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半封闭海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海湾,胶州湾,波流,淤泥,大亚湾,数值,丁坝。
半封闭海湾论文文献综述
岳青华,丁聪[1](2019)在《围填海工程对半封闭海湾水动力环境影响分析——以大鹏湾内围填海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鹏湾为一半封闭海湾,湾内围填海工程必将造成大鹏湾水动力环境的变化。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MIKE 21 Flow Model_FM,在对潮位、潮流实测数据验证的基础上,从潮流、纳潮量和水交换3个方面分析大鹏湾内围填海工程对大鹏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围填海工程对湾内流场的影响仅限于工程水域附近,工程实施后,流速减幅较大的范围主要发生在围填海工程的北侧,流速减幅在0.01~0.10 m/s之间。工程实施将会导致工程及附近海域纳潮量减小,降低了本海域的水体自净能力。此外,工程实施让港区及西部的沙头角海域水体半交换周期增加约27 h。(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11期)
李文丹,郑玮,韩志远,解鸣晓[2](2019)在《半封闭海湾内电厂建设水沙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现场实测的波浪、潮位、潮流、含沙量、底质等资料分析,岸滩演变分析以及沿岸输沙数值模拟和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对福建省莆田市兴化湾西侧海域建设某电厂的水动力泥沙条件进行了研究论证。主要研究成果表明:(1)工程位于兴化湾口石城南侧岬湾内,东南面临开敞海域,潮差大、湾内潮流较弱、水体含沙量低、泥沙来源有限。(2)工程海域海床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且沿岸输沙微弱。(3)电厂取水口位于岬角南侧-7.5m等深线附近水域,取水明渠内泥沙淤积强度较小。综上,工程海域具有良好的建厂条件。(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9年04期)
龚旭东,俞缙,蓝尹余[3](2019)在《半封闭海湾围填海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东山湾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从潮流、纳潮量和水交换3个方面探讨湾内围填海对东山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填海面积的增加,影响范围及程度不断增大;湾口海域对填海区位置及填海范围的响应较为敏感,当填海范围扩大到湾口海域后,纳潮量减少10%以上,大潮平均水交换率均减小8.82%,小潮平均水交换率减小13.33%,易影响湾内的污染物扩散能力,从而引发水质和生态问题.(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爽,马安青,胡娟,侯琳琳,徐建强[4](2019)在《半封闭海湾Chl a浓度遥感反演模型比较性研究——以胶州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绿素是我国近海水质监测的主要参数之一,其浓度的遥感反演是监测水体光学特性、评价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Landsat-8/OLI、FY-3A/MERSI和HJ-1B/CCD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2016年实测的Chl a浓度和水体光谱特征,建立胶州湾Chl a浓度的半经验/半分析反演模型。研究表明:基于Landsat-8建立的反演模型,整体Pearson相关系数最高,最优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0.86,反演效果最好,能较好的适应于胶州湾Chl a浓度的反演研究。Landsat 8最佳波段组合为:2月份Band4/Band2,R~2=0.83;5月份[(Band3)~(-1)-(Band4)~(-1)]*Band5,R~2=0.80;8月份[(Band2)~(-1)-(Band3)~(-1)]*Band4,R~2=0.78;11月份[(Band4)~(-1)-(Band2)~(-1)]*Band1,R~2=0.86。(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马孟磊[5](2018)在《基于Ecopath模型的典型半封闭海湾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湾作为海陆交互的重要地带,渔业资源丰富,受捕捞等人类活动影响显着。近几十年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作为渔业资源产卵场、育幼场的半封闭海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从生态系统水平分析我国海湾现状与发展趋势,本研究选取受人类活动影响显着、基础数据积累完善的我国温带和亚热带两个典型半封闭海湾----胶州湾和大亚湾进行海湾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研究运用Ecopath with Ecosim 6.5(Ew E6.5)软件,分别构建了胶州湾1980年和2015年Ecopath模型以及大亚湾1985年和2015年模型。文章首先分析了现阶段(2015年)胶州湾的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过程,并对其系统特征进行了评价,简要分析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其次,分别研究了胶州湾和大亚湾不同时期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能量流动过程和系统发育特征,探讨捕捞等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系统历史演变趋势的影响。最后,以胶州湾和大亚湾为对象,横向对比两个湾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系统发育特征差异;并试图以此为依据分析我国半封闭海湾生态系统的普遍性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根据2015-2016年在胶州湾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利用Ew E6.5软件构建了2015年胶州湾生态通道模型。