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输电与辅助服务的若干理论及应用问题研究

电力市场输电与辅助服务的若干理论及应用问题研究

刘敏[1]2003年在《电力市场输电与辅助服务的若干理论及应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建立电力市场是国际和国内电力工业的发展趋势。在各国的电力改革中,其中一个主要热点是辅助服务的解捆。本文从国内外近叁年的辅助服务研究资料中总结出:发电侧辅助服务的定价问题和电网调度侧关于主辅电力市场的协调问题仍旧是各国需要努力探索的。本论文把新型的辅助服务理论与我国的改革实践相结合,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1.独立于主市场(电能市场)之外的辅助服务市场结构;2.发电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协调优化调度的数学模型和一种由顺序调度法与同时调度法结合而成的最优协调调度方法;3.一种新的辅助服务市场招标及其交易的方法;4.备用容量辅助服务市场的可中断负荷(IL)管理数学模型;5.特定输电服务的固定成本分配方法。 通过实例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果:1.研发了发电和辅助服务市场协调优化调度模型的软件系统,并把它们应用于实际,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2.通过实例得出这个辅助服务市场招标与交易的新方法能够明显减少辅助服务的总成本。采用这个新方法可以使市场运营管理机构通过招标得到最优的辅助服务方案,同时遵守给定的辅助服务市场规则。根据新方法开发的软件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当投标数量低于100,不同投标价格数目低于50,该软件的计算速度可满足实时运行要求。但当投标数量和投标价格数目不断增加后,该软件需进一步改善计算功能,才能满足实时运行要求;3.将IL作为二级备用容量服务措施之一,设计了IL的市场结构及其运作模式,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其市场功能效果。将每条负荷母线上的边际网损系数放入到数学模型中,以此考虑了投标者地理位置的影响。模型中考虑了系统运行备用预测值对IL投标行为的影响(作用)。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IL市场的运作可以减少电网峰荷需求,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IL合同的最优化设计,可以使得IL成为一项很有效的措施;4.本文给出了用于指导制定“短时”输电服务价格的一个比率a的计算方法及其实证分析。应用这个比率来指导输电固定成本在“短时”,服务上如何分配。这个比率给出了与长期输电服务相比,“短时”服务应该分摊的输电固定成本的比例。输电成本的合理分摊对于电力市场公平竞争、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实例计算结果表明,a值在相当大的模拟分析范围内稳定性能很好,可以将它推广到更大的电网中去。

戴平生[2]2004年在《我国电力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研究电力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即电力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在其形成及运动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或制约。近十几年来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正逐渐成为世界电力工业改革的主流,改革的目标在于打破电力行业垄断,在发电、售电环节逐步引入竞争,从而提高整个电力行业的生产效率,让用户享有更加优质低廉的用电服务。我国从1999年就开始了发电侧竞价上网的尝试,但由于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不相适应,这项工作进展十分缓慢。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电力改革没有得到经济理论的必要支持,而电价形成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核心。研究电力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不仅要充分借鉴较早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英美等国经验,而且还要结合我国电力市场的价格理论实践,这样才能提出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电价改革建议。 本文立足于国内的电力市场实际,对我国电力价格的形成进行了系统的经济学分析,从电力市场价格管制的研究入手,认为集资办电引发的价格双轨制,造成了社会各利益团体的寻租行为;同时用电侧歧视定价客观上增进了社会福利,实质上是对垄断自身负效应的一种抵消。我国电力价格的形成还受到了上游煤炭产业和下游电力用户(需求侧)的影响,金融工程也为市场化的电力定价提供了必要的工具,经济学的实验方法对理解市场支配力和需求侧参与报价抵消市场支配力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共八章。第一章构成了第一部分,综述电力市场定价的有关研究;第二、叁章构成了第二部分,对电力市场价格管制、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进行了经济学分析;第四、五章构成了第叁部分,分析煤炭价格和需求侧对电力市场定价的影响;第六至八章构成了第四部分,介绍金融工程和经济学实验方法在电力市场定价中作用。 本篇论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让作者较为满意:一、本文是国内较早论文摘要利用经济学理论对电力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的论文,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较为零散。二、本文在研究电力市场价格管制的基础上,对我国电力市场的寻租行为进行了详尽、系统的分析,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还缺乏这方面的细致分析;叁、本文在研究用电侧价格的基础上,对零售环节的歧视定价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是国内在这一领域较早进行研究且较为完整的论文。