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主题论文_徐忠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主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道德,小说,艾略特,主题,斯坦,西伯利亚,伦理。

道德主题论文文献综述

徐忠义[1](2019)在《荷加斯与新教伦理——荷加斯及其“公共道德主题”作品的清教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荷加斯的"公共道德题材"绘画,在英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使其成为英国18世纪风俗画的奠基人。他的绘画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同他善于经营与宣传,以及对于时代的敏感有着紧密联系。荷加斯的行为以及他作品中所反映的道德思想,无疑都是英国18世纪新教伦理的典型表现。(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9年11期)

苏晓棠[2](2019)在《导演尤里·贝科夫电影的道德主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创作纷繁复杂,进入21世纪,俄罗斯出现了一批新锐电影导演,他们的电影立场各异、富于思辨与想象力,在国际上获得了许多大奖,导演尤里·贝科夫毫无疑问是最出众而闪亮的一颗新星,他的电影触及了社会一些敏感问题,尤其是对道德主题的探索,无论在俄罗斯本土,还是在国际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一度引发了俄罗斯影业界对道德的大讨论。(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15期)

熊海洋[3](2019)在《中国画空间感的转换与近代中国的道德主题——以宗白华的中国美学研究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画的空间感在近代发生了一次意义深远的转换。宗白华堪称这次转换在理论方面的集大成者。在他的中国美学研究中,空间意识或空间感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将他的生命哲学与艺术意境理论连接起来。空间感固有的"动"与"静""实"与"虚"的整体结构关系的重心,在宗白华的中国美学研究中发生了一次由静到动、由虚到实的转移。这一转移首先是西方现代生命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对话的产物。中西对话又被特定的文化氛围所提出的主题所形塑。这个主题即是近代中国"道德革命"以来逐步形成的由概念到个性的道德主题。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画空间感转换的深意在逻辑和历史两个层面上就能够得到更深入的理解。(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卞晓妍[4](2019)在《利金短篇小说的道德主题与艺术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金是俄罗斯苏维埃文学中着名的短篇小说家,也是苏联作家协会最早的成员之一。利金是一位多产且高寿的文学家,有十多部中长篇小说、七百多篇短篇小说。利金最擅长的是长短篇题材,被誉为"有独特风格的短片小说大师"。利金的众多短篇小说中,其故事情节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道德观念贯穿小说的整个过程,深深的打动读者的内心,引起读者的兴趣。(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康媛媛[5](2019)在《生命里,总有些忠厚相守——评卢敏的《19世纪美国家庭小说道德主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美国家庭小说道德主题研究》这本书站在道德主题的高度引领读者走近19世纪美国家庭小说,家庭小说的兴起是历史必然,读者用21世纪的眼光去审视这些作品又会悟出不一样的道理。尽管时间已经横跨两个世纪,读者依然可以从这些作品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和对家庭、国家的诚挚信念,从而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02期)

许勃阳[6](2018)在《从道德主题看当代中苏农村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和苏联同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国家政策的调整为两国的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因此,中苏两国文坛在此时出现了许多反映社会道德的作品,其中苏联的西伯利亚作家和中国的陕西作家是创作的先锋队伍。在西伯利亚地区涌现了诸如拉斯普京、舒克申、阿斯塔菲耶夫等着名作家,在陕西,贾平凹、路遥和陈忠实的创作成就最为突出。这些作家陆续出产了许多高质量的农村小说,并从乡土作家的视角审视了这一特殊时期的道德现状。作为两个典型的“地域型”作家群体,相似的农村生活经验、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特征以及两国在社会转型中表现出的某些共同特点,使得西伯利亚作家和陕西作家形成了极为相近的创作视野,而审美趣味的趋同也让他们的小说独具比较研究的意义。本论文以西伯利亚作家和陕西作家的作品为例,通过平行研究的方法来探讨他们对社会转型期各种道德问题的不同反映,以及不同作家对这些道德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并比较他们的道德倾向和审美理想,从而对当下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借鉴和启示。面对经济飞速发展下的道德异变,这些自觉肩负起社会责任的作家纷纷立足于农村世界,通过小说创作以历史的道德的目光审视了转型期的社会现象:他们从外部环境的恶化考察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认为人性的复苏在于对自然的敬畏之中;从民族传统的裂变反思社会发展的弊端,以传统坚守者的姿态抵御现代性的破坏;从城乡关系的变化探索传统道德的更生,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提出了多种设想。本论文将围绕以上叁方面展开比较研究,从而还原出两国作家对人与自然、人与传统、人与社会的整体思考,并联系两国具体文化语境,对这些创作思想进行双向解读,表明道德主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6-01)

