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磷灰石论文_万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氯磷灰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灰石,离子,晶格,磁性,纳米,卤化物,通道。

氯磷灰石论文文献综述

万佳[1](2018)在《改性纳米氯磷灰石稳定底泥重金属Pb及其对底泥微环境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金属随着废水无序地排入到河流中,这些重金属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吸附在矿物和有机物上,最终富集在河流底泥中,造成严重的底泥重金属污染。氯磷灰石因能够与重金属铅(Pb)生成稳定的磷氯铅矿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氯磷灰石溶解性小,颗粒大,在底泥中难迁移,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基于这一问题,本文利用表面活性剂的特性成功地合成了相应的改性纳米氯磷灰石(PNPs)并明确了PNPs对底泥重金属Pb的稳定作用,探讨了其强化氯磷灰石(ClAP)稳定底泥重金属Pb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地研究PNPs对底泥微环境的影响,本文还开展了PNPs对底泥理化性质、微生物酶活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以期为PNPs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及成果包括以下5个部分的内容:第1部分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纳米氯磷灰石(SDS-nClAP)的合成及其对底泥重金属Pb的稳定化研究。该部分合成并表征了SDS-nClAP的性能,考察了SDS-nClAP对底泥重金属Pb的化学形态转化及毒性淋溶可提取态(TCLP)Pb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合成的SDS-nClAP能够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溶液中,为粒径在5-10 nm左右,表面为类球形的光滑颗粒。Pb污染修复实验表明SDS-nClAP和ClAP都能够将Pb由不稳定的形态转化成稳定的形态,同时也能减少受污染底泥中TCLP态Pb的含量,降低污染底泥的生态风险。此外,与ClAP相比,SDS-nClAP不仅能够更加有效地促使Pb向稳定的形态转化,而且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去除底泥中的TCLP态Pb。底泥有效磷含量的变化证实了氯磷灰石材料稳定重金属Pb过程中存在的溶解-沉淀机制,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则暗示着微生物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第2部分为鼠李糖脂改性纳米氯磷灰石(Rha-nClAP)的合成及其稳定底泥重金属Pb的研究。该部分以鼠李糖脂(Rha)能够抑制水体富营养化为出发点,合成了Rha-nClAP并将其应用到重金属Pb污染底泥的治理中。研究发现,合成的Rha-nClAP是表面光滑的类球形颗粒,平均粒径约为5-8 nm。修复实验证明Rha-nClAP是一种良好的重金属Pb污染修复剂,与SDS-nClAP和ClAP相比,Rha-nClAP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重金属Pb的稳定化,而这种促进作用与Rha对重金属的洗脱作用相关。此外,实验结果表明Rha-nClAP对重金属Pb的修复效果与材料中Rha的浓度相关,当Rha的浓度接近其临界胶束浓度(25 mg/L)的时候Pb的稳定化效率最高。与ClAP相比,经Rha修饰过的Rha-nClAP能够提高磷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也能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有机质含量变化的趋势揭示着表面活性剂与底泥微生物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相互作用。第3部分为PNPs对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该部分主要考察了CMC-nClAP(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纳米氯磷灰石),SDS-nClAP和Rha-nClAP叁种PNPs在稳定底泥重金属Pb过程中对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PNPs的加入能够改变底泥的理化性质,引起底泥pH值、阳离子交换容量、有机质和总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与材料的种类相关。修复实验结果表明PNPs都能够有效地降低底泥中TCLP态Pb含量,但不同的材料对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不一致。阳离子交换容量和有机质含量在CMC-nClAP和SDS-nClAP处理的底泥中的变化趋势以及具体的值域均呈现高度一致性,而在Rha-nClAP处理的底泥中却相反,说明PNPs对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与改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关。PNPs对pH值以及总磷的影响表现出的相似趋势,结合底泥理化性质的变化与TCLP态铅含量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以推测出在PNPs作用下底泥的理化性质与重金属Pb的生物可利用性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第4部分为PNPs在稳定底泥重金属Pb过程中对底泥微生物酶活的影响研究。本研究分析了PNPs作用下底泥脱氢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以及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考察了不同的PNPs对底泥微生物酶活的影响。研究表明,PNPs的加入能够快速地影响底泥中各类酶活水平,且经过PNPs处理之后,底泥中的脱氢酶、蔗糖酶以及磷酸酶活性有明显的增强,而PNPs对其他叁种酶活的影响呈现出不一致的趋势。此外,不同的PNPs材料对底泥微生物酶活的影响基本上都具有显着性差异。PNPs的纳米性质,PNPs对底泥重金属Pb的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以及PNPs中的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是造成底泥微生物酶活变化的主要因素。第5部分为PNPs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PNPs对底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物种丰度以及结构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PNPs能够提高底泥微生物物种丰度,改变群落多样性,同时也能影响群落结构组成。其中,SDS-nClAP不仅能够增强底泥微生物的物种丰度,还能够提高群落的多样性。门水平热图及相对丰度图分析表明PNPs的加入不会改变底泥中原有的优势物种(变形菌、厚壁菌和拟杆菌)种类,但是会影响这些优势物种的相对丰度,尤其是SDS-nClAP和Rha-nClAP这两种材料对变形菌门相对丰度的影响最大。维恩图结果分析表明,PNPs处理后的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空白组仍然保持有较好的同源性,说明PNPs虽然能够改变群落组成和群落多样性,但是它并没有完全改变其群落结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CMC-nClAP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小,Rha-nClAP和SDS-nClAP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大。研究结果表明PNPs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与其对重金属Pb的稳定作用以及材料中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密切相关。本文合成了PNPs并明确了其对底泥重金属Pb的稳定作用,探讨了PNPs强化氯磷灰石稳定重金属Pb的作用机理,为治理重金属Pb污染底泥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此外,本研究还明确了PNPs在稳定底泥重金属Pb过程中对底泥理化性质、微生物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PNPs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和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4-12)

