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解可分组设计论文_朱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分解可分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分解,不完全,递归,全区,不完,冲突,完美。

可分解可分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朱翔[1](2014)在《可分解不完全可分组设计的存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分解不完全可分组设计(Resolvable Incomplete Group Divisible Design或IRGDD)被广泛地用于构造其他组合设计中.在该文中,我们证明了除u=6且m≡n≡0(mod 2)外,一个型为(m,n)u的3-IRGDD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的.(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11期)

曹海涛,马红亚[2](2011)在《区组大小为4的二重超单可分解的可分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2年Gronau和Mullin提出超单设计的概念以来,很多研究者参与了超单设计的研究.超单设计在编码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超单可分组设计是超单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我们主要研究区组大小为4的二重超单可分解的可分组设计,并基本解决了此类设计的存在性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数学》期刊2011年03期)

孙贤伟[3](2008)在《可分解分组设计、完美差族及无冲突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讨论了组合设计与编码理论里的一些重要问题,包括了可分解分组设训(RGDD)、完美差族(PDF)及无冲突码(CAC).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主要研究了区组大小为4、组类型为hn,指标λ为2的可分解分组设计的存在性.我们证明当(λ,h,n)∈{(3,2,6)}∪{(2j+1,2,4),j≥1}时设计不存在,而对于其它的满足必要条件的参数,设计均存在.同时,我们也改进了λ=1时的结果.第二章中,我们讨论了(12t+1,4,1)型的完美差族.它可以用于雷达阵列以及光纤CDMA系统的构造.对完美差族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现有的结果仅知道在阶数t<50时,PDF(12t+1,4,1)对t=1,4-33,36,41存在,在本文中,我们引入了新的构造方法,将t拓展到1000以内,证明了对于阶数t<1000,(t≠2,3),PDF(12t+1,4,1)均存在。在第叁章中,我们考虑了多信号传输中的最优冲突避免码(无冲突码)的构造情况,目前已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码字权重大小为k=3,4和5的最优码的构造,我们在本文中给出码字大小为6的无冲突码的上界并构造了一类达到上界的码字.(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11-15)

沈军[4](2006)在《可分解可分组设计的嵌入》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的嵌入问题是组合设计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是设计递归构造的有力工具,而且本身也是组合设计理论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多漂亮的结果。本文主要研究区组长为3的均匀可分解可分组设计的嵌入问题,并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 设v,λ为给定的正整数,K与M是给定的正整数集合。设(X,G,B)为有序叁元组,其中X为v元点集。G构成X的一个划分,其元素称为组。B是由X的子集组成的多重集,其元素称为区组。若满足下述条件: 1)对任意B∈B,有|B|∈K, 2)对任意G∈G,有|G|∈M, 3)对任意B∈B,G∈G,有|B∩G|≤1, 4)X中任意两个属于不同组的点恰包含在λ个区组中,则称(X,G,B)为一个v阶λ重的可分组设计,记为GD(K,λ,M;v)。当λ=1时,简记为GD(K,M;v)。并且当K={k}或M={m}时,把{k)简记为k,{m}简记为m.称GD(k,λ,m;v)为均匀的。 设(X,G,B)为一个GD(K,λ,M;v),P(?)B。若P的元素构成X的一个划分,则称P为一个平行类。若B能划分成平行类,则称(X,G,B)为可分解的,记为RGD(K,λ,M;v)。容易得知,当K为单点集时,可分解可分组设计的组长是相等的,也即此设计是均匀的。 设(X,G,A)为一个RGD(K,λ,M;v),(Y,H,B)为一个RGD(K,λ,M:u),若X(?)Y,G(?)H,并且A中的任意一个平行类都包含在B的某个平行类中,则称(X,G,A)嵌入到(Y,H,B)中,或称(Y,H,B)包含(X,G,A)为子设计。 本文将研究K={3}时的可分解可分组设计的嵌入问题。当λ=1时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组长1,2,6,12这四种情形的解决,其中前(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6-05-01)

钱燕[5](2006)在《区组长为4组长为3的α-可分解可分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分组设计GD(k,λ,t;tn)是α-可分解的,如果它的区组能划分成若干个类,使得该设计中任一元素在每个类中恰出现α次。α-可分解可分组设计存在的必要条件为λt(n-1)=r(k-1),bk=rtn,k|αtn,α|r。对于α-可分解可分组设计,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当区组长为3时,即α-可分解GD(3,λ,t;tn),它的存在性已经由Jungnickel, Mullin和Vanstone[D. Jungnickel, R. C. Mullin and S. A. Vanstone, The spectrum of α-resolvable block designs with block size 3, Discrete Math. 97 (1991), 269-277]与Zhang和Du [Y. Zhang and B. Du, α-resolvable group divisible designs with block size three, J Combin Designs, 13 (2005), 139-151]完全解决。当区组长为4时:若组长为1,那么它是α-可分解的(n,4,λ)-BIBD它的存在性已由Furino和Mullin[S. Furino and R. C. Mullin, Block designs and large holes and α-resolvable BIBDs, J Combin Designs, 1 (1993), 101-112]与Vasiga, Furino和Ling[T. M. J. Vasiga, S. Furino and A. C. H. Ling, The spectrum of α-resolvable designs with block size four, J Combin Designs, 9 (2001), 1-16]完全解决;若α=1且λ=1,则它是可分解的GD(4,1,t;tn),它的存在性问题也已基本解决。本文将证明当区组长为4,组长为3时,除了情况n=4且α=λ=1外,该必要条件也是充分的。(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6-04-01)

可分解可分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1992年Gronau和Mullin提出超单设计的概念以来,很多研究者参与了超单设计的研究.超单设计在编码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超单可分组设计是超单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我们主要研究区组大小为4的二重超单可分解的可分组设计,并基本解决了此类设计的存在性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分解可分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朱翔.可分解不完全可分组设计的存在性[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2].曹海涛,马红亚.区组大小为4的二重超单可分解的可分组设计[J].中国科学:数学.2011

[3].孙贤伟.可分解分组设计、完美差族及无冲突码[D].浙江大学.2008

[4].沈军.可分解可分组设计的嵌入[D].上海交通大学.2006

[5].钱燕.区组长为4组长为3的α-可分解可分组设计[D].苏州大学.2006

论文知识图

43种码的性能43种码的性能

标签:;  ;  ;  ;  ;  ;  ;  

可分解可分组设计论文_朱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