城,唐政江,蒋昌波[1](2019)在《珊瑚礁礁坪宽度对波浪传播变形及增水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波浪水槽中进行一系列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珊瑚礁礁坪宽度变化对珊瑚礁海岸附近波浪传播变形及礁坪上波浪增水的影响。物理实验采用理想化的珊瑚礁模型,测试了3种礁坪宽度下的一系列不规则波工况。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波浪沿礁传播过程中,短波持续衰减;低频长波波高沿礁逐渐增大,直到海岸线附近达到最大;随着礁坪宽度的增加,海岸线附近的短波波高呈下降趋势,低频长波波高的变化规律不显着;礁坪上的波浪增水受礁坪宽度变化的影响不明显;通过对海岸线附近的波浪进行频谱分析发现,礁坪上低频长波的运动存在着一阶共振模式,且共振放大效应强度受礁坪水深、入射波峰周期和礁坪宽度共同影响。(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宋永港,韩非非,孙陆军[2](2019)在《远距离浅水区波浪传播变形计算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波浪在江河湖海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河口沿海区域,波浪现象十分明显。波浪一般由风生成或者由外海传播而来,在岸边破碎,造成岸滩侵蚀。在风速较大的河口沿海区域,波浪会对涉水工程(如大堤、码头、导流堤等)结构造成影响甚至破坏作用;特别是台风期间,巨大的风浪往往造成堤身结构的破坏,从而引发堤身溃决等灾难事故。在河口海岸工程中均需考虑当地的风浪情况,分析波浪特征;然(本文来源于《上海水务》期刊2019年01期)

姚宇,张起铭,蒋昌波[3](2019)在《礁面糙率变化下珊瑚礁海岸附近波浪传播变形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排列方式的圆柱体阵列来模拟珊瑚礁破碎带附近礁面粗糙度的变化,通过测试一系列不规则波波的况研究了珊瑚礁海岸附近的短波、低频长波和波谱的变化规律,并与礁面光滑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波浪沿礁传播过程中,短波持续衰减,到达海岸线附近短波波高相对于入射波高显着降低.低频长波波高沿礁逐渐增大,直到海岸线附近达到最大.礁面粗糙时短波和低频长波的波高均小于礁面光滑时的情况;礁面粗糙程度变化时,海岸线附近处短波波高和低频长波波高随着礁面糙率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通过相干函数和传递函数分析验证了礁坪低频长波由短波群在礁缘处破碎后破碎点的移动产生,并且珊瑚礁坪上低频长波的运动存在着共振模式;礁面光滑时,低频长波能量由于一阶共振效应在礁缘向海岸线传播的过程中被放大,礁面粗糙时,低频长波能量在礁坪上被摩擦所耗散,共振效应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09期)

吴昕炜,刘文白,刘特成[4](2018)在《波浪在近岸水域传播变形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浪传播到近岸水域会发生浅水变形。为研究波浪在实际地形中的传播变形规律,根据特马港物理模型试验实测资料,采用MIKE 21之BW模型计算结果与之验证,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波浪在近岸水域传播过程中总波高和内部锁相长波波高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波长、水位、有效波高、摩阻等对近岸波浪传播变形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不同波长的波浪在浅水中均发生明显浅水变形,波长、水位、摩阻均对浅水变形有显着影响;浅水中波浪之间非线性作用显着,内部锁相长波波高明显增加,且波长、波高、水位均对其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33期)

陈洪洲,毕春伟,高俊亮[5](2018)在《波浪在珊瑚岸礁礁坪上传播变形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浪的传播变形对珊瑚岛礁附近的营养物质输送以及近岸珊瑚沙运动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礁盘顶部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因此,对波浪在礁坪上的传播变形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FUNWAVE 2.0数值模型模拟了不规则波浪在不同形状岸礁上的传播变形过程,讨论了礁前斜坡坡度以及珊瑚底面粗糙程度对波浪在礁坪上传播变形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礁坡斜率增大,不对称度参数绝对值的增长趋势逐渐变缓,波浪在光滑礁坪上的不对称度绝对值要略大于粗糙底面上的值,而不同地形下计算得到的波浪偏度参数则基本相同。说明礁坡坡度对波浪的不对称度特征具有显着影响,礁坪粗糙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小,而上述因素对波浪偏度的影响则完全可以忽略。给出了考虑这两个影响因素的礁坪区域内波浪偏度和不对称度经验公式。(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2期)

