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高效基因型论文_程红,郑顺林,马海艳,张开勤,袁继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铁高效基因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效,氮素,基因型,苗期,马铃薯,效率,水培。

铁高效基因型论文文献综述

程红,郑顺林,马海艳,张开勤,袁继超[1](2019)在《马铃薯氮高效基因型品种筛选及指标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研究马铃薯氮利用效率,筛选氮高效利用品种,进一步研究氮营养高效利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4个品种为材料,设3个施氮水平,以MS营养液为基础营养液,通过营养液沙培试验,研究马铃薯氮高效利用品种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结果】马铃薯苗期和块茎膨大期的含氮率、干物质积累量、氮积累量和收获时的产量存在较大的变异系数,可作为筛选的主要指标,而苗期的根冠比差异较明显,可作为筛选的辅助指标;以此为依据,在确定最适氮水平条件下,通过二次加权平均法及聚类分析法筛选出马铃薯氮高效利用品种费乌瑞它、川芋117,氮低效品种川芋56和凉薯97。【结论】马铃薯苗期和块茎膨大期的含氮率、干物质积累量、氮积累量和收获时的产量可作为氮高效利用的筛选指标,在确定最适氮水平条件下,二次加权平均法及聚类分析法筛选马铃薯氮高效利用品可靠性高。(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秦娜,马春业,朱灿灿,代书桃,宋迎辉[2](2019)在《谷子氮高效基因型筛选及相关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低氮(0.5 mmol/L)和高氮(5.0 mmol/L)2个氮素水平下,研究不同氮效率谷子基因型的光合特性、农艺性状、氮含量、吸氮量、氮利用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其相关性,以期为氮高效谷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材料。结果表明,低氮和高氮水平下,不同谷子基因型光合特性、主要农艺性状、氮含量及吸收利用指标变异系数分别为16.2%~34.4%和15.2%~22.5%、15.2%~55.4%和17.9%~49.3%、13.7%~28.4%和15.8%~23.7%。2个氮素水平下,谷子产量与光合速率、穗长、单穗质量、地上部生物量、吸氮量和氮利用率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与茎秆和根氮含量均呈显着负相关。根据2个氮素水平下的谷子产量差异将其分为双高效型、高氮高效型、低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4种类型。豫谷17、豫谷23、冀谷33等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产量、吸氮量、氮利用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均表现突出,受氮肥影响较小,为典型双高效型基因型,适宜贫瘠地区种植;冀谷41、七叶黄、郑11-2等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均表现出氮低效利用特性,受氮肥影响较大,为典型双低效型基因型。(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廖芬,杨柳,李强,Muhammad,Anas,彭李顺[3](2018)在《甘蔗氮高效基因型评价指标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我国是世界上第叁大产糖国,年产糖1300万吨左右,(?)以上来自甘蔗,其中广西占全国(?)以上。氮是甘蔗的叁要素之首,甘蔗植株的氮含量占干重的0.3-2(?),对甘蔗的产量和蔗糖积累都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甘蔗肥料氮素施用量为(?)00-7[[kg/hm~2,是巴西的0倍以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充分挖掘甘蔗自身的基因潜力,是提高甘蔗氮利用效率、减少氮肥过量施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本研究拟通过低氮压力选择,筛选出甘蔗高效种质,分析影响甘蔗氮高效的重要指标,为甘蔗氮高效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以[8份甘蔗种质资源为材料,在苗期采用正常供氮(2mmol/L)和低氮(0.2 mmol/L)处理,分析甘蔗植株形态、干重及氮素在各器官中累积分配的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甘蔗氮高效利用的重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对[8份种质进行分类。【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低氮(0.2 mmol/L)处理可以明显从植物形态区分不同种质的氮利用差异,[8份种质低氮条件下的干重范围在0.(?)-1(?).7[g/株,氮累积量在[.[3-(?)3.00 mg/株,氮利用率范围在11[.(?)-270.3(?)/(?)之间。对低氮压力下甘蔗干重及氮累积等20个指标进行主成份分析后,提取出(?)个主要成份,第一成分贡献率为[[.[0(?),指向的性状指标主要是总干重、总氮积量、叶和根干重、叶和茎的氮累积、茎的D(?)和氮吸收效率;成份2贡献率为17.(?),指向的指标主要是总氮利用率和叶的氮利用率;成份3贡献率为1(?).(?),指向的指标主要是茎干重以及根的氮累积、氮偏肥生产力、氮吸收指标、氮利用指数;成分(?)贡献率为[.120(?),指向的指标主要是叶偏肥生产力。通过与氮利用效率有关的氮转移系数及基因潜力等10个指标分析后提取出[个主成份,第一成分贡献率为2[.[11(?),指向的性状指标主要是叶和根的相对氮利用率,成分2贡献率为21.[08(?),指向的性状指标主要是总基因潜力及茎的基因潜力、相对氮累积、相对干物质重;成分3贡献率为1(?).[8(?),指向的性状指标主要是地上部地下部干重比及根的基因潜力、相对氮累积、相对干物质重;成分(?)的贡献率为11.3[(?),指向的性状指标主要是叶的基因潜力、相对氮累积、相对干物质重;成分[贡献率为7.2(?),指向的性状指标主要是茎的相对氮利用率。【结论】影响甘蔗氮高效的重要指标有甘蔗总植株的干重、氮累积、氮利用率、叶和茎的干重和氮累积量、叶的相对氮利用率、茎的相对干物质重、茎的基因潜力、茎的氮累积量。经聚类分析后初步将[8份甘蔗种质分为氮高效基因型(7份)、偏氮高效基因型(17份)、偏氮低效基因型(22份)和氮低效基因型(11份)。下一步需通过氮高效种质复筛及全生育期氮效率的验证,以获得所需的甘蔗氮高效种质材料。(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4)