周丽艳[7](2018)在《神秘主义视域下艾瑞斯·默多克小说道德主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女作家艾瑞斯·默多克(1919-1999)在二十世纪英国文坛占据着独特的一席之地。哲学家与小说家的双重身份使默多克小说作品具有深厚的道德底蕴。在道德哲学上她逆时代风尚,抨击了主流的意志与选择价值观,主张重振“德性”在个人道德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在她看来真正的道德是一种“不神秘的神秘主义”,对超越个体价值的追寻及与此相关的精神领悟是她小说的一个常见主题。国内外默多克研究对默多克小说的道德伦理学批评不在少数,但很少有研究者挖掘她道德话题的神秘主义内涵。有少量相关研究也多是综述性研究的一部分,专门针对文学文本的分析更是欠缺。本研究以神秘主义为统括,在此视域下考察默多克小说中体现的主要道德思想,从多个层面与角度探讨她小说中道德关切的神秘主义维度。本研究拟从道德、宗教、语言和艺术观念四个方面展开。引言部分对神秘主义和默多克研究现状做了概况介绍。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章讨论默多克小说对她最为关心的几个道德哲学观念的阐发,并指出这几个道德主题词的神秘主义意蕴。默多克基本的道德主题都具有宗教的维度,将二者联系起来的则是神秘主义的意识转变取向。“善”是默多克道德话语中的核心词,默多克沿用了柏拉图的“洞喻”来形容善,指出善意味着一种终极现实,从而把善的道德内涵拔高到了本体地位。她认为善的神秘性首先在于接纳现实混沌无序的本来面目,其次在于死亡意识,死亡是现实之必然与偶然的最好证明。善的最大障碍是人天性中的自我中心思维模式,这也是默多克小说的重要主题。真正的自由不是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是冲破了自我拘囿的藩篱。复杂的人性、人性的自私、善的表象与真实以及围绕善的自由与爱等道德话题都是她小说最为关心的话题。对无我与自由的解读充分体现了默多克道德主题的神秘主义倾向。神秘主义意味着一种他者中心的、主动向善的意识转变取向和努力,她进而倡导通过专注与爱来实现这一意识转变。专注类似于宗教中的祈祷,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放在所注意的对象上,能够产生一种心理的力量。爱是默多克小说中最为常见的主题,爱是一种生命能量,以不同面貌展现,真正的爱是毫无目的的爱。第二章以默多克几部明确以宗教为题材的小说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她对宗教信仰的关切,她所倡导的是神秘主义式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的目的不是寻求慰藉,而是寻求对个体的超越,因此她的宗教意识也是一种道德关切。宗教与道德互为表里,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则是神秘主义的意识转变取向。第叁章探讨默多克小说中语言观的道德维度与女性化的神秘主义书写。在她看来,语言作为思维方式对人的道德视野有着一定的塑造作用。隐喻内在于人的思维模式,也是最自然的语言表达方式,文学语言因而成了最佳的道德诉求载体。运用男性第一人称叙事声音和自我解构的叙事框架,她对道德主题进行了否定言说,成功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道德成长的艰难,完成了女性叙事的神秘主义书写。第四章探讨了默多克小说中的艺术话题,论述了她对艺术给予的道德厚望以及她诗性神秘主义思维的特点和体现。本章首先分析了她小说中艺术与道德的相通之处、艺术与现实的矛盾,指出默多克对艺术与道德的类比是基于同样的神秘主义思维方式。然后讨论了默多克“神秘主义小说家”概念以及她小说中对此概念的反映,最后分析了她小说中魔幻现实主义背后的精神关切和诗性神秘主义思维。结语部分得出结论:“神秘主义”于默多克而言代表着人本能地希望在表象之下寻求统一,在现实世界寻求超越的需求和能力。通过神秘主义视域下对道德话题的探索,她的小说力图把人置于一个更大的现实主义背景中,在一个日渐世俗化的时代追寻宗教式的精神理想:对个体的超越,对人类精神的提振。(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宁东,杨劲松[8](2018)在《从斯芬克斯因子理论的视角解读《拉维尔斯坦》的道德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拉维尔斯坦》是美国着名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发表于2000年的小说。本研究借助文学伦理学中聂珍钊教授的斯芬克斯因子理论解读《拉维尔斯坦》,发现主人公拉维尔斯坦在其人生道路上做出了错误的伦理选择。他在其社会生活方面追求享受和放弃责任;在其私生活中坚持错误的婚姻观。这两个方面的错误选择造成了主人公的个人悲剧。与之相反,叙事者齐克在其人生旅途中做出了正确的伦理选择。在社会生活中坚持做一个真正的学者;在私生活中追求专一的婚姻。这两个方面的正确选择使得齐克虽历经挫折却最终修成正果;通过这两个人物不同的伦理选择及其结果,作家贝娄阐明了道德是人的健康存在和全面发展的基础的主题思想。(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18年02期)

