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模型论文_袁水龙,李占斌,李鹏,高海东,陈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侵蚀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土壤,客土,贵州省,红壤,叶绿素,神经网络。

侵蚀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袁水龙,李占斌,李鹏,高海东,陈兵[1](2019)在《基于MIKE模型的不同淤地坝型组合情景对小流域侵蚀动力和输沙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科学认识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对小流域侵蚀动力过程的影响,通过分布式水文模型MIKE SHE和一维水动力模型MIKE 11耦合模拟了王茂沟流域的洪水过程,并计算了流域主沟不同断面的侵蚀动力参数和不同坝型组合的减沙效益。结果表明:(1)淤地坝建设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小流域沟道的侵蚀动力分布,坝系建成后沟道的侵蚀动力参数减幅最大。(2)小流域径流侵蚀功率表现为上中游剧烈变化,下游趋于稳定,且下游径流侵蚀功率明显小于上游。(3)淤地坝建设可以有效减小流域的输沙量,其中单独建设骨干、中型、小型坝相比流域未建坝时,输沙模数分别减少24.74%,47.11%,64.11%;流域坝系建成后减沙效益最明显,流域输沙量减少83.92%。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淤地坝减沙效益评估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高江波,王欢[2](2019)在《基于GWR模型的喀斯特地区产流量与土壤侵蚀权衡的时空特征——以贵州省叁岔河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保持服务及产流服务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明晰二者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是制定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策略的基础。当前,针对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研究多为定性描述,对于相互关系的定量研究亟待加强。本文以典型喀斯特地区叁岔河流域为研究区,使用In VEST模型、RUSLE模型分别模拟了研究区2000—2015年16年间的产流量及土壤侵蚀量数据,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对产流量及侵蚀量的多年均值进行权衡/协同关系的定量刻画与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尺度上产流量与土壤侵蚀量呈现权衡协同关系并存的分布格局,研究区63. 3%的面积为权衡关系,36. 7%的面积为协同关系,上游、下游大部分地区为权衡关系,中游呈现协同关系;(2)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是导致产流量与土壤侵蚀量权衡/协同关系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3)产流量与土壤侵蚀量的空间权衡/协同关系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因不同地貌类型区而存在差异,其中中海拔平原、中海拔台地地区土壤侵蚀与产流量整体上表现为协同关系,中海拔丘陵、小起伏中山、中起伏中山地区表现为权衡关系。本研究深入剖析了土壤侵蚀及产流量的空间权衡关系,其结果可为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威,李亚鹏,柴乐,乔静茹,唐倩玉[3](2019)在《他念他翁山中段仁措湖地区花岗岩风化晕生长侵蚀模型研究及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他念他翁山流域仁措湖地区的花岗岩风化晕生长模型与侵蚀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定量了仁措湖地区花岗岩暴露年代。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花岗岩风化晕平均生长速率为4.88 mm?(10 ka)~(-1);平均侵蚀速率为2.15 mm?ka~(-1)。通过此模型对仁措湖地区的年代进行计算,得出该地区花岗岩风化时间约为(236±88)—(19834±1560) a。结合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terrestrial in situ cosmogenic nuclide,TCN)测年原理,推算出青藏高原花岗岩冰川沉积物至少侵蚀速率分别为:青藏高原东北部为(2.61±0.05) mm?ka~(-1)、青藏高原东南部为(3.43±0.70) mm?ka~(-1)、青藏高原中部为(3.42±0.34) mm?ka~(-1)、喜马拉雅中部为(3.71±0.72) mm?ka~(-1)、高原西部为(3.14±0.52) mm?ka~(-1)、喜马拉雅山脉西部为(3.36±0.67) mm?ka~(-1)、帕米尔高原东部为(3.45±0.59) mm?ka~(-1)、帕米尔高原西部为(3.11±0.41) mm?ka~(-1)、天山为(3.63±0.53) mm?ka~(-1),恢复后整个青藏高原的TCN测年精度提高了10%左右。(本文来源于《地球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梁建方,韦小茶,马龙生,颜红,夏传花[4](2019)在《基于RUSLE模型的贵州省叁穗县土壤侵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侵蚀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以贵州省叁穗县为例,利用日降雨量、土壤类型、土地利用、DEM和NDVI等数据,并结合RUSLE模型分析叁穗县1990—2015年的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叁穗县1999—2006年的土壤侵蚀模数较低且变化趋势稳定,1990—1997、2006—2015年波动呈显着上升趋势,2003年的土壤侵蚀模数最低,2014年的土壤侵蚀模数最高,在26 a间总体呈上升趋势;②叁穗县的水土保持措施因子、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总体都呈上升趋势,尤其在2008—2015年的升高趋势较为显着,但期间降雨侵蚀力因子和土壤侵蚀模数也较高且升高趋势明显;③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的面积较大,中度和强度侵蚀次之,极强度和剧烈侵蚀面积较小。总体来说,叁穗县在1993—1998年和2008—2015年这2个时期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研究结果为叁穗县的土壤侵蚀及石漠化治理成效评估及进一步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9年08期)