张小武,谢俊,李龙江,王贤晨,张覃[2](2017)在《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电子结构,讨论了不同通道离子(F-、Cl-、OH-)对磷灰石电子结构的影响。能带分析表明: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均为绝缘体,其带宽分别为5.600、5.384和3.577 e V。态密度分析表明:通道离子对3种磷灰石的态密度影响较大,氟磷灰石与氯磷灰石导带部分有Ca1 3d轨道和Ca2 3d轨道的贡献;羟基磷灰石态密度导带部分仅有Ca2 3d轨道的贡献,导致Ca2还原性降低;羟基磷灰石态密度向低能级方向移动,形成新的深部价带;Cl的态密度较F的态密度向高能级方向移动,导致形成新的中部价带-12.5~14.0 e V,该价带仅由Cl 3s轨道组成。Mulliken电荷布居及键布居表明:F得电荷能力强于Cl,主要是F的2p轨道得电荷能力强于Cl的3p轨道;3种磷灰石中的O—P键布居接近且均较大,共价性较强,F—Ca与Cl—Ca布居接近,但F—Ca键长小于Cl—Ca键长,F—Ca结合作用强于Cl—Ca。(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BOUNMY,KEOCHAIYOM(文米)[3](2017)在《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目前正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而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口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再加上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及其快速发展的形势很容易让人只关注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效应,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以损害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的一时繁荣。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因此,治理和改良污染的环境成为人类重点关注的问题。水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我们只有饮用干净的水才能维持我们的健康。水是水生动物和植物生存的主要环境。随着经济的增长,技术的发展,工业部门的扩大,各种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在环境中过度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重金属污染废水的治理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课题。重金属污染是当今最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各种行业产生和排放的废弃物中都含有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如金属的开采、冶炼以及表面处理、能源和燃料的生产,化肥和农药的应用、电镀、电解、电渗透、制革、摄影、电器制造、航空航天和原子能装置等各个行业。因此,金属作为一种日益短缺的资源,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有毒金属,如Hg,Cr,Pb,Zn,Cu,Ni,Cd,As,Co,Sn等;贵金属,如Pd,Pt,A,Au,Ru等;放射性核素,如U,Th,Ra,Am等都是值得关注的可能会污染环境的重金属。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很多。从水溶液中除去重金属离子的常规技术包括: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铁氧体、过滤和离子交换树脂等。但上述方法存在着投资大,成本高、复杂的操作管理等缺点,甚至容易导致二次污染,而且也很难有效地实现重金属和水的再利用。目前,吸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中。吸附法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近年来,利用纳米材料和无机材料作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已经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研究领域。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纳米材料吸附剂,纳米氯磷灰石是一种理想的重金属吸附材料。但磷灰石作为一种固体粉末材料,很难实现与污染水体的直接分离。结合已经应用成熟的磁性分离技术,本研究采用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氯磷灰石以处理Zn~(2+)、Cd~(2+)和Pb~(2+)污染废水。通过沉淀法制备出来的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吸附剂经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分析、X射线能谱仪(EDS)和磁化分析得到了其粒径,表面形貌,材料组成以及其磁化性能等基本特性。本实验考察了接触时间,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溶液的pH值,吸附剂用量,竞争离子对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吸附Zn~(2+)、Cd~(2+)和Pb~(2+)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吸附后的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在Ca(NO_3)_2、EDTA、HCl和NaOH四种不同洗提液中的脱附效果。表征结果显示磁性纳米氯磷灰石为类球形颗粒,具有粗糙的表面,这些颗粒的平均直径约为20nm。EDS结果显示磁性纳米氯磷灰石附剂中主要包括钙、磷、铁和氧四种元素。Ca与P的比值约为1.43。负载Zn~(2+),Cd~(2+)和Pb~(2+)后,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吸附剂中Zn~(2+),Cd~(2+)和Pb~(2+)含量升高,特别是Pb~(2+),这证实了在吸附过程中溶液中的Zn~(2+),Cd~(2+)和Pb~(2+)被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吸附剂吸附了。磁性纳米氯磷灰石的主要成分是氯磷灰石,其磁滞回线图显示其达到了40.68 emu g~(-1)的饱和值,表明该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吸附剂有很强的磁响应磁场。磁分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饱和磁化程度,磁分离性能的强弱取决于它们的磁性强度。因此,合成的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吸附剂在实验中足以被磁石从Zn~(2+)、Cd~(2+)和Pb~(2+)处理液中分离。在室温(25±1℃)条件下我们对重金属吸附的不同实验参数进行了研究。为确定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吸附剂的吸附速率和平衡时间本研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实验。Zn~(2+)、Cd~(2+)和Pb~(2+)叁种重金属溶液中各重金属的初始浓度为2×10~(-3) mol L~(-1),溶液用量为20mL,pH值为5±0.1,吸附剂的用量为0.1 g L~(-1),将处理样品放置于恒温水浴振荡器进行震荡吸附,在时间分别为15min、25min、35min、45min、105min、165min、285min、24h和48h时取样。吸附完成后,我们用磁铁将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吸附剂和混合溶液分离,最终溶液中的剩余重金属离子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AAS,Agilent3510,and USA)。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吸附剂对Zn~(2+),Cd~(2+)和Pb~(2+)的吸附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前两个小时内迅速吸附,然后吸附量缓慢增加直至吸附平衡。