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配电系统线损分析与降损措施研究

实际配电系统线损分析与降损措施研究

吴强[1]2004年在《实际配电系统线损分析与降损措施研究》文中提出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合理充分地利用和节约能源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国民生产总成本,同时对国民经济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电能作为当前最优秀的二次能源之一,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安全和降损是电力企业的两大主题,实际配电系统中的线损是衡量和考核供电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技术指示,也是实行经济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因此,本文从所在单位实际线损分析和管理的工程需要出发,在分析和研究线损分析理论与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配电系统进行了实际分析和研究,全部采用实际系统参数和实际数据进行研究,提出了针对该配电系统如何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和方案,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部分已经见到成效,证明了本研究成果在理论和现实中的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实际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际应用证明提出的分析方法和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能有效地降低网络损耗,降低供电成本,对提高实际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具有明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对电力系统线损的产生原因、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于如何降低实际系统线损的技术措施以及影响线损变化的因素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线损分析计算的相关理论,并针对作者所在单位的实际系统的线损进行了研究,与实际运行经验相对照,提出了该系统降低线损的具体措施及方法,实际应用验证了本课题思路正确性和可行性。

陈晓双[2]2014年在《基于参数辨识的电网损耗分析及能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能源与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节能减排是各行各业的共同目标,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电网企业更加重视电网的节能降损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电网线损率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但是面对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居民商业等高损耗用户的快速增加都对整个电网的能效水平提出了挑战。同时,在影响线损分析的叁要素模型算法、元件参数、采集数据中,中低压配电网中数据采集一直以来是较欠缺的地方,而适用于采集数据的模型算法又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普及,有必要对当前线损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本文从当前电网节能降损需求出发,主要研究了配电网损耗情况以及节能降损措施和能效评价方法。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电网的能效现状,提出了节能降损的重点在配电网。梳理了国内外电网损耗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且指出了我国电网损耗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其次,根据当前电网损耗计算中参数残缺和错误的特点,在分析了配电网拓扑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配电网以不同类型节点为基本单元的支路参数求解方法,引入最小二参数辨识法对支路参数进行求解,并且提出了对整个配电网进行参数辨识的一般步骤。再者,整理了电网损耗的相关概念,指出了理论线损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了交流输电系统的损耗构成及计算方法,将潮流法引入到配电网损耗计算中,给出了采用分层前推回代法的辐射状配电网损耗计算方法。然后,依据电网损耗的特点提出了以节能设备更换为主的电网节能降损措施。分析了输电导线更换、高效变压器更换、无功补偿装置应用、升压改造、消谐滤波装置应用这五类能效提升方法的节约电力和电量的量化值。并且在物理仿真平台上进行了节能量验证。最后,针对当前电网缺乏综合能效分析的现在,提出了一套电网能效综合评价方法,从元件指标、运行指标、综合指标和经济指标四个方面来综合判断电网的能效水平,并且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电网中进行能效评价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方法。

陈冰夏[3]2012年在《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与降损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网电能损耗,简称线损或网损,它是考察供电企业技术力量及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有效降低电网电能损耗,是各级电力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更加精确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及行之有效的配网降损措施,为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实现精细化的线损管理提供参考,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分析了传统算法引起误差的原因,指出传统算法因采用简化计算造成一定的误差。同时,对几种常用潮流算法的性能作了分析与对比,选择了适合配电网特点的潮流算法(前推回代法)。为提高计算的准确度,本文扩充了传统算法的负荷曲线,引入PQU负荷曲线用来参与叁相潮流计算,通过算例分析,检验了该方法是可行的。文中分析了叁相不平衡对配电网造成的附加损耗,并通过与叁相平衡状态下的线损计算结果定量比较,指出叁相不平衡问题在配网中不可忽略,同时也是传统算法造成计算误差的原因之一。文中根据工程实践中现场采集到数据的情况分两种方式进行计算,采用前推回代迭代运算的过程考虑了电压变化对损耗的影响,改善了传统算法的假设条件,计算精度得到提高。文中详述了常用的降低配电网损的技术措施,由于配网中变压器数量较多,故配电变压器损耗在配电网总的电能损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所以切实降低配电变损耗是制定配电网降损方案的重要部分,同时,为实现线损的精细化管理,叁相不平衡问题在配电网线损计算的过程中不可忽略。本文利用实际配电网的各项实测数据进行理论计算,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通过对计算结果对比与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相比传统算法,计算准确度得到提高最后,本文根据理论计算结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降损方案,并通过计算,说明了方案的可行性。通过论文课题的研究,认识到配电网尤其是农村电网,影响线损的因素较多,涉及技术降损方案较多,如何将各种方案最优的组合起来将是今后配网降损攻克的方向。

