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CY-1对外源性雌激素致乳腺癌危险因素的阻断作用

中药CY-1对外源性雌激素致乳腺癌危险因素的阻断作用

一、中药CY-1号对外源性雌激素致乳腺癌危险因素的阻断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镇雷[1](2021)在《7,8-二羟基黄酮干预雌鼠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7,8-二羟基黄酮(7,8-DHF)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结构较为罕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它可以模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特异性地结合并激活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rkB),触发BDNF/TrkB信号级联,发挥相应的生理调节功能。目前有关7,8-DHF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干预及机制研究上,对其在外周组织相关疾病方面的研究较少。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7,8-DHF可通过激活骨骼肌的BDNF/TrkB信号通路,改善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且在雌性小鼠中效果显着,但是这种性别依赖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大数据分析显示,相比同龄男性,女性步入绝经期后,代谢综合征(MetS)等慢性病高发,这与女性绝经后性激素水平的剧烈波动及其雌激素相关受体的变化有着密切关联。为了明确7,8-DHF在雌性小鼠衰老过程中对MetS发生的干预作用及其存在性别差异性的原因,本论文分别采用整体动物试验和体外细胞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探究。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7,8-DHF长期干预,能够有效预防雌性小鼠因高脂膳食(HFD)和提前绝经导致的MetS发生。7,8-DHF在不抑制小鼠食欲的情况下,可有效抑制HFD诱导的体重过度增长和内脏脂肪堆积,并可同时改善低脂(LFD)膳食和HFD模式下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和骨量丢失。(2)通过对性激素水平及卵巢储备等相关指标的分析测试,进一步评估了7,8-DHF对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调控和保护作用。结果显示,7,8-DHF长期干预可有效调节小鼠HPO轴功能:保护卵巢储备功能,预防提前绝经,并维持主要性激素水平的稳定;无论是LFD还是HFD膳食模式,7,8-DHF干预均能有效预防卵泡闭锁凋亡,保护卵巢中健康卵母细胞的发育;同时增加外周循环中血清雌二醇(E2)的水平,并降低卵泡刺激素(FSH)的水平。根据血清脂多糖(LPS)、炎症因子和血清素(5-HT)等监测指标的分析结果推测,7,8-DHF对HPO轴卵巢储备功能保护可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降低肠道微生物介导的全身炎症实现的。(3)7,8-DHF干预能影响小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结构组成,能促进有益菌种在肠道中的定植、减少潜在致病菌在肠道中的丰度,并作用于MetS的改善,但是在不同膳食模式下差异较大。在LFD膳食模式下,7,8-DHF虽然显着降低了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p<0.05),却显着上调了以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Bacteroides plebeius和Blautia producta为代表的6种产丁酸、抑制炎症的有益菌群,并下调与糖尿病有关的Allobaculum等菌群,间接作用于MetS相关表型的改善。在HFD模式下,7,8-DHF能显着增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p<0.05),增加了Oscillospira、Mucispirillum schaedleri和Dehalobacterium等与产丁酸、抗炎有关的有益菌群。此外,7,8-DHF对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s)、特别是丁酸的生成有显着的促进作用。(4)本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ERα的激活和BDNF/TrkB信号通路的激活一样,对骨骼肌能量代谢都是不可或缺的。动物试验结果表明,7,8-DHF能够维持小鼠骨骼肌中ERα蛋白的水平。进一步地,在体外C2C12肌管细胞试验研究中,发现7,8-DHF可分别通过与BDNF/TrkB信号通路相关联的细胞外调节激酶(ERK)和酪氨酸家族激酶(Src)信号分子的激活,反式激活ERα在AF-1功能域的丝氨酸Ser118(S118)和AF-2功能域的酪氨酸Tyr 573(Y537);并且发现k252a阻断BDNF/TrkB信号通路的激活后,7,8-DHF对ERαY537的反式激活失效;反过来,ERα的敲除,也可以阻断BDNF/TrkB及下游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同时降低骨骼肌线粒体中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结果表明,ERα和BDNF/TrkB信号通路之间存在串扰,并且Src家族激酶在其中起核心作用,二者协同作用于骨骼肌中能量代谢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综上所述,本文以BDNF的天然小分子模拟物—7,8-DHF为研究对象,从对肠道菌群的有益影响、HPO轴功能的调控及骨骼肌中ERa和BDNF/TrkB信号串扰三个方面,系统地阐释了7,8-DHF对雌性小鼠因衰老绝经和HFD膳食导致的MetS的改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维持或提升骨骼肌中ERa活性,对于缓解雌性动物年龄相关的代谢紊乱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为7,8-DHF性别差异地干预MetS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并为女性MetS的防治提供了潜在的新策略。

李琪[2](2021)在《miRNA-129-1-3p在芦丁减轻吡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并增敏抗乳腺癌药效中的介导作用》文中指出蒽环类药物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是多种实体肿瘤和血液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常用化疗药物,疗效确切、抗肿瘤强,其中乳腺癌是以THP为一线药物进行治疗的癌症之一。在过去20年的早期诊断中,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显着降低了乳腺癌的死亡率。然而,存活率的提高使人们意识到抗癌治疗过程中改善THP所致心脏毒性的重要性。临床观察和研究显示THP主要毒副作用之一是心脏毒性,且往往呈进展性和不可逆性,严重限制了THP在临床上广泛和长期的使用。因此,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干预THP所致心脏毒性显得尤为重要。芦丁(Rutin,RUT)又名芸香苷,属黄酮类化合物,是《中国药典》收录的传统中药槐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槐花、银杏叶、大枣等中药材中。RUT具有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抗炎、抗癌和保护心血管等药理作用。本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进行RUT对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在大鼠实验中证实RUT对THP所致心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并利用微小RNA(microRNA,miRNA)芯片技术构建RUT干预THP诱导大鼠心脏毒性miRNA表达谱。但RUT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进行深入的探索,且对于RUT干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miRNA的作用知之甚少。本研究基于RUT干预THP诱导心肌损伤miRNA表达谱的分析结果,并通过miRbase数据库,发现miR-129-1-3p是与RUT抑制心脏毒性密切相关的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且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随后使用Target Scan数据库搜索miR-129-1-3p的靶基因,将靶基因通过KEGG富集分析后发现,富集分析结果中的Ca2+通路与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机制相关,我们对位于Ca2+通路中靶基因进行挑选,发现GRIN2D与miR-129-1-3p的靶向性最好。由此,我们推测RUT通过miR-129-1-3p直接靶向GRIN2D调节Ca2+通路,从而发挥对THP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随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29-1-3p可直接调控GRIN2D。此外,通过文献检索发现miR-129-1-3p在多种肿瘤中起到抑制作用。因此,本研究从细胞及整体动物实验对miR-129-1-3p/GRIN2D调控Ca2+通路介导的RUT减轻THP所致心脏毒性并增敏抗乳腺癌的作用进行了探索,以期系统深入地揭示miR-129-1-3p/GRIN2D在RUT干预心脏毒性和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从miRNA的角度阐明RUT治疗心脏毒性和乳腺癌的可能机制。(1)在心肌细胞(体外)实验中,我们采用RUT 100μM预处理,THP 5μM刺激小鼠心肌HL-1细胞24h,模拟RUT改善THP所致HL-1细胞损伤内环境,从细胞水平探讨RUT对THP诱导HL-1细胞损伤保护的具体机制。通过qPCR在HL-1细胞中进行验证,发现miR-129-1-3p在THP处理后的HL-1细胞中下调,而在RUT干预后使其上调,GRIN2D mRNA与其趋势相反,说明miR-129-1-3p/GRIN2D在RUT对THP诱导HL-1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miR-129-1-3p在RUT对THP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将miR-129-1-3p模拟物(mimics)转染至HL-1细胞中,通过DCFH-DA、MAD、SOD、Fluo-3 AM、TUNEL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RUT和miR-129-1-3p可以抑制THP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钙超载,使Ca2+相关通路蛋白GRIN2D、钙调蛋白-1(Calm1)、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δ(Ca MKⅡδ)和磷酸化的雷诺定受体2(Ry R2-p S2814)表达减少,肌质内皮网钙泵(SERCA2a)和钠钙交换剂1(NCX1)表达增加,并降低细胞凋亡率及抑制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2)在乳腺癌细胞(体外)实验中,我们采用体外培养小鼠乳腺上皮HC11细胞和小鼠乳腺癌4T1细胞,通过CCK-8检测发现,100μM的RUT抑制4T1细胞增殖,且与THP发挥协同作用。qPCR检测miR-129-1-3p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发现4T1细胞miR-129-1-3p的表达水平低于HC11细胞,而加入RUT干预后4T1细胞miR-129-1-3p的表达水平上升,GRIN2D mRNA与其趋势相反,说明miR-129-1-3p/GRIN2D在RUT抑制小鼠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中也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miR-129-1-3p对4T1细胞的抑制作用,将miR-129-1-3p mimics和miR-129-1-3p抑制物(inhibitor)分别转染至4T1细胞中,应用平板克隆、细胞划痕、Transwell、Fluo-3 AM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miR-129-1-3p mimics可以抑制4T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其相关蛋白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抑制Ca2+水平及GRIN2D、Calm1、Ca MKⅡδ蛋白的表达,促进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而miR-129-1-3p inhibitor发挥相反作用。(3)在动物(体内)实验中,采用BALB/c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成功构建乳腺荷瘤与THP心脏毒性小鼠复合模型。给予RUT灌胃给药或尾静脉注射miR-129-1-3p模拟物(agomirs)4周后,BALB/c小鼠的心脏毒性得到明显减轻,心电图和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得以改善,心肌酶指标趋于正常,心肌组织miRNA-129-1-3p表达升高,GRIN2D mRNA表达降低,使Ca2+水平降低,GRIN2D、Calm1、Ca MKⅡδ和Ry R2-p S2814蛋白表达减少,SERCA2a和NCX1的蛋白表达增加、心肌细胞凋亡减少,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并且BALB/c小鼠乳腺肿瘤的生长、肝转移及肺部炎症反应得到进一步控制,肿瘤组织中miRNA-129-1-3p表达进一步上升,GRIN2D mRNA表达进一步下降,进一步抑制肿瘤组织中Ca2+含量及GRIN2D、Calm1、Ca MKⅡδ、CD147、MMP-2、MMP-9、VEGF的表达,并进一步促进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体内外THP诱导小鼠HL-1细胞/心肌损伤实验证明,RUT可逆转THP诱导的HL-1细胞/心肌氧化应激损伤、小鼠心脏系数增加、血清心肌酶损伤、心电图异常及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对THP诱导的心脏毒性发挥保护作用。(2)RUT逆转THP诱导的小鼠HL-1细胞/心肌组织中miRNA-129-1-3p下调、GRIN2D mRNA上调、钙超载及细胞凋亡。表明RUT通过逆转THP所致小鼠心脏毒性的机制可能是通过miR-129-1-3p抑制GRIN2D表达及其调控的Ca2+通路,进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所实现的。(3)体内外THP抑制乳腺癌实验证实,RUT可增敏THP抑制4T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肿瘤生长、肝转移及肺部炎症反应,对THP抑制乳腺癌发挥增敏作用。(4)RUT增敏THP抑制4T1细胞/肿瘤组织中miRNA-129-1-3p下调、GRIN2D mRNA上调、使钙水平进一步降低并促进细胞凋亡。表明RUT通过增敏THP抑制小鼠乳腺癌的机制可能是通过miR-129-1-3p抑制GRIN2D表达及其调控的Ca2+通路,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所实现的。