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总目录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总目录

一、《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度总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高慧[1](2018)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以准格尔旗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制约和规范行政行为的制度保障,发挥着“从严治党、制度治党”的重要作用,对于国家而言,建立健全良好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完善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限制公共权力滥用、避免资金舞弊、规避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对于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能够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提升行政运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进而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2011年底,我国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2014年1月1日,此规范正式开始施行,旨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本文以内部控制框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准格尔旗行政事业单位为对象,对如何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基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和国内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发展进行了回顾,宏观的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无到有的过程,并带动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然后,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与COSO框架进行了比对分析,进行了利用COSO框架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可行性分析。其次,本文基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开展以来、结合财政部近年下发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对准格尔旗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研。最后针对调查结果,对数字化的结果进行评判和分析,得出调查结论。在整个问卷调查中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及财务等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小规模访谈,加深对行政事业单位目前内部控制的了解,以验证数据的可靠性。本文基于内部控制框架五要素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的视角,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为依据,以准格尔旗行政事业单位为例总结出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措施,以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

彭杰[2](2016)在《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汉文佛教文书相关问题研究 ——以1980-1981年出土文书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吐鲁番盆地是古代东西方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区域,历史上,一种独特的绿洲文化由多个民族共同在此地创造出来。在当地现存众多的古代遗址中,名闻遐迩的柏孜克里克石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约40余公里的火焰山主峰山腰、木头沟沟谷西岸的陡崖上。不仅保存了大量色彩绚丽的古代壁画,而且还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1980年10月至1981年7月,吐鲁番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在对柏孜克里克石窟崖岸前的土沙堆积进行清理时发现了新的洞窟。经过仔细甄别,在堆积中发现了一批的汉文文书和回鹘文等少数民族文字的写本、印本文书以及其他文物。其大致年代范围,上至西晋,下迄北宋。从目前所知汉文佛教文书的内容看,涉及经、律、论多个领域。本文就以这次出土的汉文佛教典籍为研究对象,结合吐鲁番盆地的历史文化变迁,从多方面开展了研讨。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的这批汉文佛教文书,就外观的细节而言,与以往当地发现的抄经并无二致。文书的书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十六国、高昌国及唐西州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多种书体竞相呈现,反映出吐鲁番盆地与外部区域文化交流的频繁,为我们描绘出在丝绸之路这一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上佛教文化旺盛而持久传播的历史画卷。(二)柏孜克里克石窟所出土的《金光明经》及《仁王般若经》等佛教护国类经典尤其为麹氏高昌国王族所青睐。除了麹氏高昌国处于大国之间,其王族无奈只好时常寄望于佛法护佑的外部原因外,实际还有其抄经供养的内在动机,即,不仅可用佛教义理来为其现世王权合法性提供辩护,而且来世还能当转轮王,甚至依据授记还能成佛。(三)包括柏孜克里克石窟所出土的数量多、版本多的《金刚经》残卷文书的发现,表明自北魏至隋唐,《金刚经》汉译本曾在今吐鲁番地区流行一时,尤以鸠摩罗什的译本大行其道。此经的流行,固然与其所宣扬的佛教义理相关,但也与罗什高超的译经水平有关。特有的汉文化传统,为《金刚经》信仰在唐代西州的进一步流传提供了土壤。(四)吐鲁番所见汉文、回鹘文《弥勒上生经》残卷及其他相关艺术品的存在,勾画出弥勒上生信仰自南北朝至唐代在当地由盛而衰,至高昌回鹘时期再度兴盛的轨迹,但其发展演变与中原地区并不同步,从而具有自身的地域特色。(五)在五至九世纪期间,主要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西方净土思潮曾在高昌和龟兹这些西域重镇流传一时并在不同地域显示出了不同的形态。在唐朝着力在西域建立汉寺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由于奉敕前来建寺的长安寺院出身僧人的重要媒介作用,长安样式的西方净土变艺术极可能直接被移植到了西域汉寺中,从中显示出长安佛教文化对西域的影响。