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世界论文_郑可菜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性世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性,世界,共通性,拉达,儿童,金丝雀,中篇小说。

人性世界论文文献综述

郑可菜[1](2019)在《人性的善恶美丑——“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阅读任务群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学习围绕"人性"母题,综合运用通读把握、细读探究、分析评价、辨析质疑、仿写等多种学习方式探索阅读任务的路径,设计了五组融感受体验、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于一体的学习活动,具体包括:"不同文体,不同阅读方法""读'薄':整体把握""读'细':探赜关键处""读'厚':拓展联读""读'深':探究主旨"。(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13期)

梁贝,王春林[2](2019)在《叙事位移与人性世界的深度检视——关于胡学文中篇小说《龙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来说,我们总是习惯于把鲁奖得主胡学文看作是一位取得了突出创作实绩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家。尤其是在当下这样一个过于强调所谓现实主义重要性的特定阶段,胡学文的现实主义作家身份,更是会被一些总是在跟风的批评家所特别看重。但其实,或许与写作过程中所必然要经历的现代主义洗礼紧密相关,只要我们认真地阅读胡学文尤其是晚近一个时期以来的小说作品,你就不难感受到作家一种真切的现代主义艺术诉求的存在。这一(本文来源于《广州文艺》期刊2019年02期)

陈树萍,张苏州[3](2018)在《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抓住小说中的人物是鉴赏小说的关键所在,因为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小说的诸要素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背景,情节围绕人物性格、命运设置,次要人物也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这些要素共同服务于小说的主旨。因此,读者鉴赏小说时,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要从人物出发,从人物的言行看人物性格与形象,进而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陈淮高老师《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课堂就是如此设计,可谓得法、得趣,展(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34期)

刘家民[4](2018)在《历史巨变下人性的丰厚书写——评次仁罗布长篇小说《祭语风中》的人性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藏族作家次仁罗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性"的精心书写。在中短篇小说中,次仁罗布从多方面表现了在急剧变化的当代社会中藏族人民的多样化人性世界,而在长篇小说《祭语风中》则集中书写了在历史巨变下藏族人民的人性所经历的各种历练、考验,从而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挖掘与丰厚书写。次仁罗布的人性书写是一种辩证的呈现,他在藏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致力开掘的是一种充满人类共通性的人性精神。(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陈妍妍[5](2018)在《“傻话”背后的人性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有一个主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这个主题选择了中外叁篇文章:《雷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辛德勒名单》。借用课本中的表述,"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则是它反复呈现的主题"。在仔细剖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段话甚至一个词,往往会具有洞穿整个主题的作用。解读《雷雨》时,文中提到一个词:傻话。这个词,似乎具有洞察叁则文本的作用。一、傻话的出处对"傻话"一词的关注,最早在《雷雨》一文(本文来源于《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期刊2018年Z2期)

段席霞[6](2018)在《论汪曾祺小说的人性世界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汪曾祺是横跨现当代的乡土文学代表作家,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对他作品的研究层出不穷。作为京派文学的继承人,汪曾祺这一生从未写过长篇小说,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伤痕文学充斥的年代,他的小说远离时代和主旋律,与现实保持距离,用回忆的视角追溯江苏高邮、云南昆明的故事,写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写真实质朴的人性,在众多革命文学、反思文学的潮流中,似是一股清流,显得独树一帜、别具一格。本文试图对作家小说中的人性世界建构途径进行说明,进而研究汪曾祺小说中的人性,进一步理解作家笔下人物的命运和灵魂,从而在审美层次上把握作家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寻。论文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重点阐述与汪曾祺小说相关的现有研究,包括研究领域的分类以及研究视野的拓展。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汪曾祺小说中的人性世界。汪曾祺小说中,写得最出彩的,还是江苏高邮的乡里乡亲、知识分子、能人异人,以及在云南、重庆一带遇到的老师或同学。在他的人性世界中,共包括世外桃源中生活的百姓本真单纯的人性,在日常生活中彰显出来的普通人性以及面对荒凉悲哀、无处可逃的生存现状,人性的压抑,而汪曾祺构建人性的最大特点在于,真实淳朴,哀而不伤。第叁部分阐述的是汪曾祺小说人性世界构建的途径。汪曾祺小说中的素材多来源于民间,他喜欢挖掘旧知识分子和下层人民身上凝聚着的传统美德。通过精心而细致的风俗画,赞扬了人性的自由和谐美好。同时通过运用现实主义的抒情手法,传达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他在小说中运用散文化的结构和语言,淡化情节,但形散而神不散,为的还是凸显人物,彰显人性。而汪曾祺构建这样一个人性世界的原因,和他复杂的人生经历有关,他想离主流文学远一点,写一些自己熟悉的故人往事。同时,他又受到了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儒道佛的思想深深地印刻在他的作品中,他作品中有儒家的仁义道德,有道家的自由洒脱,有佛家的慈悲为怀。在看到人性的复杂和弱点以后,他开始揭示人性的丑陋和不足,这与他忧虑现代性有关。第四部分讨论汪曾祺小说中人性世界的构建对于中国当代文学以及文化史的意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了人性世界的重建,让我们了解到了民间世界的风俗、普通人的人性,并接受普通人的普通人性;二是继承和推动了抒情文学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丰富的文化意蕴、散文化结构、温暖的抒情叙事手法。最后一部分为结语,主要总结汪曾祺不同时间段的创作,分析他80年代末至90年代风格陡变的原因,提出我们不必苛责作家写作的思想深度和高度,他的短篇小说系列足以让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获得一席之位。(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8-05-30)

