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氧离子自由基论文_张晓清,张冬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氧离子自由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自由基,阴离子,离子,稀土,苯丙氨酸,芽孢,氧化酶。

超氧离子自由基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清,张冬艳[1](2014)在《稀土离子对枯草杆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Nd3+、Er3+、Gd3+和La3+对枯草芽孢杆菌在生长过程中细胞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探讨稀土可能会导致生物体发生氧化损伤。[方法]采用荧光探针法,测定其细胞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含量。[结果]4种稀土培养基培养后的枯草芽孢杆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含量均增加。[结论]一定浓度的稀土离子很有可能会导致生物体发生氧化损伤。4种稀土离子浓度的影响有所不同。稀土离子的浓度越大,对枯草杆菌细胞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含量影响越显着,损伤毒性作用越强。(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25期)

付思美,畅芬芬,车影,王晓娟,靳利娥[2](2013)在《维生素C磷酸酯镁的稳定性及其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的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维生素C磷酸酯镁(magnesium ascorbyl phosphate,MAP)是维生素C(VC)的替代品,由于其特有的性质而广泛应用在食品添加剂中.对比测定了MAP和VC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研究了VC和MAP在不同温度和不同保存时间后清除O2-·自由基的能力和稳定性;并拟合了不同温度下储存不同时间后MAP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MAP在20℃下保存20d对O2-·的清除能力仅减弱20%左右,半衰期为53d;但VC在20℃下保存10d后清除O2-·的能力几乎完全消失.与此同时,不同温度下储存不同时间后MAP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反应为一级反应,采用拟合方程计算的抗氧化能力理论值和实验值基本相符.(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蒲法章[3](2010)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亚硝酸根离子荧光测定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基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多种生化反应的中间代谢产物,其中超氧自由基(O_2·~-)和过氧亚硝酸根离子(ONOO-)是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自由基,它们在各种致病过程中都是重要的介导因素,与癌症、机体炎症、组织过氧化、蛋白质交联变性、DNA损伤和细胞信号转导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O_2·~-不仅自身具有毒性,而且可以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其它活性氧自由基,进一步对生物体产生损伤作用,且停留时间较长。超氧自由基是生物活性最高的氧中心自由基之一,它在生命过程和化学反应中作为电子受体,形成不同的活性氧自由基链中的第一个自由基,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其它的氧自由基。和其它的活性氧相比,超氧自由基不是很活泼,但其寿命很长,因此,超氧自由基危害较大,捕获超氧自由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ONOO-是NO·与O_2·~-相互反应的产物。ONOO·能导致DNA损伤、酶抑制、细胞死亡和细菌中毒并且能够引起一系列疾病。通过对自由基的检测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释疾病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机体的伤害程度。目前测定O_2·~-与ONOO-的方法主要有电子自旋共振法(ESR)或电子顺磁共振法(EPR)、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化学发光法(CL)、荧光法以及电化学方法等。然而,由于生物体内活性氧自由基的半衰期非常短,稳态浓度极低,所以真正适用于检测生物活体内O_2·~-与ONOO-的方法还是比较少的。这就迫切需要科研工作者开发对O_2·~-与ONOO-能够专一识别、快速响应的荧光探针用以动态观测研究某些器官中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代谢、相互转化及其动态损伤生物机体的过程。本论文利用荧光分析技术测定活性氧自由基的方法,此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本文合成了叁种新型荧光探针,利用探针对(O_2·~-)和(ONOO-)进行了检测,提出了新的检测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叁个方面:(1)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香草醛缩苯胺,建立检测O_2·~-和SOD活性的荧光方法,研究测定方法的最佳条件,并用于测定大蒜﹑洋葱的SOD活性的测定,并与邻苯叁酚自氧化法测定出的SOD活性进行了比较。(2)设计合成新型的荧光探针荧光素酰肼,用荧光光谱法检测ONOO-,研究测定方法的最佳条件,探讨了其它物质对体系的干扰影响及荧光探针的检测单一性,研究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3)设计合成新型的荧光探针罗丹明6G酰肼,用荧光光谱法检测ONOO-,研究测定方法的最佳条件,探讨了其它物质对体系的干扰影响及荧光探针的检测单一性,研究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0-05-01)