刘丹,孙玉友,柴永山,魏才强,解忠[4](2018)在《水稻氮高效基因型筛选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直接影响着水稻产量和品质。然而,近年来,为了保持和追求更高的稻谷产量,大量施用氮肥对环境造成日益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提高水稻自身的氮肥利用效率迫在眉睫。基于此,对前人在水稻氮素利用效率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着重从水稻氮高效筛选鉴定体系、水稻氮高效的形态生理特征以及氮高效基因的遗传调控机理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水稻氮高效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18年10期)

裴义玮,张屹东,陆怡然[5](2018)在《甜瓜苗期钾高效基因型筛选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甜瓜苗期钾高效基因型筛选体系,以4个厚皮甜瓜栽培品种"江南蜜一号""东方蜜一号""玉姑""蜜天下"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试验和统计分析,对甜瓜苗期钾高效基因型品种筛选的筛选时期、筛选浓度、筛选指标进行了研究。最终初步建立了一个以6叶期作为筛选时期、0.01 mmol/L钾浓度作为筛选浓度、茎粗和地下部干重作筛选指标的甜瓜苗期钾高效基因型快速筛选体系。(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郭恒,贾豪,王舰[6](2017)在《马铃薯氮营养高效基因型筛选指标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马铃薯氮高效基因型筛选指标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展望马铃薯氮营养高效利用筛选指标确定的一些新技术,为青海省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再上新台阶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进一步发掘氮高效利用基因型材料、培育氮高效利用马铃薯新品种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7年24期)

赵付江,郄丽娟,张巍巍,陈雪平,罗双霞[7](2015)在《茄子氮高效基因型苗期筛选指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茄子氮高效基因型苗期筛选指标,以茄子高氮高效低氮高效型基因型06-991和高氮高效低氮低效型基因型06-867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在高氮(11 mmo L/L)和低氮(2 mmo L/L)处理下,研究茄子苗期植株形态、根系特征和氮素在各个器官中的累积与分配的特性。结果表明,高氮处理下06-991和06-867茄子的植株形态、根系形态差异不显着;低氮处理下06-991的株高、叶片总叶绿素含量、植株干质量、平均根长、根体积、根干质量和植株氮累积量显着高于06-867,分别达到06-867的1.40,1.78,1.29,1.30,1.67,2.00倍。06-991的根冠比和植株向根部分配的氮素显着高于06-867。茄子各性状与氮素累积量相关性分析表明,2个氮水平下植株干质量和根干质量与植株氮素累积量呈极显着正相关,适合作为茄子苗期氮高效基因型筛选指标。(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5年S1期)