薛梦婷[7](2018)在《《童眸》里的人性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蓓佳的最新儿童小说《童眸》最重要的特点是对儿童复杂人性世界的书写,儿童不是简单的脸谱化人物,在现实世界中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有思考、有感悟的,他们是一个个缩小的社会人。本书中的儿童都是在物质匮乏的特殊年代成长起来的,在他们的故事中体现了人生百态和复杂的人性,体现了作者对逝去童年的温柔回眸和深刻反思。本文从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分析入手,探寻这些人物背后隐藏的人性特点,并论述作者创作的最终意图及对当下读者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04期)

常晓军[8](2017)在《小人物的人性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说创作中,小人物的形象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无论是鲁迅、老舍,还是屠格涅夫、契诃夫,他们笔下的各类小人物形象,几乎都有着不同的身份和生存背景,以其艰辛的生存状态时刻在撞击着读者的内心。同样是小人物,尹杰小说中的这些人,却始终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尹杰以通俗而又朴素的手法,创作了一系列身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他用近乎纪实的笔法,冷静客观的表述,以及对小人物不幸的关注,引领读者从中读出了卑微、胆小,以及无奈的生存状(本文来源于《伊犁河》期刊2017年06期)

徐璐明[9](2017)在《《野斑马》映照至真人性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今晚,伴随着大型原创舞剧《野斑马》铿锵乐声,上海歌舞团“舞剧演出季”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拉开序幕。接下来近一个月内,上海歌舞团原创舞剧《野斑马》《天边的红云》《朱鹮》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轮番上演,每部舞剧均演出八场。这也是上海歌舞团首次推出“舞剧演(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7-05-30)

宋丽[10](2017)在《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多重对话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对世界、对民族和社会、对人生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个《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以下称《一》)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问题探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而感受人性的美与丑。一、教材分析《一》是苏教版语文必修四"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专题。专题的人文内涵是"人性"。(本文来源于《作文成功之路(下)》期刊2017年03期)

人性世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般来说,我们总是习惯于把鲁奖得主胡学文看作是一位取得了突出创作实绩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家。尤其是在当下这样一个过于强调所谓现实主义重要性的特定阶段,胡学文的现实主义作家身份,更是会被一些总是在跟风的批评家所特别看重。但其实,或许与写作过程中所必然要经历的现代主义洗礼紧密相关,只要我们认真地阅读胡学文尤其是晚近一个时期以来的小说作品,你就不难感受到作家一种真切的现代主义艺术诉求的存在。这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性世界论文参考文献

[1].郑可菜.人性的善恶美丑——“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阅读任务群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

[2].梁贝,王春林.叙事位移与人性世界的深度检视——关于胡学文中篇小说《龙门》[J].广州文艺.2019

[3].陈树萍,张苏州.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

[4].刘家民.历史巨变下人性的丰厚书写——评次仁罗布长篇小说《祭语风中》的人性世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5].陈妍妍.“傻话”背后的人性世界[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18

[6].段席霞.论汪曾祺小说的人性世界建构[D].长沙理工大学.2018

[7].薛梦婷.《童眸》里的人性世界[J].文教资料.2018

[8].常晓军.小人物的人性世界[J].伊犁河.2017

[9].徐璐明.《野斑马》映照至真人性世界[N].文汇报.2017

[10].宋丽.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设计[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

论文知识图

为指挥大师伯纳德·海丁克的的弗莱堡市中心老城步行区资料来源:根据...企业文化雏形的形成5) 信息时代的新办公建筑:申玲作品二号布面油画电影《末代

标签:;  ;  ;  ;  ;  ;  ;  

人性世界论文_郑可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