杨轩,李丹丹,吕玮玮,刘和飞[5](2019)在《降雨侵蚀力模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降雨侵蚀力(R)是衡量降雨对土壤侵蚀贡献的重要指标。降雨侵蚀力的定量研究是土壤侵蚀监测预报的重要前提。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降雨侵蚀力概念,提出50年来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历史和成果,介绍了降雨侵蚀力的正常值和模型值,各种模型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对各种模型在不同尺度和估计精度上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解了这些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性,避免了在实际应用中混淆使用。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前人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新方向。(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李子轩,赵辉,邹海天,李依珊,刘雨鑫[6](2019)在《基于CSLE模型和抽样单元法的县域土壤侵蚀估算方法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县域尺度地块(栅格)土壤侵蚀模数估算的准确性,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基于CSLE模型,分别采用全域覆盖计算和4%密度抽样单元推算方法对全县土壤侵蚀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域覆盖计算比4%抽样单元推算水土流失面积大59.0 km~2,相对差异达12.94%。全域覆盖计算可实现空间全覆盖,更准确地反映县域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点,适用于中、小尺度土壤侵蚀定量计算,但需要较高精度和全面的数据源保证;抽样单元推算适用于流域、区域等大尺度土壤侵蚀估算,但结果受抽样方法、抽样密度、外推或插值方法等因素影响较大。应进一步加强遥感解译准确性、侵蚀因子精度等对CSLE全域覆盖计算结果影响的研究,完善模型参数数据库,率定因子值,实现参数本地化。(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4期)

邓超,陈志彪,陈海滨,陈志强[7](2019)在《南方红壤侵蚀区长汀县不同生态恢复年限下芒萁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芒萁是南方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重要的地带性草本植物,对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作用,监测其叶绿素含量能有效诊断生长健康状况。本文以福建省长汀县朱溪流域6个不同生态恢复年限下的芒萁叶片高光谱反射数据以及实测叶绿素含量为数据源,借助高光谱遥感技术分析不同恢复年限芒萁叶片原始光谱特征,筛选出光谱敏感波段并构建光谱指数,基于相关性分析,建立芒萁叶绿素单变量以及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并确定最佳估算模型。结果表明:高光谱指数建立的单变量估算模型中,改进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m NDVI_(705))、叶面叶绿素指数(LCI)、红边指数(Vog)、比值光谱指数(RVI_(603/407))、NDVI[603,407]高光谱指数建立的二次模型精度高,建模决定系数R~2均超过了0.8,其中以高光谱指数为自变量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拟合R~2值(0.886)最高。综合建模精度和模型验证精度,LCI指数构建的单变量模型以及基于高光谱指数的多元回归模型是估算芒萁叶片叶绿素含量最佳模型。本研究建立的叶绿素高光谱估算模型对快速、无损地监测水保植物芒萁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灿,周海清,宋强辉[8](2019)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客土喷播边坡侵蚀模数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P神经网络能够合理解决边坡泥沙侵蚀的非线性输入输出问题,以室内试验获得的54组冲刷试验数据为依托,Matlab软件为平台,搭建拓扑结构为(3,3,1)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输入层为降雨强度、坡率、降雨历时,隐含层节点数3,输出层为泥沙侵蚀模数。通过权值矩阵考察各影响因素对泥沙侵蚀模数显着性影响;对测试集样本的真实值与预测值比较,验证预测模型的精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因素显着性排序为:降雨历时>坡率>降雨强度,其中降雨历时显着性量化指标为1.35,远远大于坡率和降雨强度;预测模型90%样本预测值与真实值相对误差小于10%,决定系数R2=0.98,说明建立的BP神经网络对于客土喷播边坡泥沙侵蚀模数预测具有较好的精确性。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客土喷播工程实践与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粉煤灰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03期)