(六)《妙法莲华经》在吐鲁番盆地的长期流传并在所有汉译佛典中以最多数量而独占鳌头,其实也是此经在中国流行的一个缩影。其中的原因,除了于此经提倡的“三乘归一”的义理思想有关外,鸠摩罗什高超的译经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七)在高昌辑译完成的《贤愚经》被带至河西后不久,在为敦煌莫高窟壁画提供相关新颖内容题材的同时,在北凉时又西进高昌,出现在吐峪沟石窟壁画中。两地这一时期的洞窟,从建筑形制、壁画布局、题材内容、人物造型、绘画技艺以及所反映的佛教信仰等方面都有许多共同之处。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反映出中古时期西域和河西在佛教艺术方面存在着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八)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的密教典籍,属于《大日经》、《金刚顶经》系统的非常少见,而主张讽诵、抄写,并伴以陀罗尼咒语来获取功德的典籍数量占优势。这种现象表明,自魏晋直至唐宋的数百年间,在当时的吐鲁番盆地,相比较于《大日经》、《金刚顶经》等宣扬复杂晦涩密教根本理论的典籍,强调现世及来世利益的陀罗尼类密教典籍更受青睐而易于被广大信众所接受,反映出当地汉传佛教的鲜明特征。(九)《维摩诘经》残卷的大量发现,尤其是鸠摩罗什所译《维摩诘所说经》,表现此经曾在唐代吐鲁番盆地流行一时。高昌回鹘时期,以罗什译本为底本的回鹘文《维摩诘所说经》在当地出土不少,而以此为依据绘制的“维摩诘经变”在伯西哈石窟的密教洞窟第3窟中出现,一方面是此经变画受敦煌佛教艺术影响所致,另一方面,与《维摩诘所说经》所宣扬的以神通教化众生和密教注重神通高度契合不无关系。(十)汉文大藏经在古代吐鲁番的流传,不仅见于历史文献的记载,而且由当地出土的佛经残卷得以确证。藏经的形式既有抄本,也有印本。其中,唐代由中央政府颁赐的依据《大唐内典录·入藏卷》来组织的抄本藏经在当地广为流传直至北宋初年。北宋以后,刻本大藏经的开宝藏、金藏、契丹藏、毗卢藏、崇宁藏及碛砂藏等多个版本均在当地出现,南北中三个大藏经系统汇集,佛教文化之兴盛由此可见一斑。至蒙元时期,高昌回鹘已具备了自行刊印藏经的能力。

娄书青[3](2016)在《并行FP-growth关联规则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联规则是数据挖掘领域中一种基本且重要的模型,其中频繁模式增长算法(FP-growth算法)是关联规则里的经典算法,但随着所需处理的数据集越来越大,FP-growth算法的挖掘效率变得低下,甚至不能在内存中构建一棵全局的FP-tree,因此,并行的FP-growth算法就相继被提出。但传统的FP-growth并行算法并没有考虑各个计算子节点的负载均衡问题,以及节点间通信消耗的问题。关联规则挖掘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也有很好的应用,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财务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其中,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已有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方法主要是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考虑,但是都有其不足,而且定量财务风险分析所采用的Apriori算法也不能很好地应对海量财务数据所带来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频繁1-项集F-list分组投影时会造成计算子节点间负载不均衡以及节点间存在大量通信传输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两种优化并行算法:1、基于贪心策略的负载优化算法(GFP),该算法用于数据水平投影过程中,它利用贪心策略对F-list中的项进行分组,每次根据局部负载量最优策略进行划分,最终使得各个计算子节点具有相似的负载量。实验表明,GFP比传统的Hash分组方法能更好地实现负载均衡。2、基于通信量优化的FP-growth并行算法(TFP),GFP算法虽然可以解决负载均衡问题,但当某个频繁项目的最大的条件模式基被投影到其他节点上时,会出现大量的数据传输,导致节点之间的通信量增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TFP算法在为每个频繁项目分组时,优先考虑将其分到需要最小通信量的节点上去。实验表明,TFP算法满足节点负载均衡的同时,也保证了节点之间具有较小的通信量,从而比传统的FP-growth并行算法效率更高。(2)针对企业财务风险定量分析中存在的不足,论文采用并行FP-growth优化算法TFP替代Apriori算法,使得财务风险分析系统具有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能力,从而降低了时间和空间复杂度。最终,论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并行FP-growth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系统,该系统包含交互层、业务层、数据处理层和分布式存储与计算层四个层次,系统借助Hadoop平台能够对海量财务数据进行挖掘,并得到企业财务风险指标之间的关联规则。

夏龙斌[4](2014)在《《实业金融》研究》文中认为《实业金融》是民国末年由交通银行创办的双月经济期刊。该刊以“研讨实业金融义务,阐扬现代金融学理,研究银行各项业务规章为宗旨”,集中探讨了实业资金、银行制度、货币改革、经济政策与理论等各类问题,涉及层面广,研究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本土经济学研究的进步,是反映民末社会经济与思想状况不可多得的文献材料。在深入探讨本国经济问题的同时,《实业金融》还积极开展外情研究,多方论述和介绍国外经济动态,报道及评介西方经济人物,具有鲜明的国际化视野与开放意识,大大拓宽了国人的眼界。该刊作为民国末年的经济期刊,只是近代中国为数众多的经济类刊物的一种。然而,由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资深的出版单位以及数量丰富的经济学论文,使得它对于近代中国的经济史研究、思想史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许多内容都值得深入的发掘和探讨。本文除引言和结语部分外,主要内容分三章,分别对《实业金融》的整体概况、研究内容及总体特点进行了论述。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实业金融》的整体情况作一全面介绍,主要包括《实业金融》的创刊背景、刊物发行、办刊宗旨、办刊方针、办刊特色、栏目设置及编作者简况。本文认为《实业金融》乃是一旨在强化产经联系,健全银行制度,复兴国民经济的学术理论刊物,具有专业化、理论化与国际化等特点。《实业金融》依托交通银行总管理处,汇聚了一大批中青年学者专家,整体编撰实力强大,不容小觑。第二章主要对《实业金融》中的经济问题研究展开了逐个介绍,分别包括通货膨胀下的币制改革、中央银行制度设计、企业资金问题、现代经济研讨及国民所得统计。本文认为《实业金融》对国内经济问题的研究十分到位,基本切中了问题之关键所在。有的还将西方现代经济学理与当时国情相结合,提出了许多符合中国实际状况的经济治理方案,其中某些措施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三章主要对《实业金融》展开整体性评介。