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组织论文_立心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产业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织,产业,区域,集群,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桑蚕。

区域产业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立心[1](2018)在《把安康建设成为区域生态产业组织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市推动交通优势向开放优势、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变,但交通瓶颈制约仍然突出,枢纽功能尚未有效释放,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丧失了后发赶超的大好机遇。因为枢纽经济既可以建立在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基础之上,也可以通过特色产业的壮大、规模经济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安康日报》期刊2018-03-29)

李雯雯[2](2015)在《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的区域差异及原因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关系到整体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而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都获得了快速成长,而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却仍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的农村金融改革制度也无法满足经济发展与市场结构均不相同的东、中、西部农村地区各自对金融的需求,而这些问题大都归因于产业组织问题。在此背景下,面对农村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工业化、城市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的区域差异并基于演化视角对其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解释,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入考察中国东、中、西部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的客观现实和相关研究基础上,系统回顾和借鉴产业组织理论与演化经济学理论,准确界定相关概念,建立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选取相关的经济指标来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的区域差异;进而运用演化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来对产生的差异进行解释;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文章运用历史的角度、动态的思想考察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从而发现在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下,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方向不断演化,因此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是一个缓慢演化的过程。第二,文章选取相关的经济指标分析后发现:与中西部相比,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更为多元化,支农资金配置与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均较高;而中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贷款定价政策则较东部更为优惠;此外,叁大区域的贷款投向也有所区别,东部地区贷款主要向非农业发展投放,而中西部地区则主要投向农业生产。第叁,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演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在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信息因素、金融需求与政府作用的环境下,产业组织中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然而推动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演化的重要推动力则是遗传机制、变异机制与自由选择机制。正是在这叁大机制的推动下,使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演化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5-01-07)

龚绍东[3](2014)在《区域工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组织结构形态的演进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形态分析的视角,通过采用"蜂巢型结构"形态模型描述分析区域工业不同阶段的空间形态和组织形态的演进过程及其特征,并探寻区域工业空间形态和组织形态创新,发现:区域工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组织结构形态的演进,本质上具有与生物组织结构形态进化相类似的性质。应该把区域工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组织结构形态的演进,看作是产业生态群落和生态组织结构形态的改变,环境和制度是促使其变化的重要动因,可以借助新制度下的新体制机制作用来实现空间形态和制造形态的优化创新。(本文来源于《区域经济评论》期刊2014年02期)

岳芳敏[4](2013)在《从产业集群到区域创新系统: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集群升级方向与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目标和路径是什么?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发现,产业集群升级理论主要是基于产业视角;通过观察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实践,基于产业组织视角,提出产业集群升级目标和方向是区域创新系统。这需要分叁个阶段完成,首先是建设与完善集群创新网络,通过嵌入技术服务组织,加强集群网络各节点的互动合作创新,提升集群创新能力,推动集群升级为创新型集群;再在引入风险投资等融资渠道的基础上,使创新型集群具备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同时,还要加强产城互动转型,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构建分工完善的大中小城市体系,促进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的发挥。(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07-06)

岳芳敏[5](2013)在《从产业集群到区域创新系统——产业组织视角下的集群升级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发现,产业集群升级理论主要是基于产业视角;同时观察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实践,基于产业组织视角,提出产业集群升级目标和方向是区域创新系统。需要分叁个阶段完成,首先是建设与完善集群创新网络,通过嵌入技术服务组织,加强集群网络各节点的互动合作创新,提升集群创新能力,推动集群升级为创新型集群;再在引入风险投资等融资渠道的基础上,使创新型集群具备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同时,还要加强产城互动转型,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构建分工完善的大中小城市体系,促进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的发挥。(本文来源于《岭南学刊》期刊2013年03期)

肖立新[6](2012)在《区域创新视角下的广西桑蚕产业组织管理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广西桑蚕产业组织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广西桑蚕产业组织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并在总结国内外桑蚕产业组织管理创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广西桑蚕产业组织管理创新的对策:确立龙头缫丝企业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健全桑蚕产业组织管理体系,推广产业化经营模式。(本文来源于《西部经济管理论坛》期刊2012年04期)

薛庆辉[7](2012)在《论区域物流产业组织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国外学者对物流战略联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John L.Gattorna(1988)[]提出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区域战略联盟整合物流作业,随后,Hans-Christian Pfohl(2004)[]、Donald J.Bowersox(2004)[]、分别从竞争、供应链、联盟组织角度对物流战略联盟运营管理过程进行深入研究。而我国学者对有关物流战略联盟的研究相对于国(本文来源于《福建质量管理》期刊2012年12期)

肖立新[8](2012)在《区域创新视角下的广西蚕桑产业组织管理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组织管理方式,有效地推进了当地蚕桑产业的发展。但是技术创新主体不明确,企业与蚕农利益分配不合理,桑蚕产业区域化、集约化生产程度不高。通过对国内外桑蚕产业组织管理的比较研究,认为只有确立龙头缫丝企业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健全桑蚕产业组织管理体系,推广产业化经营模式,才能提升蚕桑产业的发展水平。(本文来源于《北方蚕业》期刊2012年02期)

