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集成论文_朱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元集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单元,水下,系统,逻辑,项目,报文,电荷。

单元集成论文文献综述

朱琦[1](2016)在《自动化生产单元集成项目启动阶段的计划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工业的持续发展,工业领域的技术革新进入一个瓶颈期。鉴于工业生产的根本诉求,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好的产品。自动化生产单元集成开始被应用起来,它是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重要基石,是信息化,物联化,智慧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企业目前有使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取代原用设备的诉求。由于自动化设备集成的项目特点,牵涉的干系人多,技术验证需求多,项目时间紧等。许多项目对项目启动阶段计划管理和项目多个干系人之间的协同管理不佳,使项目启动阶段的工作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延后了整个项目的实施。给所有的项目干系人都带来了时间和成本的损失。本文通过对项目计划方法理论的研究,对该类项目进度实施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在项目启动阶段,使用PBS(Product Breakdown Structure,产品分解结构)-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任务分解结构)方法细化分析自动化集成项目的工作分解活动,通过关键路径法项目计划管理的工具进行项目计划,归类常见计划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创建项目干系人沟通通用表格等工具协调项目干系人之间的工作。保证相关自动化设备集成项目的按期完成交付。使用本文介绍的方法在某公司大型齿轮轴的自动化加工生产单元设计项目的管理中进行验证,此方法满足了各个干系人对项目进度管理工作的需求,运用此方法使该齿轮轴的自动化单元的项目启动阶段工作按时顺利完成。(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6-10-01)

孟晗[2](2016)在《智能终端与合并单元集成装置通信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IEC61850国际变电站标准的智能终端与合并单元改变了传统变电站的通信架构,目前协议下变电站“叁网合一”的运行体系大大降低了整个网络构建的成本,简化了网络的运行结构,提升了数据交换的效率。如何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的集成度,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变电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目前变电站的整体结构以及智能终端与合并单元的研究背景,分析了智能终端的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OOSE)报文的收发机制以及采样(SV)报文的运行机制,提出了一种智能终端合并单元集成装置通信系统的实现方案。方案主要解决的是过程层网络共网单口运行下的通信结构实现,对单网口直采直跳运行情况针对目前网络运行机制进行了优化:通信系统选择采样报文作为最高优先级组帧发送,然后优先进行GOOSE报文解码查询,最后进行GOOSE报文组帧发送。在GOOS E报文编解码时,系统根据所剩空闲时间判定当前封包大小是否进行编解码。对于智能终端与合并单元集成装置通信系统进行可行性验证,首先利用OPNET网络仿真软件仿真分析了集成装置网络环境运行延时,验证了共口运行时数据通信的实时性;然后在前人实现GOOSE报文与SV报文编码的基础上,对解码部分以及编解码单网口联动运行功能进行了软件编程,并通过了MODSIM软件的程序仿真;之后利用WIRESHARK网络抓包软件以及τJDMView写包软件模拟以太网运行情况,搭建了基于FPGA的硬件电路试验平台,利用示波器以及抓包软件测定整个系统的实时性以及可靠性。通过仿真分析以及现场测试,集成装置网络运行环境延时时间满足IEC61850的实时性要求,针对共口集成方案编写的通信报文编解码程序能够满足规范实时性以及可靠性要求,同时装置的硬件电路并没有改变目前装置的电路结构。设计过程解决了智能终端与合并单元集成装置的共口运行问题,进一步简化了整个变电站的网络结构,提高了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便于各部分之间的联动运行,降低建设成本,节省运行空间,整个系统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6)