郭鹏飞[9](2019)在《氯盐侵蚀下钢筋混凝土锈胀力模型建立与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沿海地区的港口工程、近海的结构物以及在潮湿环境中服役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容易受到环境中的侵蚀物(尤其是氯离子)的侵蚀,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与水分、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锈蚀产物。锈蚀产物的体积往往比原来钢筋体积大1~3倍。钢筋和混凝土紧密的接触,中间空隙很小。因此,锈蚀产物受到混凝土和钢筋的挤压,产生锈胀力,使混凝土环向受拉。当锈胀力增大到一定程度,钢筋混凝土结构开始出现裂缝。开裂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安全性以及耐久性都有所下降,严重的还可能威胁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检测锈胀力的大小,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评估与维护、耐久性设计、结构加固、结构使用寿命及剩余寿命预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以氯盐侵蚀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研究主体,通过建立均匀锈蚀模型与非均匀锈蚀模型、开展电加速锈蚀试验的方式,分析钢筋混凝土试件在均匀和非均匀锈蚀下混凝土表面应变与钢筋锈胀力的关系,讨论开裂时刻锈胀力的大小。并以此为主题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1)基于弹性力学,建立了均匀锈蚀的情况下,钢筋混凝土试件表面应变与钢筋锈胀力的关系模型。使用该模型能够直接通过测量混凝土表面应变获得试件出现裂缝前任意时刻的锈胀力。采用Matlab与Origin软件进行模型的编程计算和相关图形、图表的绘制工作。(2)制作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电加速锈蚀试验,模拟均匀锈蚀下钢筋混凝土结构从服役到开裂的过程。根据试验结果对钢筋混凝土试件表面应变与钢筋均匀锈蚀锈胀力关系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从试验数据中进一步探索钢筋锈胀力与混凝土表面应变的变化规律、开裂时刻钢筋锈蚀率的大小、钢筋锈胀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钢筋锈胀力沿纵向的分布规律。(3)为了更加贴近钢筋锈蚀的实际情况,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规则正方体中间有一根钢筋的非均匀锈蚀模型。在模型中,锈蚀产物的分布采用正弦函数形式,符合混凝土保护层中纵筋实际的锈蚀情况。并根据开裂时刻锈蚀率以及锈蚀产物的膨胀率,计算开裂时刻锈胀力的大小。通过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分析钢筋直径、锈蚀产物膨胀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这些因素在对比试验下,锈胀力如何变化,并据此提出延长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的方法。(4)进行电加速锈蚀试验,检测非均匀锈蚀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结构从服役到开裂的过程,并使用CCD相机记录整个试验过程,同时使用数字相关方法的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混凝土表面应变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郭姗姗[10](2019)在《基于SWAT模型的细河流域土壤侵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侵蚀会破坏土地、使土壤的营养成分流失及土地生产力下降,不利于地表植被的生长,从而引起自然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自然灾害频发,是世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已成为许多国内外学者的重点研究课题。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探究不同影响因素下土壤侵蚀的变化特点,可以进一步了解地表的物理过程,提高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理论水平,同时能够为区域土壤侵蚀治理措施的采取提供科学的建议,以提高土壤保持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治理区域土壤侵蚀宏观决策的重要工作之一。细河流域位于东北地区,据水文年鉴记载,近几十年的输沙量有所减少,为探究影响细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变化主要因素,本文建立了细河流域SWAT水文模型,定量估计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泥沙变化的贡献率,分析了不同气候与土地利用组合方式下的土壤侵蚀效应以及景观格局变化对土壤侵蚀量变化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1969-2015年细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为获取水文气象变量的突变信息,运用Mann-Kendall法、有序聚类法和pettitt突变检验法检测了突变年份。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研究区的年降水量与气温呈增加趋势,年径流量与泥沙负荷呈减少趋势。降水与径流在研究期间没有发生明显突变,气温在1988年发生增加突变,泥沙负荷在1988年发生减少突变。(2)研究了近年来细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研究区城镇用地的面积变化最大,增加的面积占总流域面积的9.23%;其次是林地、耕地,减少的面积分别是总流域面积的5.89%、5.31%。另外,林地主要转出为城镇用地、耕地和草地,城镇用地主要由耕地、林地和水域转入。(3)采用细河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地利用类型图、土壤类型图构建了空间数据库,依据世界土壤数据库、选取1969-2015年的气象资料建构建了属性数据库,最后建立细河流域SWAT模型。利用实测水文数据结合SWAT-CUP进行径流与泥沙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并完成了率定与验证。结果显示:SWAT模型径流模拟率定期与验证期评判指标R~2、Ens分别为0.92、0.91与0.90、0.87,泥沙模拟率定期与验证期评判指标R~2、Ens分别为0.60、0.55与0.70、0.69,均达到模型适用性标准,可基本准确模拟细河流域水文循环过程。(4)使用径流量、输沙量的实际监测值与模型模拟结果,利用单因素轮换法量化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细河流域径流、泥沙负荷变化的贡献率。将突变点作为分割点把研究时段划分为两个时期:基准期(1971-1987年)与评价期(1988-2015年),相对于基准期,评价期年均径流共减少了29.95 m~3/s。其中气候变化贡献率为-26.54%,人类活动贡献率为126.54%;评价期的年均泥沙负荷减少了4.1×10~5t,其中气候变化贡献率为-8.8%,人类活动贡献率为108.8%。(5)通过情景模拟方法,对比了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时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特征,四种情景模拟中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3.52×10~5t、3.76×10~5t、2.63×10~5t和2.78×10~5t,与情景一的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相比: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侵蚀量增加了6.53%;在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下,侵蚀量减少了25.28%;在二者共同影响下,侵蚀量减少了21.02%。22号子流域侵蚀量均最高,而最低侵蚀量固定在11、7号子流域。(6)将子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变化量作为因变量,子流域的各个景观格局指标变化量作为自变量,使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景观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本文所选取的10个景观指标中,SHDI(香浓多样性指数)、COHESION(斑块结合指数)的变化对细河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变化量的影响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侵蚀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保持服务及产流服务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明晰二者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是制定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策略的基础。当前,针对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研究多为定性描述,对于相互关系的定量研究亟待加强。本文以典型喀斯特地区叁岔河流域为研究区,使用In VEST模型、RUSLE模型分别模拟了研究区2000—2015年16年间的产流量及土壤侵蚀量数据,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对产流量及侵蚀量的多年均值进行权衡/协同关系的定量刻画与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尺度上产流量与土壤侵蚀量呈现权衡协同关系并存的分布格局,研究区63. 3%的面积为权衡关系,36. 7%的面积为协同关系,上游、下游大部分地区为权衡关系,中游呈现协同关系;(2)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是导致产流量与土壤侵蚀量权衡/协同关系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3)产流量与土壤侵蚀量的空间权衡/协同关系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因不同地貌类型区而存在差异,其中中海拔平原、中海拔台地地区土壤侵蚀与产流量整体上表现为协同关系,中海拔丘陵、小起伏中山、中起伏中山地区表现为权衡关系。本研究深入剖析了土壤侵蚀及产流量的空间权衡关系,其结果可为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供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侵蚀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袁水龙,李占斌,李鹏,高海东,陈兵.基于MIKE模型的不同淤地坝型组合情景对小流域侵蚀动力和输沙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高江波,王欢.基于GWR模型的喀斯特地区产流量与土壤侵蚀权衡的时空特征——以贵州省叁岔河流域为例[J].山地学报.2019

