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油效率论文_李雪娇,付美龙,鲜若琨,徐传奇

导读:本文包含了驱油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率,油藏,致密,微观,油层,智能,级差。

驱油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娇,付美龙,鲜若琨,徐传奇[1](2019)在《砂岩油藏智能水配方的确定及其驱油效率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水驱是一项低成本、环保、潜力巨大的油田开发新技术。以大量物模实验为基础,针对江苏油田A区块,首次确定了智能水配方,并深入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智能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江苏油田A区块的油藏适应性评价及原油极性组分测试实验可知,该区块适合开展智能水驱技术。(2)根据智能水驱最优矿化度筛选实验和4类无机盐驱油实验结果,智能水配方为将产出液和注入水按体积比1∶13混合,再另加500 mg/L的NaCl,其具体离子组成为Na~+1 795 mg/L、Ca~(2+)80 mg/L、Mg~(2+)22 mg/L、Cl~-1 720 mg/L、SO_4~(2-)287 mg/L、HCO_3~- 477 mg/L,总矿化度4 381 mg/L。(3)相较于产出水和注入水,智能水驱油效率最高,最大累积采收率为56.48%,说明智能水驱具有低矿化度效应及适宜的离子组成。(4)智能水驱更适用于中、低渗油藏;高温条件比低温条件的智能水驱效率更高;转注时机越早,智能水驱油效率越高;用智能水配制的活性水比用高矿化度水配制的活性水驱油效率更高。(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侯健,吴德君,韦贝,周康,巩亮[2](2019)在《非均相复合驱非连续相渗流特征及提高驱油效率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均相复合驱是聚合物驱后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微流控实验及室内双管岩心流动实验均表明非均相复合驱具有非连续相渗流特征,表现为压力一定条件下微通道内流速仍大幅波动、不同渗透率双管岩心中分流量持续交替变化。综合考虑凝胶颗粒弹性变形特征、聚合物增黏与非牛顿特性、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作用及润湿改变等化学剂作用机制,建立非均相复合驱微观渗流格子玻尔兹曼模拟方法。基于微观数值模拟结果,揭示非均相复合驱提高驱油效率机制,颗粒暂堵升压后变形运移、固液增阻导致液流转向、驱替液增黏抑制黏性指进、强化启动微观剩余油,进而提高微观波及系数及微观洗油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鲁瑞彬,胡琳,刘双琪,王雯娟,汤明光[3](2019)在《水驱油高倍驱替实验驱油效率计算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常规驱替实验难以真实模拟油藏开发实际的问题,开展了水驱油高倍驱替实验研究。联合应用红外测油仪和蒸馏法(2种方法相互补充验证),解决了高倍驱替出油量难以计量的问题,并设计针对性实验,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准确性;利用面通量指标,对比分析了驱替实验和油藏开发实际中冲刷强度、驱替速度上的差异,为驱替实验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获得了较强冲刷强度下储层物性和面通量的定量关系式,应用到数值模拟中,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指导油藏开发调整。文中形成的高倍驱替驱油效率计算方法在南海西部油田应用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9年05期)

商琳琳,许建红[4](2019)在《致密油层空气泡沫驱油提高驱油效率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致密油层物性差,孔喉半径小,油藏非均质性严重,水驱驱油效率低,注水开发效果差。针对这些问题,为提高大庆外围龙虎泡油田高台子致密油层的驱油效率,模拟油层条件开展了空气-泡沫液体系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高台子致密油层水驱驱油效率平均值为48.95%,水驱后继续空气-泡沫液交替驱替的驱油效率为79.63%,驱油效率提高26.92%;小段塞交替驱替的效果好于大段塞驱;气液比过高,突破时间变短,驱油效率较低;用空气-泡沫液段塞驱代替水驱也能达到较好的驱油效果。致密油层水驱后转空气泡沫驱可大幅提高驱油效率,通过空气-泡沫液段塞、周期、气液比等注入参数的优化进一步改善致密油层驱油效果。图6表4参10(本文来源于《油田化学》期刊2019年03期)