王云峰[9](2011)在《西部地区农业区域专业化研究:产业组织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演进,世界范围内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从横向上看生产者由分散走向联合,从纵向上看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由独立走向一体化。以自然区位布局为基础,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布局区域化与生产经营专业化的结合,即农业区域专业化。在理论层次上,以区域分工、规模经济、产业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理论为基础,本文分别分析了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内涵、演化机理及产业组织在其演化中的作用机制,把农业区域专业化视为规模化与专业化交织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在农业地区专业化即自然区位布局的基础上,农业生产部门和经营部门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和涉农企业联系起来,并且随着农业分工从多样化到专业化的深化、生产经营从分散化到规模化的联合,高级阶段的农业区域专业化最终表现为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在实践层次上,本文首先总结了西部农业区域专业化的现状和问题,从自然、经济和体制叁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对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组织历史演进的考察,从经济、社会、政策和制度等方面研究了其演进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组织角度分析了西部农业区域专业化主体结构和内部组织协调。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本文对西部地区农业区域专业化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测算西部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规模比较优势,选择油菜为研究对象,并建立了一个包括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考察了西部地区农业区域专业化水平。不同区域的对比研究发现,农业区域专业化必须强化比较优势的发挥、强调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衔接、重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最后,论文在分析和总结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目的、原则和思路的基础上,探讨了西部地区农业区域专业化水平提升的实现路径,认为西部地区农业区域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应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加强农业生产要素联合,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从农业经营的角度着重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同时,政府作为农业区域专业化体系中的公共服务部门,还应加大农业宏观调控的力度。(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1-05-01)

张鸣[10](2010)在《产业组织理论视域下的区域报业市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报业市场具有显着的区域化特征。区域性报业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省级党报集团与省会城市党报集团之间的竞争。受政党体制和媒体公共产品属性约束,属地化管理制度仍将适用于较长时期。尽管从集中度指标来看,区域报业市场呈现较为合理的寡头垄断特征,但实质上区域报业市场结构并不理想。理想的报业市场结构是具有差异化基础和较高技术性壁垒的区域性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本文来源于《当代传播》期刊2010年05期)

区域产业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关系到整体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而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都获得了快速成长,而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却仍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的农村金融改革制度也无法满足经济发展与市场结构均不相同的东、中、西部农村地区各自对金融的需求,而这些问题大都归因于产业组织问题。在此背景下,面对农村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工业化、城市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的区域差异并基于演化视角对其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解释,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入考察中国东、中、西部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的客观现实和相关研究基础上,系统回顾和借鉴产业组织理论与演化经济学理论,准确界定相关概念,建立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选取相关的经济指标来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的区域差异;进而运用演化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来对产生的差异进行解释;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文章运用历史的角度、动态的思想考察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从而发现在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下,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方向不断演化,因此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是一个缓慢演化的过程。第二,文章选取相关的经济指标分析后发现:与中西部相比,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更为多元化,支农资金配置与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均较高;而中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贷款定价政策则较东部更为优惠;此外,叁大区域的贷款投向也有所区别,东部地区贷款主要向非农业发展投放,而中西部地区则主要投向农业生产。第叁,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演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在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信息因素、金融需求与政府作用的环境下,产业组织中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然而推动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演化的重要推动力则是遗传机制、变异机制与自由选择机制。正是在这叁大机制的推动下,使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演化存在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产业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立心.把安康建设成为区域生态产业组织中心[N].安康日报.2018

[2].李雯雯.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成长的区域差异及原因解释[D].宁波大学.2015

[3].龚绍东.区域工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组织结构形态的演进与创新[J].区域经济评论.2014

[4].岳芳敏.从产业集群到区域创新系统: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集群升级方向与路径[C].第十二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5].岳芳敏.从产业集群到区域创新系统——产业组织视角下的集群升级方向[J].岭南学刊.2013

[6].肖立新.区域创新视角下的广西桑蚕产业组织管理创新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

[7].薛庆辉.论区域物流产业组织整合[J].福建质量管理.2012

[8].肖立新.区域创新视角下的广西蚕桑产业组织管理创新研究[J].北方蚕业.2012

[9].王云峰.西部地区农业区域专业化研究:产业组织的视角[D].兰州大学.2011

[10].张鸣.产业组织理论视域下的区域报业市场研究[J].当代传播.2010

论文知识图

东北地区整体冰雪旅游空间布局优化区域产业组织及其地域空间结构...区域物流区域现代物流模式探讨(2)区域物流区域现代物流模式探讨(1)产业的生物网络组织示意图预测子系统作用机理预测子系统通过对目...

标签:;  ;  ;  ;  ;  ;  ;  

区域产业组织论文_立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