本研究拓展了RUT的药理作用,并对miR-129-1-3p/GRIN2D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的补充,表明miR-129-1-3p可能是治疗THP所致心脏毒性及乳腺癌的新靶点,可作为开发治疗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和乳腺癌的新型药物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刘一冰[3](2021)在《蜂王浆对雌性大鼠乳腺发育及乳腺增生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蜂王浆是青年工蜂头部上颚腺和咽下腺共同分泌的化学成分复杂的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和药理作用,主要应用于传统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其抗菌、抗炎、抗肿瘤和抗氧化等生物学功能,以及对人体免疫、血压、胆固醇、血糖稳态和神经等的调节作用已得到广泛研究。目前,蜂王浆的雌激素样作用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备受关注。然而,蜂王浆对大鼠乳腺发育及乳腺增生症(Hyperplasiaofthemammary gland,HMG)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蜂王浆对雌性未孕大鼠(青春期末到性成熟初期)及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导的HMG大鼠的影响。以雌性未孕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对健康大鼠和HMG大鼠进行不同剂量蜂王浆干预(100、200、400、800 mg/kg·d),并探讨蜂王浆对乳腺组织、内分泌系统以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确定蜂王浆是否会促进大鼠乳腺早发育以及对HMG发挥治疗作用,为蜂王浆安全剂量的选择和制定适应人群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连续灌胃30d蜂王浆的健康Wistar大鼠进行乳头直径,器官指数,血清雌激素(Estrogen,E2)、孕激素和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以及乳腺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显示,每日摄入100 mg/kg·d蜂王浆不会对雌性未孕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和乳腺发育造成影响,且该剂量也是人体正常食用蜂王浆的量(如:6g/60kg·d)。但当日摄入量达到200或400 mg/kg时,可能对雌性未孕大鼠乳腺组织的发育和血清激素水平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2)在利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导大鼠HMG的同时给予不同剂量蜂王浆进行干预。30d后对HMG大鼠乳头直径,乳腺组织形态,性激素水平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蜂王浆在大鼠HMG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蜂王浆可抑制HMG大鼠血清E2、PRL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的分泌,并促进血清孕激素分泌以及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β的表达。以上结果说明蜂王浆具有调节内分泌失调的作用,这可能是其通过调节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的分泌来实现的。此外,我们还发现蜂王浆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100和800 mg/kg·d蜂王浆对HMG大鼠内分泌失调症有调节作用,而200和400 mg/kg·d蜂王浆对HMG大鼠内分泌失调症无影响。(3)为了进一步分析,我们研究了蜂王浆对HMG大鼠肝脏和卵巢中抗氧化应激标志物及抗氧化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蜂王浆可在参与调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mRNA表达的同时,有效改善HMG大鼠肝脏和卵巢中氧化应激标志物的水平,其中400和800mg/kg·d蜂王浆效果最佳。综上所述,蜂王浆呈剂量依赖性,100 mg/kg·d蜂王浆不会对青春期末到性成熟初期雌性未孕大鼠乳腺组织的发育造成影响,且该剂量可对HMG大鼠带来积极影响。我们初步阐明了蜂王浆调节HMG大鼠内分泌失调的潜在机制。另外,800mg/kg·d蜂王浆可对大鼠HMG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我们推测,雌性大鼠长期服用蜂王浆可能会在维持机体内分泌系统稳定和调节氧化应激的同时对乳腺组织起到保护作用。这表明蜂王浆在预防和治疗HMG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最佳剂量的选择值得在临床试验中进一步研究。

潘雪[4](202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理应激相关性及补肾解郁调冲法干预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系统查阅、整理国内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相关文献,并通过对PCOS与心理应激相关性的分析阐释,为临床诊治PCOS提供参考依据及新思路。2通过横断面研究分析PCOS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慢性心理应激为切入点,对各中医证型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人格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PCOS中医各证型与慢性心理应激的关系,明确“肾虚肝郁”在PCOS中的重要病机作用,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理论基础。3应用来曲唑联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法建立动物模型证实慢性心理应激对PCOS的重要影响;以此模型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殖与心理应激方面指标,探讨补肾解郁调冲方对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机制;以内质网应激(ERS)诱导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通路PERK-ATF4-CHOP为研究新靶点,探讨补肾解郁调冲方对PCOS合并慢性应激大鼠的疗效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对309例PCOS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采集及整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及抑郁情绪变化、人格特征进行调查;分析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不同证型PCOS患者在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肾虚肝郁型PCOS与发病相关因素、焦虑抑郁情况及人格特征的依存关系。2实验研究以CUMS方法模拟慢性心理应激,以来曲唑构建PCOS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慢性应激组(CUMS)、PCOS组、PCOS合并慢性应激组(PCOS+CUMS)。以行为学、卵巢组织病理学、血清性激素、海马组织神经递质等为指标进行模型对比及评价。应用PCOS+CUMS动物模型进行疗效机制研究。除正常组外,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达英-35组、单纯补肾(即补肾)组、补肾解郁调冲(即补肾解郁)低、中、高剂量组。进行行为学检测,测定各组大鼠卵巢体积、卵巢质量;以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测定血清LH、FSH、FT水平;HPLC-ECD测定海马组织中NE、5-HT 及 5-HIAA 水平。选取补肾解郁低、中、高剂量组中疗效较佳的组别与其余各组进行疗效机制研究,以Tunel法检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GRP78、CHOP蛋白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中CHOP、GRP78、PERK、ATF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研究(1)本研究有效病例为309例,27-33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55.34%),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91.26%),脑力劳动者居多(75.4%);肥胖患者占比为36.89%,67.96%的患者无运动习惯,月经紊乱者占比为95.47%,有不孕病史者占29.13%,其中原发性不孕者占不孕症患者的64.44%,继发性不孕者为35.56%;(2)309例PCOS患者中,肾虚肝郁证占比最高(37.22%),其次为痰瘀互结证(23.30%)、脾虚痰湿证(20.39%)、肾虚血瘀证(19.09%);(3)不同证型间文化程度、工作性质、BMI存在差异(p<0.05);大专及以上者在肾虚肝郁证中占比最高(95.65%);脑力劳动者在肾虚肝郁证、脾虚痰湿证中占比较高,分别为80.95%、80.87%;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PCOS患者BMI高于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p<0.05);(4)在SF-36方面,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活力(VT)维度得分较低;存在焦虑状态者占PCOS患者总人数的28.8%,抑郁状态者占40.13%;(5)不同中医证型在VT及MH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肾虚肝郁证VT维度及MH维度得分低于脾虚痰湿证(p<0.05);肾虚肝郁型PCOS患者SF-36心理健康总分低于其余3个证型,SAS及SDS评分高于其余3个证型(p<0.05);(6)各中医证型间EPQ-RSC中E、N、P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痰湿证的E维度得分最高,肾虚肝郁证最低;肾虚肝郁证的N、P维度得分最高,脾虚痰湿证最低;(7)进一步对中医证型占比最高之肾虚肝郁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BMI、抑郁情况、神经质N与肾虚肝郁证有关(p<0.05)。年龄偏小(以34-40岁为参照)、体重偏低(以超重、肥胖为参照)、抑郁状态与肾虚肝郁证呈正相关;高中及中专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参照)、工作以体力劳动为主(以无业参照)、情绪稳定或人格为神经质中间型(以情绪不稳定者为参照)与肾虚肝郁证呈负相关。2实验一PCOS组、PCOS+CUMS组大鼠体质量、血清FT水平、LH/FSH比值高于空白组(p<0.05);PCOS+CUMS组较PCOS组卵巢组织多囊样改变更加明显;CUMS组、-PCOS+CUMS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蔗糖偏嗜度及海马组织中NE、5-HT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5-HIAA含量、5-HIAA/5-HT比值高于空白组(p<0.05);3实验二(1)体质量、卵巢体积及卵巢质量: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左侧卵巢体积及卵巢质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达英-35组、补肾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左侧卵巢体积及卵巢质量明显减小(p<0.05);(2)卵巢组织病理学:模型组可见多个囊状扩张卵泡,颗粒细胞排列松散,层数减少;补肾解郁中、高剂量组可见正常形态的卵泡及黄体,囊性扩张卵泡少见,颗粒细胞排列整齐,层数较模型组增多;(3)性激素:模型组大鼠LH、FT水平及LH/FSH比值较正常组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达英-35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FT水平明显降低(p<0.05),达英-35组及补肾解郁中、高剂量组大鼠LH水平、LH/FSH比值明显降低(p<0.05);补肾组在LH水平方面较模型组降低(p<0.05);4实验三(1)行为学:模型组大鼠水平、垂直运动得分及蔗糖偏嗜度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大鼠垂直运动得分、蔗糖偏嗜度虽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补肾解郁中剂量组、补肾组大鼠垂直运动得分较治疗前呈升高趋势;补肾解郁中剂量组蔗糖偏嗜度升高幅度最大;(2)神经递质:模型组大鼠NE、5-HT含量较正常组降低,5-HIAA含量升高(p<0.05),而5-HIAA/5-HT比值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及补肾解郁各剂量组NE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大鼠5-HT、5-HIAA含量及5-HIAA/5-HT比值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补肾解郁中剂量组5-HT含量最高,补肾解郁高剂量组5-HIAA含量最低;5实验四(1)颗粒细胞凋亡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较正常组卵巢颗粒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达英-35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大鼠卵泡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2)GRP78、CHOP、PERK、ATF4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中GRP78、CHOP蛋白主要表达于颗粒细胞层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RP78、CHOP、ATF4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模型组PER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达英-35组、补肾组及补肾解郁中剂量组GRP78、ATF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补肾解郁中剂量组CHO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PERK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文献综述,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心理应激在PCO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在治疗PCO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结合心理应激因素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及优势。2临床研究证实,肾虚肝郁证是PCOS常见的中医证型;肾虚肝郁型PCOS患者存在更大的精神压力及心理负担,且易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等人格倾向,“肾虚肝郁”与PCOS患者的慢性心理应激状态具有密切关联;年龄偏小、体重偏低、存在抑郁状态、情绪不稳定者辨证为肾虚肝郁证的可能性更大,临证治疗中应重视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3来曲唑联合CUMS诱导的PCOS合并慢性应激状态动物模型较传统PCOS模型大鼠卵巢病理改变、内分泌及行为学变化、神经递质方面更贴近临床,可作为研究PCOS合并心理应激的病理及药效学机制的可靠动物模型,并进一步证实了慢性心理应激与PCOS相互影响。4补肾解郁调冲方可促进模型大鼠体内生殖内分泌环境恢复平衡,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卵,改善行为学表现;该方的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抑制PERK-ATF4-CHOP信号通路,下调GRP78表达,进而延缓ERS介导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有关。