周贞洁,刘仁臣,蔡知音,褚克平,夏若虹[4](2006)在《钠、钾离子对肌质网囊泡NADH氧化酶和伴生超氧自由基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Na+、K+浓度对骨骼肌肌质网囊泡氧化还原系统的调控作用及对Ca2+释放通道的影响。方法提取肌质网囊泡,分别检测其在不同Na+、K+浓度下还原型辅酶Ⅰ(nicotinamideadeninednucleotide,NADH)氧化初速率、超氧产率、[3H]-ryanodine结合率和Ca2+释放速率的变化。结果高浓度的Na+、K+对肌质网NADH的氧化初速率和伴生的超氧自由基产率均有抑制作用;在[3H]-ryanodine结合实验中,高浓度的Na+、K+也压抑了NADH诱导的受配体结合的升高;同样,在Ca2+释放动力学实验中,不同浓度的K+调控了由NADH诱导的Ca2+释放初速率。结论骨骼肌肌质网膜上可能存在具有对Na+、K+浓度敏感并中介超氧自由基产生的NADH氧化还原系统,其参与调节Ca2+释放通道的活性。(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06年03期)

罗景慧,陈志良,林永成,数村公子,林秀晴[5](2004)在《新型PDE3抑制剂西洛他唑对fMLP诱导的HL-60细胞超氧自由基生成和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新型磷酸二酯酶 (PDE) 3抑制剂西洛他唑(cilostazol)对中性粒细胞超氧自由基 (O·2 )和钙离子浓度([Ca2 + ]i)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 6 0细胞 ,以 1 3%DMSO分化诱导为中性粒细胞样细胞后 ,采用特制新型仪器 ,同时实现化学发光法测定O·2 和荧光法测定 [Ca2 + ]i,观察西洛他唑对趋化肽N 甲酰 甲硫氨酰 亮氨酰苯丙氨酸 (fMLP)刺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样HL 6 0细胞O·2 生成和 [Ca2 + ]i 升高的影响以及二者变化的时相关系。结果 西洛他唑 (1~ 30 μmol·L-1)明显抑制由fMLP诱导的中性粒细胞O·2 生成和 [Ca2 + ]i 升高 ,其中 10和 30 μmol·L-1浓度的西洛他唑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在时相关系上 ,fMLP诱导O·2 生成的达峰时间较之 [Ca2 + ]i 的变化略显滞后 ,而 10 μmol·L-1西洛他唑对fMLP诱导O·2 生成和 [Ca2 + ]i 升高的影响表现出一致性 ,几乎同步。结论 西洛他唑对fMLP 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样细胞内O·2 生成和 [Ca2 + ]i 具有同步的抑制作用 ,提示该药的药理学作用部分是通过影响中性粒细胞功能而实现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04年09期)

庞欣,王东红,彭安[6](2001)在《稀土离子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成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肾上腺素在碱性条件下自氧化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性质,研究了稀上硝酸盐对生成O2-的抑制作用.稀土硝酸盐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相似的性质,对肾上腺素自氧化生成的O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在16.3%-78.4%之间,而且体系中稀土硝酸盐的浓度与其对O2- 的仰制率之间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01年06期)