齐桂雪[5](2019)在《低渗断块油藏CO_2驱动态特征及驱油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原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油藏压力较高,通过水驱很难实现有效开发。针对小断块低渗油藏CO_2驱进行室内实验研究,分析不同压力条件下CO_2的驱油效果、混相压力、见气时间及注入压力上升规律,深化CO_2驱动态特征及驱油效率研究,为CO_2驱替类型的判断、分析气窜特点及注入压力的评价提供实验数据及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当实验压力为20MPa、25MPa、27MPa、32MPa及34MPa时,最终驱油效率分别为69.00%、79.38%、83.35%、92.91%、94.62%。在相同条件下,地层压力越高,CO_2驱气体突破时间越晚,见气时驱油效率越高,最终CO_2驱油效率越高。压力检测表明气体突破时的注入压力大于总注入量为1.2PV时的注入压力,同时大于达到最终注入量时的注入压力。通过监测现场气体注入压力的变化,可以为气体突破时间的判断提供参考,对预测现场CO_2驱见气时间、防止或延缓气窜的研究和深化井口注入压力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外能源》期刊2019年09期)

任大忠,刘登科,周兆华,周然,柳娜[6](2019)在《致密砂岩油藏水驱油效率及微观影响因素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叁迭系长6储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段致密砂岩油藏为例,在岩石学特征、物性和孔隙结构等方面表征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的基础上,开展真实砂岩微观驱替实验及非稳态恒压法水驱油实验,分析了不同类型储层油水分布规律及渗流特征,系统评价了致密砂岩储层驱油效率及微观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6段致密砂岩不同类型储层驱油效率具有显着差异。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大驱油效率越高,孔隙度<10%,渗透率<0. 2×10~(-3)μm~2的储层驱油效率受物性控制明显;喉道半径、孔隙半径的增大及孔喉连通性变好导致相对较高的驱油效率,平均喉道半径>0. 7μm,主流喉道半径>1. 0μm,孔隙喉道比>400时驱油效率变化趋势变缓,主流喉道半径是影响无水期驱油效率的主导因素,随着渗流路径增多增宽,孔隙半径对最终期驱油效率的控制作用不容忽视;伊利石、伊/蒙混层、碳酸盐及泥质含量越高,驱油效率越低,颗粒点接触保障了较高的驱油效率;可动流体饱和度与驱油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中性-亲水性储层驱油效率较高。(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瑶,付美龙,侯宝峰,李亮,吴海俊[7](2019)在《嵌段聚醚类表面活性剂调驱体系储层适应性及驱油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汉油田周16井区属于高温高盐储层,且非均质性严重,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部分油井出现受效差或见效后含水上升快的问题。为此,研制了嵌段聚醚类表面活性剂调驱体系,利用5组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天然岩心组合模型开展双管并联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考察该调驱体系对储层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为3. 2~10. 9时,该体系能有效封堵高渗岩心,并提高综合驱油效率,最大增幅可达17. 80个百分点;当渗透率级差大于5. 0后,驱油效率增幅开始下降,级差为35. 6时,增幅仅为8. 60个百分点。该体系现场先导试验效果显着,井组日产油量由3. 00 t/d最高上升至8. 43 t/d,综合含水由93. 18%下降至86. 32%,截至2018年12月,累计增油达953. 20 t。该调驱体系在高温高盐油田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9年05期)

梁斌[8](2019)在《基于岩心的化学驱油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储层物性、渗流特征及驱替介质优选等研究对叁次采油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前期通过钻井密闭取心资料进行实验分析。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相渗实验及微观刻蚀驱油实验等研究手段,基于岩样应用非稳态法测定相对渗透率曲线,通过对不同物性、不同驱替介质进行实验,对天然岩心切片进行电镜扫描和铸体薄片分析,制作微观仿真玻璃刻蚀模型,采用多组驱替方式组合进行驱油实验,对比不同驱替介质的性能差异和不同岩心物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通过对驱油机理研究分析,优选出最佳驱替方式以及转注时机,为油田开发开采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陈明贵,陈登亚,梁洁,金庭浩[9](2019)在《水溶性两亲聚合物稠油乳化剂的制备及驱油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稠油采收率、避免ASP叁元复合体系在油藏中的色谱分离现象,以丙烯酰胺(AM)、苯乙烯磺酸纳(PSS)、甲基丙烯酸(MAA)、2-丙烯酰胺基十二烷基磺酸钠C_(12)AMPS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含刚性基团的水溶性两亲聚合物稠油降黏剂P(AM-MAA-PS-C_(12)AMPS)。采用红外光谱(FTIR)仪分析了合成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评价了合成聚合物溶液的性能(增黏性、界面活性、耐温耐盐性和热稳定性),并考察了两亲聚合物驱及两亲聚合物驱增效蒸汽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两亲聚合物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是12×10~4g/mol,热降解温度为223℃。质量浓度1000 mg/L的两亲聚合物溶液与大庆原油间界面张力为0.132 mN/m。由于两亲聚合物中表面活性单体C_(14)AMPS单元含量高,聚合物以分子内缔合为主,合成两亲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其增黏能力不如高分子量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的,质量浓度1500 mg/L的两亲聚合物溶液对水测渗透率330×10~(-3)μm~2填砂管的阻力系数为51.6,残余阻力系数为16.5,具有良好的流度控制能力。在45℃下用渗透率300×10~(-3)μm~2的非均质方岩心模拟大庆条件驱替实验表明,在注入量0.6 PV时,质量浓度1500 mg/L两亲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8.94%)与大庆ASP叁元复合驱的(20.18%)接近,是一种叁元复合驱的有效接替技术。在250℃下将1000×10~(-3)μm~2高温填砂管用于旅大超稠油降黏蒸汽驱吞吐,注入0.2 PV的质量浓度1500 mg/L的两亲聚合物稠油降黏剂闷井5 h再进行蒸汽驱,驱油效率比单纯蒸汽驱的提高了27%,是一种低成本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图11表3参19(本文来源于《油田化学》期刊2019年02期)