刘阳[5](2020)在《基于mTOR通路探讨大补元煎对VCD所致大鼠POI模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变化及婚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女性初次孕产年龄推迟,由此带来的高龄生育问题日渐严峻。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伴有年轻化,而卵巢功能减退可引起女性生育能力降低。结合现有理论研究、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运用大补元煎固本培元可以延缓衰老,本课旨在建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大鼠模型,利用大补元煎对动物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大补元煎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大鼠模型的影响,并与阳性药物戊酸雌二醇进行对照,以期从模型大鼠一般情况(体型、生活习性、纳食及排泄情况)、体重变化、动情周期、自主活动能力、卵巢及子宫重量与脏器指数、卵巢及子宫组织病理学、血清性激素水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相关生物分子水平探讨大补元煎影响动物模型的机制。方法:1.模型构建方法:选取有连续两个正常动情周期的二月龄雌性SD大鼠,每天腹腔注射造模剂4-去氧乙烯基环己烯160mg/kg,连续注射15天。空白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2.给药方法:停止腹腔注射造模剂第31日起,对照组予戊酸雌二醇溶液灌胃;中药各组予大补元煎汤剂灌胃,各组大鼠给药剂量见表2.13,按10ml/kg分两次给药,连续4周;空白组及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蒸馏水。3.标本采集方法:标本采集前禁食12小时,不禁水,麻醉前给大鼠称重,用4%水合氯醛溶液按0.5ml/100g进行腹腔注射麻醉,取腹主动脉血(至少10ml),静置40分钟后4℃3000r/min离心取血清,制备好的血清置入-80℃冰箱冻存备用。分离大鼠双侧卵巢、子宫,剪下后剥离周围的筋膜、脂肪组织,称重后将每只大鼠一侧卵巢组织置入液氮冻存以用于相关指标检测,另一侧卵巢、子宫置于4%的甲醛溶液中固定后制作成蜡块切片用于病理组织切片光镜观察及进行免疫组化制片。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性激素(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细胞因子水平(抗苗勒管激素、血清抑制素B);荧光逆转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各组大鼠卵巢组织中PI3KmRNA、AKTmRNA、mTORmRNA、PTENmRNA的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各组大鼠卵巢组织中p-PI3K、p-AKT、p-mTOR、PTEN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颗粒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蛋白质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空白组大鼠外观体征,行为活动,饮食及排泄物均正常。模型组大鼠从外形上表现为皮毛疏散、无光泽,腹部及臀部脂肪组织较肥厚,从生活习性上表现为活动减弱,喜扎堆蜷缩,或相互推搡,部分大鼠烦躁、好斗,易被激惹,大部分大鼠进食减少,日间活动增多,昼夜活动减少,尿液增多,大便稀软,对照组及中药各剂量组大鼠以上情况有不同程度改善。2.体重变化: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速较快(P<0.01)。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中药高剂量、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速均较缓(P<0.01)。3.动情周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时长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大鼠动情周期时长缩短(P<0.01)。4.自主活动情况: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活动总路程缩短(P<0.05),平均速度变缓(P<0.05),休息时间延长(P<0.01),中央活动时间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大鼠的休息时间缩短(P<0.01),中央活动时间延长(P<0.01),活动总路程、平均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大鼠的活动总路程延长(P<0.05),平均速度增快(P<0.05),休息时间缩短(P<0.05),中央活动时间延长(P<0.05);中药低剂量组大鼠的活动总路程延长(P<0.05),休息时间缩短(P<0.01),中央活动时间延长(P<0.05),活动平均速度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5.卵巢重量、卵巢指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卵巢重量、卵巢指数均偏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大鼠的卵巢重量较重(P<0.01)、卵巢指数较高(P<0.05);而中药低剂量组大鼠的卵巢重量、卵巢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子宫重量、子宫指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子宫重量、子宫指数均偏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大鼠的子宫重量较重(P<0.05)、子宫指数较高(P<0.01);而中药低剂量组大鼠的子宫重量、子宫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7.卵巢组织形态:空白组大鼠卵巢组织中皮质和髓质结构完整,可见各级发育的卵泡、成熟卵泡及黄体组织,血管丰富,间质内未见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化。模型组卵巢组织结构紊乱,各级发育卵泡数减少,以始基卵泡、初级卵泡的数目减少较为明显,并可见较多闭锁卵泡,卵泡中颗粒细胞排列疏松,颗粒细胞层数减少;组织内未见黄体组织。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及中药各给药组大鼠可见各级卵泡,成熟卵泡、卵泡内颗粒细胞较模型组有所增多且呈放射状整齐排列,以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较为明显;各组卵巢组织中均可见黄体组织。8.子宫组织形态:空白组大鼠子宫子宫壁及子宫内膜较厚,腺体数量较多,部分腺体扩张成小囊,上皮细胞复层化,细胞呈柱状、无异型性,可见分泌泡,结缔组织疏松。模型组子宫壁及子宫内膜变薄,腺体数量较空白组减少,结构紊乱不规则,上皮细胞排列紊乱,核染色较深。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及各给药组子宫内膜增厚,腺体及血管增多,上皮细胞排列规则,形态趋于正常,结缔组织较疏松。9.血清性激素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E2降低(P<0.01),FSH升高(P<0.01),LH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大鼠E2升高(P<0.01),FSH降低(P<0.01),LH降低(P<0.01)。10.细胞因子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MH降低(P<0.01),INHB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大鼠AMH、INHB均升高(P<0.01),差异具有显着性。11.大鼠卵巢PI3K mRNA、AKT mRNA、mTOR mRNA、PTEN mRNA相对表达量情况: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I3K、AKT、mTORmRNA表达下调(P<0.05),PTEN mRNA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中药给药各组大鼠PI3K、AKT、mTORmRNA表达上调(P<0.05),PTEN mRNA表达下调(P<0.05)。12.大鼠卵巢p-PI3K、p-AKT、p-mTOR、PTEN蛋白表达情况: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I3K、AKT、mTOR磷酸化程度下降(P<0.01),PTEN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大鼠PI3K、AKT、mTOR磷酸化程度上升(P<0.05),PTEN表达下调(P<0.05);中药低剂量组大鼠PI3K、mTOR磷酸化程度、PTEN表达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AKT磷酸化程度上升(P<0.01)。13.颗粒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阳性表达情况:(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cl-2 IOD较低(P<0.01),Bax IOD较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大鼠Bcl-2IOD较高(P<0.01),Bax IOD较低(P<0.01);中药低剂量组大鼠Bcl-2IOD无统计学差异(P≥0.05),Bax IOD较低(P<0.01)。(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aspase-3 IOD较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中药给药各组大鼠Caspase-3 IOD较低(P<0.05)。结论:1.利用4-去氧乙烯基环己烯可以建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大鼠模型,其构建的大鼠疾病模型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有类似的病理特点,可以作为研究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理想动物模型。2.经过大补元煎治疗后的模型大鼠在行为学、组织学、性激素、细胞因子方面与阳性对照药物戊酸雌二醇取得了相似的治疗作用,推测大补元煎中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的成分。3.大补元煎对mTOR信号通路有正向调节作用,同时能够增强抑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及抑制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过度凋亡,并保护卵泡的发育以达到改善卵巢功能的目的,这可能是大补元煎治疗POI的分子机制之一。

姚颖[6](2019)在《三阴性乳腺癌藏象辨证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三阴性乳腺癌被认为是乳腺癌中一种难治的特殊类型,临床中医各家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辨治多凭借个人经验,缺乏规范、统一的辨证治疗体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重要的特色与精华,辨证是论治的前提,辨证准确与否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关键。三阴性乳腺癌辨证不准,将大大影响中医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建立三阴性乳腺癌规范且便于学习、掌握、应用的中医辨证体系。拟将吴承玉教授创建的“藏象辨证理论体系”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辨证及治疗,探索其辨治规律。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查阅大量乳腺癌相关中医文献及期刊资料,对乳腺癌的中医病名起源、证候表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分别进行归纳整理,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现代中医及西医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认识三阴性乳腺癌的疾病本质及发病特点。其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医院及期刊文献中的三阴性乳腺癌病例,将符合标准的病例分别按照术前期组、化疗期组、巩固期组纳入研究,进行基本情况统计和病位、病性辨识,并建立SPSS20.0数据文件,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3组三阴性乳腺癌病证的病位、病性以及病位结合病性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三阴性乳腺癌病证诊断信息表”,归纳总结三阴性乳腺癌的基本证与病位、病性特征症。然后,将藏象辨证理论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辨证,运用藏象辨证理论指导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探索其辨治规律。最后,分析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医病名、中医转移病机以及与西医炎性微环境之间的相关性等内容,深入了解三阴性乳腺癌的疾病本质,更好地辨治三阴性乳腺癌。研究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组1包含1 19例术前期患者,组2包含112例化疗期患者,组3包含42例巩固期患者;3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是51.58±12.1、50.87±11.16、56.36±12.17 岁;明确有淋巴结转移者分别占 30.25%、36.61%、33.33%;明确有远处转移者分别占0、6.25%、23.81%。(2)组1共出现74个症状,组2共出现97个症状,组3共出现106个症状。组1包括肝、乳、心、脾、肾、骨、肺7个病位,以及瘀、痰、气滞、热(火)、气虚、血虚、阴虚、湿8个病性;组2包括肝、脾、心、肾、肺、骨、胸壁、胃、脑9个病位,以及瘀、气虚、气滞、血虚、痰、湿、热(火)、阴虚、阳虚等9个病性;组3包括肝、心、脾、肺、肾、胃、骨7个病位,以及气虚、瘀、气滞、阴虚、痰、热(火)、血虚、水停、湿、阳虚10个病性。原始证型分布:组1包含8种证型,组2包含10种证型,组3包含16种证型。(3)症状聚类:组1聚为8类,组2聚为7类,组3聚为8类;病位聚类:组1聚为2类;组2聚为3类,组3聚为4类;病性聚类:组1聚为2类;组2聚为4类,组3聚为3类;病位结合病性聚类:组1聚为2类;组2聚为4类,组3聚为3类。(4)主成分分析:组1取累计贡献度83%,荷载系数0.3以上,共计29个主成分;组2取累计贡献度85%,荷载系数0.3以上,共计27个主成分;组3取累计贡献度95%,荷载系数0.3以上,共计27个主成分。(5)综合3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症状分布及导师临床辨证经验,筛选出95个三阴性乳腺癌的症状及舌脉表现,对95个证候的病位与病性进行规范,构建了以“病位、病性”为核心的“三阴性乳腺癌病证规范诊断信息表”。(6)“肝郁气滞痰凝血瘀证”为三阴性乳腺癌的基本证,并参照相关辨证标准,结合导师诊断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经验,拟定了三阴性乳腺癌肝、脾、胃、心、肾、肺的病位特征症以及气滞、痰、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热(火)、湿的病性特征症。研究结论:(1)通过中医文献研究,发现了情志因素对三阴性乳腺癌的重要影响,以及肝、脾、肾病位,气滞、痰、瘀病性在三阴性乳腺癌辨证中的重要性。通过西医文献研究,认识到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异质性高,复发转移率高,目前仍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的治疗现状,更多的治疗手段还在探索中。(2)病证规范研究结果提示了三阴性乳腺癌的基本病位在肝,基本病性为气滞、痰、瘀,基本证为“肝郁气滞痰凝血瘀证”。同时,病位聚类和病性聚类结果,反映了病位与病位之间、病性与病性之间的内在相关性,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三阴性乳腺癌的病机。病位结合病性聚类的结果,反映了三阴性乳腺癌病位与病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组合规律。(3)藏象辨证理论体系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辨证治疗,强调辨病位与辨病性,遵循“从症辨证、以象测藏,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病证结合”的辨证原则,藏象辨证理论指导下的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以病证结合治疗为要,辨证施治以病位和病性为关键点。(4)三阴性乳腺癌归属中医“乳岩”的范畴,针对三阴性乳腺癌易复发转移的特点,提出“宿痰深踞”的假说,认为痰瘀是发病和转移的病理基础,热邪与痰瘀胶着,变生癌毒,是发生转移的重要病机,癌毒深伏、难以根除是导致其更易发生转移的根本原因,正虚邪盛是发生转移的重要条件,经络是发生转移的重要途径。中医痰、瘀、火毒与西医炎性肿瘤微环境十分相似,在促进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的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