目前国内的电力定价理论只承认差别定价而回避歧视定价,文中在区分两种定价方法的同时阐述了歧视定价的积极意义;四、本文在影响电力市场价格形成相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详尽、系统的阐述,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比较零散,还不能形成整体的观点;五、本文在电力工业的市场化研究中介绍了实验经济学方法,这一方法为理解和消除市场支配力提供了一种十分有力的工具,文中利用国外的实验数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由于经济学实验近两年才被介绍到国内,目前利用该方法研究电力市场定价的文章在国内还很少看到。此外,本文还对金融工程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归总,阐述了资金筹措和金融工具对电力市场定价的影响。

丁伟斌[3]2008年在《中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以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力交易制度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电力交易制度,因此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交易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试图从内涵、动力与机制设计叁个递进的视角对中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进行系统分析,具体研究层次及内容如下:首先,是一个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状况的概述,作为后继研究的一个基础,对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研究对象、主体、关键概念进行科学和规范化的界定,尤其是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交易制度的概念与内容的阐述。尝试对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下的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内涵进行经济学范式分析。其次,在初步解决了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内涵问题后,再从解除管制和电力竞争两个方面对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进行分析,针对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效率进行系统的论述。最后,在上述基础上对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下的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制度设计进行规范性(Normative)分析,借助类似于路线图(Road Map)的分析范式,提出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力交易制度的原则与构想。最后针对若干我国电力交易制度中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关键问题进行进一步阐述。全文共有九章,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2、3章,主要是研究的概述性部分;第二部分包括第4、5、6、7、8章:第4章主要对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内涵进行分析,第5、6章是对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进行分析,第7、8章是对我国电力交易制度进行制度设计;第叁部分为第9章,主要是研究的总结、政策建议和展望。本文主要创新点和研究结论可归纳为内涵、动力与机制设计叁个方面:关于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内涵方面:(1)本研究从系统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出发,结合对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理解,创新性地提出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四个发展元:社会元(S)、经济元(E)、环境元(H)、政治元(P),并指出电力交易制度构建在发展内涵上的双重兼容性,建立了对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内涵的认识框架。基于电力发展目标的多元性,本研究建立一个考虑CO2排放约束的整合资源规划模型,来分析环保要求会对电力供给规划产生的影响。将电力交易制度构建与电力体制改革制度化关联的历时结构的演进机制理解为一种重迭嵌入,并分为过渡性嵌入和移植性嵌入两种方式分别进行解释,极为形象地揭示了本研究所要讨论的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下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内涵;同时论证了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会形成一个新的决策集。新的决策集形成的决策或者某种变异性决策,单独看并不合算,但如果一种具体制度以外已经有了一种互补性制度,或者参数发生了变化,那么两个制度之间的相互支持会使得新决策获得强大的推力。关于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方面:(2)将改革红利的共同诉求的理论引入对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分析当中,论证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动力可以归结为:各主体获得改革红利仍然是电力改革的主要动力;各主体对改革的激励构成电力改革的推动力;日益对外开放的中国对于电力改革产生外部压力;改革的法制化成为电力改革的内在张力。