[3].张威,李亚鹏,柴乐,乔静茹,唐倩玉.他念他翁山中段仁措湖地区花岗岩风化晕生长侵蚀模型研究及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思考[J].地球环境学报.2019

[4].梁建方,韦小茶,马龙生,颜红,夏传花.基于RUSLE模型的贵州省叁穗县土壤侵蚀研究[J].人民珠江.2019

[5].杨轩,李丹丹,吕玮玮,刘和飞.降雨侵蚀力模型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9

[6].李子轩,赵辉,邹海天,李依珊,刘雨鑫.基于CSLE模型和抽样单元法的县域土壤侵蚀估算方法对比[J].农业工程学报.2019

[7].邓超,陈志彪,陈海滨,陈志强.南方红壤侵蚀区长汀县不同生态恢复年限下芒萁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9

[8].李灿,周海清,宋强辉.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客土喷播边坡侵蚀模数预测模型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9

[9].郭鹏飞.氯盐侵蚀下钢筋混凝土锈胀力模型建立与试验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9

[10].郭姗姗.基于SWAT模型的细河流域土壤侵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交变荷载与硫酸盐腐蚀联合作用下水泥...侵蚀混凝土一维模型示意图侵蚀模型的计算原理土壤侵蚀模型设计流程图流域土壤侵蚀模型系统混凝土衬砌结构侵蚀模型

标签:;  ;  ;  ;  ;  ;  ;  

侵蚀模型论文_袁水龙,李占斌,李鹏,高海东,陈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