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基缩水甘油醚论文_王冠

导读:本文包含了苄基缩水甘油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甘油,环氧化物,丙烯酸酯,曲霉,竞聚率,磺化,活性。

苄基缩水甘油醚论文文献综述

王冠[1](2019)在《R-苄基缩水甘油醚及其衍生物的聚合及其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S-环氧氯丙烷(S-Epichlorohydrin)为原料,合成了具有单一手性的单体R-苄基缩水甘油醚(R-BnGE)。并利用有机膦腈碱——1-叔丁基-4,4,4-叁(二甲氨基)-2,2-二[叁(二甲氨基)正膦亚基氨基]-2∧~5,4∧~5-连二(磷氮基化合物)(t-Bu-P_4)作为催化剂,苯丙醇(PPA)作为引发剂进行活性可控开环聚合(ROP)合成了聚R-苄基缩水甘油醚(P(R-BnGE))。核磁氢谱表明合成的聚合物结构可控、分子量可控;体积排阻色谱结果是分子量分布在1.06-1.26之间,表明R-苄基缩水甘油醚的开环聚合活性可控。对R/S-BnGE进行了竞聚率的测试:分别以苯丙醇、R-1-苯乙醇和S-1-苯乙醇为引发剂,两种手性单体[R-BnGE]_0/[S-BnGE]_0投料比从10/90、20/90到90/10进行竞聚率的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核磁氢谱测试单体剩余比例并进行计算。叁组竞聚率的试验测试和计算结果都约等于1.0,表明了R/S-BnGE在形成聚合物时是无序聚合。对P(R-BnGE)进行改性,得到聚合度(DP)是95和400的N-(3,5-二甲基苯基)甲酰胺基取代的R-缩水甘油聚合物即P(R-GE)衍生物。将S-环氧氯丙烷、R-苄基缩水甘油醚、聚R-苄基缩水甘油醚、聚R-缩水甘油和N-(3,5-二甲基苯基)甲酰胺基取代的R-缩水甘油聚合物进行圆二色光谱比较,变化的具体数据为:S-Epichlorohydrin:+6.22°,R-BnGE:-1.41°,P(R-BnGE):-1.48°,P(R-GE):-1.39°,P(R-GE)衍生物:+51.01°,可知手性化合物R-S的转变发生了两次。最后制备P(R-GE)衍生物的手性固定相和手性分离色谱柱。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90/10;流速为0.1 ml/min时测试手性分离能力。结果表明聚合度DP_(H NMR)=95(分子量Mw_(H NMR)=21 200)和聚合度DP_(H NMR)=400(分子量Mw_(H NMR)=88 600)的P(R-GE)衍生物氨丙基硅胶手性固定相无明显分离能力。(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翁子骧,黄笔武,郑雪琳,姜安坤[2](2011)在《纳米SiO_2/苄基缩水甘油醚丙烯酸酯活性稀释剂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苄基缩水甘油醚丙烯酸酯(BGEA)、纳米二氧化硅与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KH570)合成了一种纳米SiO2改性的活性稀释剂SiO2-BGEA。利用SEM观察固化薄膜的断裂截面与表面。后将SiO2-BGEA作为稀释剂加入到环氧丙烯酸树脂中配制成光固化涂料,利用TG、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对其光固化膜的热性能、透明度等性能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11年05期)

王珊[3](2011)在《生物法制备光学纯苄基缩水甘油醚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研究以苄基缩水甘油醚为底物,采用两轮筛选的模式,即先初筛后复筛,从各地采集的特殊土壤中筛选到31株具有环氧化物水解酶活性的菌株,其中有11株表现出对映选择性。从中选择对映选择性最高的一株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ITS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确定其为黄蓝状菌(Talaromyces flavus),并命名为Talaromyces flavus ZJUTZQ159。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菌株Talaromyces flavus ZJUTZQ159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初始pH及底物诱导对生物量、酶活、e.e.s值及E值四个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温度为30℃,初始pH为4.0时发酵66h,该菌的生物量及酶活都达到最佳状态,且发现该菌所含环氧化物水解酶不需要底物诱导,为组成型酶。同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碳源、氮源及金属离子的最佳添加量,最终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20g/L、黄豆粉15g/L、NaNO_3 1g/L、K_2HPO_4·3H_2O 1.0g/L、KCl 0.5g/L、MgSO_4·7H_2O 1.476g/L。在最佳条件下,该菌的酶活达到18.66U/gDCM。对菌株Talaromyces flavus ZJUTZQ159水解动力学拆分苄基缩水甘油醚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得知,该菌株在pH8.0的磷酸钾缓冲液体系中,助溶剂为二甲基亚砜,底物浓度为15mmol/L,温度为25℃的条件下反应4h,可获得最高e.e.s值,为96.4%,E值为7.16。同时研究该菌对底物的特异性发现,对苯环上不同位置有取代基的底物,该菌的对映选择性会大大降低。(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1-06-01)

