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心理学的建筑形态矛盾调和研究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建筑形态矛盾调和研究

章雷[1]2004年在《基于视觉心理学的建筑形态矛盾调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依赖矛盾而发展。矛盾不仅具有哲学的意义,而且具有美学的意义。本文正是出于这样一种思考,选择建筑形态学及视觉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对建筑形态的矛盾性及其调和加以分析,试图建构当代建筑形态多元化状态下的矛盾调和原则与方法。首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方法,然后介绍相关研究状况,其中对文丘里的研究做出详尽分析与评价。第二章介绍建筑形态的概念、构成、影响因素,然后介绍与视觉心理学的概念、建筑形态构成的视觉要求和心理效应。第叁章分析最简元素的矛盾性及多元化,并分析文丘里所说的“矛盾性”,接着指出建筑形态矛盾性与矛盾调和的概念,最后分析建筑形态矛盾调和的过程与内容。第四章分析中外古典建筑形态矛盾调和的历史表现,然后回顾现代主义建筑形态的美学原则与不足,并分析其矛盾调和的状况。第五章分析当今建筑形态多元化的根源、本质与特征,并介绍建筑形态多元化的表现,指出其矛盾调和。第六章结合实例分析试图建构当代建筑形态矛盾调和的原则与方法,并介绍自己作品对建筑形态矛盾调和方法的应用实践。

赖台娟[2]2014年在《论室外景观视觉中心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环境的世纪,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全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造和改善人居环境成为人们生活的主题。作为室外景观设计者创造优美舒适的室外环境,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室外景观空间中,视觉中心的存在决定了一个场所的视觉主题,直接影响了整体环境的视觉质量及人们在环境中的舒适度,是人在环境中的视觉和精神上的依托和归属。在室外环境中,作为室外景观设计的地形、植物、水体、建筑物、小品、铺装等,均以色彩、肌理、质地、形体等视觉形式作为一种基本载体表达一种满足人们需要的精神含义。这要求各种视觉元素在具体的环境中产生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视觉上产生主与次、虚与实、中心与边缘、平淡与精彩的视觉差异,其中主、实、中心、精彩的客观实体即是室外景观设计中的视觉中心,在整个室外景观空间环境中具有超越自身价值的潜能和趋势,起到引导、组织空间的作用。然而过于复杂、繁琐、突出或者脱离主题内容的视觉中心,势必会孤立于整体景观空间环境,因此室外景观视觉中心的设计需要以人的视觉心理为基础,协调好环境中各视觉要素的关系,以便于传达审美感、审美认识,引导人们进行审美再创造,使人们在景观空间中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根据现代人的情感需求和审美观及室外景观人性化的发展趋势,本论文以室外景观空间视觉中心设计为主线,通过了解视觉心理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的各种视觉因素(主要是视觉心理因素和审美因素)和人本主义的相关内容,分析视觉心理的趋简性、视觉流程特性、视错觉、联觉在室外景观视觉中心设计的影响,辨析室外景观视觉中心与设计中心、功能中心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室外景观视觉中心的视觉心理及影响室外景观视觉中心设计的其它因素;结合室外景观空间视觉中心的特点,以及室外景观的设计方法,根据现代室外景观空间设计朝实用性、人性化、高情感化、文化性、艺术性、可持续性的设计要求和室外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提出室外景观视觉中心需要遵守的原则,最终总结出符合现代人情感需求的室外景观视觉中心设计的有效方法,为现代室外景观空间视觉中心的设计创作带来一些启示。