本文认为《实业金融》乃是民国末年的一份重要经济类刊物,其自身具有显着的工业化、民生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特征,在介绍西方经济学理,传递外国经济情资和研究国内经济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实业金融》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迷信西方经济理论,忽视传统经济学价值,缺乏对本国经济状况的细致考察等。总之,《实业金融》是民末年间一份重要的经济学术期刊,其对于现代经济学理的传播、中外间思想学术交流及本土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均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高玮[5](2010)在《市场集中度、竞争与商业银行绩效 ——基于中资银行两个时段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代中资商业银行产生于19世纪末,初创时期面临着实力强大的外商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因此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中资银行才得以获得较快的发展,而这一进程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被迫中断。新中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银行业实行“大一统”的国家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唯一的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货币发行中心。1978年之后,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也逐渐被打破,成立了四大专业银行,80年代中期以后,四大专业银行开始进行企业化和商业化改革,同时,一些区域性、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建立,中国商业银行再一次获得了发展的历史机遇。因此,可以认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及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两个时段是中资银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考察竞争程度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首先,本文选用结构法和非结构法两种方法判断了近代和当代中国银行业竞争程度,其中,结构法发现近代上海和全国性中资银行的市场集中度在1918-1936年间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市场结构都由极高寡占型向中集中寡占型转变;当代中国银行业处于国有商业银行较高垄断的市场竞争格局,但是市场集中度在样本期内也呈现出下降的态势,相应的,市场结构已经显现出从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市场结构过渡的趋势。根据结构法可以判断出,随着市场集中度的下降,近代和当代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应当都呈现出逐渐上升的态势。非结构法则更为准确地测度了近代和当代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其中,勒纳指数法(Lemer Index)被用于测度近代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结果表明近代上海和全国性中资银行的竞争程度在1918-1936年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世纪30年代市场竞争程度的上升趋势表现得更为明显,其平均水平显着高于20年代;Panzar-Rosse模型被用于测度当代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结果发现当代中国银行业竞争程度在样本期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且市场结构在样本期内由寡头垄断型转变为垄断竞争型。结构法与非结构法的测度结果均表明近代和当代中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与竞争程度之间呈现出反向的关系,即随着市场集中度的下降,银行业竞争程度逐步上升。第二,银行绩效包含微观企业和宏观两个层面,本文主要运用效率水平代表银行微观层面的绩效,首先,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析近代中资银行的效率水平,结果发现近代上海中资银行技术效率水平在样本期内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而全国性中资银行的技术效率相对较为平稳,但是,两者均表现为20世纪20年代的效率水平整体上高于30年代的效率水平。其次,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估计了当代中国银行业的成本和利润效率状况,结果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总体上高于同期的国有制商业银行,国有制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在逐渐缩小,而利润效率的差距则在逐渐扩大。为了分析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与效率这一微观层面的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分别运用散点图趋势回归线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判断近代和当代中国银行业竞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代上海中资银行以及全国性中资银行的竞争与效率之间呈现出反向的变动关系,即随着银行业竞争程度的上升,效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此相反,当代中国银行业竞争程度与成本效率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银行业竞争程度是效率提高的格兰杰原因,即银行业竞争程度的上升提高了成本效率水平。第三,为了分析竞争与银行宏观层面绩效的关系,本文通过考察银行业竞争对我国制造业部门外部融资行为的影响,间接判断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制造业部门的发展,因为竞争程度的提高促使银行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效率,为制造业部门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为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制造业部门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此类制造业部门加快投资,制造业部门的技术进步、规模扩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产品带有更高的技术附加值,使得制造业部门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间接推动了国民经济增长。