楚艳苹[10](2019)在《界面张力降低速度对乳化及驱油效率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界面张力降低速度对乳化及驱油效率的影响程度,系统考察了相同平衡界面量级条件下,具有不同界面张力降低速度的叁元复合驱体系的形成乳化油滴的能力及对人造岩心中提高采收率幅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平衡界面张力都达到10~(-3)mN?m~(-1)量级的前提下,界面张力降低速度过快的体系,由于形成的乳化油滴粒径过小,无法启动小孔道中的油滴,会导致"界面张力窜流现象"即界面张力虽低,采收率提高幅度反而较低,同样,界面张力降低速度过慢的体系,由于形成乳化油滴的数量过少,提高采收率的幅度也较低,只有适宜的界面张力降低速度,才能最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6期)

驱油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均相复合驱是聚合物驱后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微流控实验及室内双管岩心流动实验均表明非均相复合驱具有非连续相渗流特征,表现为压力一定条件下微通道内流速仍大幅波动、不同渗透率双管岩心中分流量持续交替变化。综合考虑凝胶颗粒弹性变形特征、聚合物增黏与非牛顿特性、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作用及润湿改变等化学剂作用机制,建立非均相复合驱微观渗流格子玻尔兹曼模拟方法。基于微观数值模拟结果,揭示非均相复合驱提高驱油效率机制,颗粒暂堵升压后变形运移、固液增阻导致液流转向、驱替液增黏抑制黏性指进、强化启动微观剩余油,进而提高微观波及系数及微观洗油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驱油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雪娇,付美龙,鲜若琨,徐传奇.砂岩油藏智能水配方的确定及其驱油效率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侯健,吴德君,韦贝,周康,巩亮.非均相复合驱非连续相渗流特征及提高驱油效率机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鲁瑞彬,胡琳,刘双琪,王雯娟,汤明光.水驱油高倍驱替实验驱油效率计算新方法[J].断块油气田.2019

[4].商琳琳,许建红.致密油层空气泡沫驱油提高驱油效率实验研究[J].油田化学.2019

[5].齐桂雪.低渗断块油藏CO_2驱动态特征及驱油效率[J].中外能源.2019

[6].任大忠,刘登科,周兆华,周然,柳娜.致密砂岩油藏水驱油效率及微观影响因素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叁迭系长6储层为例[J].电子显微学报.2019

[7].张瑶,付美龙,侯宝峰,李亮,吴海俊.嵌段聚醚类表面活性剂调驱体系储层适应性及驱油效率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9

[8].梁斌.基于岩心的化学驱油效率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19

[9].陈明贵,陈登亚,梁洁,金庭浩.水溶性两亲聚合物稠油乳化剂的制备及驱油效率[J].油田化学.2019

[10].楚艳苹.界面张力降低速度对乳化及驱油效率影响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论文知识图

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和综合判别参数等值...曙1-38-330井脱水原油火烧实验后油砂...实验过程中变速注气情况二元+泡沫驱前后效果驱油效率和含水率与注入倍数的...分选系数和变异系数与驱油效率...

标签:;  ;  ;  ;  ;  ;  ;  

驱油效率论文_李雪娇,付美龙,鲜若琨,徐传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