吸附平衡时间约为24小时,虽然在24小时候吸附量略有增加,但没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在以下实验中选择24小时作为接触时间。实验中的动力学过程很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9),说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适合用来描述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吸附剂对Zn~(2+),Cd~(2+)和Pb~(2+)的吸附过程。为确定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对Zn~(2+),Cd~(2+)和Pb~(2+)的吸附容量,将0.1 g L~(-1)的吸附剂分别加入到20 m L含Zn~(2+),Cd~(2+)和Pb~(2+)的溶液中,其溶液浓度梯度为10~(-4)mol L~(-1),2×10~(-4) mol L~(-1),4×10~(-4) mol L~(-1),6×10~(-4) mol L~(-1),8×10~(-4) mol L~(-1),10~(-3) mol L~(-1),3×10~(-3) mol L~(-1),6×10~(-3) mol L~(-1),9×10~(-3) mol L~(-1),10~(-2) mol L~(-1),调节溶液pH值为5±0.1,在水浴恒温振荡器中震荡吸附24小时后测定剩余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实验结果符合朗格缪尔吸附等温线,Zn~(2+),Cd~(2+)和Pb~(2+)的吸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8,0.9997和0.9996;Zn~(2+),Cd~(2+)和Pb~(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1769 mmol g~(-1),1.1022 mmol g~(-1)和1.1546 mmol g~(-1);Zn~(2+)、Cd~(2+)和Pb~(2+)的朗格缪尔常数分别为0.3047×103 L mol~(-1),0.3215×103 L mol~(-1)和0.4098×103 L mol~(-1)。说明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强度顺序为:Pb~(2+)>Cd~(2+)>Zn~(2+)。为确定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对Zn~(2+),Cd~(2+)和Pb~(2+)的最佳吸附用量,在室温下分别将0.05 g L~(-1),0.07 g L~(-1),0.1 g L~(-1),0.2 g L~(-1),0.3 g L~(-1),0.5 g L~(-1)的吸附剂加入到20 mL浓度为2×10~(-3) mol L~(-1)的Zn~(2+),Cd~(2+)和Pb~(2+)溶液中,调节溶液pH值为5±0.1,在水浴恒温振荡器中震荡吸附24小时后测定剩余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在吸附初始阶段重金属吸附量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吸附剂用量达到0.1 g L~(-1)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逐渐减少。因此,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吸附剂的最佳用量为0.1g L~(-1)。为了探究初始pH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过程的影响,在室温下将用量为0.1 g L~(-1)的吸附剂加入到20 mL初始浓度为2×10~(-3) mol L~(-1)的重金属溶液中,调节pH值为4,5,6,7,8,9,10,在水浴恒温振荡器中震荡吸附24小时后测定剩余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重金属离子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加,特别是当pH值超过8时,重金属吸附量显着增加。这是因为当pH值超过8时重金属离子开始与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从而导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大大减少。因此,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对重金属离子的最佳吸附pH值范围为4-8。在竞争吸附实验中,将目标重金属的浓度固定为2×10~(-3) mol L~(-1),其他两种重金属离子浓度在10~(-4)到10~(-2) mol L~(-1)的范围内变化。实验发现当叁种重金属离子共存时,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对Zn~(2+)、Cd~(2+)和Pb~(2+)叁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都低于其在单一溶液中的吸附量。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当Zn~(2+)的浓度固定为2×10~(-3) moL L~(-1)而Cd~(2+)和Pb~(2+)的初始浓度在10~(-4) moL L~(-1)-10~(-2) mo L L~(-1)范围内变化时,Zn~(2+)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从0.9556 mmol g~(-1)和0.9168 mmol g~(-1)减少到0.1326 mmol g~(-1)和0.0976 mmol g~(-1);当Cd~(2+)的浓度固定为2×10~(-3) moL L~(-1)不变而Zn~(2+)和Pb~(2+)的浓度在10~(-4) mo L L~(-1)-10~(-2) mo L L~(-1)范围内变化时,Cd~(2+)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从0.9386 mmol g~(-1)和0.9071 mmol g~(-1)减少到0.1535 mmol g~(-1)和0.1053 mmol g~(-1);当Pb~(2+)的浓度固定为2×10~(-3) mo L L~(-1)不变而Zn~(2+)和Cd~(2+)的浓度在10~(-4) moL L~(-1)-10~(-2) mo L L~(-1)范围内变化时,Pb~(2+)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从0.9725 mmol g~(-1)和0.9872 mmol g~(-1)减少到0.2219 mmol g~(-1)和0.2168 mmol g~(-1)。这些结果表明,在Pb~(2+)的存在的情况下,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对Zn~(2+)和Cd~(2+)的吸附能力大大降低,表明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对Pb~(2+)的吸附能力优于Zn~(2+)和Cd~(2+)。与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吸附剂对Zn~(2+)在单一体系中的吸附容量相比,Cd~(2+)的存在对Zn~(2+)的吸附有很大的干扰,因为在Cd~(2+)的干扰下,Zn~(2+)的吸附量吸附下降很多。这证明磁性纳米氯磷灰石的吸附关联为:Pb~(2+)>Cd~(2+)>Zn~(2+)。吸附过程的结果与Langmuir常数的结果相似。通过利用Ca(NO_3)_2、EDTA、HCl和NaOH四种不同洗提液进行脱附实验发现EDTA溶液对负载了重金属的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吸附剂的脱附量最大,这是因为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对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具有较低的吸附力;在HCl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脱附量很少;而在NaOH溶液中,金属离子几乎没有脱附。另外,在Ca(NO_3)_2溶液中,Zn~(2+)、Cd~(2+)和Pb~(2+)的脱附量分别为:15.96%,14.15%和15.13%。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吸附剂在水溶液中重金属去除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12-01)