综上所述,本文对中国近代和当代银行业内部管理制度与外部经营环境的分析,支持了结构-行为-绩效(SCP)假说,即市场集中度与竞争程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同时,为竞争提高效率的观点提供了证伪的依据,即只有在有序和适度的竞争环境中,竞争程度的提高才会促进企业效率的提升;最后,为当代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即当代中国银行业市场可以进一步放松进入壁垒,增强银行业竞争程度,这不仅有利于银行效率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助于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张小红[6](2007)在《智力资本及其管理研究 ——以科研机构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升国家竞争力,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智力资本密集的科研机构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创新的主体,科研机构对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财富发展所作的贡献在迅速增长。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智力资本已成为科研机构发展中最重要和最稀缺的资源,如何对科研机构智力资本实施高效管理,形成竞争优势,已成为科研机构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以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采用系统的层次分析和综合方法,进行了演绎和归纳,比较和分类,研究了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的发展及其管理。首先,在分析国内外智力资本概念及其发展的基础上,对智力资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研究了国内外智力资本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力资本管理的实质和内容,在进一步分析科研机构特点和智力资本构成的基础上,确定了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管理的关键内容,即智力资本的开发,转化,共享、保护及其评价;最后提出不同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管理的不同模式。本论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科研机构智力资本发展及其管理进行了创新性探索:1、提出了智力资本的分层概念体系。在研究前人有关智力资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把各种类型的智力资本的定义分析和归纳到一个统一逻辑框架之下。这一概念体系是在综合国内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试图对长期以来关于智力资本概念的争论进行系统的归纳,涵盖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有关智力资本概念定义的内容与核心问题。2、提出了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的层次模型。智力资本涵盖的内容,包括五个层次:智力资源层、人力资本层、科研成果层、知识产权层和智力商品(资产)层,这种新的分层模型对于日后研究智力资本管理及其模式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3、提出了科研机构智力资本有效的管理系统。科研机构作为智力密集的基地,智力资本的管理系统应该由五个环节构成:智力资本的开发、转化、共享、保护、评价,通过五个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组合,可形成不同类型的管理模式。4、提出了四类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管理模式的选择。根据科研机构研究内容和智力资本层次的特点,将科研机构分成四个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类型科研机构,在进行智力资本管理时要根据科研机构自身的不同特点对五个环节进行相应组合,形成适合自己的模式。由此可见,科研机构作为智力资本创新的主体,迫切需要有关智力资本管理的理论指导和方法选择,本文希望对于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的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并对智力密集型组织进行智力资本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度总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度总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以准格尔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阶段
        1.2.2 国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阶段及研究成果
        1.2.3 国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阶段及研究成果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COSO内部控制框架概述
        2.1.1 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相关内容
        2.1.2 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变化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
        2.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
        2.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2.2.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2.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3.1 行政事业单位特点
        2.3.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2.3.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殊性
        2.3.4 COSO新框架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可行性