谢宛君[7](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乳癖临床规律及林毅教授临证经验》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收集林毅教授诊治的乳癖病案,建立病案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乳癖证型识别模式的建立,乳癖症状规律和林毅教授用药规律的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林毅教授2008年1月-2019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诊治的乳癖病案原始资料,经过病案筛选及标准化处理后,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信息采集系统建立数据库。通过文献检索并筛选、确定乳癖证型相关客观化指标,运用SPSS 19.0 CHAID决策树算法建立乳癖证型的决策树识别模型。最后以指定病种、指定证型专业需求为驱动,分析乳癖症状规律和林毅教授用药规律。结果:1.建立林毅教授治疗乳癖病案数据库共收集林毅教授治疗乳癖病案7632个,涉及患者5865人,按相关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乳癖病案593个建立数据库,涉及患者593人,描述症状或体征216个,处方药物155种。肝郁气滞案242个,痰瘀互结案152个,冲任失调案199个。2.基于CHAID决策树算法建立乳癖证型识别模型对筛选确定的 LH,E2,PRG,FSH,PRL,TSTO、E2/PRG、E2/TSTO、PRG/TST0 共 9个指标进行决策树分析,建立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冲任失调3个乳癖证型识别模型。肝郁气滞证模型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90.34%、97.14%、92.28%,包括E2、FSH 2个属性,模型深度为2,共有10个节点,7个终节点,形成3条肝郁气滞证识别路线和4条非肝郁气滞证识别路线。痰瘀互结证模型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91.88%、76.39%、87.07%,包括E2、FSH、PRL 3个属性,模型深度为3,共有15个节点,10个终节点,形成2条痰瘀互结证识别路线和8条非痰瘀互结证识别路线。冲任失调证模型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87.18%、88.89%、87.80%,包括FSH、E2/TSTO、E2、PRG 4个属性,模型深度为3,共有17个节点,11个终节点,形成5条冲任失调证识别路线和6条非冲任失调证识别路线。3.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林毅教授乳癖论治经验共纳入593个病案,其中肝郁气滞案242个,痰瘀互结案152个,冲任失调199个。乳癖症状以乳房结块、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为主,乳房疼痛症状按性质分为胀痛、闷痛、刺痛、隐痛、串痛,考虑诱发或缓解等相关因素又可分为周期性疼痛、疼痛而气行觉舒,兼症常表现为不同证型的症候群。舌淡红或红,苔少或舌淡胖,边有齿印,脉弦,又可表现为细、数、涩、沉。遣方用药时,以疏肝理气为总则,用药功擅疏肝理气、活血祛瘀、利湿化痰、益气补血、滋阴补肾,其中健脾益气、消食类药物比例较大,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辛、甘、苦为主,肝、脾、心、胃经用药最多,常拟方柴胡疏肝散加减。肝郁气滞证乳癖乳房疼痛多为胀痛或串痛,呈周期性,病情与情志有关,常伴急躁易怒、情志抑郁、喜叹气,胁胀胁痛、心烦失眠,舌质淡红,脉弦。亦可出现口苦、咽干等兼症,治疗上以疏肝理气化痰、化瘀散结止痛为基本法则,兼用健脾益气。处方药物的四气分类以温、寒为主,五味分类以辛、苦、甘为主,肝、脾、心、胃经用药最多。常用对药多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药物组合形式,组方规律为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药物群。痰瘀互结证乳癖乳房疼痛多为刺痛、闷痛、固定痛,夜间痛甚;常伴胸闷和月经量少等异常,舌淡紫或紫黯,舌有齿印,苔白,舌下脉络青紫,脉象可出现弦、涩、细等类型。可见纳呆恶食、咽部异物感等痰湿蕴结中焦症状。治疗上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基本法则,兼用理气健脾。处方药物的四气分类以温、平、寒为主,五味分类以苦、辛、甘为主,肝、脾两经用药最多。常用药对多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药物组合形式,组方规律为逍遥萎贝散酌加补血活血药物群。冲任失调证乳癖乳房疼痛多为隐痛、闷痛,常伴腰痛、腰脊痛等骨关节症状,亦有颧红、盗汗等阴虚症状和四肢凉、畏冷、喜温恶凉、四肢凉等阳虚症状,舌淡或淡胖,边有齿印,脉沉,或舌有裂纹,苔少,脉细、数。治疗上以温肾助阳、滋阴生津为基本法则,兼用消食除积。处方药物的四气分类以温性为主,平性、热性次之,且温性远较其他性味多;五味分类中甘味药物最多,咸、辛次之,且甘味远较其他性味多;归经以肾、肝两经最多,且两经药物远较其他归经多。常用药对多为六味地黄丸组成药物即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6味药的相互配对,组方规律亦提示为六味地黄丸加减方药物群,但有温肾助阳和滋阴补肾两种分组倾向,主要通过熟地黄、白术产生联系。结论: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得出的林毅教授治疗乳癖论治经验为:中体西用,病证结合,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五脏相关,肝为至要,脾肾并重,平衡为宗;溯源求新,知药善用,组方精妙,用药平和。数据挖掘方法可用于乳癖证型识别模型研究,在林毅教授治疗乳癖病案症状规律和用药规律的体现上显示出其独特优势,可一定程度上给临床上诊断乳癖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陈燕平[8](2018)在《大黄提取物改善小鼠肠道微生态抑制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对乳腺癌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本次研究旨在探索乳腺癌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关系。首先,通过注射外源性雌激素模拟高雌激素血症、注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模拟受体缺失,我们获得了乳腺肿瘤相关转录因子基因及肿瘤标志物基因诱导表达的部分证据。然后,基于肠道微生物在外来刺激下的强大破坏作用,探索肠道微生物、慢性炎症与肿瘤之间的发生通道,提出了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全身性炎症诱发乳腺肿瘤的可能机理。本实验通过着力于肠道炎症对乳腺癌的诱导作用,考察长期灌胃硫酸软骨素后小鼠肠道菌群中硫酸还原菌的数量及种类的变化诱导小鼠早期乳腺肿瘤的发生。采用灌胃中药大黄提取物和红酒外来干预的手段改进肠道微生态,消除炎症影响及致癌危险因素,达到降低肿瘤风险的结果,并通过实验数据证明肠道的个体差异性,进一步证实了中药大黄提取物和红酒对肠道炎症及乳腺病变的不同的作用效果及机理,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多方面参考。方法:采用硫酸软骨素和蜡样芽胞杆菌给BALB/c小鼠长期灌胃的方法建立肠道微生物失调的炎症模型,预测蜡样芽胞杆菌是否造成肠道微生物群的一致性和硫酸软骨素引起肠道内含硫物质的增加造成高水平硫化氢对肠上皮细胞的破坏作用。应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别测定小鼠饲喂硫酸软骨素前后肠道微生物的情况。同时检测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LPS)的浓度,判断肠道微生物的紊乱状态及机体炎症水平。给予大黄提取物和红酒处理后,用HE染色检测乳腺组织是否出现病变,用ELISA和QPCR检测缺氧基因(HIF-1α、VEGF、E-cadherin、SOD2)和肿瘤标志物(BCL11A、RUNX1、TP53BP1、BRCA1、GCDFP-15、Ki67、CK5/6)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同时通过荧光免疫组化来观察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与用ELISA检测的血清中雌二醇水平结合分析乳腺癌发生的机理研究。结果:经实验发现饲喂硫酸软骨素的小鼠肠道硫酸酯酶分泌菌丰度增加,乳腺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和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初步表明小鼠乳腺已出现乳腺肿瘤类似病变。大黄提取物和红酒则能调节肠道菌群,使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增多,有害菌(脱硫弧菌)丰度相对减少。用大黄提取物和红酒灌胃后,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表明大黄提取物和红酒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同时,雌二醇含量的降低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抑制,说明大黄提取物和红酒能干预ERα的信号通路、纠正雌二醇的异常性升高,使之恢复正常水平。根据HIF-1α、VEGF、SOD2等缺氧诱导基因和BRCA1、E-cad、BCL11A、RUNX1和TP53BP1等乳腺癌相关基因的表达的下调,判断大黄提取物和红酒可以纠正硫酸软骨素启动的炎症及其诱发的乳腺早期病变。结论:肠道微生态失调引起慢性炎症诱导线粒体失功、ATP耗竭、缺氧和氧化应激,导致乳腺早期病变的形成。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肠道菌群紊乱与慢性低度炎症及乳腺早期病变之间的联系。

张静[9](2016)在《补肾醒脑法对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性激素信号通路相关激素水平、海马Erα和ErβmRNA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分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认知功能障碍与性激素信号通路相关性的理论探讨和科学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理论探讨从祖国医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导师观点和自身研究,对消渴呆病(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义、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现代医学研究进行简要阐述。第二部分科学研究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小鼠性激素信号通路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 HPG)中相关激素水平、海马中Er α和Er β mRNA水平的表达,进而明确补肾醒脑法改善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小鼠的认知能力与其对性激素信号通路某些环节的调控的相关性。方法:健康清洁级雌性8周龄昆明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健康SPF级(specific pathogen free无特定病原体级)雌性8周龄KKay小鼠为实验组。KKay小鼠,经去势手术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成模检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中药组和中药去势组(中药去势组先行去卵巢手术)。阳性对照组予吡拉西坦;中药组、中药去势组予醒脑益智合剂;KKay小鼠糖尿病造模成功后均予罗格列酮常规控制血糖。给药周期共计8周。在糖尿病成模后和给药结束后分别各进行一次Morris水迷宫实验。第二次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及时于冰上进行实验动物解剖及样本制备。酶联免疫分析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各组小鼠相关性激素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测定海马中雌激素受体1 (Estrogen receptor Er a)和雌激素受体2 (Estrogen receptor Er β)mRNA的表达。结果:(1)第一次水迷宫实验结果中正常对照组和各组糖尿病小鼠平台潜伏期比较,各组均明显偏高(P<0.05),可见T2DM小鼠认知能力显着低于正常小鼠。去卵巢后小鼠和其他各组小鼠比较P<0.05,说明去势后急速衰老的T2DM小鼠认知能力显着低于正常小鼠和壮年的T2DM小鼠。第二次水迷宫实验结果中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中药去势组的小鼠比较P<0.05,说明这两组的认知能力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给药前后比较:中药去势组、阳性对照组和中药组水迷宫成绩第二次都明显好于第一次(P<0.05),即经吡拉西坦治疗后T2DM小鼠和醒脑益智合剂治疗后的T2DM小鼠、去势的T2DM小鼠认知能力均明显提高。(2)在HPG轴性激素水平研究中发现:模型对照组E2、P水平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中药去势组的LH、FSH、PRL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说明T2DM KKay小鼠、阳性对照组和急速衰老T2DM KKay小鼠的LH、FSH、PRL出现紊乱。而T的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在经过醒脑益智合剂治疗后中药组E2、P显着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中药组和正常对照组,中药去势组与模型组E2、P、LH、FSH比较时P>0.05,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这说明使用醒脑益智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KKay小鼠和其急速衰老小鼠模型是有效的,能调节HPG轴性激素的紊乱,纠正E2、P的低水平,降低LH、FSH的过高水平。(3)在小鼠海马Er α和Er β mRNA的表达研究中:T2DM KKay小鼠和去势的T2DM KKay小鼠Er α和Er β mRNA表达显着低于正常水平(P<0.05);模型对照组和中药组比较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模型对照组和中药去势组比较P>0.05,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经醒脑益智合剂治疗T2DM KKay小鼠和去势T2DMKKay小鼠Er α和Er β mRNA表达能有所提高。中药治疗后T2DM KKay小鼠的Er α和Er β mRNA表达显着高于模型对照组;治疗后去势T2DM KKay小鼠Er α和Er βmRNA表达升高接近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中药去势组、模型对照组Er α mRNA表达比较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吡拉西坦对小鼠Er α mRNA表达有一定影响,使Er α mRNA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升高。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Er β mRNA比较P>0.05,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吡拉西坦对T2DM小鼠Er β mRNA表达影响不大。结论: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醒脑益智合剂能有效提高T2DM认知功能障碍小鼠和去势后急速衰老的T2DM认知功能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HPG性激素的水平,升高E2、P,降低LH、FSH;增强大脑海马Er α和Er β mRNA水平的表达而达到的。