丁成富[3]2008年在《基于视觉心理理论的厨房环境与厨具的共融性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基于视觉心理理论的厨房环境与厨具的共融性研究,是以视觉心理理论为研究基础和依据,研究和探讨现代城市住宅厨房环境与厨具的共融性问题。首先,对视觉心理学理论的起源、定义、所研究的内容和领域,进行了必要的概括与阐述,对共融性的概念和含义进行了解释。其次,通过设计调查(资料搜集整理、试调查、专家访谈、入户调查、用户访谈、实地调查拍照、市场调研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是从用户人群的特征和价值观,以及用户人群需要(主要包括心理需要、审美需要和操作使用方便性的需要)为出发点,来调查和研究用户人群、现代城市住宅厨房环境、厨具之间的共融性所存在的因果关系,并从中发现和获得影响“人-厨具-厨房环境”之间和谐、共融的因素。具体方法包括:1.对有关现代城市住宅厨房资料收集整理以及试调查,总结出影响厨房环境与厨具共融性因素。2.通过专家访谈、用户访谈、设计调查问卷,以及对现代城市住宅厨房进行入户调查,对其厨房环境与厨具采取实地现场拍照的方式,运用系统论的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整合,从中获得影响厨房环境与厨具共融的因素,建立因素框架表,根据此框架表,设计一系列的设计调查问卷的问题。3.对所确定的特定用户人群再次进行调查,针对该特定的用户人群对现代城市住宅厨房环境与厨具的操作方式,使用情景,心理感受和审美需求,及其心目中理想厨房的需求和感受进行访谈并填写设计调查问卷。4.经过对调查所获得结果的统计、整理、综合分析,建立用户心理模型。根据用户心理模型,对如何实现现代城市住宅厨房环境与厨具共融性问题,基于视觉心理学理论为支持,以影响用户人群的视觉心理因素为指导,对改善和实现现代城市住宅厨房环境与厨具的和谐共融的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源和研究,最终得出实现其共融性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为国内厨房环境与厨具的设计研究,以及有关工业产品与建筑环境共融性研究方面,提供一种符合目标消费群体心理需求的产品与环境共融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李闽川[4]2016年在《基于视知觉动力理论的非欧建筑形态审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相比传统现代建筑,当代非欧建筑形态往往呈现出拓扑、分形等几何特征,表现为一种平滑、流动、穿插、切削、变异、扭曲等更趋非标准、非线性、液态化、景观化的建筑形态。对于这种形态的审美认知,观者已经很难再用简单的"美"或者"丑"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来判断了,而是希望通过形态的表现探求出建筑背后潜在的更深层次逻辑与内涵,体会建筑师的设计思想以及建筑形态所要表达的目的和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论文在大量研读相关审美理论的基础上,选择视知觉动力理论来探索非欧建筑的审美认知。视知觉动力理论是阿恩海姆在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原理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用于艺术心理学研究的系统理论,这个理论采用"力"这个媒介来理解形态的美学呈现,将一切艺术形式的形态表现归结为"力"的呈现,把外界刺激物的形态对人心理产生的能动反应解释为"力"的作用,将形态的审美判断归结为"力"的平衡。一个好的"格式塔" 一定是"力"在一系列对抗、消解、传递、融合等作用后形成的"合力"平衡状态,这种平衡态表现为作为主体的人希望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形态特征应符合其内心的定位,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出自身的内涵特性并得到观者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理舒适度体验,才具备良好的审美价值。从上述观点出发,论文主要从视知觉动力的审美原理研究和基于这种原理的非欧建筑形态审美判断两大视角展开研究,旨在希望通过系统的了解和分析当代非欧建筑形态这种最前沿的建筑形式带给人的美学呈现,来揭示看似不规则、复杂的建筑形态背后所蕴含的美学特征,为非欧建筑健康、有序的发展做一些探索。论文首先采用阐释性的研究方法对视知觉动力的概念、原理、运作、审美等理论进行全面剖析、适度延展和适当修正,并重点研究和论述了动力平衡的情感审美原理,为非欧建筑形态的审美认知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针对非欧建筑形态,结合大量的实践案例以及相关实验探索详细,论述了这种非标准形态所蕴含的视知觉动力平衡特征、心理感知、完形机制和情感审美特性等问题,并得出无论这些非欧建筑形态如何展现,其形态应符合人对"力"的平衡需求,只有平衡才能让观者产生良好的心理舒适度和愉悦感,才能获得观者的认可,才具备良好的审美价值这一观点。可以说,本论文既是对视知觉动力理论的梳理和拓展,建立一个审美理论的基因库,为建筑审美领域研究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和方法,又是针对具体的非欧建筑形态进行审美研究,提高对非欧建筑形态的视觉敏感度和正确的形态审美感知,以及更好的表现作品的视觉效果等目的这一基本命题。

柳玉洁[5]2012年在《视知觉在我国当代医疗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医疗观念不断更新,医疗环境的设计问题也随之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正处于火热开展的阶段,全国许多城市的大型医院都在进行改建、扩建乃至新建工作,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小型医院也会加入到医疗环境的改革中去,因而医疗环境的设计问题亟待具体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对视知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视知觉心理学,并结合国内外医疗环境的设计实例,归纳总结出我国当代医疗环境设计存在的基本问题,尝试将视知觉因素应用到我国当代医疗环境设计中去,解决传统医疗环境视觉设计缺憾带给人们的不适感,对中国当代医疗环境设计的未来思路进行创新与展望。论文中选取了烟台市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两个实例,作为我国传统医院以及改建后的新型医院的范本,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我国传统的医疗环境及改建后新型的医疗环境的视知觉设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据此提出了我国医疗环境设计的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比国外成功的设计案例,进一步明确我国医疗环境设计与其它发达国家医疗环境设计之间存在的差距。随之从对视知觉的研究入手,分别从色彩、照明、造型等方面进行讨论,尝试将视知觉因素应用到医疗环境设计中去,并归纳出进行医疗环境设计的总体原则,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当代医疗环境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最后,本文对视知觉因素在当代医疗环境中的设计进行了展望,无论是从现实的医疗需求来看还是从长远的医疗发展来看,视知觉因素的应用以及医疗环境的设计问题都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及不断对二者的结合进行具有创新性的探索,并将探索成果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回报社会。

