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通信系统论文_周浩,段发阶,邵毅,周文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串行通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通信,波束,采集系统,通讯,浮标,数据,卫星通信。

串行通信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周浩,段发阶,邵毅,周文清[1](2019)在《基于串行通信的传感器自动识别与通用型浮标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资料浮标以其多种功能和连续探测能力成为现代海洋观测的重要工具。海洋浮标传感器种类多、通信协议差异性大,为浮标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了集成应用需求多样、平均开发周期长的问题。本实验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串行通信波特率特征判别传感器的通用型海洋浮标数据采集系统。系统基于串行通信接口,通过对波特率的自动识别,对多种不同海洋参数传感器的通信特点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将传感器进行分类识别,实现外载传感器的自动识别功能;通过IAP设计,实现系统的拓展。最后,通过实验室的原型试验进行技术路线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在数秒内快速无误识别信息库中传感器,可以通过分包方式满足远程更新需求。(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夏健新,程汉湘,陈公兴,李凯,刘桂桦[2](2019)在《基于嵌入式芯片的串行通信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电网从一开始依赖于国外的技术,到现在创新能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电网的管理已经离不开数据,采集负载终端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等参数再定时发送到管理中心,实现对所采集的电力系统参数的后台监控,为电网的监控和维护提供数据基础。为了保证传输的稳定性,也需满足电力系统通讯协议和一定传输距离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09期)

马春波,唐承鹏,敖珺,谈新园[3](2019)在《可变码长串行级联码的激光通信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由空间光通信易受大气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以及不同业务对编码长度的不同需求,提出了一种可变码长串行级联码的光通信方案,设计了一套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编译码处理核心的大气激光通信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外场测试,验证了其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万应虎,赵国奎,杨明川[4](2019)在《基于列范数排序的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串行干扰消除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掀起星座"热潮",多家传统或新兴卫星运营商致力于打造全球多波束卫星星座,为全球提供高速宽带服务。多波束卫星采用多波束技术覆盖用户区域,并且采用激进的频率复用策略甚至是全频率复用,所有可以提升系统的容量,但与此同时相邻波束覆盖的不同用户之间存在很严重的同频干扰问题。本文考虑在经典串行干扰消除算法基础上,从接收信号排序及用户分组两个方面提出优化算法,对波束间的干扰进行抑制。仿真结果表明,在误比特率指标上,改进算法性能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3-07)

钟斌,黄玉水,周明建[5](2019)在《基于以太网的串行数字语音通信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广播对讲系统通信带宽受限、音质效果一般和扩展性差等问题,在对现有广播对讲系统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以太网的串行数字语音通信系统。阐述了系统的结构及软硬件设计,采用内嵌ARM内核的以太网控制器W7500P作为主控芯片,W5500和主控芯片构成双网络接口结构,同时使用语音编解码芯片VS1063实现模拟语音信号与数字音频信号的转换以及MP3格式数字音频信号的编解码功能,从而在保证语音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语音信号对通信带宽的要求,以实现语音信号的高效传输。该系统连接简单、布线方便、成本低廉。实验测试表明,系统的语音质量、实时性和可靠性均符合现场使用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张永超,孙鲁杰,赵见龙,王立夫[6](2018)在《基于串行通信(CP340/341)的主要通风机监控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煤矿主要通风机作为监控对象,基于CP340/341通讯模块把监控系统涉及到的各个部分有机联系在一起,成功实现了控制单元与温度巡检仪、高压柜系统、变频器等设备之间的通讯。通讯功能的实现不仅为监控功能程序的编写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亦方便系统的功能的优化和升级,并可以降低硬件成本。该系统成功在山东能源某矿投入运行,其具有的运行参数实时监测、一键操作、自动返风、故障预警和数据报表等功能,为主要通风机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一个重要保证保障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8年08期)

李楠[7](2017)在《串行通信的潮汐模拟自动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水利、电力建设、航道的治理也越来越上心,在优化治理的过程中,为了取得更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对水工、河工等进行潮汐模拟实验,而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串行通信的积极作用,本文针对潮汐模拟中的串行通信进行了讲解,并分析了潮汐模拟自动控制系统的相关设计。(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7年09期)

陈新春,闫乃晴,齐伟,王灿[8](2016)在《基于Visual Basic与RS232串行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诸如液压缸缸筒、活塞杆和振动轮等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在生产过程中,检测工序已经不可忽视。遗憾的是,许多关键工序涉及的待检测形面复杂,尚无检测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开发专有检测仪器是实现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关键工序质量监控的有效途径。激光位移传感器由激光器、激光检测器和测量电路组成,能够精确非接触测量被测物体的位置、位移等变化。在开发激光检测装置时,如何准确有效地获得激光位移传感器(本文来源于《智能制造》期刊2016年08期)

