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胚胎和蝌蚪的毒理效应研究

Cr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胚胎和蝌蚪的毒理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六价铬(Cr6+)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其易于穿透生物膜并对机体造成氧化损伤。近些年,大量的人为活动,如电镀、制造业和铬铁冶炼,导致水环境中Cr6+浓度的显著增加,对水生生物的健康存在潜在威胁。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胚胎和幼体对水环境污染物极为敏感,是研究环境污染物毒理效应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以中华大蟾蜍为试验对象,研究了Cr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胚胎和幼体的毒理效应,旨在为评估Cr6+污染对水生生态环境风险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Cr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胚胎生长发育和脂代谢的影响。对中华大蟾蜍G2期胚胎进行0、13、52、104、208和416μg Cr6+L-1的慢性水体暴露至胚胎发育阶段结束。分析了Cr6+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胚胎全长、体重和发育的影响,并通过RT-qPCR分析了Cr6+暴露对甲状腺激素相关基因、氧化应激相关基因和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Cr6+暴露可抑制中华大蟾蜍胚胎生长发育并呈时间依赖效应。暴露4 d时,416μg Cr6+L-1处理组胚胎全长、体重和发育分期受到显著抑制;暴露6 d时,104、208和416μg Cr6+L-1处理组胚胎全长、体重和发育分期均受到显著抑制。各Cr6+处理组均可观察到胚胎畸形,主要特征为:轴弯曲、卵黄囊水肿和破裂、表面组织增生、发育迟缓、尾巴弯曲和鳍弯曲。RT-qPCR结果表明,416μg Cr6+L-1处理组中,TRβ和D2基因表达下调,而D3基因表达上调;52、208和416μg Cr6+L-1处理组中,SOD和GPx基因表达上调,而HSP90基因表达下调;208和416μg Cr6+L-1处理组中,FAE和ACC基因表达均下调,此外,416μg Cr6+L-1处理组中,ACOX、CPT和SCP基因表达亦下调。2.Cr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甲状腺和骨骼发育的影响。对中华大蟾蜍G2期胚胎进行0、13、52、104、208和416μg Cr6+L-1的慢性水体暴露至变态完成期(G46)。分析Cr6+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并分析Cr6+暴露对G32、G38和G42期蝌蚪甲状腺组织结构以及对G42和G46期蝌蚪骨骼发育的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30 d时,104、208和416μg Cr6+L-1处理组蝌蚪的全长、体重和发育分期受到显著抑制;各浓度Cr6+慢性暴露均导致蝌蚪变态率的下降,且104,、208和416μg Cr6+L-1暴露处理导致G42和G46期蝌蚪的全长、体长、体重和后肢长的显著下降。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416μg Cr6+L-1暴露可导致甲状腺组织滤泡细胞增生和胶质减少。此外,104、208和416μg Cr6+L-1处理组G42和G46期蝌蚪的骨骼骨化受到抑制。3.Cr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肝脏组织结构、脂代谢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对中华大蟾蜍G2期胚胎进行0、13、52、104、208和416μg Cr6+L-1的慢性水体暴露至变态高峰期(G42)。分析了Cr6+暴露对肝组织结构及脂质代谢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416μg Cr6+L-1慢性暴露导致蝌蚪肝脏组织中细胞核固缩,黑色素巨噬细胞增多以及脂滴聚集。RT-qPCR结果表明,416μg Cr6+L-1处理组中,SCD、MECR、TECR、ELOVL1、ACOT1、PPT1、HADH和ACAA2基因表达均下调;13、52、104、208和416μg Cr6+L-1处理组中,ECHS1,HADHA和ACAA1基因表达上调。原位杂交结果表明,BSEP基因主要表达于肝细胞核和肝细胞膜,而HSD17B12基因主要表达于肝细胞膜,经416μg Cr6+L-1暴露处理可导致HSD17B12基因在肝细胞膜的表达降低。此外,52、104和416μg Cr6+L-1慢性暴露导致G42期蝌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含量降低,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增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
  •   1.2 水环境铬的来源及污染现状
  •     1.2.1 铬的理化性质及来源
  •     1.2.2 水环境中铬的污染现状
  • 6+对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  1.3 水环境中Cr6+对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
  • 6+对水生生物早期发育的影响'>    1.3.1 Cr6+对水生生物早期发育的影响
  • 6+对水生生物行为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1.3.2 Cr6+对水生生物行为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 6+对水生生物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1.3.3 Cr6+对水生生物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6+对水生生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3.4 Cr6+对水生生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6+对水生机体的脂代谢功能的影响'>    1.3.5 Cr6+对水生机体的脂代谢功能的影响
  •   1.4 两栖类的生存现状及其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的作用
  •     1.4.1 两栖类的生存现状
  •     1.4.2 两栖类在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中的作用
  •   1.5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6+对中华大蟾蜍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第二章 Cr6+对中华大蟾蜍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慢性毒性试验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2.2.4 RT-qPCR分析
  •     2.2.5 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胚胎畸形的影响'>    2.3.1 Cr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胚胎畸形的影响
  • 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    2.3.2 Cr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
  • 6+慢性暴露对胚胎甲状腺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2.3.3 Cr6+慢性暴露对胚胎甲状腺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6+慢性暴露对胚胎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2.3.4 Cr6+慢性暴露对胚胎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6+慢性暴露对胚胎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2.3.5 Cr6+慢性暴露对胚胎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2.4 讨论
  • 6+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甲状腺和骨骼发育的影响'>第三章 Cr6+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甲状腺和骨骼发育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实验方法与材料
  •     3.2.1 试验材料
  •     3.2.2 慢性毒性试验
  •     3.2.3 甲状腺组织结构分析
  •     3.2.4 骨骼染色
  •     3.2.5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3.3.1 Cr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 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甲状腺组织结构的影响'>    3.3.2 Cr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甲状腺组织结构的影响
  • 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变态率的影响'>    3.3.3 Cr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变态率的影响
  • 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骨骼发育的影响'>    3.3.4 Cr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骨骼发育的影响
  •   3.4 讨论
  • 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脂代谢的影响'>第四章 Cr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脂代谢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慢性毒性试验
  •     4.2.3 肝组织病理学分析
  •     4.2.4 RT-qPCR分析
  •     4.2.5 肝脏原位包埋杂交
  •     4.2.6 脂肪酸的提取和GC-MS分析
  •     4.2.7 统计分析
  •   4.3 结果
  • 6+慢性暴露对蝌蚪肝脏的组织结构的影响'>    4.3.1 Cr6+慢性暴露对蝌蚪肝脏的组织结构的影响
  • 6+慢性暴露对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4.3.2 Cr6+慢性暴露对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6+慢性暴露对脂质β-氧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4.3.3 Cr6+慢性暴露对脂质β-氧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 6+慢性暴露对BSEP和 HSD17B12 基因表达及分布的影响'>    4.3.4 Cr6+慢性暴露对BSEP和 HSD17B12 基因表达及分布的影响
  • 6+慢性暴露对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4.3.5 Cr6+慢性暴露对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   4.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李艳斌