将电力交易制度改革理解为一种“共有信念的自我维系系统”。指出电力交易制度不是凝固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要求的提高,进行创新性的适应和构建。因此多样性的电力交易制度均衡也提供了相互学习、不断试验的机会和机遇等,从而保证了电力交易制度的构建保持创新能力。(3)利用价值链理论、小生境理论进行产业层面的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分析,丰富了论证的理论深度和完整性。利用Panzar-Rosse模型对我国电力行业的竞争态势进行实证分析,Panzar-Rosse模型作为一种非结构性方法,无需事先知道每个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就可以定量评价市场结构与竞争程度的高低。利用Translog生产函数,结合浙江样本数据,对我国配售电业的最小有效规模进行了分析。(4)由于中国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电力交易价格,因此从定价效率的角度论述我国电力制度构建的动力存在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文献分析中,大多是一种定性的概括论述。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避开具体价格数据的束缚,利用峰谷定价模型,通过构建四种市场竞争结构模型进行电力定价效率的博弈均衡分析,结论是:如果我国电力行业的售电侧市场不开放,仅仅开放发电侧市场,并不会有定价效率的提升和社会福利的提高,所以发电侧的开放能带来的改革红利甚少,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符合。如果逐步开放售电侧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增加,那么定价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都会有明显的改善,从而在理论上阐明了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动力源泉。关于电力交易制度的机制方面:(5)我国电力交易制度的构建一定是一个渐进的、分阶段推进的进程。我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阶段性方案可以是:着力进行区域性与全国性电力市场体系的初步构建,全面开放发、输、配电业,允许电力代输以及直供电力等交易模式。在由原有国家电力公司继续承担电力最后供应义务和调度义务的前提下,开放民营公司进入各类电力业务经营。在阶段性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和自由竞争的程度,最终将区域性和全国性的电力市场垂直分割为发电、输电、配电以及售电业四种电力企业,并采取类似电力池的交易模式或双向合约交易模式,成立集中交易的电力交易所PX及配以电力的场外交易,成立独立系统调度制度(ISO)。(6)输电体制改革(假定已经将售电环节分离),应在已经基本完成的我国输电网络的功能性分割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结构性分割,可以要求电网公司在成立控股公司的安排下,将其业务作结构性的分割,分别成立输电与配电公司,其中输电公司负责电力调度与输电网络的规划、运转与维护,并且仍需建立公平的调度机制,而其它部门则回归市场竞争。(7)国家叁级电力市场是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一直以来,没有文献系统地阐述电力市场的分层机理以及需要区域性电力市场作为一个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基石的理论问题。本研究利用古诺二期博弈模型的推理来分析形成不同层次电力市场的内涵,这就从理论上阐明了电力市场的分层机理以及需要区域性电力市场作为一个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基石的理论问题。

唐仲伟[4]2006年在《在SMD理念下对我国电力市场的探索》文中提出2002年7月,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在总结现有电力市场发展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标准电力市场设计法案,目的在于为美国各州提供相对标准化的电力市场规则,指导美国电力市场建设和发展,确保电力市场的竞争力的高效性,并维持市场条件下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激励投资。标准电力市场设计以提供公平、开放的输电服务为基础,以消除输电服务中歧视性行为的维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为目标,通过设计新颖、灵活、公平、开放的输电服务的开放、透明的电力市场,为所有市场参与者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并且为发输电设备的投资提供相对准确的价格信号。SMD主要在输电服务、输电定价、输电阻塞管理、市场体系等方面分别提出了标准化的设计思想。提供公平、开放的输电服务是决定电力市场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将输电服务和输电定价作为研究的核心,结合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提供一个电力市场的标准市场结构,在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实时性平衡的前提上,为交易者提供尽可能灵活和交易方式。电力市场发展的大方向是以双边合约交易为主,日前电量市场和实时电量市场为辅的组织模式,由于双边交易直接在电能交易双方之间进行,并不需要一个特定的交易市场,因此将电量市场的设计重点放在日前电量市场和实时电量市场。以双边交易取代统一购买的形式,电网公司不参与到双边交易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维持基在电力交易的公平性的公正性。在SMD体系中增加了实时辅助市场的交易,进一步优化配置整个系统中的辅助服务资源,增强系统调度的灵活性。