3 准格尔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的调查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1 调查研究的目的
        3.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 调查问卷的发放收回情况及样本统计
    3.3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3.3.1 单位层面的调查
        3.3.2 业务层面的调查
    3.4 调查问卷结论
4 准格尔旗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存在问题
    4.1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面的问题
        4.1.1 内控意识比较薄弱
        4.1.2 内审不能发挥监督作用
        4.1.3 风险管理行为被动
        4.1.4 部分单位人员较少,难以实现内部控制机构的健全
    4.2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4.2.1 内部核算不规范
        4.2.2 技术有限,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滞后
        4.2.3 内部控制工作缺乏各部门组织和协调的联动机制
    4.3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4.3.1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单一,内控制度开展视角有限
        4.3.2 业务执行环节缺乏规范性工作流程与制度
    4.4 评价与监督方面的问题
        4.4.1 内审人员及会计工作基础薄弱
        4.4.2 缺乏审计预警和审计管理制度
        4.4.3 信息传递缺乏畅通渠道
5 完善准格尔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5.1 控制环境方面的建设
        5.1.1 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内部控制观念
        5.1.2 强化执行层面人员内控制度意识
        5.1.3 不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5.2 风险评估方面的建设
        5.2.1 加强事前预警,提高风险评估意识
        5.2.2 继续健全财务预算制度
        5.2.3 全员参与,夯实基础把握流程再造
    5.3 控制活动方面的建设
        5.3.1 完善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建设
        5.3.2 明确职能,确保内部岗位的职责分工合理
        5.3.3 审慎考虑,评估大型固定资产支出
        5.3.4 统筹兼顾,有效落实内控关键环节
        5.3.5 因时制宜,紧密结合业务开展进程
    5.4 信息与沟通方面的建设
    5.5 监督检查方面的建设
        5.5.1 有效增强内审的严肃性
        5.5.2 适当借力,改进内控建设方式方法
        5.5.3 积极务实,多措并举确保内控实效
        5.5.4 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减少潜在的舞弊空间
        5.5.5 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汉文佛教文书相关问题研究 ——以1980-1981年出土文书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吐鲁番汉文佛教文献的发现、收藏及研究回顾
        一、吐鲁番汉文佛教文献的发现
        二、吐鲁番汉文佛教文献的收藏概况
        三、吐鲁番汉文佛教文献的研究回顾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汉文佛教文书的外观研究
    第一节 文书纸张及抄写、刻印的样式
        一、文书的纸张
        二、抄写、刻印样式
    第二节 写经书法艺术
        一、十六国时期
        二、高昌国时期
        三、唐代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佛教护国经典与麹氏高昌王国的政治
    第一节 出土文书的概况
    第二节 新发现旅顺博物馆所藏两件高昌王麹乾固供养写经
        一、高昌的抄经概况
        二、旅顺博物馆新发现的高昌王麴乾固的供养写经
    第三节 麹氏高昌王族抄经供养动机补论
        一、麹氏王国的政治困局
        二、麹氏高昌王族抄经供养动机补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金刚经》文书及相关信仰在古代吐鲁番的流行
    第一节 出土文书的概况
    第二节 《金刚经》概况
        一、《金刚经》的主要版本
        二、《金刚经》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金刚经》在高昌(唐西州)的流传
    第四节 罗什译本流行原因蠡测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弥勒上生经》文书与古代吐鲁番地区“弥勒净土”信仰
    第一节 出土文书概况
    第二节 弥勒净土思想的产生
    第三节 弥勒上生信仰在古代吐鲁番的流传
        一、早期的弥勒上生信仰
        二、唐代西州时期的弥勒上生信仰
        三、高昌回鹘王国的弥勒上生信仰概观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观无量寿佛经》文书与西域“西方净土”思想的流传——以高昌和龟兹为中心
    第一节 出土文书概况
    第二节 西方净土信仰的产生及其在西域的流传
        一、西方净土信仰的产生
        二、西方净土思想在西域的流传
    第三节 从西方净土变看唐代长安佛教文化对西域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妙法莲华经》的盛行与鸠摩罗什的译经技法
    第一节 出土文书的概况
    第二节 《妙法莲华经》的内容及其传译
    第三节 由《妙法莲华经》管窥鸠摩罗什的译经技巧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贤愚经》文书及吐峪沟石窟相关壁画的解读
    第一节 出土文书的概况
    第二节 《贤愚经》概况
        一、《贤愚经》的产生及其内容
        二、龟兹石窟中的《贤愚经》故事画
        三、《贤愚经》在河西早期流传略述
    第三节 吐峪沟石窟壁画中《贤愚经》故事画的解读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密教典籍文书述论
    第一节 出土文书概况
    第二节 出土密教文书的分类及内容述略
        一、出土密教文书的分类
        二、出土密教文书内容述略
    第三节 小结
第九章 《维摩诘经》文书与伯西哈石窟《维摩诘经变》壁画
    第一节 出土文书概况
    第二节 《维摩诘经》主要内容及其传译概况
        一、《维摩诘经》的主要内容
        二、《维摩诘经》的传译概况
    第三节 吐鲁番伯西哈石窟中的“维摩变”壁画再探
    第四节 小结