李贝妮[9](2017)在《红榜之光 德耀蟹乡》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30日晚,叁门县政府广场灯光璀璨、歌声悠扬,由叁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红榜颂道德主题实践活动10周年庆典暨第四届道德红榜人物颁奖典礼在此举行。伴随着主持人的颁奖词,为弃婴撑起一片天的章正国夫妇、守护海岛23年的“电保姆”林海伟、用真心向社会(本文来源于《台州日报》期刊2017-11-02)

何飞[10](2017)在《解构与建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道德主题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女主人公的性格悖论导致其在具体的伦理处境中表现出两难的道德抉择,同时折射出作者反映现实和为道德主题服务的双重叙事意图。艾略特对道德的珍视和关注自始至终都体现在其作品当中,成为其小说不变的主题。艾略特的小说中所展现的道德情怀受到了评论家的普遍关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所体现出的爱情婚姻道德观、家庭伦理道德观和宗教道德观都可以看出艾略特对道德思想的执着追求。(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道德主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创作纷繁复杂,进入21世纪,俄罗斯出现了一批新锐电影导演,他们的电影立场各异、富于思辨与想象力,在国际上获得了许多大奖,导演尤里·贝科夫毫无疑问是最出众而闪亮的一颗新星,他的电影触及了社会一些敏感问题,尤其是对道德主题的探索,无论在俄罗斯本土,还是在国际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一度引发了俄罗斯影业界对道德的大讨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主题论文参考文献

[1].徐忠义.荷加斯与新教伦理——荷加斯及其“公共道德主题”作品的清教背景[J].美术观察.2019

[2].苏晓棠.导演尤里·贝科夫电影的道德主题研究[J].电影文学.2019

[3].熊海洋.中国画空间感的转换与近代中国的道德主题——以宗白华的中国美学研究为个案[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

[4].卞晓妍.利金短篇小说的道德主题与艺术性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5].康媛媛.生命里,总有些忠厚相守——评卢敏的《19世纪美国家庭小说道德主题研究》[J].名作欣赏.2019

[6].许勃阳.从道德主题看当代中苏农村小说[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

[7].周丽艳.神秘主义视域下艾瑞斯·默多克小说道德主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8].宁东,杨劲松.从斯芬克斯因子理论的视角解读《拉维尔斯坦》的道德主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

[9].李贝妮.红榜之光德耀蟹乡[N].台州日报.2017

[10].何飞.解构与建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道德主题解读[J].黑河学院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涉豫社会道德主题新闻跟帖高频...涉豫社会道德主题新闻跟帖词云...2 营销道德各主题研究焦点走势图年“道德责任感”、“道德责...年“道德责任感”研究文献计...精神文明建设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标签:;  ;  ;  ;  ;  ;  ;  

道德主题论文_徐忠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