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敏感器镜头设计与装调技术研究

星敏感器镜头设计与装调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常用的姿态传感器,星敏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自主导航定位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航海等各个领域。光学系统是星敏感器的核心部件,光学系统的设计质量决定了接收星像点的好坏,影响系统的后续处理过程速度以及定位的准确度。光学系统的装调是保证成像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开展星敏感器镜头设计及装调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为了提高系统的相对孔径,拓宽探测的光谱范围,得到性能优良、符合实际加工生产水平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基于卫星平台的功能需求,本文系统地调研和分析了国内外星敏感器的光学系统,通过相关参数计算以及传感器灵敏度模型的建立,确定了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参数。根据确定的参数,设计了一款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由1片保护玻璃、7片球面透镜和一片滤光片组成,光谱范围为500800 nm,焦距为50 mm,相对孔径为1/1.25,视场角为8.45°×8.45°(对角线视场角为11.96°),总长为83.33 mm。系统采用像方远心光路,减小了因像面离焦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测量误差。优化后的系统畸变小于0.5%,质心色偏差控制在±2μm范围内,能量集中度(3×3像元内)大于80%,最大倍率色差为-0.073μm,轴外视场的弥散斑能量集中度和轴上视场基本一致。对比不同温度下的光学系统,焦距变化量很小,验证了无热化设计原则,镜头的成像质量良好。装调技术影响着光学系统成像性能的好坏,对于本文设计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本文研究了针对此类型的折射式光学系统常用的装调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装调法、定心车削装调法、定心调整装调法,并重点分析了适用于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装调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自动定心装调技术,并搭建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此种技术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微米量级,可应用于未来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及其他高精度光学系统的装调,降低了装调难度,提高了光学系统的装调精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星敏感器
  •     1.2.2 星敏感器光学系统
  •     1.2.3 装调技术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分析与参数计算
  •   2.1 星敏感器
  •     2.1.1 工作原理
  •     2.1.2 星等
  •   2.2 光学系统基本参数
  •     2.2.1 工作波段的选择
  •     2.2.2 焦距与视场
  •     2.2.3 通光孔径
  •   2.3 像质评价标准
  •     2.3.1 能量集中度
  •     2.3.2 弥散斑
  •     2.3.3 畸变
  •     2.3.4 倍率色差
  •     2.3.5 质心色偏差
  •   2.4 参数计算
  •     2.4.1 功能需求
  •     2.4.2 传感器计算选型
  •     2.4.3 焦距计算
  •     2.4.4 视场计算
  •     2.4.5 通光孔径计算
  •     2.4.6 系统参数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相对孔径宽光谱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
  •   3.1 设计要点
  •   3.2 初始结构选取
  •   3.3 材料选取原则
  •   3.4 优化设计
  •   3.5 优化结果
  •     3.5.1 光学结构
  •     3.5.2 像质评价
  •   3.6 温度分析
  •   3.7 公差分析
  •     3.7.1 公差来源
  •     3.7.2 公差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星敏感器镜头装调技术研究
  •   4.1 装调技术研究
  •     4.1.1 直接装调法
  •     4.1.2 定心车削装调法
  •     4.1.3 定心调整装调法
  •   4.2 自动定心装调技术研究
  •     4.2.1 自动定心装调原理
  •     4.2.2 主要特点
  •     4.2.3 实现条件
  •     4.2.4 实验工具
  •     4.2.5实验
  •     4.2.6 实验结果
  •     4.2.7 实验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通光孔径D计算程序
  • 附录B 平凸透镜1的镜筒螺纹角以及两表面夹角α计算程序
  •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参与科研项目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孟祥月

    导师: 王洋

    关键词: 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光学装调技术,自动定心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Ⅱ辑,信息科技

    专业: 物理学,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技术

    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

    分类号: V448.22;O43;TP212

    总页数: 70

    文件大小: 2425K

    下载量: 225

    相关论文文献

    • [1].星敏感器热稳定性的试验分析方法[J]. 中国激光 2020(04)
    • [2].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星敏感器布局设计[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03)
    • [3].全天时星敏感器的建模分析与实验验证[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9(11)
    • [4].一种基于姿态关联帧的星敏感器标定方法[J]. 光学学报 2017(11)
    • [5].光谱连续可调星敏感器地面标定系统设计[J]. 空间科学学报 2017(05)
    • [6].高精度星敏感器标定方法研究[J]. 仪器仪表学报 2017(09)
    • [7].惯性平台中星敏感器安装误差标定方法研究[J]. 导航与控制 2017(05)
    • [8].星敏感器支架的结构/热稳定性分析及验证[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11)
    • [9].面向三轴气浮台的室内星敏感器定姿方法[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6(10)
    • [10].一种高精度星敏感器在线补偿方案(英文)[J]. 航空兵器 2020(05)
    • [11].星敏感器外场观星标定及检验方法研究[J]. 计量学报 2016(03)
    • [12].星敏感器低频误差在轨补偿方法[J]. 光子学报 2020(01)
    • [13].高轨卫星机热一体化星敏感器支架设计[J]. 航天器工程 2019(03)
    • [14].国产化微小型星敏感器研究及应用[J]. 电子技术应用 2018(01)
    • [15].一体化星敏感器温度控制措施及试验验证[J]. 航天器工程 2018(02)
    • [16].双通道船用星敏感器设计与构建[J]. 舰船电子工程 2018(09)
    • [17].大视场星敏感器矢量观测在轨检校模型[J]. 光电工程 2017(05)
    • [18].星敏感器温度误差建模与补偿方法[J]. 航空兵器 2017(05)
    • [19].多通道舰载星敏感器标定方法[J]. 光电工程 2015(02)
    • [20].船用星敏感器星象提取方法[J]. 舰船科学技术 2014(03)
    • [21].新型分体式星敏感器设计及其应用[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04)
    • [22].船用星敏感器探测灵敏度计算及分析[J]. 光学学报 2014(10)
    • [23].CMOS星敏感器焦平面装配及标定[J]. 光电工程 2011(09)
    • [24].机载星敏感器成像的仿真技术研究[J]. 光电子技术 2010(03)
    • [25].一种高精度小型化星敏感器设计[J]. 导航与控制 2017(06)
    • [26].双星敏感器在轨相对热变形分析及修正[J]. 遥感学报 2018(02)
    • [27].载体运动情况下星敏感器测量误差建模与分析[J]. 电光与控制 2018(09)
    • [28].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甚高精度星敏感器设计与在轨验证[J]. 航天器工程 2018(05)
    • [29].紫外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及其鬼像分析[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01)
    • [30].船载星敏感器安装矩阵动态标定方法[J]. 光电工程 2016(06)

    标签:;  ;  ;  ;  

    星敏感器镜头设计与装调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