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烃加氢论文_窦翔,夏民,张宁海,康章

导读:本文包含了芳烃加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芳烃,柴油,溶剂,催化剂,路易斯,辛烷值,碳氢化合物。

芳烃加氢论文文献综述

窦翔,夏民,张宁海,康章[1](2019)在《高芳烃催化柴油加氢转化工业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催化柴油的性质,基于催化柴油难加工等特点,通过与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合作,完成了中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催化柴油改质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试验,生产出低硫高辛烷值汽油组分调和油及质量得到改善的低硫柴油组分调和油。列举了实际生产中影响产品质量及收率的因素,希望对工业应用推广起到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张孔远,谷月彪,刘国栋[2](2019)在《劣质催化柴油中多环芳烃选择加氢工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商品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催化柴油选择加氢裂化催化剂,采用N_2吸附-脱附、XRD、TPD、Py-IR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选择加氢裂化催化剂较加氢精制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具有更多的中强酸量和较少的弱酸量,并具有更多的B酸中心。以中石化青岛炼化公司生产的高密度、低十六烷值的FCC柴油为原料,对商品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加氢精制/选择加氢裂化组合催化剂进行FCC柴油中多环芳烃选择加氢工艺条件的考察,结果表明,加氢精制催化剂适宜的反应条件为370℃、1.25 h~(-1)、8.0 Mpa,加氢精制/选择加氢裂化催化剂适宜的反应条件为350℃、1.25 h~(-1)、8.0 MPa,组合催化剂的多环芳烃选择加氢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9年11期)

范曦,申海平,侯焕娣,郭鑫[3](2019)在《芳烃催化加氢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萘、菲、蒽及芘根据不同计算方法所得的反应活性位进行总结,对苯在金属表面的催化加氢机理-芳烃交换机理进行概括,对菲在MoS_2/Al_2O_3催化剂表面生成二氢菲的基元反应步骤和在Ni-MoS_2/Al_2O_3催化剂表面加氢生成四氢菲的过程进行总结,还给出了蒽的催化加氢反应网络图,分析了在不同催化条件下蒽是否有中环断裂情况的发生,给出了芘在RaneyNickel(W-7)催化剂表面生成二氢芘、四氢芘和六氢芘的催化加氢机理反应图,以及根据能量最低理论,判断芘发生加氢反应的优先位置情况,分别计算了芘加氢生成二氢芘、四氢芘、六氢芘和十氢芘可能存在的加氢路径。并总结了蒽、菲等多环芳烃发生催化加氢反应的规律。加深对多环芳烃催化加氢机理的研究将更好地指导重质油轻质化的进行,因此对多环芳烃催化加氢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S1期)