唐红[4]2015年在《农电配网线损管理与降损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如今,配电结构正在不断发展并日趋完善,电力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节能降损逐渐成为配网管理工作的重点,考察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设备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就是线损率。新时期下,要求配电管理制定相应的降损措施。为给配网管理的实践提供借鉴,文章对农电配网线损管理与降损措施进行了分析。

于文波[5]2008年在《基于网络的配电网线损计算与分析系统》文中研究指明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配电网进行线损计算可以发现配电网运行的薄弱环节,掌握损耗的构成,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降损措施,提高电能利用率和社会效益。降低配电网线损,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减少供电企业供电设备的容量投资等等。配电网线损计算对配电网的无功优化、配电网技术改造、电力市场成本电价计算以及制订有效的降损措施和下达线损率考核指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配电网线损计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体分析了当前较为成熟的几种适用于6-10kV配电网的线损计算方法,通过对其特点的综合比较,选择了适合于6-10kV配电网线损计算的模型和线损计算方法。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基于网络的配电网线损计算与分析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图形化技术为基础,为配电网线损系统软件架设图形化平台,使设备的操作、管理更加直观,使配电网的网络拓扑分析程序更加自动化、准确,可以方便的在配网图上对各种元件进行属性查询,损耗查询等。系统通过数据库接口和SCADA系统建立连接,可以减少繁琐的手工输入数据过程,且能避免人为输入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利用SCADA系统的实时运行数据,进行线损计算,计算结果具有实时性,对提高线损管理水平更具有实际意义。针对配电管理系统的实际需要,利用VB开发了一套基于网络的配电网线损计算与分析系统软件。该系统集成于GIS和SCADA系统,具有较好的实时性、经济性和实用性。该软件利用GIS的设备参数和SCADA系统的运行参数完成线损的分析和计算,分析影响线损率的因素实现配电网线损的实时监测与分析。系统可用于中小型城市6-10kV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其结果可作为供电企业线损分析、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掘。

王彬宇[6]2014年在《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损耗分析与降损技术选择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我国配电网线损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线损率相比具有一定差距,有效降低配电网损耗对实现电力系统节能降损具有深远意义。目前,配电网节能降损研究中存在两方面问题:配电网线损管理大多只是对线损率进行计算和简单的统计,无法从现有的线损管理及损耗分析中得到影响配电网损耗的重要因素,因而降损工作具有一定盲目性,对降损措施的优选和实施缺少指导性;配电网降损研究大多针对的是配电网损耗薄弱环节的一个方面,研究单一降损措施的优化实施方案,但实际配电网降损必然会涉及到多种降损措施共同实施的情况,由于投资成本的限制、综合降损效益最优的要求等,对单一降损措施的研究无法有效地得到基于多降损措施的配电网降损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损耗分析以及降损技术选择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研究配电网技术损耗的计算原理,针对配电网的大量电网参数,根据参数影响配电网主要设备的技术损耗则影响配电网技术损耗的原则,提出配电网损耗影响因素集合,并通过建立辐射状配电网仿真网络得到损耗影响因素对配电网技术损耗的影响规律;基于所提出的损耗影响因素,研究了与其对应的降损措施的降损原理和实施原则,降损措施能通过改善与之对应的损耗影响因素进而达到降低配电网损耗的目的。针对现有配电网损耗分析的研究缺乏对主要损耗影响因素分析的问题,本文在配电网损耗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人工统计数据和SCADA/EMS系统的测量数据来获取损耗分析的基本信息;为了提高基本信息获取的精确性,采用数据填充和不良数据识别与调整方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针对配电网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基于多场景技术建立了用于损耗分析的配电网场景与分析场景,针对分析场景,建立了配电网损耗分析的指标体系,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生成的分析场景的损耗分析指标进行关联度与贡献度的计算,以此确定出配电网技术损耗影响因素对配电网线损率的影响程度,进而确立现状配电网的重要损耗影响因素。针对当前配电网降损研究中大多只针对某一方面进行优化,无法对现状配电网的多个薄弱方面进行降损优化决策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多降损措施组合的中低压配电网优化模型及其方法。在现有降损优化算法和人工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降损措施种类及其实施方案,构建了用于优化决策的降损备选方案集合;通过研究损耗电量的多目标效益评价,结合全寿命周期理论建立了能够反映综合降损效益的决策目标函数;针对目前降损优化都以建设费用最低为优化目标,没有考虑实际投资限制的问题,建立了以可靠性、安全性和投资限制为主的决策约束条件。所提出的决策方法能够在选择配电网降损措施的同时计及中低压配电网的多个规划目标:满足运行约束、优化降损效益,因而最终决策方法具有最优的综合效益。

