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4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40例临床观察

李琼仙张晋云(导师)雷翔(导师)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6531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一体化治疗(即常规西医治疗+静滴中药制剂+中药辨证施治+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后评定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1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治疗前后检查肝功,心电图等均无异常发现。结论: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能使优势互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不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

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是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以及慢性缺氧、局部缺血、毒素蓄积等是慢性肾衰的主要因素[1]。张晋云、雷翔导师认为肾病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肾气衰惫,气化无能,关门不利,致湿浊毒邪内蕴,损脾伤胃,中焦运化失司,升降失常,而发本病。综上,本病在病理上表现为本虚标实,肾脾阴阳衰惫是本,浊邪内聚成毒是标,治疗应以补虚、泄浊、解毒为主,制定了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40例,疗效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8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5~81岁,平均56.5岁。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损害5例,痛风性肾病2例;分期:肾功能失代偿期14例,肾功能衰竭期20例,尿毒症期6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6~81岁,平均52.6岁。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损害3例,痛风性肾5例,梗阻性肾病2例,多囊肾1例;分期:肾功能失代偿期20例,肾功能衰竭期15例,尿毒症期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肾功能损害程度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1993年拟定标准制定)①GFR<80ml/min以下。②血肌酐>133umol/l。③有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病史。④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标准参照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第二版中CRF分期标准制定。

1.2.2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按1993国家卫生部于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①脾肾气(阳)虚证;②脾肾气阴两虚证;③肝肾阴虚证;④阴阳两虚证;⑤夹邪实证(湿浊、水气、瘀血)。

2.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必要时补充必需氨基酸或a-酮酸以维持机体氮平衡;抗感染、降压、降糖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调,纠正贫血等并发症。治疗组采用一体化治疗(即常规西医治疗+静滴中药制剂+中药辨证施治+中药保留灌肠)。14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疗程,期间休息1~2天,常规西医治疗(同对照组),黄芪注射液40ml加入5%GS100ml中静脉滴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80mg加入5%GS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注:若为糖尿病患者则按葡萄糖(g):胰岛素(u)=4~6:1适当加入胰岛素);按辨证标准分证施治,药用生大黄、土茯苓、蒲公英、丹参、牡蛎、槐米。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煎取药液300ml,冷却至37℃,分两次保留灌肠,每日2次。

3.疗效标准

3.1症状分级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中药新药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将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主要症状包括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分为轻、中、重3级,分别记为2、4、6分,无症状记为0分。

3.2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中药新药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显效:①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②肾小球滤过率增加≥20%。③血肌酐降低≥20%。以上①项必备,②、③具备1项,即可判定。

(2)有效:①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②肾小球滤过率增加≥10%。③血肌酐降低≥10%。以上①项必备,②、③具备1项,即可判定。

(3)无效:①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②肾小球滤过率降低。③血肌酐增加。以上①项必备,②、③具备1项,即可判定。

3.3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用SPSS13.0进行。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

4.结果

①、治疗组总体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体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1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②、治疗组证候积分改善方面,显效33例,有效7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Scr改善方面,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有效率90%;GFR改善方面,显效2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95%。对照组组证候积分改善方面,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有效率62.5%;Scr改善方面,显效0例,有效4例,无效36例,有效率10%;GFR改善方面,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33例,有效率17.5%。两组3方面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③、治疗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Scr、BUN、Hb、HC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GFR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BUN、Hb、HCT较治疗前下降;GFR较治疗前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r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2、3、4)

④、治疗期间有8例灌肠后出现不同程度腹胀腹痛,但均能耐受;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前后两组检查肝功,心电图等均无异常发现。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

注:2组疗效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能使优势互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5.讨论

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理论基础在于常规西医治疗中,饮食调摄可减轻肾脏负担,原发病、并发症的治疗可去除部分可逆因素;黄芪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益气活血;中药汤剂口服健脾补肾、化湿降浊;中药保留灌肠泄浊解毒、清除毒素。

黄芪注射液为传统中药黄芪提取物的灭菌水溶液,具有补益脾肾、益气升阳、行气利水之功效[3]。黄芪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蛋白质合成,减少尿素氮和降低血肌酐。此外,对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明显调节作用,可减少肾脏系膜免疫复合物,减轻肾脏的病理损害[4]。

川芎嗪具有扩张血管、轻度降压、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形成、以及有一定的调节免疫,加速肾脏的新陈代谢与修复,有效保护残余肾单位,改善肾功能,延缓CRF的进展[5]。

中药汤剂中党参、白术、杜仲、菟丝子、丹参、桃仁、当归、陈皮、半夏等共奏健脾补肾、化湿降浊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党参具有增加血红蛋白的作用,白术有一定利尿降压作用。

自拟灌肠方药液进入结肠后,部分被肠道吸收,部分可在肠道内直接发挥作用而导泻,使血尿素氮下降,配牡蛎软坚散结,内含丰富的碳酸钙,可促使肠道内钙质摄入,提高倡导渗透压,加快尿毒症毒素的排泄。诸药合用起协同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能使优势互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在延缓患者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积极意义;因其延缓了病程,故减少了部分后续肾移植、肾透析的费用。

参考文献:

[1]梁桂仪.中西医综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98例近期疗效[J].广东医学.2003,24(9):1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2002:163

[3]李永法,刘玉才,黄芪注射液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第17卷第10期:2064

[4]陈少华,侯凤英,张连记,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中成药,2000,22(3):209

[5]史大卓,川芎嗪的药理作用诌议[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5):377~378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40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