李小娟[6]2013年在《基于认知意象的我国城市色彩规划与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城市色彩是城市风貌最直观、也是最易于理解的视觉要素之一,一直以来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然而,城市色彩缺乏个性、城市特色丧失的问题在我国却普遍存在,如何构建符合城市特色、符合城市文化内涵的色彩途径,已成为我国城市色彩规划领域的一个核心课题。城市色彩规划在我国属于新兴的领域,自2000年北京开展关于城市色彩的专题讨论之后,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开始对城市色彩进行专题研究及专项规划,这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色彩规划及研究一直是在引入国外色彩规划理论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城市色彩规划的相关理论支撑体系仍在不断充实的过程中。本文试图从人的认知特点出发探讨城市色彩意象及相应的城市色彩规划内容、方法和策略。文章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认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对城市色彩意象进行系统论述,探讨城市色彩意象由形成到深化的演进特点及相关的色彩风貌内容。笔者结合城市色彩意象理论论述及城市色彩规划的实践经验,将城市色彩图底关系引入城市色彩规划内容及分析方法之中,并提出城市色彩主题色的概念;另外,引入日本色彩心理学方面的成果之一---色彩形象坐标体系,以期为找到城市文化与城市色彩的契合点提供一种方法参考,并在总结我国已有的城市色彩规划方法基础上,将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运用到对色彩风貌的分析之中,充实色彩规划方法体系;最后,根据城市色彩意象的影响要素并结合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城市色彩规划策略,并通过笔者参与地实践项目进行论证。总之,基于认知意象的我国城市色彩规划与控制研究是利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我国城市色彩风貌的一般性特征和问题进行的色彩规划内容、方法和策略探讨,以期为塑造城市色彩风貌的整体性和个性提供一种有效路径。

张聪[7]2016年在《艺术的视觉假象与幻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纷扰的现实生活中,人的视知觉常常受到客观因素和视觉心理的影响,出现偏差和扭曲;对于艺术创造来说,写实的艺术形象和抽象的形式,也会出现错觉和视幻觉。这不是偶尔性的错误,而是有条件可依、有规律可循,其中有视觉生理的原因,有心理能动反应的作用,还有重要的艺术形式的规律。本文对一些扭曲的视觉现象进行理性分析,探讨一部分视觉假象的前因后果,更主要的是通过对视觉假象和艺术幻象的分析和研究,探讨艺术的视觉效应问题,研究艺术感觉的生理原因和心理作用,分析各种艺术表现和形式效应,探讨新的艺术领域,掌握新的设计方法,启发新的创意思路。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提高理论认识,探索艺术方法论,也是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过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艺术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直接研究各种视幻现象和形式特征。通过实证性艺术研究,重点分析艺术案例,总结艺术实践经验,探索艺术设计的方法,以期初步掌握部分艺术规律,并将研究心得用于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

崔巍[8]2009年在《基于视觉心理理论的现代家居室内环境设计和谐性研究》文中指出室内设计发展至今日,设计中充分体现和谐性将是未来室内设计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通过设计达到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的和谐。本论文针对这一现状,对我国现代城市住宅的室内环境设计和谐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视觉心理理论作为和谐性研究的理论基础,运用该理论对人、物与家居环境的和谐性进行内容解析,分析和谐性内涵与视觉心理理论观点之间如何相互映射的关系,以及运用视觉心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对室内设计中与视觉心理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并同时结合一些实例来进行视觉心理分析。通过实践调研分析现代简约风格家居空间环境下在具象层面上的和谐性的体现形式,以及人们对该类型家居空间环境的视觉心理感知情况,并根据调查的内容和结果,对室内主要功能空间整体环境在功能方面、空间形体关系方面、色彩搭配方面、材质的选择方面等进行的具体分析总结,得出在该家居空间环境类型下所存在的和谐性问题,以此作为今后室内设计和谐性深入研究的实践基础。又将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相结合,作为家居空间环境设计和谐性问题研究的指导依据,构建出研究人、物与家居室内环境和谐性程度评价体系。论文的最后是对作者在实习期间参与设计的案例分析。

黄静[9]2007年在《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性化室内设计主要是在设计中体现出对使用者的关怀,把使用者放在首位,关注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观看从一开始就是有选择的,研究对样本做出什么反应取决于许多生理和心理的因素。行为空间与知觉空间的创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对于视觉摄取进行心理调试和处理的糅合,这就要求现代室内设计必须引入视觉心理学的元素,用视觉心理学的原理指导实践,充分利用视错觉等因素引导使用者,构建和谐人居环境。通过对视觉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整理,结合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室内设计中与视觉心理有关内容进行分析。论文将针对秩序感、视觉整合、形状与形式、视觉恒常与变异、色彩与光线等专题进行探讨,以期通过了解“观看”这种生理活动过程,分析人的视觉对各种视觉诱因的反应特征,探讨人的视觉心理因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平面、天花造型等过程中的应用。同时例举了相关图片进行视觉心理学分析;论文的最后是作者在实习期间参与设计的案例分析。了解视觉的感知特点,明确视觉因素在设计中的表现与作用,才能做出真正以人为本的设计。