魏浩成[7]2017年在《共青城配网损耗与能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和工作中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行业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对电力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也随之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电力系统能量损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引起的,电能输送需要经过一系列输变电设备才能到达用户端,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客观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损耗问题,在损耗过高的情况下电网输配电环节的效率较低,无法达到经济运行的目标。降低线损可以减少电能传输损耗,提高电力供应能力,因此配电网的节能降耗将会为供电企业提高利润并且增加显着的经济效益。如何有效降低电网电能损耗并且对配网能效进行评价,是各级电力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配电网损耗和能效,本文结合江西省共青城市10kV配电网的的具体情况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针对线路损耗分析了均方根电流法、等值电阻法、负荷损失因数法和等值功率法等传统线路损耗计算方法,并结合配电网线路损耗计算的需求,进一步分析了牛顿法、PQ分解法和回路阻抗法等基于潮流的线路损耗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前推回代法作为共青城各条配变线路的线损计算方法,并结合共青城的配电线路实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江西共青城市核心城区10kV配电网的线损数据和潮流分布情况。然后针对实际的配变损耗,本文介绍了常用的计算方法后结合实际配电系统进行了配变损耗计算,而且在阐述负荷曲线形态与线损和配变损耗关系的基础上,接着给出了在实际降损中的应用,之后进一步从技术角度和管理角度提出了降低线损的措施并且对多种降损措施进行了效果比较。最后在分析现有配网效能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共青城市供电公司具体情况,依据有关标准及规范,基于当地配网实际,采用Delphi法和AHP法从静态、动态、综合能效等方面对配电网能效进行评价,能有效反映共青城中低压配电网各电气元件的综合损耗情况,找出配电网能效薄弱环节,为我省中小县市供电公司的节能降损工作提供思路。

夏菁[8]2013年在《供电企业降损增效探讨》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而电能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能源,探讨和研究电能的节能方法和措施,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意义。当前,我国电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和减少电能的损耗成为节能的发展方向。同时,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也明确指出了节能的方向和思路,特别是供电企业的节能意义会更加重大。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首先介绍了线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然后介绍了线损的计算方法,包括输电系统损耗、配电系统损耗等电力系统的电能损耗计算方法,通过详细分析配电系统电能损耗理论计算方法、均方根电流和平均电流的计算方式以及线损率的计算方法,具体说明了线损的来源和组成。之后,通过研究现有的线损管理方法和降损规划,以点代面地反映出当前供电企业在线损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针对供电企业节能降耗的管理现状,结合实际供电情况,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节能降损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从强化管理入手,加大管理降耗和技术改善降损的力度,使设备的经济运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水平。最后,通过对节能降损的效益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节能降损的重要意义和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陈波, 李红勇[9]2013年在《农网线损管理与降损措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线损率作为考察电力企业设备运行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咸阳地区的农网线损率较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降损措施。

鲁宇[10]2014年在《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理论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配电网线损率,即电能损失率,是衡量供电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技术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指标。尤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电能的需求增大,电网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相应的电能损耗也随之增大,使得降低电能损耗意义更加重大。在配电网网线损分布中,10kV配电网线损占整个配电网线损的比例最大,因此研究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提出降损节能的措施方案对县级供电企业意义重大。首先分析与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理论线损计算的研究方法与发展方向,按不同电压等级的配电网结构及分布特点,研究几种相对实用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和降损优化措施。其次研究了线损综合计算的理论问题、数学模型以及相关算法,主要包括:潮流计算、无功优化、中压配电线路无功补偿优化配置计算、低压配电网负荷优化配置计算。并对常用的几种线损理论计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然后以典型的县级单位一安徽省颍上县为例,介绍了其配电网的分布、负荷及装备情况,实测了日负荷量并分析了目前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实测典型代表日理论线损数据,并对线损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颍上县配电网线损分布情况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颍上县负荷实测与线损计算反映出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具体从调整电网结构、增加无功补偿容量、更换粗导线截面与高耗能变压器、提高配电变压器负载率以及加强低压线路叁相负荷平衡管理等降损措施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对供电企业降损措施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实际配电系统线损分析与降损措施研究[D]. 吴强. 四川大学. 2004

[2]. 基于参数辨识的电网损耗分析及能效评价研究[D]. 陈晓双. 北京交通大学. 2014

[3].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与降损措施研究[D]. 陈冰夏. 广西大学. 2012

[4]. 农电配网线损管理与降损分析[J]. 唐红.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5]. 基于网络的配电网线损计算与分析系统[D]. 于文波. 沈阳工业大学. 2008

[6].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损耗分析与降损技术选择方法[D]. 王彬宇. 重庆大学. 2014

[7]. 共青城配网损耗与能效评价研究[D]. 魏浩成. 华东交通大学. 2017

[8]. 供电企业降损增效探讨[D]. 夏菁. 华南理工大学. 2013

[9]. 农网线损管理与降损措施分析[J]. 陈波, 李红勇. 广东科技. 2013

[10]. 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理论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研究[D]. 鲁宇. 华北电力大学. 2014

标签:;  ;  ;  ;  

实际配电系统线损分析与降损措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