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河北音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通识音乐教育,高等院校,叩响音乐之门,校园音乐鉴赏会
河北音乐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娜,谷欢[1](2019)在《通识音乐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识音乐教育是现今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是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通识音乐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本文着眼于我国通识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以河北师范大学通识音乐课程——"叩响音乐之门"校园系列音乐鉴赏会的建设与实施为例,进一步探索通识音乐教育课程在高等院校中的运用与实践,为我国高校通识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9年11期)
侯芸莉[2](2019)在《河北民间音乐产业化融合发展的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河北民间音乐在保护和传承工作中,进行了产业化的探索和发展。并且,在河北民间音乐的产业化历程中,与其它文化产业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产生了显着的效果。基于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从叁个方面着重对河北民间音乐的产业化融合进行了探索,分别就河北民间音乐产业与教育平台、旅游行业以及市场发展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河北民间音乐产业化的创新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产生新的启示,全面的推进河北民间音乐产业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17期)
刘沛轩[3](2019)在《继往开来 积极探索——以四位作曲家为例析河北籍作曲家对传统音乐结构的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如今求新求变的社会氛围下,河北籍作曲家本着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始终坚持着创作的民族性,使它成为了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与创作内核。同时河北籍作曲家们并不守旧,他们在吸收西方作曲技术的同时积极探索着各种技法的可能性。故,本文以对西方传统结构观念的突破为切入点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17期)
刘沛轩[4](2019)在《河北籍作曲家对燕赵音乐元素的运用——以尹铁良、张跃进、李建林、梁云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籍作曲家本着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始终坚持着创作的民族性,使之成为在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与创作内核。本文以河北地区为田野,选取四位"河北籍"作曲家,探析区域音乐文化对作曲家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7期)
杨潇楠,刘维[5](2019)在《戏曲艺术走进中职音乐课堂的实践和探索——以河北梆子《算粮登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戏曲艺术走进中职音乐课堂是美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一定程度的实践教学,从而为学生打开戏曲艺术的大门,把古老传统的戏曲艺术生动起来,把曾久远的戏曲艺术延续起来。(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9期)
杨雪,孙文文[6](2019)在《河北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音乐是人们在生活中有感而创作的艺术内容,更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河北省的民间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当中的一个组分,其发展是中国民间音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新的思想潮流的涌动,民间音乐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很多传统的民间音乐渐渐失去了传承下去的环境。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就河北省的民间音乐保护传承面临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14期)
侯芸莉[7](2019)在《论河北民间音乐产业化发展的创新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以及现代音乐形式的多元化发展,致使河北民间音乐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传承发展也进入到关键的改革期。因而,在此背景下,民间音乐的产业化之路无疑为燕赵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其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2期)
金红莲[8](2019)在《燕赵多美音,鸿雁来翩翻——评《河北民间音乐》》一文中研究指出慧眼深掘燕赵音乐宝藏。燕赵历史悠久,美音佳谣源远流长。依据文字记录,夏商时期已流传河北地区的民歌,如《诗经·十五国风》中《卫风》《楚辞》的《易水歌》。其中《渡易水歌》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歌颂着一代英雄。《河北民间音乐》一书是马凌云副教授承担的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是一本系统全面论述的河北民间音乐专着,该书首次明确了河北民间音乐的构成要素,界定了河北民间音乐的学术范畴。(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9年07期)
王晶,白洁[9](2019)在《河北平山“渔家乐”音乐文化的传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渔家乐"是一种流传于河北省平山县一带的传统民间舞蹈,体现了渔家用歌舞的形式欢度新春和庆祝丰年的喜悦。"渔家乐"作为河北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重视他的传承与发展,这对于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和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8期)
吴安宁,田恬[10](2019)在《用音乐架起国际文化交流之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见习吴安宁 田恬)小提琴协奏《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独奏《夕阳箫鼓》、交响乐《红旗颂》等经典曲目精彩上演,中国古典乐曲与西方管弦乐相映成趣。5月21日,第二届亨德森-河北艺术国际音乐节在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落下帷幕,当晚进行的音乐节专场演出中(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9-05-22)
河北音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世纪以来,河北民间音乐在保护和传承工作中,进行了产业化的探索和发展。并且,在河北民间音乐的产业化历程中,与其它文化产业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产生了显着的效果。基于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从叁个方面着重对河北民间音乐的产业化融合进行了探索,分别就河北民间音乐产业与教育平台、旅游行业以及市场发展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河北民间音乐产业化的创新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产生新的启示,全面的推进河北民间音乐产业化工作的快速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北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娜,谷欢.通识音乐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J].当代音乐.2019
[2].侯芸莉.河北民间音乐产业化融合发展的策略探究[J].黄河之声.2019
[3].刘沛轩.继往开来积极探索——以四位作曲家为例析河北籍作曲家对传统音乐结构的突破[J].艺术评鉴.2019
[4].刘沛轩.河北籍作曲家对燕赵音乐元素的运用——以尹铁良、张跃进、李建林、梁云江为例[J].北方音乐.2019
[5].杨潇楠,刘维.戏曲艺术走进中职音乐课堂的实践和探索——以河北梆子《算粮登殿》为例[J].戏剧之家.2019
[6].杨雪,孙文文.河北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研究[J].艺术评鉴.2019
[7].侯芸莉.论河北民间音乐产业化发展的创新实践[J].戏剧之家.2019
[8].金红莲.燕赵多美音,鸿雁来翩翻——评《河北民间音乐》[J].中国教育学刊.2019
[9].王晶,白洁.河北平山“渔家乐”音乐文化的传承研究[J].北方文学.2019
[10].吴安宁,田恬.用音乐架起国际文化交流之桥[N].河北日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