杨伟波,李东霞,符海泉,李虹[8](2015)在《花生苗期氮高效基因型及其评价指标的筛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花生氮高效种质,以36份花生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苗期水培方法,在不同氮水平下观察各种质资源叶片的黄化程度,初步确定低氮水平的筛选压力。通过19个氮效率相关性状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变异系数及聚类分析,可得出干物重、氮累积量、氮利用率、基因潜力、氮利用指数及氮含量是花生苗期氮高效种质筛选的主要指标。通过研究初步筛选出花生苗期氮高效种质6份,下一步通过氮高效种质的复筛及全生育期氮效率验证,进而获得所需的花生氮高效材料。(本文来源于《花生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谭龙涛[9](2015)在《苎麻氮代谢高效基因型筛选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苎麻是一种生物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品质相对均衡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大量研究表明其饲用开发潜力巨大。而氮素是苎麻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合理的利用氮素能促进苎麻茎和叶片的生长,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改善营养品质。因此通过选育氮高效品种来提高氮利用效率、减少氮肥的损失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而筛选不同氮效率基因型,了解不同基因型间的氮效率、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方面的差异是氮高效育种的基础。本研究以30个苎麻基因型为试验材料,通过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比较,筛选出2个氮高效基因型和1个氮低效基因型,并对其生理生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差异基因的筛选进一步明确了氮高效利用的分子机制。具体研究结论如下:通过隶属函数法对19个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综合指标进行排序,并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氮素利用效率筛选,叁种方法综合考虑,将大方圆麻、武胜野麻2号、册亨家麻确定为氮利用效率低、产量低、品质差的基因型,将两江家麻、梁平青麻、H2000-03、古家青杆麻确定为氮利用效率高、产量高、品质好的基因型。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研究苎麻饲料碳水化合物组分和蛋白质组分,其中苎麻干叶总碳水化合物含量为59.21%,而且99%左右是可以降解的。蛋白质组分中不能消化蛋白含量为2.55%,约97%蛋白为真蛋白。氮高效基因型苎麻的根系体积、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等方面均高于氮低效基因型,但是氮低效基因型显示出了较强的根系活力,相关分析表明氮利用效率与根系体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极显着(P<0.01)正相关,与根系活力和总吸收面积显着(P<0.05)正相关。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氮代谢相关酶和纤维发育相关酶等大部分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且氮高效基因型均高于氮低效基因型,通过隶属函数和反隶属函数法对伸长期苎麻的15个生理指标进行计算,发现两个基因型在15 mmol/L、12 mmol/L和9 mmol/L处理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差异不显着,且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因此选择9 mmol/L处理作为苎麻氮素营养的最佳浓度。通过分析两个基因型在无氮胁迫后的基因表达情况,发现无氮处理间得到1165个差异基因,包括505个上调表达基因和660个下调表达基因。对照组间得到1277个差异基因,包括592个上调表达基因和685个下调表达基因。对差异基因的功能进行注释发现主要为蛋白激酶、转录因子、细胞色素P450等。具体包括WRKY转录因子家族基因、乙烯应答因子、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ATP相关转运蛋白基因等。GO分类后发现,对照组间差异基因主要注释在Catalytic activity和Binding-related功能组,而处理组间Oxidoreduction和Single-organism metabolic process差异基因最多。本研究发现一种筛选差异基因的方法,对理解氮高效基因型的潜在分子机制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比较基因表达发现在这两个基因型中,无氮胁迫改变了数百种基因的表达,且存在叁种可能的反应机制。首先确定具有适应力的苎麻在正常环境下高度表达了94种基因,其中某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起到了一种“前置”保护作用,这些提前装载蛋白质参与了已知的耐无氮机制,包括UDP-糖基转移酶基因和GDSL脂肪酶基因等,以及其他与氧化还原有关的基因。第二类基因为在无氮胁迫下具有一定的忍耐能力,或在细胞内存在较低的氮胁迫压力,使其在短时间内对胁迫反应较小或没有做出反应,称之为“压力忍耐基因”。包括氨基环丙烷羧酸(ACC)氧化酶的相关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胰蛋白酶抑制剂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ORG2等17种基因。第叁类为无氮胁迫处理后,存在一些在一个基因型中表达量下调,但在另一个基因型中表达量相对上升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在应对无氮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相对上调基因。包括:细胞壁连接类受体激酶WAK,普遍的逆境蛋白a类似蛋白,微管结合蛋白,亮氨酸拉链蛋白ATHB-16和水通道蛋白NIP6-1等170种基因。这叁类基因对氮高效基因型苎麻抵抗无氮胁迫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5-12-01)