第十章 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佛教文书与汉文《大藏经》
    第一节 佛教三藏典籍的汇辑、汉译与汉文写本《大藏经》
    第二节 汉文刻本《大藏经》概况
    第三节 汉文《大藏经》在西域的流传
        一、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提供的线索
        二、佛经目录的发现
    第四节 出土文书中《大藏经》系统残卷的再发现
        一、出土抄经残片概况
        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作为抄本藏经的功用探析
        三、刻本《大藏经》残卷的新发现
    第五节 小结
结论
    一、总结
    二、本文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并行FP-growth关联规则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联规则的研究现状
        1.2.2 关联规则的商业应用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2.1 数据挖掘的相关概念
        2.1.1 数据处理相关方法
        2.1.2 数据挖掘系统
    2.2 关联规则的相关概念
        2.2.1 关联规则的基本概念
        2.2.2 关联规则挖掘的分类
        2.2.3 关联规则的挖掘过程
    2.3 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2.3.1 Apriori算法
        2.3.2 FP-growth算法
    2.4 Hadoop平台介绍
        2.4.1 并行计算框架MapReduce
        2.4.2 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并行FP-growth关联规则算法改进
    3.1 基于FP-growth的并行化方法
        3.1.1 并行化基本思想
        3.1.2 并行FP-growth算法的设计
        3.1.3 传统并行化算法的问题
    3.2 节点负载优化算法
        3.2.1 基于Hash的分组策略
        3.2.2 基于贪心策略的负载优化算法
    3.3 节点通信量优化算法
        3.3.1 节点通信量优化模型
        3.3.2 基于通信量优化的FP-growth并行算法
    3.4 基于MapReduce的TFP算法设计
        3.4.1 算法流程
        3.4.2 具体实现
    3.5 基于Hadoop平台的TFP算法的实验
        3.5.1 集群环境及数据说明
        3.5.2 数据说明
        3.5.3 实验结果和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并行FP-growth在财务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4.1 财务数据筛选
        4.1.1 企业数据的筛选
        4.1.2 财务指标系统
        4.1.3 财务风险分析中指标的选择
    4.2 企业财务数据预处理
        4.2.1 指标相关性分析
        4.2.2 指标数据的异常检测和离散化
    4.3 基于并行FP-growth的财务数据分析
        4.3.1 挖掘实现
        4.3.2 基于并行FP-growth的频繁项集挖掘
        4.3.3 基于并行FP-growth的关联规则挖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并行FP-growth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系统
    5.1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系统背景分析
    5.2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系统需求分析
        5.2.1 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5.2.2 功能需求分析
        5.2.3 性能需求分析
        5.2.4 运行需求分析
    5.3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系统的设计
        5.3.1 系统设计思路
        5.3.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5.3.3 功能模块设计
    5.4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系统功能展示
    5.5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系统测试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实业金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选题的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实业金融》概况分析
    一、 《实业金融》的创刊背景及出版发行
        (一) 创刊背景
        (二) 刊物发行
    二、 《实业金融》的办刊宗旨、方针与特色
        (一) 办刊宗旨
        (二) 办刊方针
        (三) 办刊特色
    三、 《实业金融》的栏目设置与文献统计分析
        (一) 栏目设置
        (二) 文献统计
    四、 《实业金融》的编者与作者简况
        (一) 编辑队伍
        (二) 作者群体
第二章 《实业金融》中的经济问题研究
    一、 通货膨胀下的币制改革研究
        (一) 币制改革的必要性
        (二) 币制改革的本位问题
        (三) 币制改革的其它事项
        (四) 币改下的台币走势
    二、 中央银行的变革与制度设计
        (一) 中央银行的职能、业务及资本构成
        (二) 战后中央银行的变革特征
        (三) 中央银行的制度设计
        (四) 外国央行的介绍
    三、 企业资金问题的论述和对策
        (一) 近代企业资金的匮乏
        (二) 近代企业资金筹措的探究
    四、 现代经济政策的研讨及分析
        (一) 完善货币政策
        (二) 制定劳工政策
        (三) 研究财政政策
    五、 近代国民所得的统计与分析
        (一) 中国国民所得的统计方法与讨论
        (二) 国民所得中的单项研究
        (三) 外国国民所得状况之介绍
第三章 《实业金融》的整体性评介
    一、 《实业金融》的思想特征
        (一) 工业化特征
        (二) 民生主义特征
        (三) 国家干预主义特征
    二、 《实业金融》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一) 《实业金融》的积极作用
        (二) 《实业金融》的局限性
    三、 《实业金融》的历史透视
        (一) 思想透视
        (二) 政治透视
