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干预论文-李理

手术干预论文-李理

导读:本文包含了手术干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食管癌,围手术期,系统化营养干预,快速康复

手术干预论文文献综述

李理[1](2019)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化营养干预对快速康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化营养干预对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58例食管癌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29例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29例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系统化营养干预,观察比较患者入院时与术后7 d营养指标水平,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 d血浆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入院时,且研究组患者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体重降低值低于参照组患者,体质量指数高于参照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90%,低于参照组患者的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系统化营养干预的效果显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加快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12期)

刘爱云,丁勇,李春[2](2019)在《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分别应用PDCA循环干预、常规干预,对两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患者11.25%(P <0.05);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26.25%,低于对照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3.75%(P <0.05);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疗程、使用药物种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取得了显着效果,切口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疗程及种类均显着下降,使抗菌药物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12期)

乔粼[3](2019)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儿疝气较为常见,可并发嵌顿,甚至引发卵巢或睾丸萎缩、梗塞,对于1岁以上患儿,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并于围术期配合精心的护理措施,促进患儿术后康复,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疝气患儿86例,按手术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其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刘皓华[4](2019)在《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应用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等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手术是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对患者而言属于一种应激源,可导致其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严重心理应激反应,不但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痛苦,还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本文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护理提供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琴丽,刘娟[5](2019)在《基于心理分级护理模式的干预策略在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分析基于心理分级护理模式的干预策略在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西电集团医院2018年6-12月行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9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心理分级的护理模式,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疼痛程度及负性情绪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各项评分值及总评分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疼痛的比例[72.34%(34/47)]明显提高,而重度疼痛的比例[4.26%(2/47)]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8.23±0.93)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0.13±2.12)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心理分级护理模式的干预策略对于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疼痛症状的缓解及负性情绪的消除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3期)

杨雨[6](2019)在《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20例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120例患者均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患者接受进行了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的护理干预治疗治疗,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及血糖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病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采取了护理干预后空腹以及手术术后进餐两个小时后的血糖水平和常规组患者相比较低;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拆线时间显着低于常规组;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常规组。结论进行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的护理干预治疗可以加快患者术后的伤口愈合,降低血糖浓度,已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着,值得医院推广及应用。(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朱琳[7](2019)在《规范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生命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规范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70例为对象,以单盲法将研究对象分成2组各35例: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患者接受规范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围治疗指标水平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态、生命质量评分改善程度相较于对照组大,并发症发生率2.86%相较于对照组的2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性护理能改善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并可减少并发症。(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刘娟,黄小梅,刘吉梅[8](2019)在《认知行为干预结合亲情式关怀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施以亲情式关怀、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术期干预,研究组施以亲情式关怀结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各因子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围术期应用亲情式关怀、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4期)

贾秋菊,张萌,宋佳欣,姜美婷,胡欣[9](2019)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口腔种植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水平,满足患者对于美观的需求,但在手术的过程当中会给患者带来一些痛苦,导致患者出现情绪波动的情况,可能对手术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本次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对手术顺利开展的主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口腔种植手术,50例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技术进行术中的护理,50例患者采用多种心理干预技术来改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心理测量评分比较不同护理措施对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的影响。结果心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起到缓解焦虑、恐惧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预防患者在手术当中由于极度恐惧造成不配合的情况,为顺利开展手术保驾护航。结论口腔种植手术的过程,部分操作过程容易导致出现不适反应,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不配合手术的情况。心理干预是临床上用于改善患者情绪状态,促进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林云燕[10](2019)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对乳腺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1例乳腺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及综合组(26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综合组SAS、NR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患者生存质量(SF-36),综合组各项质量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乳腺手术患者的焦虑和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术后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23期)

手术干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分别应用PDCA循环干预、常规干预,对两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患者11.25%(P <0.05);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26.25%,低于对照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3.75%(P <0.05);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疗程、使用药物种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取得了显着效果,切口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疗程及种类均显着下降,使抗菌药物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术干预论文参考文献

[1].李理.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化营养干预对快速康复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9

[2].刘爱云,丁勇,李春.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9

[3].乔粼.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

[4].刘皓华.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

[5].王琴丽,刘娟.基于心理分级护理模式的干预策略在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6].杨雨.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7].朱琳.规范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生命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8].刘娟,黄小梅,刘吉梅.认知行为干预结合亲情式关怀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9

[9].贾秋菊,张萌,宋佳欣,姜美婷,胡欣.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临床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10].林云燕.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标签:;  ;  ;  ;  

手术干预论文-李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