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能量传输大气衰耗补偿方法研究

激光能量传输大气衰耗补偿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是一种以空气为媒介以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的技术。激光作为载体实施长距离能量传递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空气中大气湍流的扰动引起接收端激光束波前相位畸变,致使靶面光斑分布不均匀并造成严重的传输能量损耗。为解决激光传输过程中的大气湍流的影响,论文提出了一套基于自适应光学技术的能量补偿方案。所使用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包括波前传感器,波前控制器,以及波前校正器,其中波前校正器的相关校正算法直接影响能量补偿效果。论文深入分析所提出的自适应光学能量补偿系统的工作机理,根据Kolmogorov湍流理论进行传输通道建模,利用Zernike多项式拟合大气湍流信道造成的波前像差。在此基础上围绕激光无线能量传输大气衰耗补偿算法开展研究,针对波前控制器的具体算法进行仿真测试。首先,在波前控制器中采用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SPGD,stochastic parallel gradient descent),探究其在不同大气湍流干扰形成的初始像差下SPGD算法对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的补偿效果。结果表明SPGD对于大气湍流引起的离散光斑有着较好的汇聚效果。在SPGD算法的校正下,接收端的能量集中度明显提高。为了更加全面的验证该系统的普遍适用性,对比SPGD算法在不同湍流强度下的校正效果,结果表明SPGD算法在不同的湍流扰动强度下均能显现出较好的收敛性。但是该系统也存在着收敛速度较慢,以及SPGD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值的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到能量补偿系统的性能。然后,论文提出融合机器学习方法的SPGD算法,解决传统的SPGD算法的上诉弊端。它在波前控制器中引入了深度学习方法,设计了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对波前图像进行分类,直接对应波前校正器所需的初始电压。该模型能够在学习样本比较充足的前提下,可对不同大气湍流影响而产生的光斑图像进行分类学习。在模型训练完毕之后,任意的一组Zernike系数所等效的大气湍流波前光斑图像都能被CNN模型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融合了CNN方法的SPGD算法,明显提高整个能量传输系统的响应速度,同时局部收敛的问题得到改善,激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本文对于激光无线能量传输在大气传播过程中的衰耗补偿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两套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能量传输效率,为将来激光能量补偿的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激光能量传输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激光能量传输的发展与现状
  •     1.2.1 激光能量传输在国外的发展与现状
  •     1.2.2 激光能量传输在国内的发展与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自适应光学在激光能量传输系统中能量补偿原理
  •   2.1 引言
  •   2.2 基于自适应光学的激光能量传输系统结构简介
  •   2.3 大气湍流对激光能量传输系统的影响
  •     2.3.1 大气湍流像差的影响
  •     2.3.2 大气湍流随机波前的模拟
  •   2.4 激光能量传输系统的评价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自适应光学的补偿算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能量补偿系统介绍
  •   3.3 基于无波前探测的能量补偿算法的原理
  •   3.4 基于无波前探测的能量补偿算法仿真
  •   3.5 基于无波前探测的能量补偿算法效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深度学习模式的补偿算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深度学习原理
  •   4.3 深度学习模式下的能量补偿系统介绍
  •   4.4 深度学习模式下的能量补偿算法的仿真及效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谷嘉冀

    导师: 顾海军

    关键词: 激光无线能量传输,大气湍流,能量补偿,深度学习

    来源: 吉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信息科技

    专业: 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

    单位: 吉林大学

    分类号: TN24

    总页数: 75

    文件大小: 4842K

    下载量: 106

    相关论文文献

    • [1].航天器多通道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设计[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0(01)
    • [2].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的空间匹配理论[J]. 微波学报 2020(01)
    • [3].微波无线能量传输与收集应用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空间电子技术 2020(02)
    • [4].超表面多波束天线技术及其在无线能量传输中的应用[J]. 空间电子技术 2020(02)
    • [5].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发展[J]. 激光技术 2020(05)
    • [6].空间网络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究进展[J]. 空间电子技术 2018(02)
    • [7].集总参数电磁人工超材料在无线能量传输中的应用[J]. 信息通信 2016(11)
    • [8].涂层超导体无线能量传输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英文)[J]. 低温物理学报 2016(04)
    • [9].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的研究综述[J].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10].一种基于磁耦合谐振式的高效率双频无线能量传输系统[J].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11].压电直流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研究[J]. 电声技术 2016(10)
    • [12].磁耦合无线能量传输天线研究[J]. 价值工程 2017(07)
    • [13].无线能量传输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J]. 现代盐化工 2017(01)
    • [14].无线能量传输负载自适应的频率分叉边界控制[J]. 电源学报 2017(02)
    • [15].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充电平台设计及其性能分析[J]. 电子测量技术 2017(05)
    • [16].压电换能器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究[J]. 电声技术 2017(Z1)
    • [17].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的实现[J]. 信息记录材料 2017(03)
    • [18].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频率特性[J]. 电子科学技术 2017(05)
    • [19].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J]. 信息通信 2016(02)
    • [20].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微带天线设计[J]. 电子测试 2016(08)
    • [21].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 航天器工程 2015(01)
    • [22].无线能量传输——外星&地球科技大比拼[J]. 飞碟探索 2016(02)
    • [23].可植入人体医疗设备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仿真分析[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0(11)
    • [24].基于互感线圈的能量传输系统设计[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9(05)
    • [25].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效率分析[J]. 浙江电力 2020(02)
    • [26].基于改进型发射线圈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优化[J]. 计算机仿真 2020(01)
    • [27].穿透金属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磁场辐射特性分析[J]. 计算机仿真 2020(07)
    • [28].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发展现状研究[J]. 信息记录材料 2017(04)
    • [29].基于负磁超材料增强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设计[J]. 微波学报 2015(06)
    • [30].一种高效率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系统[J]. 空间电子技术 2016(01)

    标签:;  ;  ;  ;  

    激光能量传输大气衰耗补偿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