唐政江[6](2018)在《礁形变化影响下珊瑚岛礁附近波浪传播变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低海拔的珊瑚岛屿沿岸地区在诸如风暴潮等极端条件下面临洪涝灾害的风险性日益增加,如何保障珊瑚礁沿岸地区的安全,减小因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礁形变化是影响礁后岸滩爬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具有何种礁形特征的珊瑚岛礁地形更易遭受洪涝灾害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同时文献中报道低频长波在礁后岸滩爬高中起到重要作用,其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通过两部分物理模型实验对礁形变化影响下珊瑚岛礁附近波浪传播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重点关注了岸线附近低频长波的变化规律。第一部分实验研究了礁坪长度、礁面大糙率、礁冠和泻湖等天然礁形变化的影响,第二部分实验研究了采掘珊瑚砂所造成的人工采掘坑存在时的影响,并系统地研究了采掘坑宽度和位置的变化影响。随后运用实验数据对基于Boussinesq方程的数值模型进行了校核,校核后的数值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实验中礁形变化影响下岸线附近低频长波和短波的变化,最后运用该数值模型进一步研究了礁前斜坡坡度、礁面糙率、礁冠宽度和泻湖宽度变化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珊瑚岛礁洪涝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波浪由深海处经珊瑚礁传播到海岸线附近的过程中,总波高由于波浪破碎和礁面摩擦损耗持续减小,其中短波波高大幅衰减而低频长波波高由于一阶礁坪共振的放大效应逐渐增大并在岸线附近达到最大值;礁面大糙率对到达岸线附近的短波和低频长波波高起到了极大的削弱作用;礁冠的存在造成到达岸线附近的短波波高减小,在水深较浅时削弱了低频长波波高然而在较大水深时却促进了低频长波的生成,随着礁冠宽度的增加短波受到的削弱作用加强而低频长波无较大变化;泻湖的存在会对低频长波波高造成较小的削弱;随着礁坪长度的增加,岸线附近的短波波高明显减弱;礁前斜坡较陡时导致更大的岸线低频长波波高;采掘坑存在时,到达海岸线附近低频长波波高较无坑时稍减小,随着采掘坑宽度的增大,低频长波波高随之减小,采掘坑位于礁坪中部时到达海岸线的低频长波波高最大。(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张其一,史宏达,高伟,李金峰[7](2017)在《珊瑚礁地形上波浪传播变形的非静压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珊瑚礁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海等海域,具有重要的生态、旅游、港口和军事价值。波浪是珊瑚礁环境最重要的动力因素之一。基于非静压浅水方程波浪模型SWASH,模拟了典型岸礁地形上的波浪传播过程,并采用Demirbilek等的水槽实验数据分别对有效波高、波浪增水与爬高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良好,展示了非静压模型在珊瑚礁地形上良好的适用性。通过波浪频率谱和波面小波谱,分析了波浪谱在该珊瑚礁地形上的演化规律,并揭示了礁坪上波浪能量从高频向低频转移的现象。本研究结果可为珊瑚礁环境动力研究以及相关的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海岸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段文洋,王战,杨婉秋,赵彬彬[8](2017)在《基于浅水层析波浪理论的波浪传播变形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使用一种强非线性浅水波浪理论,层析波浪理论对波浪传播变形问题进行研究。在层析波浪理论中,分为第一级别、第二级别等不同级别的波浪模型。低级别的浅水层析波浪理论是强非线性弱色散性的浅水波浪理论,伴随着级别的升高,色散性性能在增强。使用浅水层析波浪理论对二维波浪传播变形问题以及叁维波浪传播变形问题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五点中心差分法进行空间离散,时间步进采用具有四阶精度的Adams预测-校正法。造波边界由流函数理论给出。将不同级别的浅水层析波浪理论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到收敛的结果后,与试验值或其它数值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某些工况下,浅水层析波浪理论的结果要优于Boussinesq模型得到的结果。结果表明浅水层析波浪理论在波浪传播变形问题研究上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最后将计算执行文件和输入文件共享到互联网上,供相关人员使用。(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期刊2017-08-08)