赵渊,王光耀[4](2019)在《煤焦油加氢油品中重质芳烃的溶剂萃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煤焦油中重质芳烃的溶剂萃取规律,以煤焦油加氢产品中220~270℃馏分为原料,分别进行单一溶剂、复合溶剂、单级萃取以及多级萃取试验。结果表明,6种单一萃取剂中,N,N-二甲基甲酰胺(DMF)对芳烃的溶解性最佳,重质芳烃分配系数高达0.28,萃余相中的芳烃含量从原料的40.00%降至10.65%。二甲亚砜(DMSO)萃取重质芳烃的分配系数虽然与环丁砜(SULF)相当,但其分离因数高达75.00%,对重质芳烃具有较好的选择性。DMSO、DMF均属于非质子型极性溶剂,其介电常数和偶极矩均较大,因此极性较强,对于芳烃的溶解性及选择性均优于TRIG。其中,DMF含有N—C及C■O基团,溶解能力较强,但通常含—S—基团的溶剂有较好的选择性,因此DMS选择性优于DMF,但同时由于DMSO中含有S■O共轭双键基团,因此DMSO对芳烃的溶解性仅次于DMF。以DMSO为主萃取剂,添加20%DMF助剂进行复合溶剂萃取试验时,重质芳烃的分配系数从单萃取剂的0.09升至0.15,分离因数从单萃取剂的74.49%降至53.45%,重芳烃的萃取效率有所增加,但也增加了部分环烷烃的损失。经复合溶剂叁级萃取最终可将总重质芳烃含量降至8.7%,其中二环芳烃与叁环芳烃较易脱除,而单环芳烃含量仍高达8.20%。一环芳烃中茚满类、四氢萘类含量从原料的18.20%降至2.80%,总萃取率为84.60%;茚类的含量从原料的14.90%降至1.30%,总萃取率为91.30%,而烷基苯原料中含量为6.70%,经过叁级萃取后,降至4.10%,总萃取率仅为38.80%。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单环芳烃中烷基苯类化合物较难被常规极性溶剂萃取。C_9以上一环芳烃中的烷基苯主要结构特点是苯环侧链上带有较长的链烷基或环烷基,如苯基环己烷、甲基苯基环己烷等,一方面其分子结构中苯环上的非芳烃侧链较长或结构较复杂,与主萃取剂DMSO的结构差异较大,另一方面烷基苯的极性与四氢萘、茚类等其他一环芳烃化合物的极性相比,其与DMSO极性的差距更大,因此无论从结构还是极性来说,烷基苯在DMSO中的溶解性均弱于四氢萘类以及茚类。(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丁淑娟[5](2019)在《粗苯加氢工艺中芳烃苯系物的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苯系物(BTX)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简述了苯系物的分离现状,就粗苯加氢工艺中苯系物的分离纯化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影响苯产品质量的因素及改进措施。为了使芳烃与非芳烃能够有效分离,一是选择环丁砜作为良好溶剂,二是通过对工艺或者参数的改进,减少二者在萃取系统中的接触。(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王熙庭[6](2019)在《二氧化碳加氢直接生产烯烃、芳烃等研究取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CO_2加氢直接转化为烯烃、芳烃等高附加值产品,作为CO_2减排的一条重要途径受到重视。近来科研人员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些喜人的成果。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团队在CO_2催化加氢制备芳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串联式催化剂体系直接将(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刘凯[7](2019)在《重质油中多环芳烃选择性催化加氢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质油中含有大量多环芳烃,多环芳烃具有高污染、致癌、诱导基因变异和低降解等不良属性。多环芳烃选择性催化加氢不但可以消除多环芳烃带来的危害而且催化加氢产物可作为重要的燃料、化工和中间体原料,有效提高重质油利用效率和经济价值的途径之一。本研究以重质油中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根据选择性加氢目的不同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得到不同选择性加氢产物。本研究设计了加氢饱和催化剂和双效复合催化剂,并分别根具加氢性能进行优化分析。加氢饱和催化剂的初步筛选及工艺优化:采用XRD、XPS、SEM和BET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物性分析复合设计目标;通过对加氢饱和催化剂的载体、负载金属比、助金属和助金属比四个因素优化催化剂,结果表明:采用改性氧化铝X-Al_2O_3、镍钼比6:9、助金属Co和助金属比3wt%制备的催化剂加氢效果最佳;通过考察反应温度、氢初压、反应时间和剂油比四个工艺条件,在反应温度380~390°C、氢初压8 MPa、反应时间60 min和剂油比1:20加氢效果最佳。双效复合催化剂的初步筛选及工艺优化:首先,对制备的催化剂晶态、化合价、表观结构、酸性和孔性质进行简单表征分析符合设计要求;其次,考察不同分子筛种类、复配方法、复配比对双效复合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型分子筛、复配法3制备的4:6配比催化剂双效催化效果最佳;最后,通过对反应温度、氢初压、反应时间和剂油比四个工艺条件优选最佳工艺,在反应温度380~400°C、氢初压9 MPa、反应时间60 min和剂油比1:20加氢效果最佳。采用原料油多次加氢和催化剂重复利用对所设计催化剂进行综合性能评价,通过评价实验得出原料油经两种催化剂多次催化加氢后,饱和分含量分别为65.91%和72.91%且馏分以160~380°C为主轻质化效果明显,催化剂在使用后催化活性损失严重,稳定性差,当对两种催化剂对比分析发现加氢饱和催化剂得到更多环烷烃产物,双效复合催化剂得到更多烷烃产物,总体性能双效复合催化剂优于加氢饱和催化剂。(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6-20)

江洪波,吕海龙,陈文斌,秦康,李明丰[8](2019)在《CoMo/Al_2O_3催化剂柴油加氢脱芳烃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生产国六标准车用柴油的需要,采用等温高通量反应器,对加氢精制催化剂CoMo/Al_2O_3上的柴油加氢脱芳烃(HDA)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氢分压、氢/油体积比、空速等因素对柴油加氢脱芳烃反应的影响。根据芳烃加氢反应机理将柴油中的芳烃化合物按所含芳环个数分成了叁集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竞争吸附影响的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鲍威尔优化算法确定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所得动力学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表明,所建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柴油加氢脱芳烃过程,所得模型可为柴油加氢脱芳烃反应的操作优化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3期)

