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淀粉论文_李洪岩,王静,孙宝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米淀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淀粉,大米,抗性,凝胶,直链,消化率,肽酶。

大米淀粉论文文献综述

李洪岩,王静,孙宝国[1](2019)在《淀粉热溶出特性对大米黏度品质的影响机理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黏度是大米最具识别性的一种口感品质,也是制约粽子、寿司等米制食品成型的关键参数。大米蒸煮过程中淀粉会受热溶出并粘附于大米颗粒的表面。我们前期研究发现热溶出的支链淀粉含量、短链比例(DP≤36)和分子尺寸(Rh)米饭黏度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并提出了其作用的分子模型,即热溶出的支链淀粉含量和短链比例越多、分子尺寸越大,大米颗粒间淀粉分子接触的机会和氢键作用力越大,使颗粒间产生较大的结合力和脱附阻力,从而产生较大的黏度。运用该理论,我们还揭示了洗米过程、烹煮方法等加工过程影响米饭黏度品质的作用机制;并利用蛋白对大米黏度品质的影响机理,对大米黏度品质进行可控化修饰,开发了低GI非糯大米粽子等产品。该研究对于帮助消费者提高米饭口感品质、大米加工企业开发多元化米制食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陈子月,高维,秦新光[2](2019)在《提取工艺对大米淀粉的理化性质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测得碱提法和酶解法获取的2种淀粉的理化性质,得出如下结论:碱法大米淀粉中的直链淀粉高于酶法大米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碱法大米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低于酶法大米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碱法大米淀粉和酶法大米淀粉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碱法大米淀粉的溶解度对温度更为敏感;2种大米淀粉的淀粉-碘可见光吸收光谱的形状十分相似,都有最大吸收峰;酶法提取的大米淀粉的冻融稳定性比碱法提取的大米淀粉好。(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9年11期)

刘成梅,王日思,罗舜菁,丁月平,万婕[3](2019)在《两种分子质量大豆可溶性膳食纤维对大米淀粉老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动态流变仪、X-衍射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两种分子质量(HSSDF,27.8 ku和LSSDF,9.3 ku)大豆可溶性膳食纤维(SSDF)对大米淀粉(RS)短期(4 h)及长期老化(14 d)的影响。结果表明:SSDF可显着降低淀粉体系弹性模量的增加,提供淀粉凝胶的黏性;HSSDF对RS短期老化的抑制效果更为显着。4℃老化14 d, RS-SSDF体系的△Hr显着低于RS,而HSSDF与LSSDF对△Hr的影响未见显着差异。RS老化7 d形成B型结晶,SSDF可降低大米体系的相对结晶度,其中HSSDF的效果更为显着。相较于RS老化形成的致密结构,RS-SSDF体系中形成明显的空腔,呈蜂窝状结构。两种分子质量的SSDF(27.8ku和9.3 ku)均可抑制RS的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其中HSSDF对RS老化的抑制效果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杨柳,郭长婕,梁斌[4](2019)在《基于直链淀粉含量的大米食味品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大米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品质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大米中直链淀粉含量与其食味评分显着负相关。大米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首先对米饭的软硬性产生影响,其次是黏性、色泽、弹性与香味等。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构建基于直链淀粉含量的米饭食味品质预测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所选粳米、籼米进行评价。通过感官评价法的食味值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该评价模型可以准确客观的评价大米食味品质。(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9年19期)