崔伟勇,邱跃琴,张覃,李龙江,叶军建[4](2016)在《氟氯磷灰石固溶体晶体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及不同Cl含量的氟氯磷灰石固溶体晶体结构和电子性质。结果表明,随着Cl含量增加,体系能量趋于增大,同时晶体结构中a,b值呈增大趋势,c值却逐渐变小。态密度分析显示,Cl取代F后,Cl3s态较F 2s态向右移动,且在价带顶部Cl 3p态更靠近费米能级,同时峰费米能级附近Ca_23d态也更活跃。电荷分析显示Cl取代F后,主要电荷转移发生在通道原子F、Cl以及金属Ca;Mulliken键布居显示Ca_2—Cl较Ca_2—F键布居值更大且键长更长,其中在氯磷灰石中Ca_2—Cl键长达到了0.2608 nm。(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6年03期)

谢先德,翟双猛,陈鸣[5](2012)在《随州陨石中由氯磷灰石分解相变形成的涂氏磷钙石》一文中研究指出涂氏磷钙石(Tuite)是由本文作者等于10年前在随州陨石的冲击熔脉中发现的一种磷酸盐新矿物,它是白磷钙石(Ca_3(PO_4)_2)的γ相高压多形,其成分特点是除CaO和P_2O_5外,普遍含有~2.57 wt%的Na_2O和~3.27 wt%的MgO,根据与其共生的其它高压矿物组合的实验研究结果,推定其形成条件为20~23 GPa和1800~2000℃。随州陨石中的磷酸盐矿物除白磷钙石外,还有氯磷灰石(Ca_5(PO_4)_3Cl),它呈不规则粒状产于其它硅酸盐矿物隙间,其成分特点是基本不含Na_2O和MgO,但含有~5.47 wt%的Cl。不久前,我们在随州陨石的另一条熔脉中,同时发现了叁个磷酸盐矿物颗粒,它们都给出了比较标准的涂氏磷钙石的喇曼谱图,其中孤立产出的一个涂氏磷钙石颗粒,除含有44.93 wt%的CaO和48.77wt%的P_2O_5外,还含有2.25 wt%的Na_2O和3.25 wt%的MgO,但不含Cl,说明其是由白磷钙石高压相变形成,而其它两个相邻产出的涂氏磷钙石颗粒,除分别含有53.01和54.35 wt%的CaO,以及45.24和44.65 wt%的P_2O_5外,Na_2O和MgO(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月球科学与比较行星学陨石学与天体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2-10-24)