李书娟[10](2016)在《左、右归丸及其拆方调节去卵巢大鼠脂质代谢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实验从中医“阴阳互济”理论出发,选取中医滋阴补肾填精代表方剂左归丸和温阳补肾填精代表方剂右归丸,并将其拆方,以两方的共有药为共同药组,以左归丸中的滋阴药为滋阴方组,右归丸中的补阳药为补阳药组,探讨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防治作用和作用机制,并探讨肾精亏虚与绝经后女性脂质代谢紊乱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选用SPF级2月龄雌性未生育SD大鼠90只,体重200220g,按体重分层,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阳性对照药补佳乐组(BJL)、左归丸组(ZGW)、右归丸组(YGW)、共同药组(GTY)、滋阴药组(ZYY)、补阳药组(BYY),去卵巢组按0.3 m L·100 g-1体重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溶液麻醉后,无菌环境下行背部手术拆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按相同方法只摘除卵巢周围适量脂肪组织,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各组大鼠正常饮水,第2天开始自由饮食,术后1周称量大鼠体重并开始给药,给药治疗后每隔4周称量1次体重。依据每公斤体重大鼠给药量为人的6.3倍计算,折算出各给药组的每日灌胃生药量为:BJL为0.09 mg·kg-1,ZGW为9.45 g·kg-1,YGW为10.26 g·kg-1,GTY为7.56 g·kg-1,ZYY为6.48 g·kg-1,BYY为4.05 g·kg-1,以上各中药方均自制成水煎剂,阳性对照药补佳乐用蒸馏水自制成混悬液,各给药组均灌服相应药物,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给予蒸馏水(每100g体重灌胃1m L)。给药治疗12周后取材,除去实验过程中因手术、灌胃死亡的动物,结果共纳入76只实验动物。取材前24 h禁食不禁水,末次给药2 h后称重,按0.3 m L·100 g-1体重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溶液麻醉后,用负压管行腹主动脉取血,静置2 h后离心取血清,一部分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一部分分装后-80℃储存,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取大鼠新鲜肝脏,并称量湿重,以备计算大鼠肝脏指数,然后取大鼠肝脏前叶,多聚甲醛浸泡数周后制成石蜡切片,以备HE染色肝脏形态学检测;取大鼠肝脏中叶放入无菌EP管中于-80℃冻存,用于制备冰冻切片,进行油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去卵巢大鼠肝脏脂肪堆积情况,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LPO)、过氧化氢(Peroxide,H2O2)的含量、TBA法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羟胺法、酶促法、可见光法测肝组织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取大鼠肝后叶,一部分放入无菌EP管中冻存于-80℃,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RT PCR,Q-PCR)法检测肝组织中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xisome proliferators-receptor-γ,PPAR-γ)的基因表达情况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大鼠肝组织LPL、PPAR-γ的蛋白表达情况,一部分多聚甲醛浸泡数周后制成石蜡切片,用于肝脏中LPL、PPAR-γ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的检测。结果:1.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血清E2的影响与正常组比,假手术组E2水平接近正常组,模型组E2水平明显降低(p<0.01),其他各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各治疗组均可升高E2水平(p<0.01或p<0.05);与左归丸组比,补佳乐组升高E2水平的效果优于左归丸,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归丸组、共同药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升高E2水平的效果不及左归丸组(p<0.05)。2.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体重、血脂、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各组大鼠起始体重没有差异,从造模后第1周开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开始升高(P<0.05),说明去卵巢后大鼠体重增加;第5周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共同药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大鼠体重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大鼠体重降低(p<0.01或p<0.05);第9周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大鼠体重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大鼠体重降低(p<0.01或p<0.05);第13周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补佳乐组、共同药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大鼠体重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大鼠体重降低(p<0.01或p<0.05),说明左、右归丸对去卵巢大鼠体脂的增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正常组比,模型组血清TC、TG、LDL-C显着升高(p<0.01),假手术组接近正常组,其他各组均有所升高,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血清HDL-C明显降低(p<0.01),假手术接近正常组,其他各组均有所降低,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均可显着降低血清TC、TG(p<0.01或p<0.05),各治疗组均可显着降低血清LDL-C(p<0.01或p<0.05),各治疗组均可显着升高血清HDL-C(p<0.01),各给药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血脂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左归丸、右归丸效果最好,左归丸效果虽优于右归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脏油红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有较少量油红着色,脂肪堆积不明显,模型组有比较多的油红着色,模型组肝脏脂肪堆积比正常组明显增加,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油红着色较少,脂肪堆积不明显;与模型组比,共同药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肝脏油红着色也有所减少,脂肪堆积明显减少。去卵巢大鼠肝脏堆积增加,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均可减少肝脏脂肪堆积,其中左归丸和右归丸效果较好。3.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肝脏指数的影响与正常组比,假手术组肝脏指数接近正常组,模型组、共同药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肝脏指数均显着升高(p<0.01或p<0.05),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也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各治疗组均可显着降低肝脏指数(p<0.01);其中各给药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4.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影响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可见肝脏组织结构正常,肝细胞排列规整,形态清晰,核膜完整,核仁清晰可见,血窦开中央静脉,中央静脉管腔大小正常;模型组中央静脉和肝细胞形态、结构变形,肝细胞排列层次稍紊乱,肝细胞形态不清晰,镜下可见少量炎性因子,血窦变小,中央静脉管腔变小;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共同药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肝脏组织形态结构明显改善,肝细胞排列规整,形态清晰,核膜完整,核仁清晰,血窦开中央静脉,中央静脉管腔大小接近正常。5.左、右归丸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与正常组比,模型组LPO含量明显升高(p<0.01),假手术组、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共同药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右归丸组、共同药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其他各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共同药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H2O2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他各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各治疗组LPO、MDA、H2O2含量均降低(p<0.05或p<0.01);与左归丸组比,补佳乐组降低LPO、MDA、H2O2的效果与左归丸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右归丸组、共同药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降低LPO、MDA、H2O2的效果均不及左归组(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模型组T-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补佳乐组、左归丸组T-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1),其他各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CAT活性明显降低(p<0.01),左归丸组CAT活性明显升高(p<0.01),其他各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各治疗组T-SOD、GSH-PX、CAT活性均升高(p<0.05或p<0.01);与左归丸组比,补佳乐组升高T-SOD、GSH-PX、CAT活性的效果与左归丸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右归丸组、共同药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升高T-SOD、GSH-PX、CAT活性的效果均不及左归丸组(p<0.01)。6.左、右归丸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肝功能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血清ALT、AST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各治疗组均可降低血清ALT、AST(p<0.01或p<0.05),各治疗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肝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7.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肝脏脂质代谢调控因子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显示:LPL、PPAR-γ在肝脏组织中呈区域性阳性表达,并且有阳性表达的肝细胞胞浆、胞核中均见阳性表达,但胞核阳性表达弱于胞浆。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肝脏组织中可见较多量的肝细胞具有阳性表达,有较多的棕黄色着色,模型组肝脏组织中可见较少量的肝细胞具有阳性表达,有较少量的棕黄色着色,经药物治疗后,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肝脏组织中具有阳性表达的肝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接近正常组,共同药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肝脏组织中具有阳性表达的肝细胞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但不如左、右归丸组增加明显。Q-PCR方法检测m RNA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模型组LPL m RNA表达下调,模型组PPAR-γm RNA表达下调,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PPAR-γm RNA表达上调(p<0.01),其他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假手术组、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共同药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LPL、PPAR-γm RNA表达均上调(p<0.01);与左归丸组比,补佳乐组、右归丸组上调LPL、PPAR-γm RNA表达的效果与左归丸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共同药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上调LPL、PPAR-γm RNA表达的效果不及左归丸组(p<0.01)。