汤杰杰,张兴华,张琦,王铁军,马隆龙[9](2019)在《MoO_3催化剂上苯酚加氢脱氧制取芳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H_4)_6Mo_7O_(24)·4H_2O为前驱体通过简单的焙烧方法制备非负载型MoO_3催化剂,通过低温N_2吸附、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技术对催化剂特性进行表征,以苯酚为模型化合物进行加氢脱氧实验制备以苯为主要产物的芳烃化学品。重点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气组成等参数对苯酚转化率、目标产物苯选择性的影响,并就氧化钼催化加氢脱氧反应机制及催化剂的可重复使用性能进行讨论与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340℃、0.5 MPa H_2与3.0 MPa N_2混合气氛的优化工况下,苯酚的转化率达到98.1%,产物苯选择性达到99.5%。MoO_3催化材料中的氧缺陷位是催化苯酚分子中C_(AR)—OH键直接氢解生成芳烃苯的主要活性位。此外,MoO_3重复使用3次后催化活性仍无明显下降,表明该催化剂的加氢脱氧催化活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马迪,陆圣璐,刘晓晖,郭勇,王艳芹[10](2019)在《木质素在不同Ru/Nb基催化剂上解聚和脱氧加氢制芳烃化合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素高效转化为芳烃是木质素利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一般通过解聚和脱氧加氢反应来实现.我们曾发现NbOx物种在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的C–O键活化和断裂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选择两种商业的铌基材料(HY-340和NbPO-CBMM)和实验室自制的具有层状结构的氧化铌材料(Nb_2O_5-Layer)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Ru催化剂,将其用于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的催化转化.同时,为了尽量避免Ru与铌基载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制备了较为均匀的Ru纳米胶粒并吸附于铌基载体上,得到Ru@铌基催化剂,并用于木质素模型化合物—对甲酚的催化转化反应中.研究表明,木质素在所有的Ru/铌基催化剂上都可以得到比较高的C7–C9碳氢化合物的收率.其中,在Ru/Nb_2O_5-Layer催化剂上C_7–C_9碳氢化合物的摩尔收率为99.1%,选择性为88.0%.采用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热重分析、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CO化学吸附等技术表征了Ru/铌基催化剂的性能与铌基材料的性质、金属Ru颗粒大小及其表面电子状态之间的关系.Py-FTIR结果表明, Nb_2O_5-Layer材料上几乎没有Br?nsted酸,但含有最多的Lewis酸,而NbPO-CBMM上的Lewis酸量最低.结合催化性能数据发现,单体产物收率与铌基载体的Lewis量成正相关关系,其中以Ru/Nb_2O_5-Layer催化剂上最高.CO化学吸附和XPS结果表明,不同的铌基载体负载的金属Ru的分散度和电子状态都有差异.在Ru/Nb_2O_5-Layer上Ru的分散度最好,颗粒尺寸最小,木质素转化得到的芳烃选择性最好;在Ru/HY-340和Ru/NbPO-CBMM上,虽然Ru的分散度相近,但其表面电子状态不同, Ru/HY-340上的金属态Ru带有更多的正电荷δ+,其得到芳烃的选择性高于Ru/Nb PO-CBMM.由此可见, Ru的颗粒尺寸和表面电子状态会影响芳烃选择性.对甲酚催化转化反应结果表明, Ru颗粒大小相同时,铌基载体性质会影响对甲酚转化率;而同一铌基载体上, Ru颗粒大小则影响芳烃选择性,较小的Ru颗粒有利于芳烃的生成.(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芳烃加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商品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催化柴油选择加氢裂化催化剂,采用N_2吸附-脱附、XRD、TPD、Py-IR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选择加氢裂化催化剂较加氢精制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具有更多的中强酸量和较少的弱酸量,并具有更多的B酸中心。以中石化青岛炼化公司生产的高密度、低十六烷值的FCC柴油为原料,对商品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加氢精制/选择加氢裂化组合催化剂进行FCC柴油中多环芳烃选择加氢工艺条件的考察,结果表明,加氢精制催化剂适宜的反应条件为370℃、1.25 h~(-1)、8.0 Mpa,加氢精制/选择加氢裂化催化剂适宜的反应条件为350℃、1.25 h~(-1)、8.0 MPa,组合催化剂的多环芳烃选择加氢效果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烃加氢论文参考文献

[1].窦翔,夏民,张宁海,康章.高芳烃催化柴油加氢转化工业应用[J].当代化工.2019

[2].张孔远,谷月彪,刘国栋.劣质催化柴油中多环芳烃选择加氢工艺评价[J].工业催化.2019

[3].范曦,申海平,侯焕娣,郭鑫.芳烃催化加氢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

[4].赵渊,王光耀.煤焦油加氢油品中重质芳烃的溶剂萃取规律[J].洁净煤技术.2019

[5].丁淑娟.粗苯加氢工艺中芳烃苯系物的分离[J].河南科技.2019

[6].王熙庭.二氧化碳加氢直接生产烯烃、芳烃等研究取得新进展[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9

[7].刘凯.重质油中多环芳烃选择性催化加氢的实验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

[8].江洪波,吕海龙,陈文斌,秦康,李明丰.CoMo/Al_2O_3催化剂柴油加氢脱芳烃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9].汤杰杰,张兴华,张琦,王铁军,马隆龙.MoO_3催化剂上苯酚加氢脱氧制取芳烃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10].马迪,陆圣璐,刘晓晖,郭勇,王艳芹.木质素在不同Ru/Nb基催化剂上解聚和脱氧加氢制芳烃化合物(英文)[J].催化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金属氧化物为活性组分的RMC膝56催...不同氢压下菲和萘的首末环加氢平衡常...不同氢压下菲和萘的首末环加氢平衡常...双环芳烃加氢的反应路径不同负载量的杂多酸RMc膝56催化剂上...弓.156不同负载量的M00岁p朋McM...

标签:;  ;  ;  ;  ;  ;  ;  

芳烃加氢论文_窦翔,夏民,张宁海,康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