翁子骧,黄笔武,郑雪琳,姜安坤[4](2011)在《活性稀释剂苄基缩水甘油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苄基缩水甘油醚和丙烯酸为原料合成活性稀释剂苄基缩水甘油醚丙烯酸酯(BGEA),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和阻聚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10℃左右,催化剂N,N’-二甲基苄胺质量分数为0.9%,阻聚剂对甲氧基苯酚质量分数为0.2%.后将BGEA作为稀释剂加入到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树脂中配制成光固化涂料,利用TG、AFM等表征手段对光固化膜的热性能、表面形貌及物理机械性能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11年02期)

王珊,陈林,陈云云,魏春,朱勍[5](2010)在《药物中间体(R)-苄基缩水甘油醚的生物法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手性苄基缩水甘油醚,以苄基缩水甘油醚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对映选择性水解拆分苄基缩水甘油醚,获得相应(R)-对映体的菌株,经鉴定为白曲霉,命名为Aspergillus candidus ZJUTZQ041。并利用其冻干细胞,对苄基缩水甘油醚的生物催化拆分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在30℃,磷酸钾缓冲液pH7.6,细胞与底物比为9∶1,助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条件下转化12 h,剩余R型底物的e.e.s值能从62.7%提高到94.7%。(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10年06期)

朱丽丽,陈正国,李丽雯,何普武[6](2009)在《聚缩水甘油苄基醚磺酸新型离子液体功能高分子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聚缩水甘油苄基醚为预聚体,首次设计合成出了一类新型的阴离子型离子液体功能高分子(ILFPs),包括不同分子量及磺化度的均聚聚缩水甘油苄基醚磺酸叁乙醇胺盐(SPBzGE Li)、不同结构组成及磺化度的缩水甘油苄基醚-缩水甘油正丁基醚共聚磺酸叁乙醇胺盐(SPBzBuGE Li)。考察磺酸聚醚分子量、浓度、磺化度、组成及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物水溶液表面性能、电化学窗口值及电导率值的影响发现:对同一组分的磺酸聚醚叁乙醇胺盐,降低分子量,增加水溶液浓度及升高温度有利于动态表面性能的提高;对SPBzBuGE Li,随着分子链BuGE单元含量的增加、-SO~3-基团含量的减少,动态表面性能提高;各ILFPs的电化学窗口均在2.0V左右,SPBzGE Li的电化学窗口略宽于SPBzBuGE Li,且随着共聚组分中BuGE含量的增加,电化学窗口逐渐变窄;25℃下测得各ILFPs电导率值均在2.5×10~(-3)S/cm左右,高分子链中BuGE含量的多少对电导率值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期刊2009-08-18)

朱丽丽,陈正国,罗川,何普武[7](2009)在《聚缩水甘油苄基醚磺酸叁乙醇胺盐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叔丁基锂引发缩水甘油苄基醚聚合,得到不同分子量的聚缩水甘油苄基醚预聚体(PBzGELi),再以氯磺酸磺化,叁乙醇胺中和得到了不同磺化度的聚缩水甘油苄基醚磺酸叁乙醇胺盐(SPBzGETEA)。结合VPO,NMR,FTIR等分析手段对每步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聚合得到的PBzGELi分子量一般在1000~4000,聚合机理符合末端立构聚合模型;所得聚缩水甘油苄基醚磺酸的平均磺化度在300以上,其苯环的邻,间,对位取代反应活性相差不大;得到的聚缩水甘油苄基醚磺酸叁乙醇胺盐为离子液体功能高分子。(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09年01期)

罗川,陈正国,潘守伟,周海平[8](2007)在《聚缩水甘油苄基醚及其磺化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氢氧化钾做引发剂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聚缩水甘油苄基醚预聚体(PBzGE),对其碳谱进行了详细的归属,再用浓硫酸进行磺化,得到不同磺化度的磺酸聚醚(SPBzGE)。通过VPO,NMR,FT-IR测试了聚醚预聚体的分子量,并且对预聚体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归属。制得了分子量在1000~3000的预聚体,SPBzGE的磺化度大于110%。(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07年04期)