曹裕荣[3](2016)在《模拟延时单元集成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集成电路行业的快速发展,高速数模混合系统对信号时序的要求日益增加。所以,设计电路时可以通过添加若干延时单元,以补偿信号路径间的延时差异、解决时钟歪斜等问题。延时单元已经在均衡器、天线阵列以及延时锁相环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延时单元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延时锁相环等系统的性能。因此,延时单元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模块。本文首先设计了基于延时锁相环的延时单元。延时锁相环由四大基本模块组成,分别是鉴相器、电荷泵、环路滤波器和压控延时线。本设计采用分频器解决鉴相器工作频率的限制。同时,引入简单的NMOS管,解决了传统延时锁相环无法锁定和谐波锁定的问题。延时单元采用源极耦合差分结构,实现较小延时和提高输入信号的频率。本设计采用IBM0.13μmCMOS工艺,芯片总面积为520x720μm2。后仿真表明,延时锁相环实现了输入信号频率为3GHz-5GHz。延时线包含10级延时单元,当输入信号为5GHz时,产生10个等间隔的时钟信号,每级延时为20ps。当输入信号分别为3GHz和5GHz时,延时锁相环输出信号的静态延时误差为2.6ps和8.5ps,峰峰值抖动为3.3ps和1.7ps。延时锁相环具有负反馈调节功能,所以在不同的工艺角下,延时线延时保持不变。本文又设计了高精度延时单元,延时锁相环作为环外延时线的控制环路,环内外延时线共用控制电压,实现高精度延时。延时单元采用有源电感峰化技术,提高带宽,实现对高频信号的延时。本设计也采用IBM0.13μmCMOS工艺,芯片总面积为585×720μm2。后仿真表明,延时锁相环的输入信号频率为1.67GHz,延时线包含8级延时单元,单个延时单元的延时靠近18.75ps,误差小于0.5ps。本文基于延时锁相环的延时单元和高精度延时单元的设计,对今后延时锁相环和延时单元的设计和应用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3-05)

许大禹,张本伟,刘婉婷,张家铭,李旭阳[4](2015)在《海上单元集成软件系统认证标准及其技术背景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海洋油气开发设施的安全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海上单元使用了越来越多的集成软件系统,软件质量直接影响集成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及运行能力,由集成软件系统故障或失灵造成的海上单元停机与事故带来了人员安全与经济损失的风险,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针对上述现状,国际船级社协会、挪威船级社、美国船级社均制定了集成软件系统的相关认证标准。文章就集成软件系统的相关国际认证标准及其技术背景与使用效益进行了简要分析,旨在对我国制定海上单元集成软件系统的入级规范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海洋开发与管理》期刊2015年12期)

钱思成,梁健[5](2015)在《水下生产系统管汇和控制分配单元集成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8890年代起,通过与国外海洋石油公司进行对外合作开发,我国的水下油气田开发进入了起步阶段。近年来,中海油通过对水下自营项目的运行和陆续实现投产,总结和建立了一套新的水下开发模式。为了进一步探索深水开发新模式,提高水下开发效率,中海油番禺35-2/1项目采用设计优化、建造现场整合和安装现场跟踪相结合的方法,对水下生产系统模块整合的集成设计创新和应用进行研究;其使用的深水水下控制分配单元和水下管汇集成系统,将深水水下控制分配单元集成于管汇系统中,减免了水下生产设施单独设置分配单元。其水下采油树通过模块式集成设计,大大简化了设计和建造流程。应用水下生产系统模块组合的集成设计模式,将大幅度节约设备成本和安装成本,进而节约了项目开发支出:迈出了我国深水水下生产系统创新模式的第一步,为后续深水水下的开发提供了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2015年深海能源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12-03)

吴永春,贺成芬,杜宗林[6](2015)在《基于大数据的电网信息单元集成运维平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加快实现"一强叁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信息化系统作为实现该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作用日益突出。为确保国家电网集团企业级信息系统安全运行,需要为信息系统调度运行体系提出科学、创新的方法和手段,全力保障信息化工作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需要对更加分散、复杂的信息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研究,提出采用以数据总线为主干,将各种基础资源监测子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提供开放接口,实现基础平台与服务管理平台高效协同,建成核心业务的松耦合系统信息单元集成运维平台。(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16卷)》期刊2015-08-09)

范松山[7](2014)在《DCS系统与SIS系统在关键单元集成控制的工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化工装置中部分关键回路需同时实现控制功能和安全联锁情况下的自控系统工程设计进行了研究,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介绍了DCS系统和SIS系统在集成控制需求下的检测输入、逻辑运算、系统输出的工程设计方案和原则,这些工程方案均可同时实现良好的控制功能和安全保障。本文同时指出各类方案的选择还需在实际项目中根据装置的安全度等级要求、控制需求、投资等因素综合考虑。(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4年22期)

鲁勋,吴珍仙[8](2013)在《过程控制系统与安全仪表系统在关键单元集成控制的工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化工装置中部分关键回路需同时实现控制功能和安全联锁情况下的自控系统工程设计进行了研究,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介绍了过程控制系统和安全仪表系统在集成控制需求下的检测输入、逻辑运算、系统输出的工程设计方案和原则,这些工程方案均可同时实现良好的控制功能和安全保障。同时指出各类方案的选择还需在实际项目中根据装置的安全度等级要求、控制需求、投资等因素综合考虑。(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3年12期)