陈海英,余海英,陈光登,李廷轩[10](2015)在《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基因型大麦的根系形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根袋土培盆栽条件下,以磷高效基因型DH110+、DH147和低效基因型DH49大麦为试验材料,利用根系分析系统分析不同施磷(P2O5)水平(极低磷25 mg·kg-1、低磷50mg·kg-1和正常磷75 mg·kg-1)下,磷高效基因型大麦的根系形态特征及其与植株磷素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显着降低大麦生物量和磷吸收量,其中磷高效基因型的生物量和磷吸收量在各施磷水平下分别为低效基因型的1.24~1.70和1.18~1.83倍;大麦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系直径、不定根长及其根表面积、侧根长及其根表面积均随施磷水平的降低而显着降低,其中磷高效基因型大麦在各施磷水平下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比根长、侧根长及根表面积分别为低效基因型的1.46~2.06、1.12~1.51、1.35~1.72、1.69~2.42和1.40~1.78倍,而平均根系直径为低效基因型的70.6%~90.2%;主成分分析表明,平均根系直径、比根表面积和比根长受基因型差异的影响较为明显,是区分两类磷效率基因型大麦根系形态差异的主要指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各施磷水平下,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对大麦植株磷素吸收贡献均较大,随施磷水平降低,不定根长、不定根表面积对大麦植株磷素吸收的贡献明显降低,而平均根系直径、比根长、侧根长及其根表面积的贡献明显增加.磷高效基因型大麦可通过维持侧根的生长、根细度和比根长的增加来适应低磷胁迫.(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铁高效基因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低氮(0.5 mmol/L)和高氮(5.0 mmol/L)2个氮素水平下,研究不同氮效率谷子基因型的光合特性、农艺性状、氮含量、吸氮量、氮利用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其相关性,以期为氮高效谷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材料。结果表明,低氮和高氮水平下,不同谷子基因型光合特性、主要农艺性状、氮含量及吸收利用指标变异系数分别为16.2%~34.4%和15.2%~22.5%、15.2%~55.4%和17.9%~49.3%、13.7%~28.4%和15.8%~23.7%。2个氮素水平下,谷子产量与光合速率、穗长、单穗质量、地上部生物量、吸氮量和氮利用率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与茎秆和根氮含量均呈显着负相关。根据2个氮素水平下的谷子产量差异将其分为双高效型、高氮高效型、低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4种类型。豫谷17、豫谷23、冀谷33等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产量、吸氮量、氮利用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均表现突出,受氮肥影响较小,为典型双高效型基因型,适宜贫瘠地区种植;冀谷41、七叶黄、郑11-2等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均表现出氮低效利用特性,受氮肥影响较大,为典型双低效型基因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铁高效基因型论文参考文献

[1].程红,郑顺林,马海艳,张开勤,袁继超.马铃薯氮高效基因型品种筛选及指标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2019

[2].秦娜,马春业,朱灿灿,代书桃,宋迎辉.谷子氮高效基因型筛选及相关特性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9

[3].廖芬,杨柳,李强,Muhammad,Anas,彭李顺.甘蔗氮高效基因型评价指标的筛选[C].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4].刘丹,孙玉友,柴永山,魏才强,解忠.水稻氮高效基因型筛选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中国种业.2018

[5].裴义玮,张屹东,陆怡然.甜瓜苗期钾高效基因型筛选体系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8

[6].郭恒,贾豪,王舰.马铃薯氮营养高效基因型筛选指标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7

[7].赵付江,郄丽娟,张巍巍,陈雪平,罗双霞.茄子氮高效基因型苗期筛选指标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5

[8].杨伟波,李东霞,符海泉,李虹.花生苗期氮高效基因型及其评价指标的筛选研究[J].花生学报.2015

[9].谭龙涛.苎麻氮代谢高效基因型筛选及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10].陈海英,余海英,陈光登,李廷轩.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基因型大麦的根系形态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一2引物组合E一AAC一M一CTC产生的AFLP标...MxIrt1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定位不同供铁水平下小金海棠及山定子所处营...科研工作2002年我校承担的自治区级及以上科...一6.感受态细胞1.L13一/n]I)一18.感受态细胞DH5a对照LB一Kan2.LB+K...

标签:;  ;  ;  ;  ;  ;  ;  

铁高效基因型论文_程红,郑顺林,马海艳,张开勤,袁继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