        (三) 经济透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5)市场集中度、竞争与商业银行绩效 ——基于中资银行两个时段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和论文框架
        1.4.1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1.4.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市场结构分析
    第一节 银行体制分析
        2.1.1 近代中国银行业体制
        2.1.2 当代中国银行业体制
    第二节 市场结构分析方法
        2.2.1 绝对法
        2.2.2 相对法
    第三节 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2.3.1 近代上海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2.3.2 近代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2.3.3 当代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第三章 市场竞争度分析
    第一节 市场竞争行为
        3.1.1 近代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行为
        3.1.2 当代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行为
    第二节 市场竞争度分析方法
        3.2.1 勒纳指数(Lerner Index)模型
        3.2.2 Panzar-Rosse模型
    第三节 市场竞争度分析
        3.3.1 近代上海银行业市场竞争度分析
        3.3.2 近代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分析
        3.3.3 当代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分析
第四章 银行绩效分析
    第一节 银行绩效的两个层面
        4.1.1 银行宏观层面绩效
        4.1.2 银行企业层面绩效
        4.1.3 商业银行效率内涵
        4.1.4 商业银行效率分类
    第二节 银行内部管理制度
        4.2.1 近代中国银行业内部管理制度
        4.2.2 当代中国银行业内部管理制度
    第三节 银行效率分析方法
        4.3.1 数据包络分析(DEA)
        4.3.2 随机前沿分析(SFA)
    第四节 银行业效率分析
        4.4.1 近代中国银行业效率水平测度
        4.4.2 当代中国银行业效率测度
第五章 银行竞争与绩效关系分析
    第一节 竞争与银行企业层面绩效关系分析
        5.1.1 近代中国银行竞争与效率关系
        5.1.2 当代中国银行竞争与效率关系
    第二节 竞争与银行宏观层面绩效关系分析
        5.2.1 关于银行竞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争论
        5.2.2 银行业竞争对制造业融资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智力资本及其管理研究 ——以科研机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智力资本的开发和使用将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
        1.1.2 智力资本将构成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
        1.1.3 智力资本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1.1.4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力资本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1.1.5 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的管理问题更加突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1.5 相关的理论依据
        1.5.1 经济增长理论
        1.5.2 人力资本理论
        1.5.3 企业发展理论
第二章 智力资本的概念与发展
    2.1 国外关于智力资本概念的研究
    2.2 国内关于智力资本研究的现状
    2.3 智力资本相关概念辨析
        2.3.1 智力资源、智力资产与智力资本
        2.3.2 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
        2.3.3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
        2.3.4 智力资本与无形资产
    2.4 智力资本的定义
        2.4.1 从智力资本管理角度定义
        2.4.2 从智力资本研究对象角度定义
        2.4.3 当前智力资本概念存在的主要问题
        2.4.4 智力资本的四个层次
第三章 智力资本的管理
    3.1 国内外对智力资本管理的研究
        3.1.1 国外对智力资本管理的研究
        3.1.2 国内对智力资本管理的研究
    3.2 智力资本管理的实质与内容
        3.2.1 智力资本管理的实质
        3.2.2 智力资本管理的内容
    3.3 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管理
        3.3.1 科研机构的特点
        3.3.2 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的构成
    3.4 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管理的内容
        3.4.1 智力资本的开发
        3.4.2 智力资本的转化
        3 4.3 智力资本的共享
        3.4.4 智力资本的保护
第四章 智力资本的开发管理
    4.1 人力资本的开发
        4.1.1 知识的开发与创造
        4.1.2 技能的开发与创造
        4.1.3 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的塑造
        4.1.4 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建设
    4.2 科研成果的开发
        4.2.1 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
        4.2.2 选择合适的领导者或带头人
        4.2.3 组织得力的科研队伍
        4.2.4 塑造适宜的工作环境
        4.2.5 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
        4.2.6 建立科研人员的信用评管制度
    4.3 知识产权的开发
        4.3.1 专利的开发