胶州湾生态通道模型共由21个功能组组成,各功能组营养级范围为1~4.383,渔获物平均营养级为2.023,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主。胶州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以牧食食物链为主,占系统能量来源的59%。生态网络分析表明,系统能量主要分布在6个营养级,来源于初级生产者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6.22%,来自碎屑的转化效率为15.76%,系统平均转化效率16.35%。胶州湾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2.518,系统处于不成熟状态。根据收集的20世纪80年代胶州湾渔业资源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5(Ew E)软件构建了由21个功能组组成的胶州湾1980年(1980-1982)的Ecopath模型,比较分析了1980年和2015年两个时期的胶州湾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以及系统发育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与1980年生态系统相比,胶州湾2015年生态系统中大型底层鱼类生物量减少,菲律宾蛤仔生物量提高,渔获物产出主要以菲律宾蛤仔为主,渔获物平均营养级降低,系统能量转化效率从1980年的15.83%提高到2015年的16.35%,能量流动始终以牧食食物链为主。关键种分析表明,胶州湾生态系统两个时期的关键种均为菲律宾蛤仔。此外,与1980年生态系统相比,2015年胶州湾生态系统整体规模增大,净生产量提高5倍,系统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由1980年的1.267提高到2015年的2.518,系统连接指数、杂食指数与Finn’s循环指数和平均路径长度均减小,说明在过去30多年胶州湾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不断降低,发育过程出现由成熟向幼态的逆行演替现象,目前处于不稳定的幼态阶段。根据2015-2016年大亚湾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并收集20世纪80年代大亚湾渔业资源数据,利用Ew E6.5软件构建了由26个功能组组成的大亚湾1985年(1985-1986)和2015年(2015-2016)两个时期的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生态系统1985年和2015年生态系统模型的营养级范围分别为1~4.025和1~3.987,2015年大亚湾生态系统生物量、生产量和流向碎屑量以及总流量均比1985年有所增加,两个时期系统营养级结构均呈金字塔状;大亚湾两个时期的能量流动均以牧食食物链为主,1985年生态系统能量平均转化效率整体要高于2015年,分别为12.673%和9.470%。从生态系统发育特征来看,1985年和2015年大亚湾生态系统模型系统总流量分别为每年3828.963 t·km-2和8255.895t·km-2;大亚湾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由1985年的1.351增大到2015年的2.970,系统连接指数和循环指数均减小,大亚湾生态系统处于易受外界干扰的“退化”阶段。通过对胶州湾和大亚湾生态系统进行横向对比发现,这两个海湾渔业资源衰退都较为严重,尤其是重要经济种生物量减少明显,且其营养级呈下降趋势。胶州湾和大亚湾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均以牧食食物链为主,但胶州湾生态系统平均转化效率高于大亚湾。自20世纪80年代到现阶段,两个湾的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均呈下降趋势,且胶州湾渔获物营养级下降尤为明显;在生态系统演变趋势方面,胶州湾和大亚湾生态系统总呼吸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均增大,系统成熟度和稳定度降低。(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5-01)
杨万康,伊小飞,陈忠彪[6](2017)在《半封闭海湾共振周期计算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门湾海域水波共振现象较为显着,容易引发海洋灾害。针对叁门湾这一典型半封闭海湾,分别从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两方面研究了叁门湾的共振周期。研究发现:理论推导结果可以用于对海湾整体共振周期的粗略估计,数值模拟结果更加精确,也能充分反映海湾内不同水域的共振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叁门湾内各水域普遍存在3~4个共振周期模态,湾内各水道第一模态和第叁模态共振周期数值解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石浦水道与外海相联通,共振周期不显着。叁门湾内各水域共振周期第一模态对应的振幅最大,然后依次递减,但湾顶的青山港、蛇蟠水道第二模态共振周期及对应的振幅值与第一模态相差较小,基本呈现双峰结构。共振振幅由湾外向叁门湾顶部逐渐增加,尤其是湾顶处振幅增益比较显着。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叁门湾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7年07期)
赵芬,李颖茹,徐海奔,吴修锋[7](2017)在《半封闭海湾内电厂温排水影响计算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平面二维潮流温度场模型对位于半封闭型海湾内的某电厂温排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主要预测不同典型水文条件下的温排水影响范围是否满足世行标准(排放口半径100 m处温升不得超过3℃),从而为电厂取、排水口设计方案(位置及型式等)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7年08期)