王金胜,郭春绒,程玉香[7](1997)在《铈离子清除超氧物自由基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光辐照核黄素作为超氧物自由基(O-2)源,研究了Ce3+、Ce4+对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羟胺氧化的抑制作用和铈离子存在时H2O2含量、核黄素光分解、溶解氧消耗的变化以及铈离子价态的变化。从而得知,铈离子可清除O-2,其机理为:Ce3+供给O-2电子氧化为Ce4+,O-2还原为H2O2;Ce4+从O-2获得电子还原为Ce3+,O-2氧化为O2。所以微量的铈离子可清除大量的O-2。(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贾之慎,唐孟成,朱祥瑞[8](1996)在《桑树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O_2~·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对从桑叶、桑嫩芽、桑枝、桑皮、蚕沙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O·2的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在浓度为5μg·mL-1时,从桑嫩叶、桑枝、桑皮中提取的这类化合物其清除率分别为68.5%、83.1%、56.8%,其清除作用比芸香甙(芦丁)、抗坏血酸强.桑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清除率为47.2%,比抗坏血酸强.蚕沙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浓度为6μg·mL-1时也有很强的清除作用.作者在文末讨论了桑树黄酮类化合物清除O·2的机理.(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05期)

何秀英,严振寰,吴自慎,吴纪梅[9](1995)在《邻甲氧基苯甲醛苯丙氨酸席夫碱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对超氧离子自由基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导了邻甲氧基苯甲醛与苯丙氨酸所形成的席夫碱配体及其Cu(Ⅱ)、Zn(Ⅱ)、Ni(Ⅱ)、Co(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化合物对超氧离子自由基的实验表明,铜配合物对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5年04期)

张静怡,司徒仲意[10](1989)在《超氧化物歧化酶催化超氧离子自由基歧化作用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氧化不仅为机体提供能量,在氧化过程中也产生与氧有关的超氧离子O_2~-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等。这些自由基可激发机体中不饱和脂肪酸邻近双键α-碳上的氢键均裂,形成一系列自由基反应,称之谓脂质过氧化作用。近几年来关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涉及面相当广泛,包括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如肿瘤、感染、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病、化学中毒、辐射损伤及(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1989年12期)

超氧离子自由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维生素C磷酸酯镁(magnesium ascorbyl phosphate,MAP)是维生素C(VC)的替代品,由于其特有的性质而广泛应用在食品添加剂中.对比测定了MAP和VC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研究了VC和MAP在不同温度和不同保存时间后清除O2-·自由基的能力和稳定性;并拟合了不同温度下储存不同时间后MAP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MAP在20℃下保存20d对O2-·的清除能力仅减弱20%左右,半衰期为53d;但VC在20℃下保存10d后清除O2-·的能力几乎完全消失.与此同时,不同温度下储存不同时间后MAP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反应为一级反应,采用拟合方程计算的抗氧化能力理论值和实验值基本相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氧离子自由基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清,张冬艳.稀土离子对枯草杆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

[2].付思美,畅芬芬,车影,王晓娟,靳利娥.维生素C磷酸酯镁的稳定性及其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的动力学[J].化学研究.2013

[3].蒲法章.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亚硝酸根离子荧光测定法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

[4].周贞洁,刘仁臣,蔡知音,褚克平,夏若虹.钠、钾离子对肌质网囊泡NADH氧化酶和伴生超氧自由基的调控[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6

[5].罗景慧,陈志良,林永成,数村公子,林秀晴.新型PDE3抑制剂西洛他唑对fMLP诱导的HL-60细胞超氧自由基生成和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

[6].庞欣,王东红,彭安.稀土离子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成的抑制作用[J].环境化学.2001

[7].王金胜,郭春绒,程玉香.铈离子清除超氧物自由基的机理[J].中国稀土学报.1997

[8].贾之慎,唐孟成,朱祥瑞.桑树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O_2~·的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6

[9].何秀英,严振寰,吴自慎,吴纪梅.邻甲氧基苯甲醛苯丙氨酸席夫碱和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对超氧离子自由基的作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

[10].张静怡,司徒仲意.超氧化物歧化酶催化超氧离子自由基歧化作用的机制[J].化学通报.1989

论文知识图

土壤水分胁迫对曼地亚红豆杉叶片超氧水分胁迫对绞股蓝叶片超氧离子自由基不同抗氧化剂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发菜多糖对超氧离子自由基的清...样品对超氧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不同钙水平对MDA含量和超氧离子自由

标签:;  ;  ;  ;  ;  ;  ;  

超氧离子自由基论文_张晓清,张冬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