李响[10]2007年在《符号学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实现知识信息的传递和相互的交往。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Cassirer)给人下了一个全新的定义:“从人类文化的角度来看,符号化的思维与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可以把人定义为符号动物。”可见人类的意识领域正是一个符号的世界。而标志图形视觉符号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以造型和色彩为信息的载体。通过视觉符号把信息进行传播和交流,从而为企业、市场服务。在目前的标志设计研究中,大多是对标志进行归纳和分类的成果,缺少较全面的理论方法支持。本文利用符号学的基础理论对标志图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符号学和格式塔心理学、传播学、美学、造型艺术、色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对标志图形符号的语汇、语法、语义、语境进行研究和归纳,使标志这种视觉语言符号把信息内容快速、准确地传达给社会大众和消费者。因此本论文具有较强的标志设计理论方法价值和实践价值,对标志设计将起到一个促进作用,使标志更好的为商业经济服务,最终促进企业形象的传播和经济上的发展。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概述了符号学的研究内容,探讨了符号学应用研究在国内外发展状况,分析总结了符号学家索绪尔和皮尔斯的理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论文的结构安排。通过对标志图形符号特征的研究,总结出了标志图形符号的认知性、普遍性、约束性、集合性、象征性和抽象性六大特征;总结了标志符号设计的简洁单纯、新颖独特和适应持久的特点;把标志图形进一步分为文字、图形和混合符号,并探讨了标志图形符号的识别功能、意指功能和专属功能;提出了标志符号的信息传递模型,并从传播者、传播媒介、信息接收者、信息编码、信息解码、信息反馈等方面对标志信息传播所产生的影响作了研究,总结了设计编码方法:表述、表征和会意,从而对标志设计实践产生指导作用。研究了标志图形符号的语言功能,并总结出标志图形语言的指示功能和情感功能;研究了标志图形符号的语义分类,并根据语义的特征把标志分为团体标志、商品标志和指示标志:最后总结标志符号的语义功能价值。研究了标志视觉语言构成的基本语汇,从视觉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理论出发,分析了点、线、面、体的构成语汇特征和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规律和方法;接着研究了英文字母和汉字等文字语汇的视觉特征和应用规律,特别是对象形文字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作了探讨,提出了象形文字的延伸、艺术化处理等几种设计方法;最后结合色彩理论的研究成果,研究了标志色彩语汇的意象,并从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冷暖和面积对比中,来探讨标志图形的视觉效果和表现方法。研究了标志图形符号的视觉语法功能,把标志视觉语汇按照一定的视觉构成方法和形似美法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图形符号满足人们的视觉心理和审美,最终把特定的符号信息传达给大众;接着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几个方面,探讨了标志符号语汇的建构语法,并通过大量的标志案例来说明;最后提出了同构、共生、错视、网格、正负、渐变、编织这些建构方法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了标志符号语义的时代性和形式的时代性,并针对企业换标、标志与工业设计等方面的变化作了分析探讨,为未来的标志设计提供参考;研究了标志符号的地域文化性语境,为设计具有文化特色的标志提供了参考;最后研究了法律语境,商标注册才能得到标志的使用权,才能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权益,才能使标志的信息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综上所述,通过符号学理论方法的应用研究,即对标志图形语言的语汇、语法、语义和语境的研究,从而建构了一个符号学方法的基础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建筑形态矛盾调和研究[D]. 章雷.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2]. 论室外景观视觉中心设计研究[D]. 赖台娟. 东华大学. 2014

[3]. 基于视觉心理理论的厨房环境与厨具的共融性研究[D]. 丁成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4]. 基于视知觉动力理论的非欧建筑形态审美研究[D]. 李闽川. 东南大学. 2016

[5]. 视知觉在我国当代医疗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D]. 柳玉洁. 南京林业大学. 2012

[6]. 基于认知意象的我国城市色彩规划与控制研究[D]. 李小娟. 天津大学. 2013

[7]. 艺术的视觉假象与幻象研究[D]. 张聪. 江苏大学. 2016

[8]. 基于视觉心理理论的现代家居室内环境设计和谐性研究[D]. 崔巍. 东北林业大学. 2009

[9]. 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研究[D]. 黄静. 西南交通大学. 2007

[10]. 符号学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李响. 昆明理工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建筑形态矛盾调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