未本美,张智勇,戴志群,张开诚[6](2011)在《氯磷灰石负载金属卤化物催化芳香化合物的Friedel-Crafts苄基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氯磷灰石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氯磷灰石负载金属卤化物固体酸催化剂,通过IR,XRD对载体和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剂对芳香化合物与苄基氯、苄基溴和苄基醇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结果表明,溴化锌负载氯磷灰石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而且催化剂易回收和重复使用,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活性没有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1年03期)

许涛,刘羽[7](2007)在《氟氯磷灰石固溶体的XRD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合成的一系列氟氯磷灰石固溶体进行XRD分析,结果发现:随F-含量(x)的增加晶胞参数a减小、c增大,二者呈线性关系:a=-0.182x+9.555;c=0.055x+6.837。由Vegard定律计算的晶胞参数,与实测值比较发现,a与x的关系更符合理论关系,而c则相差较大,说明通道结构除受通道离子的影响外,还易受其他部分的影响。同时,晶胞体积v随x增加而呈线性减小,表明通道离子的半径、电负性和结构中的位置对晶体结构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刘羽,许涛[8](2007)在《氟氯磷灰石固溶体的XRD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灰石是人与动物硬体(牙、骨、结石)部分的主要无机物,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材料。在磷灰石结构中存在着广泛的类质同像替换,其中,阴离子替换(F-、OH-、Cl-等)行为对磷灰石的性质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对其通道离子替换行为的研究在医学、晶体学、矿物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合成的一系列氟氯磷灰石 (ClFap)固溶体,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技术分析 (XRD),计算出一系列样品的晶胞参数,讨论了通道离子替换行为对晶胞参数及晶体结构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04-01)