付田田,舒蓝萍,徐理宏,牛丽亚,涂瑾[5](2019)在《谷物蛋白肽对大米淀粉理化特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大米淀粉为原料,探讨谷物蛋白肽的添加对大米淀粉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的小麦肽对降低体系的峰值黏度、崩解值的效果最好,其值分别降低300 MPa·s;相反,5%的玉米肽使淀粉糊的终值黏度、回升值降低最大,分别降低256 MPa·s、200 MPa·s;谷物蛋白肽可以增大大米淀粉糊的焓变,提高淀粉糊的热稳定性;淀粉溶解度与谷物蛋白肽的添加量成正相关,3种肽对淀粉膨胀度无影响;大米肽能明显改变淀粉冻融稳定性,添加5%、10%可以使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增强,析水率降低3%;3种肽可降低大米淀粉中易消化淀粉的含量,综合比较,大米肽对降低淀粉体外消化的效果最好,其中添加5%的玉米肽使易消化淀粉的含量降低值最大,降低25%,其次是添加1%的大米肽。根据谷物蛋白肽的主要氨基酸成分分析,大米肽的碱性氨基酸含量明显要比其他两种肽的含量高,玉米肽中的各氨基酸含量也相应的比小麦肽高;因而,谷物蛋白肽对淀粉的影响主要因素与各自的氨基酸含量以及分子量大小有关。(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张倩,肖华西,杨帆,林亲录[6](2019)在《酶法及压热-酶法制备大米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酶法及压热-酶法制备的大米抗性淀粉和淀粉凝胶的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酶法及压热-酶法制备的大米抗性淀粉含水量从11.88%分别下降到4.05%和3.98%;大米淀粉凝胶水分含量也明显下降。酶法和压热-酶法制备的大米抗性淀粉的溶解度和膨润力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两种大米淀粉凝胶的溶解度随温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酶法制备的抗性淀粉的糊化黏度和回生值比压热-酶法大,而两种淀粉凝胶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回生值均明显降低。压热-酶法制备的大米抗性淀粉和淀粉凝胶偏光十字较弱。两种淀粉凝胶的硬度和弹性均显着增加,并且压热-酶法的硬度和弹性最大,但胶黏性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虹,杨晓飞,李倩[7](2019)在《高抗性淀粉大米对2型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波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高抗性淀粉大米对2型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61例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在治疗不变的情况下,第1天以普通大米为主食,第2天、第3天以高抗性淀粉适糖米为主食,比较试验期间餐后2 h的血糖值较餐前血糖波动情况的差异。[结果]餐后2 h血糖值较餐前升高者的比率适糖米较普通大米降低,适糖米餐后2 h血糖值较餐前变化幅度在3餐均显着低于普通大米(P<0.05),餐后2 h血糖值降低幅度早餐>中餐>晚餐,但叁者差异不显着(P>0.05),适糖米相较于普通大米对餐后2 h降糖作用的强弱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入院血糖无关。[结论]高抗性淀粉适糖米能显着减少2型糖尿病病人餐后2 h血糖的波动幅度。(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24期)

刘誉繁,郑波,曾茜茜,陈玲[8](2019)在《高压均质对大米淀粉分子结构及体外消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晰不同高压均质条件对大米淀粉分子结构与消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和碘比色法考察了均质处理前后大米淀粉分子结构的变化,以及利用体外模拟法比较了高压均质前后大米淀粉的消化性能。研究表明,随着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的增加,大米淀粉平均分子量和均方旋转半径均减小,分子量主要分布从5×10~6~1×10~7 g/mol和>1×10~7 g/mol的大分子区域移向1×10~6~5×10~6 g/mol和<5×10~5 g/mol的较小分子区域,表明淀粉分子链发生断裂和降解。α-1,6糖苷键的比例下降说明淀粉分子的支叉结构也受到破坏,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另外,由于均质过程中直链淀粉与适宜分子量大小的淀粉分子之间易发生重聚集而形成有序的结构域,有利于大米淀粉抗消化性能提高。本研究结果将为利用高压均质技术调控淀粉及淀粉类食品的消化性能和营养功能提供了依据和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贾素巧,黄士良,曹珍,鲍冠男,颜丽[9](2019)在《阿拉伯木聚糖作为大米副产物中主要的非淀粉多糖对其消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研究糙米、碎米、米糠、米糠粕和统糠中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及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体外有机物消化率,同时评估大米副产品干物质和有机物体外消化率与碳水化合物成分中纤维含量的相关性。试验分析了碎米、糙米、米糠、米糠粕和统糠的总能、干物质、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粗蛋白质以及粗脂肪含量,同时分析了5种大米副产物的淀粉含量,并以非淀粉多糖、纤维素、可溶、不溶性非纤维素多糖以及木质素为指标对其纤维浓度进行定量。结果显示:米糠总能和粗脂肪含量最高(P <0.05),碎米和糙米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灰分含量显着低于米糠、米糠粕和统糠(P <0.05)。统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灰分含量最高(P <0.05),而粗蛋白质含量最低(P <0.05)。碎米和糙米淀粉含量大于80%,米糠和米糠粕淀粉含量低于27%,统糠淀粉含量最低,但粗纤维含量最高。米糠粕中阿拉伯糖和糖醛酸含量高于其他大米副产物,而统糠木糖含量最高,米糠中木糖的含量只有0.01%。碎米和糙米干物质和有机物体外消化率均显着高于其他大米副产物(P <0.05),干物质和有机物体外消化率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不溶性非纤维多糖、纤维素、非淀粉多糖、可溶性纤维、不溶性纤维和粗纤维含量均表现为显着负相关效应(P <0.05)。结论 :除了统糠主要以纤维素为主要组分外,其他大米副产物的多糖成分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大米副产物干物质和有机物体外消化率不断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饲料》期刊2019年14期)