张雪松[8](2015)在《狭长半封闭淤泥质海湾冲淤演变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狭长海湾往往由于口门宽度小、纵深长,其海湾内部水动力条件较弱,不易于泥沙及污染物的扩散传播,如果有一定的泥沙来源,常常会存在较大面积的淤泥质海滩,再加上狭长海湾湾内地形岸线相对复杂,泥沙及污染物的输移特征难以掌握,会对海湾通航状况及周围居民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选择青岛市唐岛湾海域为例,进行纯潮流作用下及波流耦合作用下淤泥质海滩演变数值分析,唐岛湾长宽比为5.5:1,湾口方向朝西南,东北侧是封闭型湾顶,属于典型狭长型半封闭海湾。文中应用荷兰代尔伏特大学研发的水动力数值模型Delft-3D,建立了波浪、水流及泥沙数学模型。采取二次嵌套的计算方法,以整个青岛海区为计算大区域,以唐岛湾海区为计算小区域,并对唐岛湾海区进行网格局部加密处理以提高计算精度,采用矩形止交网格,并对网格进行了顺应岸线处理,最小网格为25m,模拟唐岛湾海区的波浪、水流与泥沙冲淤演变规律。数值模拟结果与站位实际测量的波要素、水位、海流和含沙量资料相符合,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数值分析了常海况的作用下以及极端海况作用下的岸滩演变,探索研究了极端海况作用中,波浪所起到的掀沙以及输沙作用。同时分别对叁种不同航道工况在常海况以及极端海况作用下进行了航道回淤计算,探讨了不同环境作用及不同工况下的航道回淤强度特征及岸滩演变过程。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为唐岛湾即将开挖的游艇码头航道回淤研究提供基础,并对研究半封闭式狭长海湾的泥沙问题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5-31)
钱学生,陈永平,张长宽[9](2014)在《带丁坝型半封闭矩形海湾中M_2分潮潮波和潮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黄渤海海域概化为矩形海湾,山东半岛概化为垂直于海岸的巨型丁坝,形成一个带丁坝型半封闭矩形海湾。利用DELFT3D-FLOW计算模块在上述海湾中进行了M2分潮数值模拟,对其无潮点和辐射状潮流场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考虑科氏力影响和巨型丁坝反射作用,坝前形成了明显的无潮点,但在等水深条件下并未形成辐射状潮流场,而迭加上倾斜海底地形后其得以形成;无潮点和辐射状潮流场顶端位置受水深影响明显,随着平均水深的增大,无潮点将向湾口和湾中轴线方向偏移,而辐射状潮流场顶端则向湾口方向偏移。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带丁坝型半封闭矩形海湾中驻潮波系统形成机制和动力特性的理解和认识。(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中文版)》期刊2014年09期)
张雪松,梁丙臣,徐照妍[10](2014)在《半封闭狭长型淤泥质海湾的冲淤演变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狭长海湾往往由于口门宽度小、纵深长,其海湾内部水动力条件较弱,如果有一定的泥沙来源,常常会存在较大面积的淤泥质海滩。本文选择青岛市唐岛湾海域为例,进行波流耦合作用下淤泥质海滩演变数值分析,唐岛湾长宽比为5.5:1,开口向西南,东北侧是封闭型湾顶,属于典型狭长型半封闭海湾。文中应用荷兰Delft理工大学研发的水动力数值模型Delft 3D,建立了二维波浪水流泥沙数学模型,以整个青岛海区为计算大区域,对唐岛湾海区进行网格局部加密处理,最小网格为50 m,模拟唐岛湾海区的水流与泥沙冲淤演变规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水位、流速以及悬沙浓度资料相吻合,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数值分析了常海况的纯水流作用下以及极端海况作用下的岸滩演变,探索研究了极端海况作用中,波浪所起到的掀沙以及输沙作用;分析给出了波流耦合作用下波能在潮滩上的演变过程。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为唐岛湾即将开挖的游艇码头航道回淤研究提供基础,并对研究半封闭式狭长海湾的泥沙问题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G海岸环境与地球物理流体力学》期刊2014-08-22)
半封闭海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通过现场实测的波浪、潮位、潮流、含沙量、底质等资料分析,岸滩演变分析以及沿岸输沙数值模拟和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对福建省莆田市兴化湾西侧海域建设某电厂的水动力泥沙条件进行了研究论证。主要研究成果表明:(1)工程位于兴化湾口石城南侧岬湾内,东南面临开敞海域,潮差大、湾内潮流较弱、水体含沙量低、泥沙来源有限。(2)工程海域海床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且沿岸输沙微弱。(3)电厂取水口位于岬角南侧-7.5m等深线附近水域,取水明渠内泥沙淤积强度较小。综上,工程海域具有良好的建厂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封闭海湾论文参考文献
[1].岳青华,丁聪.围填海工程对半封闭海湾水动力环境影响分析——以大鹏湾内围填海工程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2].李文丹,郑玮,韩志远,解鸣晓.半封闭海湾内电厂建设水沙条件研究[J].水道港口.2019
[3].龚旭东,俞缙,蓝尹余.半封闭海湾围填海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王爽,马安青,胡娟,侯琳琳,徐建强.半封闭海湾Chla浓度遥感反演模型比较性研究——以胶州湾为例[J].海洋环境科学.2019
[5].马孟磊.基于Ecopath模型的典型半封闭海湾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
[6].杨万康,伊小飞,陈忠彪.半封闭海湾共振周期计算与研究[J].海洋科学.2017
[7].赵芬,李颖茹,徐海奔,吴修锋.半封闭海湾内电厂温排水影响计算分析研究[J].科技资讯.2017
[8].张雪松.狭长半封闭淤泥质海湾冲淤演变数值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
[9].钱学生,陈永平,张长宽.带丁坝型半封闭矩形海湾中M_2分潮潮波和潮流特性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4
[10].张雪松,梁丙臣,徐照妍.半封闭狭长型淤泥质海湾的冲淤演变数值分析[C].第十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G海岸环境与地球物理流体力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