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巴戟天两种种植模式的植物学性状及药效成分研究

肇庆巴戟天两种种植模式的植物学性状及药效成分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为促进岭南中药材巴戟天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巴戟天"高产、优质、增效、生态"的现代中药种植模式。方法:科学应用比较分析法,对肇庆市德庆金山茶场巴戟天两种种植模式基地开展实地调研。结果:肉桂林下种植巴戟天的基地,土壤有效矿质营养与有机质含量低于坡地连片种植基地20%~23%,但肉桂林基地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较好,伴生植物群落结构较为丰富,提高了林下巴戟天抵御风害或寒潮的能力。植株的茎、叶部形态指标优于坡地连片种植,根部结薯量大,肉质根肥厚,根肉淡紫红色或淡紫色,木心小。检测巴戟天多糖、总黄酮和原花青素等主要药效成分含量表明,肉桂林下收获巴戟天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坡地连片种植(P<0.05或P<0.01),符合中国药典对巴戟天的要求。结论:肇庆巴戟天应用肉桂林下套种的种植模式,较合理解决了坡地连片种植带来的潜在山地环境破坏问题,并且提高了巴戟天的亩产量及其药效品质,为促进南药巴戟天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示范参照。

论文目录

  • 1 试验地概况
  • 2 仪器与方法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土壤基质取样方法和理化性质检测:
  •     2.2.2 巴戟天植物学性状测定:
  •     2.2.3 巴戟天有效成分的检测: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两个巴戟天种植基地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   3.2 两种种植模式巴戟天生长情况比较
  •   3.3 两种种植模式巴戟天的植物学性状分析
  •     3.3.1 巴戟天植株叶部形态比较:
  •     3.3.2 巴戟天植株茎生长形态比较:
  •     3.3.3 巴戟天植株根部形态比较:
  •   3.4 两种种植模式巴戟天肉质根有效成分分析
  •     3.4.1 巴戟天多糖含量比较:
  •     3.4.2 巴戟天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比较:
  • 4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邵玲,李美映,黎学荣,梁广坚,李伊敏

    关键词: 巴戟天,生态种植模式,植物学性状,药效成分,广东肇庆

    来源: 中药材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医药卫生科技,农业科技

    专业: 农作物

    单位: 肇庆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德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基金: 肇庆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N012),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pdjh2019b0530)

    分类号: S567.19

    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19.11.002

    页码: 2480-2485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953K

    下载量: 102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肇庆巴戟天两种种植模式的植物学性状及药效成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