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语可能式论文_丁玉琴,栗瑞芳,石岭

导读:本文包含了补语可能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补语,情态,定式,新县,动词,受事,程度。

补语可能式论文文献综述

丁玉琴,栗瑞芳,石岭[1](2017)在《试析构成补语可能式的主客观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文章首先通过几个语句案例,对构成补语可能式进行阐述,结合"得/不"应用情况,提出了构成补语可能式的主客观条件。根据补语可能式构建的主客观条件,明确了决定条件的主要因素——说话人的主观意愿。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知音励志》期刊2017年13期)

赵洁怡[2](2017)在《非可能式“得”字补语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得”字补语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种补语结构,结构多样,留学生使用中很容易产生偏误。本文主要分析非可能式“得”字补语,即对“得”字情态补语和程度补语进行考察分析。本文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目前留学生习得非可能式“得”字补语中介语中偏误语料的分类分析。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中山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中共计314条偏误语料的整理和分析,将“得”字程度补语和情态补语的偏误语料进行分类。第二部分是对留学生“得”字程度补语和情态补语的语料进行定量统计,找出留学生的使用规律。统计不同偏误类型语料的偏误占比,分析留学生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第叁部分根据上面的分析出的偏误类型和原因,针对“得”字程度补语和情态补语教学,从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例句的选择、重点内容的教学叁方面提出具体而可实施的教学建议。最后一章是对文章内容和研究结果的总结,并提出文章不足之处,以期大家共同研究,进一步完善“得”字补语教学。(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01)

邱晓玫[3](2011)在《汉语补语可能式“v不c”结构日语翻译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根据汉语补语可能式"v不c"结构句式的主语特征,将主语分为动作主、事物、动词"V"的受动对象叁类,这叁类句子所表达的意义特征与日语有对自动词否定表现、有对他动词可能态否定表现句子的意义特征有共通之处,成为中日互译之间的基础条件。(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1年09期)

卢海[4](2010)在《河南新县方言补语的可能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新县方言处于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补语可能式的肯定形式有两种:"VC得"和"VC了得",这两种形式的补语直接粘附在述语后头:助词"得"位于补语之后,兼表可能性和确认语气;宾语位于述补结构之后、助词"得"之前。(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0年06期)

郭玲丽[5](2006)在《结果补语可能式“V得/不C”及其不对称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结果补语可能式“V得/不C”及其不对称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从语言事实入手,考察“V得C”和“V不C”的不对称现象,探讨造成这些不对称现象的原因。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说明选题目的和意义、研究的范围和对象,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及语料来源,较详细地介绍了“V得/不C”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二章“V得/不C”的语义特点考察:首先对语料中“V”、“C”的构成进行分析,然后分别考察了“V”和“C”的语义特征,得出“V”具有[自主性],“C”具有[目标性]。然后对“V得/不C”结构的语义特点从语义关系和语义结构两方面进行考察,得出“V得/不C”的语义关系是因果关系,语义结构有单向、双向和叁向叁种情况。第叁章“V得C”和“V不C”的不对称考察(一):这一章,我们主要从共时平面考察“V得C”和“V不C”的不对称现象,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差异:频率上的不对称、分布上的不对称、结构形式上的不对称和能性范畴内肯定否定形式上的不对称。第四章“V得C”和“V不C”的不对称考察(二):这一章,我们主要从历时平面考察“V得C”和“V不C”的不对称现象,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差异:历史上形成时间早晚的不对称和语法化程度的不对称。并且认为历时的不对称是造成共时不对称的一个原因。第五章不对称现象的整合解释:本章引入概念整合理论对“V得C”和“V不C”之间的种种不对称现象的原因作一个根本的解释,认为“V不C”的演变具有必然性,而“V得C”的演变需要语境支撑,同时还受到其他条件的限制,这从根本上造成了“V得C”和“V不C”的各种不对称现象。(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6-12-01)

黄晓琴[6](2005)在《论构成补语可能式的主客观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趋向补语和结果补语的可能式“V得/不C”进行了考察,指出构成补语可能式的客观条件是补语语义的褒贬;构成补语可能式的主观条件是说话人的主观愿望。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观条件———说话人是否希望补语结果的发生。同时主观条件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还讨论了汉语说话人的主观愿望决定对语法形式选择的现象,并对“可能补语”的名称提出了质疑。(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郝维[7](2002)在《补语的可能式的肯定式与否定式不平行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补语的可能式的肯定式与否定式的使用存在不平行现象。肯定式的使用频率远远不如否定式高。这主要是由于表达的意义和对举的对象不同而造成的。(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2期)

郝维[8](2001)在《补语的可能式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包括补语的可能式的类型、意义和用法 ,补语的可能式的述语“V”、“得 /不”和补语 ,补语的可能式的状语和宾语 ,以及补语的可能式与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和情态补语的关系 ,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汉语学习》期刊2001年03期)

沈清淮[9](1999)在《补语可能式受事的用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补语可能式的受事在句子中用法较灵活,但又不自由。在句法和语义上,它要受到可能式的构成形式、添加成分、句法位置和语义特征的直接制约,也要受可能式的施事和它本身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影响;在语用上,表达重点、新旧信息、节奏语气、比较对象等因素也制约着它的位置。这些制约,有的是强制性的,有的是倾向性的;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综合的。肯定可能式与否定可能式对它的制约也不平衡。(本文来源于《重庆师专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沈清淮[10](1998)在《试析补语否定可能式的叁种对举》一文中研究指出补语的否定可能式“V不C”可以分别与表肯定的“V得C”、“能VC”、“VC”对举,这叁种对举有不少相同的语法特点,但是,它们在句法功能、连用变化和语法意义上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别(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8年06期)

补语可能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得”字补语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种补语结构,结构多样,留学生使用中很容易产生偏误。本文主要分析非可能式“得”字补语,即对“得”字情态补语和程度补语进行考察分析。本文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目前留学生习得非可能式“得”字补语中介语中偏误语料的分类分析。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中山大学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中共计314条偏误语料的整理和分析,将“得”字程度补语和情态补语的偏误语料进行分类。第二部分是对留学生“得”字程度补语和情态补语的语料进行定量统计,找出留学生的使用规律。统计不同偏误类型语料的偏误占比,分析留学生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第叁部分根据上面的分析出的偏误类型和原因,针对“得”字程度补语和情态补语教学,从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例句的选择、重点内容的教学叁方面提出具体而可实施的教学建议。最后一章是对文章内容和研究结果的总结,并提出文章不足之处,以期大家共同研究,进一步完善“得”字补语教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补语可能式论文参考文献

[1].丁玉琴,栗瑞芳,石岭.试析构成补语可能式的主客观条件[J].知音励志.2017

[2].赵洁怡.非可能式“得”字补语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3].邱晓玫.汉语补语可能式“v不c”结构日语翻译的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

[4].卢海.河南新县方言补语的可能式[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

[5].郭玲丽.结果补语可能式“V得/不C”及其不对称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6].黄晓琴.论构成补语可能式的主客观条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

[7].郝维.补语的可能式的肯定式与否定式不平行的原因[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8].郝维.补语的可能式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01

[9].沈清淮.补语可能式受事的用法[J].重庆师专学报.1999

[10].沈清淮.试析补语否定可能式的叁种对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论文知识图

“姐姐考上了大学”功能句法分析得出,越南学生对动宾式离合词带可能...

标签:;  ;  ;  ;  ;  ;  ;  

补语可能式论文_丁玉琴,栗瑞芳,石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