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模式在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PDCA模式在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研究PDCA模式在医院常见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及应用体会。方法将我院心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实施实例进行解析研究,将200例心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医疗护理,同时将收集来的另一组200例心内科患者作为研究组,运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最后对比两组心内科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包括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医疗纠纷的临床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发现观察组进行PDCA循环模式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等方面都比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护理效果有明显区别(P<0.05),因此两者护理效果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专业化的PDCA护理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心内科病人的护理质量,不但减少了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就医安全,增进了医患和护患之间的关系,而且达到了解除及防范隐患的目的,非常值得进行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PDCA;心内科

引言

近年来,随着普遍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对临床医疗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同时心内科相关疾病由于发病率高,患者众多等因素,促使心内科成为护理风险发生的高发科室[2]。为了进一步促进心内科患者的护理体验以及临床安全,本论文通过对本院心内科病人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实验对象

将我院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接收的200例心内科病人作为对照组;同时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集来的一组200例心内科患者作为研究组。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病人样本具有较好的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20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一般性常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对200例研究组病人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临床护理风险管理。

1.2.1心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1)缺乏正规的护理管理制度:护理控制标准不完善,没有统一的标准,护理质量控制流于形式[3],同时缺乏明确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分工不明确,无法落实责任到个人,从而给心内科病人临床护理工作造成了潜在的诸多安全隐患问题。(2)护理人员缺乏相关法律知识: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出现护理纠纷时,缺乏法律意识,对可能引起法律纠纷的问题缺乏有效自我保护措施,对护理工作中的护理相关记录的书写与保存缺乏认识[4]。(3)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体系,临床医学的发展对护理业务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护理工作难度的加大和风险的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技能提出了挑战。部分护理人员安于现状,缺乏更新知识技能的主动性,造成医院护理人员整体专业技能和医疗素养普遍不强,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5]。(4)医院护理科室缺乏相应监管制度:没有有效的监管制度,使科室医护人员缺乏责任心,在实际临床护理操作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章流程进行护理工作,给病人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同时降低患者的治疗体验,极大地影响了医患关系。

1.2.2PDCA循环模式的临床应用

(1)计划:首先由护士长评估决定是否有必要成立三级质量控制小组,如需成立,则护士长须处于小组主导地位,负责护理相关工作的统筹安排,掌握小组成员的工作动态,加强全体护工对消毒、无菌操作、器材存放等卫生方面问题的重视。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施奖惩制,提高护理人员在护理改革中的主动性与有效性[6]。(2)执行:根据院内临床护理实际状况,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同时加强医院护理相关规章制度,使临床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而促进护理工作向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同时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临床护理流程、方法等知识技能。加强医院护理服务的记录和存根工作,加强医护人员法律法规的学习。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性。结合病人情况,做好前瞻性的防范措施,加强巡视,多方面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工作。(3)检查:由二级质控小组对工作情况进行定期定时检查、监督,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评定,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逐步完善护理管理体系。护士长要发挥监督作用,及时指正组员工作中的错误,并指导改正。(4)处理:在检查发现护理缺陷后,及时寻找有效合理的改正方案并付诸于临床护理活动之中。待检查结果出来后,共同进行讨论、归纳、总结,逐步完善临床护理相关规章制度。本次PDCA循环结束后,紧接着进入到第二个专业化PDCA循环模式。

1.3实验效果评估方式

对比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护理管理效果、护理差错事件率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1.4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所得数据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解析。

2.结果

经过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病人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7.82%,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为3%,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为5%;对照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8.01%,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为12%,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为24%。结果表明研究组在护理服务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者存在明显区别(P<0.05)。

3.讨论

PDCA循环是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其实际运行需要全体护理人员密切配合。为了加强风险管理,切实保证心内科病人的生命安全,在治疗期间采取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临床病人的康复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通过比较PDCA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发现两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显示,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将有利于改善医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及生存率,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玉华,曾小清,钟丽萍.医护联合查房在精神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7,7(5):161-164.

[2]李洛丽.护理文件终末质量检查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09,9:108-109.[3]陶华明,殷勇冠,朱全红.PDCA循环在《中药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4-117.

[4]程木带,林秋炜,陈婉文.医护联合查房的临床实践及体会[J].护理学报,2015,22(8):12-14.

[5]金卫宏,骆燕,林丽蓉.医护联合查房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及效果[J].罕少疾病杂志,2015,22(4):51-53.

[6]申志华,黄培春.PDCA循环模式在《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5):592-593

标签:;  ;  ;  

PDCA模式在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