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效果观察与分折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效果观察与分折

钟锦萍(南雄市人民医院妇产科5124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研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为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疗程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巧囊消失率38.0%(19/50),对照组为14.0%(7/50),治疗组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前治疗组不孕症38例,对照组34例,治疗后停药观察1年内妊娠者,治疗组16例,对照组8例,停药观察2年内妊娠者,治疗组18例,对照组7例,治疗组妊娠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明显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045-02

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妇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雌激素依赖性和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在育龄妇女和不孕妇女人群中发病率均较高,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子宫内膜异位症面临的问题很多,不仅发病机制是个谜,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剧烈、顽固,具有播散、种植与转移等类似恶性肿瘤的行为,而且内异症的治疗处理也不完善、不理想,方法虽有药物、手术和放射治疗等等,但无论给予何种治疗,内异症都极易复发、再发,总体复发率高达50%以上,而根治则需付出丧失卵巢功能的代价。为了提高临床效果,我们对手术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资料根据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研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例,年龄23-45岁,平均32.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为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内异症患者均予米司非酮口服,月经周期第2天开始服用,12.5mg/次,1次/d,1个月为1疗程,连服3个月,使患者闭经。若患者仍未闭经,可继续服药,并增加用量至25mg/d,直至闭经。治疗组加服中药治疗,方组成:三棱12g,莪术12g,柞木枝10g,丹参15g,赤芍12g,川芎10g,石见穿10g,熟地12g,枸杞12g,生蒲黄10g,益母草15g,鸡血藤15g,仙茅12g,紫石英10g。水煎服用,每天2次,一周为1个疗程。并根据临床反馈酌情调整用药剂量。

1.3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基本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1/2;有效:主要症状显著减轻,盆腔包块缩小>1/3;无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无改变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n(%)]

2.2妊娠率和卵巢子宫内膜体积变化:治疗组巧囊消失率38.0%(19/50),对照组为14.0%(7/50),治疗组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前治疗组不孕症38例,对照组34例,治疗后停药观察1年内妊娠者,治疗组16例,对照组8例,停药观察2年内妊娠者,治疗组18例,对照组7例,治疗组妊娠高于对照组(P<0.01)。

2.3不良反应:治疗组恶心3例,轻度潮热2例,乏力1例;对照组恶心2例,轻度潮热1例,乏力2例;均自行缓解。3个月后复查肝、肾功能,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有1例谷丙转氨酶略有升高,停药后逐渐恢复正常。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在当今的生活中,人们都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女性朋友的压力也不小,如今,很多女性因为工作或生活的原因,都实行晚育,其实这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的做法,生育过晚也会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是面临其它问题。中医将此症归属于“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癥瘕”等范畴。按照中医“肾主生殖”、“胞系于肾”的理论,辨证多属肾虚血瘀,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属本虚标实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法。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的状态,再加上工作时的不断透支,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问题,一些妇科疾病就会接踵而至,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是一种,而且通常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早期也不明显,根据对疾病的不断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到现在已经包括有很多,但是这些治疗方法不是对每一位患者都可以实施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才能决定治疗手段。中医理论看子宫内膜异位症要从其发病部位以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上一般证情比较复杂,病机多是由寒凝痰阻、肝肾亏损、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者症见为肾虚,在标者患者为气滞血瘀,所以临床常用慎言祛瘀方来治疗。本研究方中仙灵脾、熟地、仙茅、枸杞子等补肾益精;川芎、三棱、丹参、赤芍、莪术等行气活血破瘀;石见穿、柞木枝化痰散结、化瘀消肿;益母草、鸡血藤养血活血调经。诸药互相配合,能够补泻兼施,相辅相成,使患者气血行畅,瘀滞得消。临床使用时阴虚者加地骨皮、女贞子、地榆;盆腔肿块瘀血者加蕊石、皂角刺、鳖甲;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升麻;腹痛甚者加没药、川楝子、乳香、三七粉(吞)。本研究中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巧囊消失率38.0%(19/50),对照组为14.0%(7/50),治疗组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前治疗组不孕症38例,对照组34例,治疗后停药观察1年内妊娠者,治疗组16例,对照组8例,停药观察2年内妊娠者,治疗组18例,对照组7例,治疗组妊娠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我们认为,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配合针对性的护理,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庄敏.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护理[J].河北医药,2009,15(12):1472-1473.

[2]苏莉,亓东红,时学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3):342.

[3]李美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00例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5(6):622-623

[4]路红,钱惠勤.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7例临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3):5060-5061.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效果观察与分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