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模型组LPL蛋白表达下调,模型组PPAR-γ蛋白表达下调,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PPAR-γ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或p<0.01),其他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假手术组、补佳乐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共同药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LPL、PPAR-γ蛋白表达均上调(p<0.01);与左归丸组比,补佳乐组、右归丸组上调LPL、PPAR-γ蛋白表达的效果与左归丸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共同药组、滋阴药组、补阳药组上调LPL、PPAR-γ蛋白表达的效果不及左归丸组(p<0.01)。结论:1.大鼠去除双侧卵巢后,雌激素水平低下,体重增加,血脂升高,肝脏脂肪堆积明显,成功模拟绝经后脂质代谢紊乱;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均能升高去卵巢大鼠的雌激素水平,并改善去卵巢大鼠的脂质代谢;其中在升高去卵巢大鼠雌激素方面,左归丸效果优于右归丸、共同药、滋阴药、补阳药,在改善去卵巢大鼠脂质代谢方面,左归丸、右归丸效果优于共同药、滋阴药、补阳药,防治绝经后女性脂质代谢紊乱可用补肾填精法,并且滋阴补肾,温阳补肾的药物配伍应用,效果优于单纯的滋阴补肾和单纯的温阳补肾。2.大鼠去除双侧卵巢后,肝脏组织形态发生改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肝功能下降;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均能改善去卵巢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增强去卵巢大鼠的肝脏抗氧化能力,改善去卵巢大鼠的肝功能,其中在增强去卵巢大鼠肝脏抗氧化能力方面,左归丸效果优于右归丸、共同药、滋阴药、补阳药。3.大鼠去除双侧卵巢后,肝脏LPL、PPAR-γ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均可通过上调去卵巢大鼠肝脏LPL、PPAR-γ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水平改善去卵巢大鼠的脂质代谢,其中左、右归丸效果优于共同药、滋阴药、补阳药。4.肾精亏虚是绝经后脂质代谢紊乱的病因病机之一。

二、中药CY-1号对外源性雌激素致乳腺癌危险因素的阻断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CY-1号对外源性雌激素致乳腺癌危险因素的阻断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7,8-二羟基黄酮干预雌鼠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写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代谢综合征概述
        1.1.1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及流行现状
        1.1.2 罹患代谢综合征的性别差异
        1.1.3 女性绝经后的代谢综合征高发
        1.1.4 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1.2 类黄酮与代谢综合征
        1.2.1 黄酮类化合物
        1.2.2 类黄酮的体内代谢途径
        1.2.3 类黄酮抗代谢综合征可能的作用机制
        1.2.4 7,8-二羟基黄酮概述
    1.3 肠道微生物与代谢综合征
        1.3.1 肠道微生物概述
        1.3.2 微生物—肠—脑轴(MGB axis)
        1.3.3 类黄酮与肠道微生物的交互作用
    1.4 骨骼肌调控能量代谢的相关分子机制
        1.4.1 雌激素受体
        1.4.2 BDNF/TrkB相关信号通路
        1.4.3 线粒体功能
    1.5 本课题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7,8-DHF对小鼠代谢综合征的改善作用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3 试验动物
    2.3 试验方法
        2.3.1 动物试验设计
        2.3.2 血清及组织样本采集
        2.3.3 葡萄糖和胰岛素耐受试验
        2.3.4 血液生化指标测试分析
        2.3.5 基于Micro-CT的脂肪和骨密度分析
        2.3.6 组织石蜡切片及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
        2.3.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7,8-DHF能有效抑制高脂膳食小鼠体重的过度增长
        2.4.2 7,8-DHF降低高脂膳食小鼠体内脂肪的堆积
        2.4.3 7,8-DHF改善小鼠脂代谢及血脂水平异常
        2.4.4 7,8-DHF干预对小鼠骨密度的影响
        2.4.5 7,8-DHF改善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7,8-DHF对小鼠生殖轴功能的调节作用
    3.1 引言
    3.2 材料、试剂与设备
        3.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3 试验动物
    3.3 试验方法
        3.3.1 小鼠动情周期检测方法
        3.3.2 卵巢组织学和卵泡计数
        3.3.3 不同阶段卵泡分类方法
        3.3.4 子宫指数计算
        3.3.5 其他相关生化指标的分析测试
    3.4 结果
        3.4.1 7,8-DHF有助于维持小鼠正常动情周期
        3.4.2 7,8-DHF有助于维持HPO轴相关性激素水平的稳定
        3.4.3 7,8-DHF保护了雌鼠的卵巢储备功能
        3.4.4 7,8-DHF缓解了小鼠的全身炎症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7,8-DHF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4.1 引言
    4.2 材料、试剂与设备
        4.2.1 试验材料与试验动物
        4.2.2 试验试剂与耗材
        4.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小鼠粪便采集
        4.3.2 菌群DNA提取及PCR扩增
        4.3.3 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
        4.3.4 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
        4.3.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4 结果
        4.4.1 测序所得序列的数据统计
        4.4.2 7,8-DHF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的多样性
        4.4.3 7,8-DHF调控肠道菌群构成
        4.4.4 7,8-DHF干预对MetS相关关键菌群的影响
        4.4.5 短链脂肪酸的测定结果
        4.4.6 7,8-DHF介导的肠道菌群变化与MetS相关指标的关联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7,8-DHF调控骨骼肌能量代谢的相关分子机制
    5.1 引言
    5.2 材料、试剂与设备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试剂与耗材
        5.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C2C12细胞培养和分化
        5.3.2 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5.3.3 胰岛素抵抗骨骼肌细胞模型的构建
        5.3.4 葡萄糖消耗试验
        5.3.5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目的基因表达
        5.3.6 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
        5.3.7 免疫荧光检测
        5.3.8 慢病毒小发卡RNA(shRNA)转染靶向沉默Esr1基因
        5.3.9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4 结果
        5.4.1 7,8-DHF诱导骨骼肌ERα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增加
        5.4.2 ERa和TrkB调控7,8-DHF介导的C2C12肌管葡萄糖消耗
        5.4.3 7,8-DHF激活ERa的相关分子机制
        5.4.4 ERa敲除可阻断TrkB及下游能量代谢相关信号分子的激活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读博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成果

(2)miRNA-129-1-3p在芦丁减轻吡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并增敏抗乳腺癌药效中的介导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第1篇 前言
第2篇 文献综述 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1.1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临床表现
        1.1.1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发病率
        1.1.2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临床类型
        1.1.3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病理特征
    1.2 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机制
        1.2.1 氧化应激
        1.2.2 内质网应激和肌浆网钙稳态
        1.2.3 线粒体功能障碍
        1.2.4 铁调节蛋白紊乱
        1.2.5 炎症反应
        1.2.6 细胞自噬
        1.2.7 细胞凋亡
    1.3 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药物防治
        1.3.1 右雷佐生
        1.3.2 卡维地洛
        1.3.3 他汀类药物
        1.3.4 辅酶Q10
        1.3.5 中药
    1.4 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与miRNAs
        1.4.1 miRNAs简介
        1.4.2 心脏miRNAs表达的变化
        1.4.3 循环miRNAs表达的变化
        1.4.4 miRNAs在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1.5 乳腺癌与miRNAs
        1.5.1 诊断与分型
        1.5.2 治疗
        1.5.3 预后
    1.6 miRNAs在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中应用的展望
第3篇 实验研究
    第1章 RUT减轻THP所致心脏毒性的miRNA生物信息学分析及miRNA-129-1-3p/GRIN2D介导的Ca~(2+)通路的构建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试剂
        1.1.2 实验仪器
        1.1.3 主要溶液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培养
        1.2.2 miRNA芯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信号通路构建
        1.2.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1.2.4 统计分析
        1.3 实验结果
        1.3.1 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129-1-3p靶基因和Ca~(2+)通路的联系
        1.3.2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miRNA-129-1-3p在 RUT减轻THP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介导作用
        2.1 实验材料
        2.1.1 药品及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实验用药配制
        2.2.3 CCK-8 细胞毒性-增殖检测
        2.2.4 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
        2.2.5 细胞转染
        2.2.6 ROS检测
        2.2.7 细胞丙二醛检测
        2.2.8 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
        2.2.9 Fluo-3 AM钙离子检测
        2.2.10 TUNEL细胞凋亡检测
        2.2.11 Western blot
        2.2.12 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RUT、THP对心肌细胞作用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确定
        2.3.2 RUT逆转THP处理的HL-1细胞中miR-129-1-3p下调和GRIN2D mRNA上调
        2.3.3 miR-129-1-3p转染至HL-1细胞中的效率评价
        2.3.4 RUT和miR-129-1-3p改善THP诱导的HL-1细胞损伤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miRNA-129-1-3p在 RUT协同THP抑制乳腺癌4T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中的介导作用
        3.1 实验材料
        3.1.1 药品及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主要溶液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HC11及4T1细胞培养
        3.2.2 实验用药配置
        3.2.3 CCK-8细胞毒性-增殖检测
        3.2.4 qPCR
        3.2.5 细胞转染
        3.2.6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3.2.7 划痕实验
        3.2.8 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
        3.2.9 Fluo-3 AM钙离子检测
        3.2.10 Western blot
        3.2.11 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RUT和/或THP对乳腺(癌)细胞作用及最佳浓度和时间确定