    导师: 柴丽红

    关键词: 中华大蟾蜍,生长发育,甲状腺,氧化应激,脂代谢

    来源: 长安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长安大学

    分类号: X171.5

    总页数: 67

    文件大小: 6720K

    下载量: 74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华大蟾蜍池塘网箱养殖与利用技术[J]. 河北渔业 2014(12)
    • [2].成都生物所在中华大蟾蜍种群结构研究中获进展[J]. 江西饲料 2015(06)
    • [3].杀虫剂锐高和飞网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联合毒性[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02)
    • [4].中华大蟾蜍繁殖及蝌蚪培养技术[J]. 江西水产科技 2013(04)
    • [5].长白山区两栖类动物对公路涵洞穿越行为的试验研究[J]. 公路工程 2020(03)
    • [6].乐果对中华大蟾蜍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J]. 毒理学杂志 2008(02)
    • [7].三种农药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J]. 山东化工 2018(21)
    • [8].茂兰喀斯特森林中华大蟾蜍繁殖期的生境调查[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13)
    • [9].中华大蟾蜍的胚胎发育观察[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9(06)
    • [10].中华大蟾蜍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J]. 齐鲁渔业 2010(11)
    • [11].中华大蟾蜍EDF-1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抗血清的制备[J]. 生物技术通报 2018(10)
    • [12].中华大蟾蜍蝌蚪变态过程中肩带与前肢的发育及骨化次序[J]. 动物学杂志 2015(03)
    • [13].应用体外抑菌法筛选中华大蟾蜍抗结核有效成分的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04)
    • [14].锌离子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J]. 生态毒理学报 2017(01)
    • [15].中华大蟾蜍蝌蚪后肢骨的发育及骨化顺序研究[J]. 四川动物 2015(03)
    • [16].养蟾有经验[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3(10)
    • [17].中华大蟾蜍资源的利用途径探讨[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5(10)
    • [18].浙江丽水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蝌蚪对水位变化的表型响应[J]. 生态学报 2015(03)
    • [1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蟾皮中蟾蜍噻咛的含量[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2(11)
    • [20].蟾皮的水溶性成分研究(英文)[J]. 中国天然药物 2009(03)
    • [21].中华大蟾蜍的食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7)
    • [22].丁草胺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遗传毒性[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23].低钙环境对蟾蜍肾脏STC-1蛋白表达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13)
    • [24].7种金属离子对中国林蛙和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比较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 2015(03)
    • [25].河南地区中华大蟾蜍染色体核型分析[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1)
    • [26].蔬菜汁、乙醇对四氯化碳致毒中华大蟾蜍脂质过氧化和转氨酶活性的影响[J]. 四川动物 2009(06)
    • [27].中华大蟾蜍Mest基因的cDNA克隆和表达分析(英文)[J]. 动物学研究 2009(04)
    • [28].已烯雌酚对蝌蚪抗敌敌畏诱导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J]. 甘肃科学学报 2008(01)
    • [29].五种变温动物抗凝血酶和纤溶酶原相对含量比较[J]. 四川动物 2008(05)
    • [30].中国林蛙、隆肛蛙和中华大蟾蜍蝌蚪形态及肝肠指数的比较研究[J]. 动物医学进展 2014(02)

    标签:;  ;  ;  ;  ;  

    Cr6+慢性暴露对中华大蟾蜍胚胎和蝌蚪的毒理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