付英华[9](2016)在《眼图测试在串行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串行通信技术是目前数据通信采用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传输过程中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串行信号可能会出现码间干扰,信号畸变等问题。日益增长的传输速率使噪声和抖动对信号质量的影响更加突出,如何保证通信的可靠性愈加重要。眼图作为一种直观、快速地分析串行信号质量的方法,可以衡量通信系统性能的优劣。通过眼图测试方法分析串行通信系统中的噪声与抖动等问题至关重要。对于不同速率和协议的串行信号,噪声和抖动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不同。因此本文通过各种高低速串行信号的眼图测试,分析信号完整性问题。本文基于数字荧光串行信号分析仪在网络测试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着眼于通过眼图分析方法有效测试高速串行信号。针对此课题,本论文为数字荧光串行信号分析仪的测试工作提供具体的串行信号测试方案,研究串行通信系统中噪声、信道、信号速率等因素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本文从串行信号完整性和眼图测试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基于MATLAB的Simulink眼图仿真和不同串行信号的眼图测试实验分析了眼图及眼图参数与串行信号质量的关系。搭建了基于Simulink的通信系统眼图测试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眼图可以分析信号的码间干扰和抖动问题。信道和噪声使信号质量劣化,限制了信号的传输速率,调制和滤波能改善通信系统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任意波形发生器的信号与噪声合成方法,测量不同信噪比下信号的眼图。搭建了不同速率的串行信号的眼图测试系统,包括CAN、SPI、I2C、RS485四种低速串行通信协议信号、高速的低电压差分信号(LVDS)和100M以太网物理层信号。完成信号的产生和眼图测试,研究噪声、信号速率等因素对信号质量的影响。眼图测试结果表明,眼图能很好的反映串行通信系统中的噪声与抖动问题。信号速率越高,信号完整性问题越严重。可以根据眼图结果的好坏,通过调整系统参数来优化系统性能,保证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本文的眼图测试方案和眼图测试结果为数字荧光串行信号分析仪的测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与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5-26)

王冬星,王健,马英瑞,李梓,李娟[10](2016)在《基于Proteus串行通信系统的教学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片机原理中串行通信理论知识的讲解相对较难,为将其理论知识融于"做中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直观认识,研究与设计了一个基于Proteus的串行通信教学系统,使学生在制作串行通信系统实物之前通过对仿真系统的调试,加深对单片机系统设计的理解,减少实验器材的消耗并避免一些危险的产生。基于仿真环境教授单片机串行通信知识,使学生能达到所见即所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为相关教学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串行通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电网从一开始依赖于国外的技术,到现在创新能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电网的管理已经离不开数据,采集负载终端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等参数再定时发送到管理中心,实现对所采集的电力系统参数的后台监控,为电网的监控和维护提供数据基础。为了保证传输的稳定性,也需满足电力系统通讯协议和一定传输距离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串行通信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周浩,段发阶,邵毅,周文清.基于串行通信的传感器自动识别与通用型浮标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海洋科学.2019

[2].夏健新,程汉湘,陈公兴,李凯,刘桂桦.基于嵌入式芯片的串行通信系统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

[3].马春波,唐承鹏,敖珺,谈新园.可变码长串行级联码的激光通信系统设计[J].光通信技术.2019

[4].万应虎,赵国奎,杨明川.基于列范数排序的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串行干扰消除算法[C].第十五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钟斌,黄玉水,周明建.基于以太网的串行数字语音通信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19

[6].张永超,孙鲁杰,赵见龙,王立夫.基于串行通信(CP340/341)的主要通风机监控系统[J].煤矿安全.2018

[7].李楠.串行通信的潮汐模拟自动控制系统[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

[8].陈新春,闫乃晴,齐伟,王灿.基于VisualBasic与RS232串行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J].智能制造.2016

[9].付英华.眼图测试在串行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6

[10].王冬星,王健,马英瑞,李梓,李娟.基于Proteus串行通信系统的教学研究与设计[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串行通信系统串行通信系统框图串行通信系统界面图PC机与8098单片机构成主从式串行通串行通信系统界面多机串行通信系统结构

标签:;  ;  ;  ;  ;  ;  ;  

串行通信系统论文_周浩,段发阶,邵毅,周文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