豁银强,袁佰华,汤尚文,于博,张宾佳[10](2019)在《大米谷蛋白对大米淀粉凝胶化及凝胶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大米谷蛋白添加量(0%~14%)对籼米淀粉流变、热特性及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米谷蛋白添加量增加,米淀粉的弹性模量峰值(G'_(peak))、黏性模量峰值(G"_(peak))及淀粉凝胶的硬度均呈升高趋势。谷蛋白对米淀粉的DSC吸热峰的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混合体系的焓值随谷蛋白添加量增加而降低。随大米谷蛋白添加量增加,米淀粉凝胶的黏聚性、黏性及回弹性均呈升高趋势。扫描电镜显示,添加大米谷蛋白米淀粉凝胶的孔洞深度增加、直径增大,结构显得较为松散。(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大米淀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试验测得碱提法和酶解法获取的2种淀粉的理化性质,得出如下结论:碱法大米淀粉中的直链淀粉高于酶法大米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碱法大米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低于酶法大米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碱法大米淀粉和酶法大米淀粉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碱法大米淀粉的溶解度对温度更为敏感;2种大米淀粉的淀粉-碘可见光吸收光谱的形状十分相似,都有最大吸收峰;酶法提取的大米淀粉的冻融稳定性比碱法提取的大米淀粉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米淀粉论文参考文献

[1].李洪岩,王静,孙宝国.淀粉热溶出特性对大米黏度品质的影响机理与利用[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陈子月,高维,秦新光.提取工艺对大米淀粉的理化性质影响[J].粮食与油脂.2019

[3].刘成梅,王日思,罗舜菁,丁月平,万婕.两种分子质量大豆可溶性膳食纤维对大米淀粉老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9

[4].杨柳,郭长婕,梁斌.基于直链淀粉含量的大米食味品质评价[J].现代食品.2019

[5].付田田,舒蓝萍,徐理宏,牛丽亚,涂瑾.谷物蛋白肽对大米淀粉理化特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9

[6].张倩,肖华西,杨帆,林亲录.酶法及压热-酶法制备大米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质比较[J].中国粮油学报.2019

[7].张虹,杨晓飞,李倩.高抗性淀粉大米对2型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波动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9

[8].刘誉繁,郑波,曾茜茜,陈玲.高压均质对大米淀粉分子结构及体外消化性能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9

[9].贾素巧,黄士良,曹珍,鲍冠男,颜丽.阿拉伯木聚糖作为大米副产物中主要的非淀粉多糖对其消化率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9

[10].豁银强,袁佰华,汤尚文,于博,张宾佳.大米谷蛋白对大米淀粉凝胶化及凝胶特性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叁种加热方式大米淀粉核磁谱图(a)马铃薯、(b)玉米和(c)大米淀粉(a)马铃薯,(b)玉米和(c)大米淀粉不同种类淀粉的XRD图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基本结构原淀粉,微波加热,快速传导加热及慢...

标签:;  ;  ;  ;  ;  ;  ;  

大米淀粉论文_李洪岩,王静,孙宝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