        3.3.2 RUT协同THP上调4T1细胞miR-129-1-3p、下调GRIN2D mRNA的表达
        3.3.3 miR-129-1-3p mimics/inhibitor成功转染至4T1细胞
        3.3.4 miR-129-1-3p介导4T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miRNA-129-1-3p在RUT对乳腺荷瘤与THP心脏毒性复合模型小鼠心肌保护及增敏抗肿瘤的介导作用
        4.1 实验材料
        4.1.1 药品及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主要溶液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4T1细胞培养
        4.2.2 实验动物
        4.2.3 乳腺荷瘤与心脏毒性小鼠复合模型的复制方法
        4.2.4 实验分组及处理因素
        4.2.5 小鼠血液标本的采集
        4.2.6 小鼠肿瘤、心脏、肝脏及肺组织标本的采集
        4.2.7 心电监测
        4.2.8 心脏系数的测定
        4.2.9 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检测
        4.2.10 血清MDA检测
        4.2.11 血清SOD检测
        4.2.12 小鼠肿瘤、心脏、肝脏及肺组织HE染色
        4.2.13 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4.2.14 qPCR
        4.2.15 心肌与肿瘤组织中Ca~(2+)水平检测
        4.2.16 TUNEL检测心肌与肿瘤组织细胞凋亡
        4.2.17 Western blot
        4.2.18 统计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小鼠一般状况及体重变化
        4.3.2 小鼠肿瘤生长情况
        4.3.3 小鼠心电图变化
        4.3.4 小鼠心脏系数变化
        4.3.5 小鼠血清LDH及CK变化
        4.3.6 小鼠血清MDA、SOD变化
        4.3.7 小鼠肿瘤、心脏、肝脏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
        4.3.8 小鼠肿瘤组织中Ki67 变化
        4.3.9 小鼠心肌和肿瘤组织中miR-129-1-3p和GRIN2D mRNA的变化
        4.3.10 小鼠心肌和肿瘤组织中钙含量变化
        4.3.11 小鼠心肌和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
        4.3.12 小鼠肿瘤组织中与迁移、侵袭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4篇 讨论
    1.1 THP诱导小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及乳腺荷瘤与THP心脏毒性复合小鼠模型的复制
        1.1.1 THP诱导的小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的复制
        1.1.2 乳腺荷瘤与心脏毒性复合小鼠模型的复制
    1.2 RUT改善THP所致小鼠HL-1 细胞/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1.2.1 RUT改善THP所致小鼠HL-1 细胞/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1.2.2 RUT改善THP所致小鼠HL-1 细胞/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1.3 RUT增敏THP抗小鼠乳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
        1.3.1 RUT增敏THP抗小鼠乳腺癌中的作用
        1.3.2 RUT增敏THP抗小鼠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第5篇 结论
创新点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蜂王浆对雌性大鼠乳腺发育及乳腺增生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蜂王浆的化学组分和理化性质
    1.2 蜂王浆的生物学功能
        1.2.1 抗菌
        1.2.2 抗炎及创伤修复
        1.2.3 抗氧化
        1.2.4 免疫调节
        1.2.5 抗肿瘤
        1.2.6 血压调节
        1.2.7 胆固醇调节
        1.2.8 对血糖稳态的影响
        1.2.9 对神经系统的营养和保护
        1.2.10 雌激素样作用和对生殖系统的调控作用
        1.2.11 其它
    1.3 乳腺发育和乳腺增生症
        1.3.1 乳腺发育
        1.3.2 导致乳腺早发育的因素
        1.3.3 乳腺增生症
        1.3.4 蜂王浆在乳腺癌中的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蜂王浆对雌性未孕大鼠乳腺组织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雌性未孕大鼠乳头直径
        2.2.2 雌性未孕大鼠体重及器官指数
        2.2.3 雌性未孕大鼠血清E2、孕激素、PRL水平
        2.2.4 雌性未孕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及乳腺导管直径
    2.3 讨论
        2.3.1 蜂王浆对雌性未孕大鼠生长指标的影响
        2.3.2 蜂王浆对雌性未孕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调控
        2.3.3 蜂王浆对雌性未孕大鼠乳腺发育及乳腺组织形态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蜂王浆对乳腺增生症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
        3.2.1 HMG大鼠乳头直径及器官指数
        3.2.2 HMG大鼠生殖激素水平
        3.2.3 HMG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
        3.2.4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3.2.5 HMG大鼠下丘脑、垂体GnRH及GnRH-RmRNA的表达
    3.3 讨论
        3.3.1 蜂王浆对HMG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调控
        3.3.2 蜂王浆对HMG大鼠乳腺组织中ER和PR表达的影响
        3.3.3 蜂王浆对HMG大鼠下丘脑GnRH和垂体GnRH-RmRNA表达的影响
        3.3.4 蜂王浆对HMG大鼠乳头直径和器官指数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蜂王浆对乳腺增生症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统计学分析
        4.1.3 方法
    4.2 结果
        4.2.1 HMG大鼠肝脏和卵巢中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
        4.2.2 HMG大鼠卵巢Caspase-3、NF-κB以及AKT mRNA的表达
    4.3 讨论
        4.3.1 蜂王浆对HMG大鼠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影响
        4.3.2 蜂王浆对HMG大鼠卵巢Caspase-3、NF-κB以及AKTmRNA表达的影响
    4.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理应激相关性及补肾解郁调冲法干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患病情况
        2 病因
        3 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
        5 并发症
        6 诊断标准
        7 治疗
        8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1 病名源流
        2 中医病因病机
        3 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4 中医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 PCOS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
        2 PCOS患者的心理特征
        3 心理应激与PCOS之间的内分泌关联
        4 心理障碍是PCOS的重要并发症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心理社会因素、人格特征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
    前言
    1 研究材料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补肾解郁调冲方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大鼠疗效机制的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状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补肾解郁调冲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大鼠卵巢形态学、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补肾解郁调冲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海马神经递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补肾解郁调冲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应激大鼠卵巢PERK-ATF4-CHOP凋亡通路的影响PERK-ATF4-CHOP凋亡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基于mTOR通路探讨大补元煎对VCD所致大鼠POI模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第一节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医研究进展
        1 古代中医文献研究
        2 现代中医关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研究
    第二节 大补元煎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中医理论依据及研究进展
    第三节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概述
        2 POI发病机制及病因
        3 POI诊断及治疗
    第四节 基于m TOR信号通路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相关研究
        1 mTOR通路的分子基础
        2 mTOR通路对卵泡发育的影响
        3 基于m TOR信号通路对POI的相关基础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实验用大鼠模型的构建与模型评价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实验小结
    实验二 大补元煎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大鼠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实验小结
    实验三 基于m OTR信号通路探讨大补元煎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大鼠的机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实验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VCD构建POI大鼠模型评价
    2 大补元煎对POI大鼠的影响
    3 大补元煎治疗POI分子机制探讨
    4 大补元煎治疗POI中医机理探讨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实验流程图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课题参与情况
    致谢

(6)三阴性乳腺癌藏象辨证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三阴性乳腺癌文献研究
    1. 中医文献研究
        1.1 古代中医文献研究
        1.2 现代中医文献研究
    2. 西医文献研究
        2.1 三阴性乳腺癌的界定
        2.2 三阴性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风险因素
        2.3 三阴性乳腺癌的异质性
        2.4 三阴性乳腺癌转移机制研究
        2.5 三阴性乳腺癌的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基于藏象辨证理论的三阴性乳腺癌病证规范研究
    1. 三阴性乳腺癌病证规范研究的理论基础
    2. 三阴性乳腺癌病证规范研究
        2.1 研究材料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3. 三阴性乳腺癌病证组合规律研究
        3.1 构建“三阴性乳腺癌病证规范诊断信息表”
        3.2 三阴性乳腺癌基本证的研究
        3.3 三阴性乳腺癌病位、病性特征症研究
第三部分 基于藏象辨证理论的三阴性乳腺癌辨治规律研究
    1. 藏象辨证理论体系在三阴性乳腺癌辨证中的应用
        1.1 三阴性乳腺癌藏象辨证的思维模式
        1.2 三阴性乳腺癌藏象辨证的核心
        1.3 三阴性乳腺癌藏象辨证的原则
    2. 藏象辨证理论体系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2.1 辨证治疗
        2.2 辨病治疗
    3. 藏象辨证理论体系在三阴性乳腺癌辨治中的应用举隅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三阴性乳腺癌中医病名讨论
    2. 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病机探讨
    3. 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病机与炎性肿瘤微环境的相关性探讨
    4. 三阴性乳腺癌藏象辨证思维模式与组合规律研究的意义
第五部分 创新点与展望
    1. 创新点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数据挖掘的乳癖临床规律及林毅教授临证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乳腺增生病中西医研究现状
        一、MGH西医研究现状
        二、MGH中医研究现状
    第二节 乳癖证治规律研究现状
    第三节 林毅教授治疗乳癖临证经验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不足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数据挖掘研究乳癖临床规律及林毅教授临证经验
    第一节 林毅教授治疗乳癖病病案数据库的建立
        一、病案资料来源
        二、病案资料筛选
        三、数据库建立
        四、质量监督
        五、研究结果
        六、小结
    第二节 基于数据挖掘的乳癖病证候识别模型的建立
        一、资料来源