姚宇,唐政江,杜睿超,蒋昌波[9](2017)在《潮汐流影响下珊瑚岛礁附近波浪传播变形和增水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潮汐流影响下珊瑚岛礁附近波浪的运动特征,通过波流水槽试验对潮汐流存在下规则波的传播变形和增水规律进行了研究,测试了一系列的潮汐流流量并对比正向流、反向流以及无流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反向流使波浪破碎点向远海侧移动,正向流则使其向海岸侧移动,反向流存在时破碎带内的湍流较正向流时更为剧烈;反向流时破碎点附近入射波能量由主频波向高次谐波发生转移更为显着;潮汐流的存在对波浪反射、透射和能量耗散并无明显影响;正向流造成礁坪上波浪增水减少,反向流则促进增水的增长,增水最大值与潮汐流流量间存在显着的线性关系。研究成果可望为岛礁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7年04期)

张明亮,赵楷宾,孙圳,杨克君,汪守东[10](2017)在《基于波能量平衡方程模拟波浪在柔性植物区的传播与变形》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MS-Wave波浪数学模型,通过在其波浪能量平衡方程中引入植被波能损耗项,并考虑了波浪的折射、反射、破碎、波流相互作用及底摩擦等作用,计算了有植被作用下的波浪传播与变形.该模型的求解以波能平衡方程为基础,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离散,并应用Gauss-Seidel迭代法计算离散的方程组,得到计算域的波高、周期以及波向等波浪要素信息.首先通过模拟一维简单地形和二维复杂地形的波浪传播,对模型的适应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随后对不规则非破碎和破碎波浪在柔性植物区的传播变形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修正的CMS-Wave模型能够精确地计算植被影响下波浪在复杂地形的传播与变形,这可对近一步研究近海湿地植被的消波效应及湿地海域极端风浪的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波浪传播与变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引言波浪在江河湖海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河口沿海区域,波浪现象十分明显。波浪一般由风生成或者由外海传播而来,在岸边破碎,造成岸滩侵蚀。在风速较大的河口沿海区域,波浪会对涉水工程(如大堤、码头、导流堤等)结构造成影响甚至破坏作用;特别是台风期间,巨大的风浪往往造成堤身结构的破坏,从而引发堤身溃决等灾难事故。在河口海岸工程中均需考虑当地的风浪情况,分析波浪特征;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浪传播与变形论文参考文献

[1].姚宇,何天城,唐政江,蒋昌波.珊瑚礁礁坪宽度对波浪传播变形及增水影响的实验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9

[2].宋永港,韩非非,孙陆军.远距离浅水区波浪传播变形计算方法探讨[J].上海水务.2019

[3].姚宇,张起铭,蒋昌波.礁面糙率变化下珊瑚礁海岸附近波浪传播变形试验[J].科学通报.2019

[4].吴昕炜,刘文白,刘特成.波浪在近岸水域传播变形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5].陈洪洲,毕春伟,高俊亮.波浪在珊瑚岸礁礁坪上传播变形的数值研究[J].水科学进展.2018

[6].唐政江.礁形变化影响下珊瑚岛礁附近波浪传播变形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8

[7].张其一,史宏达,高伟,李金峰.珊瑚礁地形上波浪传播变形的非静压数值模拟[J].海岸工程.2017

[8].段文洋,王战,杨婉秋,赵彬彬.基于浅水层析波浪理论的波浪传播变形问题研究[C].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2017

[9].姚宇,唐政江,杜睿超,蒋昌波.潮汐流影响下珊瑚岛礁附近波浪传播变形和增水试验[J].水科学进展.2017

[10].张明亮,赵楷宾,孙圳,杨克君,汪守东.基于波能量平衡方程模拟波浪在柔性植物区的传播与变形[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频率谱和方向Fig.2Frequencyspectraand...1功率谱序列P(k)随k的变化4结语水坝倒塌后水流与物体相互作用瞬时图实验布置潜堤上波浪传播变形的对比结果波浪在无植被滩地上的传播与变形(滩地...

标签:;  ;  ;  ;  ;  ;  ;  

波浪传播与变形论文_姚宇,何天城,唐政江,蒋昌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