周亚琼,何龙,刘健[9](2013)在《雪龙集团一项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周亚琼 通讯员 何龙 刘健) 国内商用车塑料冷却风扇龙头企业雪龙集团,近期开发的新一代无级变速降噪节能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进入产品试制阶段,预计明年年初实现量产,新产品将离合器与ECU(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进行了集成,该项技术填(本文来源于《宁波日报》期刊2013-08-27)

郑永前,楼颂达,Lilian,Forbach[10](2013)在《基于DMPSO的单元集成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避免单元设计中出现独立分步求解造成的解空间丢失,建立一个多目标生产单元集成布局优化模型,对单元构建与单元布局同时进行描述求解。模型考虑了设施的摆放方向,设施与单元之间的安全距离和设施空间尺寸。针对该多目标复杂问题,设计了基于结构化编码的动态多种群粒子群优化算法,避免粒子较快收敛陷入局部极值,提高了解的质量。同时采用个体密度值的外部档案维护策略,保持了解的多样性与均匀性。最后通过求解单元设计问题实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工业工程与管理》期刊2013年04期)

单元集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IEC61850国际变电站标准的智能终端与合并单元改变了传统变电站的通信架构,目前协议下变电站“叁网合一”的运行体系大大降低了整个网络构建的成本,简化了网络的运行结构,提升了数据交换的效率。如何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的集成度,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变电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目前变电站的整体结构以及智能终端与合并单元的研究背景,分析了智能终端的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OOSE)报文的收发机制以及采样(SV)报文的运行机制,提出了一种智能终端合并单元集成装置通信系统的实现方案。方案主要解决的是过程层网络共网单口运行下的通信结构实现,对单网口直采直跳运行情况针对目前网络运行机制进行了优化:通信系统选择采样报文作为最高优先级组帧发送,然后优先进行GOOSE报文解码查询,最后进行GOOSE报文组帧发送。在GOOS E报文编解码时,系统根据所剩空闲时间判定当前封包大小是否进行编解码。对于智能终端与合并单元集成装置通信系统进行可行性验证,首先利用OPNET网络仿真软件仿真分析了集成装置网络环境运行延时,验证了共口运行时数据通信的实时性;然后在前人实现GOOSE报文与SV报文编码的基础上,对解码部分以及编解码单网口联动运行功能进行了软件编程,并通过了MODSIM软件的程序仿真;之后利用WIRESHARK网络抓包软件以及τJDMView写包软件模拟以太网运行情况,搭建了基于FPGA的硬件电路试验平台,利用示波器以及抓包软件测定整个系统的实时性以及可靠性。通过仿真分析以及现场测试,集成装置网络运行环境延时时间满足IEC61850的实时性要求,针对共口集成方案编写的通信报文编解码程序能够满足规范实时性以及可靠性要求,同时装置的硬件电路并没有改变目前装置的电路结构。设计过程解决了智能终端与合并单元集成装置的共口运行问题,进一步简化了整个变电站的网络结构,提高了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便于各部分之间的联动运行,降低建设成本,节省运行空间,整个系统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元集成论文参考文献

[1].朱琦.自动化生产单元集成项目启动阶段的计划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

[2].孟晗.智能终端与合并单元集成装置通信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3].曹裕荣.模拟延时单元集成电路设计[D].东南大学.2016

[4].许大禹,张本伟,刘婉婷,张家铭,李旭阳.海上单元集成软件系统认证标准及其技术背景分析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

[5].钱思成,梁健.水下生产系统管汇和控制分配单元集成设计[C].2015年深海能源大会论文集.2015

[6].吴永春,贺成芬,杜宗林.基于大数据的电网信息单元集成运维平台的研究[C].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16卷).2015

[7].范松山.DCS系统与SIS系统在关键单元集成控制的工程设计[J].科技视界.2014

[8].鲁勋,吴珍仙.过程控制系统与安全仪表系统在关键单元集成控制的工程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3

[9].周亚琼,何龙,刘健.雪龙集团一项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N].宁波日报.2013

[10].郑永前,楼颂达,Lilian,Forbach.基于DMPSO的单元集成设计方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

论文知识图

单元Fig4.3Link10element土工织物滑动层结构知识集成框架材料曝光区与未曝光区的折射率随温度...器件的正弦响应曲线(1KHz)的EBS系统结构

标签:;  ;  ;  ;  ;  ;  ;  

单元集成论文_朱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