        二、相关标准
        三、确定客观化指标
        四、样本含量估算
        五、数据预处理
        六、质量监督
        七、统计学方法
        八、研究结果
    第三节 基于数据挖掘的林毅教授乳癖论治经验研究
        一、病例来源
        二、相关标准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五、小结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一般资料分析
    第二节 基于决策树方法建立的乳癖证型识别模型
        一、CHAID决策树方法定义与优势
        二、乳癖证型识别模型的分析
    第三节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林毅教授乳癖论治经验
        一、总体情况分析
        二、肝郁气滞证情况分析
        三、痰瘀互结证情况分析
        四、冲任失调证情况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8)大黄提取物改善小鼠肠道微生态抑制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肠道菌群简介
        1.1.1 肠道屏障与肠道免疫
        1.1.2 线粒体对肠道微生物的作用
    1.2 乳腺癌简介
        1.2.1 乳腺癌相关标记物
        1.2.2 大黄的抑癌作用
        1.2.3 红酒对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及影响
    1.3 肠道菌群-慢性炎症-乳腺癌的相互作用
    1.4 硫酸软骨素-硫化氢-肠菌的效应机制
第二章 雌二醇及炎症造模对小鼠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的诱导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来源
        2.1.2 实验动物饲料
        2.1.3 试剂材料
        2.1.4 实验器材设备
        2.1.5 实验动物环境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
        2.2.2 实验动物造模方法
        2.2.3 实验动物样本处理
        2.2.4 定量多聚酶链反应
        2.2.5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操作
        2.2.6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外源性雌二醇不诱导RUNX1、BCL11A和TP53BP1表达
        2.3.2 缺氧诱导血管形成基因的表达
        2.3.3 多因素诱导小鼠乳腺组织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
        2.3.4 乳腺肿瘤标志基因的诱导表达
        2.3.5 硫酸软骨素导致肌肉脂多糖及炎症指标波动
    2.4 结论
第三章 大黄对炎症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的调节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来源
        3.1.2 实验动物饲料
        3.1.3 试剂材料
        3.1.4 实验仪器设备
        3.1.5 实验动物环境
    3.2 实验方法
        3.2.1 分组
        3.2.2 实验动物造模方法
        3.2.3 实验动物给药方法
        3.2.4 实验动物样本处理
        3.2.5 小鼠粪便细菌16SrRNA测序分析
    3.3 结果
        3.3.1 门水平上小鼠肠菌丰度差异变化
        3.3.2 属水平小鼠肠道细菌丰度聚类热图
        3.3.3 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属注释结果展示
        3.3.4 小鼠粪便中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
        3.3.5 小鼠粪便中脱硫弧菌属的相对丰度
    3.4 讨论
第四章 大黄对炎症小鼠雌激素及其受体表达的调节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实验试剂和药品
        4.1.3 实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动物分组
        4.2.2 实验动物造模方法
        4.2.3 实验动物给药方法
        4.2.4 实验动物样本处理
        4.2.5 石蜡切片HE染色操作步骤
        4.2.6 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操作步骤
        4.2.7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小鼠乳腺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病理组织学观察
        4.3.2 小鼠肌肉组织中炎症指标变化
        4.3.3 小鼠血清中雌二醇含量的比较
        4.3.4 小鼠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荧光免疫组化结果比较
    4.4 讨论
第五章 大黄调节炎症小鼠缺氧和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试剂和药品
        5.1.2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定量多聚酶链反应
        5.2.2 统计学分析
    5.3 结果
        5.3.1 小鼠炎症诱导缺氧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调节
        5.3.2 小鼠炎症诱导缺氧基因蛋白质水平表达的调节
        5.3.3 炎症小鼠诱导乳腺癌相关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调节
        5.3.4 小鼠炎症诱导乳腺癌转移及预后相关基因蛋白质水平表达的调节..
    5.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9)补肾醒脑法对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性激素信号通路相关激素水平、海马Erα和ErβmRNA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引言
    参考文献
上篇 理论探讨
    一、中医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名的记载
    二、中医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症状的描述
    三、中医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病位的认识
    四、中医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病机的认识
        1 从肾论
        2 从脾论
        3 痰浊论
        4 瘀血论
        5 “胰(脾)—脑—肾轴”学说
        5.1 “胰(脾)—脑—肾轴”的生理机制
        5.2 “胰(脾)—脑—肾轴”的病理机制
        6 “肾脑汇通”概念理论来源
        6.1 脑为神之本
        6.2 肾为神之根
        6.3 肾主生殖与脑功能的关系
        6.4 “肾脑汇通”的经络基础
    五、中医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辨证
    六、中医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法
    七、中医治疗糖尿病认知障碍的方药
        1 从补肾出发的方药
        1.1 现代研究的代表复方
        1.2 醒脑益智剂
        1.3 醒脑益智剂方解
        2 从补脾出发的方药
        3 从豁痰醒脑出发的方药
        4 从瘀出发的方药
    八、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
        1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名
        2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3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4 糖尿病认知障碍发病机制
    参考文献
下篇 动物实验研究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性激素对2型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醒脑益智剂调控作用的研究
        前言
        参考文献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物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主要实验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和分组方法
        2.1.1 去势造模
        2.1.2 T2DM造模
        2.1.3 分组
        2.2 中药制备方法
        2.3 饲养及给药方法
        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2.4.1 空腹血糖的测定
        2.4.2 水迷宫测试认知功能
        2.4.3 小鼠血浆样本的制备与保存
        2.4.4 小鼠血浆样本性激素的测试
        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实验小鼠的一般状态和情况
        3.2 水迷宫实验结果
        3.3 各组性激素水平
        4 小结
        讨论一
        实验动物的选择
        1 KK-Ay小鼠
        2 正常对照组昆明小鼠
        讨论二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原则
        吡拉西坦
        讨论三
        常用雌鼠去势模型
        1 抗肿瘤药物去势法
        1.1 药物雷公藤去势法
        1.2 药物环磷酰胺去势法
        1.3 药物顺铂去势法
        2 放射射线去势法
        3 自身免疫去势法
        3.1 胸腺切除法
        3.2 透明带抗原免疫法
        4 代谢法
        5 基因敲除法
        6 环境化学物质去势法
        7 手术去势法
        7.1 腹式卵巢去势法
        7.2 背式卵巢去势法
        讨论四
        性激素紊乱与疾病
        1 性激素与糖尿病
        2 性激素与心血管疾病
        3 性激素与其他疾病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醒脑益智剂对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海马Erα和Erβ mRNA影响的研究
        前言
        参考文献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物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主要实验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和分组方法
        2.2 中药制备方法
        2.3 饲养及给药方法
        2.4 引物序列
        3 实时定量PCR操作步骤
        3.1 取样
        3.2 RNA抽提
        3.3 分析和定量
        3.4 RNA浓度(NanoDrop质检)
        3.5 反转录
        3.6 荧光定量PCR检测
        4 统计学分析方法
        5 实验结果
        6 小结
        讨论一
        雌激素受体
        1 雌激素受体的分布
        2 雌激素受体随年龄的变化
        3 疾病对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4 雌激素受体与疾病的治疗
        讨论二
        常用mRNA定量测定方法
        1 Northern技术
        2 反向Northern技术
        3 RPA技术
        4 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
        5 RT—PCR技术
        参考文献
结论
问题和展望
综述 认知功能障碍与糖尿病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左、右归丸及其拆方调节去卵巢大鼠脂质代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论文一 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肝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左、右归丸及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肝脏LPL、PPAR-γ 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中药CY-1号对外源性雌激素致乳腺癌危险因素的阻断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7,8-二羟基黄酮干预雌鼠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D]. 赵镇雷. 浙江大学, 2021(01)
  • [2]miRNA-129-1-3p在芦丁减轻吡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并增敏抗乳腺癌药效中的介导作用[D]. 李琪. 吉林大学, 2021(01)
  • [3]蜂王浆对雌性大鼠乳腺发育及乳腺增生症的影响[D]. 刘一冰. 扬州大学, 2021
  • [4]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理应激相关性及补肾解郁调冲法干预的实验研究[D]. 潘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基于mTOR通路探讨大补元煎对VCD所致大鼠POI模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刘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三阴性乳腺癌藏象辨证规律研究[D]. 姚颖.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7]基于数据挖掘的乳癖临床规律及林毅教授临证经验[D]. 谢宛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大黄提取物改善小鼠肠道微生态抑制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的机理研究[D]. 陈燕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9]补肾醒脑法对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性激素信号通路相关激素水平、海马Erα和ErβmRNA的影响研究[D]. 张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10]左、右归丸及其拆方调节去卵巢大鼠脂质代谢的研究[D]. 李书娟.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中药CY-1对外源性雌激素致乳腺癌危险因素的阻断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