许涛,刘羽[9](2007)在《氟氯磷灰石固溶体的晶格振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振动光谱学是一种研究固体材料的有力手段, 其原理与晶格振动能量对电磁波的共振吸收或拉曼散射有关,因此,可提供大量晶体结构与成分的信息,成为晶体化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磷灰石在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矿物加工工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磷灰石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对磷灰石振动光谱学的研究十分活跃,在磷灰石晶格振动的研究中。文献主要报道了氟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其中,文(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04-01)

黄志良,刘羽,王大伟[10](2003)在《氟-氯磷灰石固溶体比较晶体化学FT-I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惰性气体保护下的固相反应法制备端员氟磷灰石(FAP)及氯磷灰石(ClAP)或氟 氯磷灰石固溶体[F ClAP(Ca10(PO4)6(F)2-xClx)].利用FT IR对该固溶体进行比较晶体化学研究.结果表明:F ClAP中F-和Cl-的量变化使固溶体中[PO4]四面体产生形状畸变,可用四面体畸变)来表征,当x=1时,畸变程度最大,向两端员畸变程度减弱./Lν3 1指数(DI=Lν3 2(本文来源于《沈阳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氯磷灰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的电子结构,讨论了不同通道离子(F-、Cl-、OH-)对磷灰石电子结构的影响。能带分析表明: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均为绝缘体,其带宽分别为5.600、5.384和3.577 e V。态密度分析表明:通道离子对3种磷灰石的态密度影响较大,氟磷灰石与氯磷灰石导带部分有Ca1 3d轨道和Ca2 3d轨道的贡献;羟基磷灰石态密度导带部分仅有Ca2 3d轨道的贡献,导致Ca2还原性降低;羟基磷灰石态密度向低能级方向移动,形成新的深部价带;Cl的态密度较F的态密度向高能级方向移动,导致形成新的中部价带-12.5~14.0 e V,该价带仅由Cl 3s轨道组成。Mulliken电荷布居及键布居表明:F得电荷能力强于Cl,主要是F的2p轨道得电荷能力强于Cl的3p轨道;3种磷灰石中的O—P键布居接近且均较大,共价性较强,F—Ca与Cl—Ca布居接近,但F—Ca键长小于Cl—Ca键长,F—Ca结合作用强于Cl—C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氯磷灰石论文参考文献

[1].万佳.改性纳米氯磷灰石稳定底泥重金属Pb及其对底泥微环境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8

[2].张小武,谢俊,李龙江,王贤晨,张覃.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和羟基磷灰石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矿冶工程.2017

[3].BOUNMY,KEOCHAIYOM(文米).磁性纳米氯磷灰石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7

[4].崔伟勇,邱跃琴,张覃,李龙江,叶军建.氟氯磷灰石固溶体晶体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矿冶工程.2016

[5].谢先德,翟双猛,陈鸣.随州陨石中由氯磷灰石分解相变形成的涂氏磷钙石[C].第十届全国月球科学与比较行星学陨石学与天体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2

[6].未本美,张智勇,戴志群,张开诚.氯磷灰石负载金属卤化物催化芳香化合物的Friedel-Crafts苄基化反应研究[J].有机化学.2011

[7].许涛,刘羽.氟氯磷灰石固溶体的XRD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

[8].刘羽,许涛.氟氯磷灰石固溶体的XRD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9].许涛,刘羽.氟氯磷灰石固溶体的晶格振动特征[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10].黄志良,刘羽,王大伟.氟-氯磷灰石固溶体比较晶体化学FT-IR研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3

论文知识图

4-1c氯磷灰石的代表性IR谱图本章主要内容概述Figure2.12Thegrap...3.3SRIM程序模拟所得能量为80...和Rha-nClAP对底...和ClAP稳定底泥重金属铅过...仰口变质反应边辉长岩、反应边榴辉岩和...

标签:;  ;  ;  ;  ;  ;  ;  

氯磷灰石论文_万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