        4.3.2 商标的开发
        4.3.3 知识产权的开发
    4.4 智力资产的开发
        4.4.1 培养智力资产开发的科研人员队伍
        4.4.2 营造适宜智力资产开发的组织文化氛围
        4.4.3 建立有效的智力资产开发信息技术支持
第五章 智力资本的转化
    5.1 智力资本转化对科研机构的意义
        5.1.1 降低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依赖性
        5.1.2 构建科研机构的核心能力
        5.1.3 提升科研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5.1.4 提高科研机构的绩效
    5.2 人力资本转化为科研成果
        5.2.1 个体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
        5.2.2 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5.2.3 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策略
    5.3 科研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
        5.3.1 知识产权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5.3.2 科研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中的主要问题
        5.3.3 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的措施
    5.4 知识产权转化为智力资产
        5.4.1 知识产权转化为智力资产的意义
        5.4.2 知识产权转化为智力资产的措施
第六章 智力资本的共享
    6.1 智力资本共享的地位和作用
        6.1.1 科研机构智力资本共享的涵义
        6.1.2 智力资本共享的作用
    6.2 智力资本共享的障碍
    6.3 智力资本共享的内容
        6.3.1 人力资本层面的智力资本共享
        6.3.2 科研成果层面的智力资本共享
        6.3.3 知识产权层面的智力资本共享
        6.3.4 智力资产层面的智力资本共享
    6.4 智力资本共享的举措
        6.4.1 建立智力资本共享文化
        6.4.2 克服智力资本共享障碍
        6.4.3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
        6.4.4 强化沟通与交流
        6.4.5 建立激励制度
        6.4.6 选择适当的共享方法
第七章 智力资本的保护
    7.1 智力资本保护的地位和作用
        7.1.1 智力资本保护的涵义
        7.1.2 智力资本保护对科研机构的作用
        7.1.3 智力资本共享与保护的关系
    7.2 智力资本保护的障碍
    7.3 智力资本保护的内容
        7.3.1 人力资本层面的智力资本保护
        7.3.2 科研成果层面的智力资本保护
        7.3.3 知识产权层面的智力资本保护
        7.3.4 智力资产层面的智力资本保护
    7.4 智力资本保护方式
        7.4.1 专利及专利保护制度
        7.4.2 商标权及商标制度
        7.4.3 数据库(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7.4.4 计算机软件(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7.4.5 多媒体(数字化)产品(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7.5 智力资本保护的举措
        7.5.1 提高智力资本保护意识
        7.5.2 设立智力资本保护部门
        7.5.3 完善智力资本保护制度
        7.5.4 形成智力资本保护氛围
        7.5.5 适应市场需要,做好法律保护
第八章 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管理模式
    8.1 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管理模式概述
    8.2 基础理论类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管理模式
        8.2.1 基础理论类科研机构智力资本开发模式
        8.2.3 基础理论类科研机构智力资本共享模式
        8.2.2 基础理论类科研机构智力资本转化模式
        8.2.4 基础理论类科研机构智力资本保护模式
    8.3 研究中心类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管理模式
        8.3.1 研究中心类科研机构智力资本开发模式
        8.3.2 研究中心类科研机构智力资本转化模式
        8.3.3 研究中心类科研机构智力资本共享模式
        8.3.4 研究中心类科研机构智力资本保护模式
    8.4 应用设计类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管理模式
        8.4.1 应用设计类科研机构智力资本开发模式
        8.4.2 应用设计类科研机构智力资本转化模式
        8.4.3 应用设计类科研机构智力资本共享模式
        8.4.4 应用设计类科研机构智力资本保护模式
    8.5 企业类(市场化)科研机构智力资本管理模式
        8.5.1 企业类(市场化)科研机构智力资本开发模式
        8.5.2 企业类(市场化)科研机构智力资本转化模式
        8.5.3 企业类(市场化)科研机构智力资本共享模式
        8.5.4 企业类(市场化)科研机构智力资本保护模式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度总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以准格尔旗为例[D]. 高慧.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01)
  • [2]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汉文佛教文书相关问题研究 ——以1980-1981年出土文书为中心[D]. 彭杰. 兰州大学, 2016(11)
  • [3]并行FP-growth关联规则算法研究[D]. 娄书青.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 [4]《实业金融》研究[D]. 夏龙斌.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4)
  • [5]市场集中度、竞争与商业银行绩效 ——基于中资银行两个时段的分析[D]. 高玮. 南开大学, 2010(08)
  • [6]智力资本及其管理研究 ——以科研机构为例[D]. 张小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5)

标签:;  ;  ;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