周亚洲,王中玉,余国锋[9](2004)在《缩水甘油苄基醚聚合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气干型不饱和聚酯,在叁氟化硼-乙醚存在下,对缩水甘油苄基醚进行开环聚合,制备了具有一定聚合度的缩水甘油苄基醚聚合体,聚合体的产率达到97.6%,测定了聚合体的粘度、分子量、聚合度等参数,并对其结构作了红外分析。探索了聚合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加入催化剂和反应时温度分别为45℃~54℃和40℃,催化剂的加入量和加入时间分别为1.8mL和25min时,产物的产率和分子量都最高。(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4年06期)

明飞平[10](2004)在《环氧化物水解酶拆分苄基缩水甘油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环氧化物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手性合成砌块,可以方便地合成许多有生物活性的手性化合物,因而在手性合成和医药工业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手性苄基缩水甘油醚(benzyl glycidyl ether, BGE)是许多昂贵新型药物合成的原料和关键中间体,如(R)-BGE是合成acetogenins等一大类免疫抑制剂的重要原料;MMOL/LP-2抑制剂ABT-770是一种新型抗癌药物,(S)-BGE是其合成的原料;SPIKET-P是海洋天然药物spongistatin 1的新型药效团,具有抗肿瘤的作用,(R)-BGE是合成SPIKET-P的起始原料。本文即试图筛选能高度对映体选择性的水解外消旋BGE的菌株,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和拆分条件进行研究。 以BGE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到了8株环氧化物水解酶产酶菌株,其中一株黑曲霉G5对映体选择性很高,能将BGE立体选择性水解,保留(R)-BGE。 该菌株产生EH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1.0%、玉米浆2.0%、NaCl1.0%,初始pH为4.0。250 ml叁角瓶装30 ml,120 r/min摇床上30℃培养30h后收集菌体。对20 mmol/L底物,水解3h后保留(R)-BGE,其ee值达100%。 最适拆分条件为:底物BGE浓度20 mmol/L,pH 6.5,用50 mmol/LTris-HCl缓冲液配制转化液,菌液量与转化液量比为5,转化液中添加20 g/L的吐温60,于30℃下进行转化。转化3h后(R)-BGE的ee值达到100%,转化率为43.3%。 在最适转化条件下,利用200 mg/ml的冻干粗酶制剂对200 mmol/L BGE进行转化,7h后(R)-BGE的ee值达100%,转化率为45.3%,表明该酶制剂可用于高浓度BGE的拆分。(本文来源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期刊2004-05-01)

苄基缩水甘油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苄基缩水甘油醚丙烯酸酯(BGEA)、纳米二氧化硅与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KH570)合成了一种纳米SiO2改性的活性稀释剂SiO2-BGEA。利用SEM观察固化薄膜的断裂截面与表面。后将SiO2-BGEA作为稀释剂加入到环氧丙烯酸树脂中配制成光固化涂料,利用TG、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对其光固化膜的热性能、透明度等性能进行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苄基缩水甘油醚论文参考文献

[1].王冠.R-苄基缩水甘油醚及其衍生物的聚合及其性能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2].翁子骧,黄笔武,郑雪琳,姜安坤.纳米SiO_2/苄基缩水甘油醚丙烯酸酯活性稀释剂的制备与表征[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1

[3].王珊.生物法制备光学纯苄基缩水甘油醚的初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

[4].翁子骧,黄笔武,郑雪琳,姜安坤.活性稀释剂苄基缩水甘油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性能表征[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1

[5].王珊,陈林,陈云云,魏春,朱勍.药物中间体(R)-苄基缩水甘油醚的生物法制备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0

[6].朱丽丽,陈正国,李丽雯,何普武.聚缩水甘油苄基醚磺酸新型离子液体功能高分子合成与表征[C].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9

[7].朱丽丽,陈正国,罗川,何普武.聚缩水甘油苄基醚磺酸叁乙醇胺盐的合成与表征[J].胶体与聚合物.2009

[8].罗川,陈正国,潘守伟,周海平.聚缩水甘油苄基醚及其磺化物的合成与表征[J].胶体与聚合物.2007

[9].周亚洲,王中玉,余国锋.缩水甘油苄基醚聚合体的制备[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

[10].明飞平.环氧化物水解酶拆分苄基缩水甘油醚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催化剂用量对苄基缩水甘油醚与BGEA含量对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树脂体系...苄基缩水甘油醚的红外谱图用S-环氧氯丙烷合成的苄基缩水甘油合成的苄基缩水甘油醚的高效液...购买的R-苄基缩水甘油醚商业标...

标签:;  ;  ;  ;  ;  ;  ;  

苄基缩水甘油醚论文_王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