SMD提出了输电服务方式、输电定价方法、输电阻塞管理方法、市场体系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电力市场领域最新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电力市场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很有必要借鉴国外电力市场设计中的新思想,推动我国电力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SMD的本身对我国来说是可以借鉴的。美国与我国的有着类似的情况,整个国家不同区域内分别进行着电力市场改革,面且在自行设计符合各区域实际的市场结构,虽然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也有很多可以统一的地方,“标准”就意味着希望各区域的电力市场建设能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便于各区域市场间的协调及市场监管。我国刚刚进行的“厂网分开”与SMD中输电服务必须与发电分开相一致,下一阶段,在区域电力市场基本成熟,系统调频调峰容量充足的条件下,如何确保电网公司向所有电网使用者提供公平和开放的输电服务?这应该是我国电力市场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SMD体系中关于输电服务的输电定价的设计思想,加强对电网公司的监管,提出有效的输电定价方案,以促进我国未来电力市场的良性发展。在制订输电定价方法时主要应考虑供电组织各自在系统中所占的份额分摊输电成本,电能用户支付入网费。SMD体系涵盖了输电服务、输电定价、电力市场体系及价格机制等众多内容,其中许多设计思想和理念以及市场具体结构和实施方法,都对我国当前的电力市场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工作:1.总结了SMD的输电服务,探讨了现有输电服务的类型、输电网络的特性和输电定价的方法。2.研究了SMD的输电定价方法,探讨了现有输电固定成本分摊问题、输电网损分摊问题和输电阻塞定价方法。3.总结了SMD理念下的市场结构设计,探讨了现有市场的运营模式、竞标模式和交易出清问题。4.总结了SMD理念对我国电力市场结构设计、输电服务和定价、市场监管等诸多方面的启示。

舒立平[5]2004年在《市场环境下电网安全运行策略及输电模型的研究》文中提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放松管制、实行市场化是世界电力工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电力工业改革在市场经济潮流的推动下正在逐渐展开。然而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安全性的矛盾更加突出。与垄断时期相比,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的运营方式以及各市场参与者的经济策略都有了很大不同,电网安全运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优化利用的同时如何确保电网的安全、优质、稳定、可靠运行,已成为电力系统领域全球范围的重大问题。本文致力于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安全运行策略及输电模型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的安全运行涉及到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如何刺激市场参与者共同维护系统安全的积极性;二是电网运行面临不安全风险时,在市场规则允许范围内采取何种措施降低风险。本文首先从各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包括市场规则、电网规划方法、系统的实时运行和安全稳定控制手段。由于影响电网安全的因数众多,文章主要从电力市场模式及其对电网安全性影响、ATC的信息发布、输电服务(主要包括阻塞管理、辅助服务及输电服务定价)几个大的方面来论述电力市场条件下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策略。并对照传统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过程,将这几个方面归纳为预防控制、纠正控制、紧急控制和恢复控制等不同的控制过程。 其次,在重点分析电力市场模式及其对电网安全性影响的基础上,介绍了部分国内外电力市场模式及其保证电网安全性的措施,构建了我国未来区域电力市场、叁峡电力市场模式及叁峡电站的交易方式,计算了叁峡电厂在和不同的对象交易时对叁峡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提出了联营模式下现货市场交易计划模型和多级电力市场的交易计划模型,通过算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有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 ATC是电力市场条件下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目前,ATC计算方法大多是从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的角度出发,即使考虑各种动态稳定约束,也通常是以代数方程的形式处理。但事实上这些方法并不准确,尤其对稳定问题比较突出的电网。考虑到叁峡电力系统的稳定情况以及ATC计算应平衡技术性和商业可行性的原则,提出了计及暂态稳定约束的概率水平下ATC计算模型及方法,该模型将暂态稳定约束和发电机的出力概率统一考虑,使其能为市场提供更为合理的信息。针对我国互联电网,提出了基于直流潮流的ATC快速计算模型,在该模型中采用直流分布因子法来计算两个区域之间的ATC,在保证一定精度的条件下,可以较大地提高计算速度,增加算法的实用性,并用此模型对我国部分大区电网间的ATC进行计算,找出了系统的薄弱环节。 根据电力系统的物理特点,国际电力市场对确保电网安全运行比较认同的经验是:输电系统必须开放;输电系统的所有权和运行权可以统一也可以分开,但输电系统的运行必须是垄断的。因此,文章紧接着对输电服务进行了重点论述,主要涉及阻塞管理、阻塞成本在转运交易中的分摊、辅助服务及输电服务定价,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阻塞管理是市场条件下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核心。阻塞管理的目标是制定一系列规则,有效地控制发电机和负荷,使系统的短期运行具有一定的安全和可靠性裕度,同时为系统的长期投资规划提供有效信息。在分析国外电力市场中的阻塞管理方法、不同市场模式下的阻塞调度模型以及阻塞成本分摊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分级电力市场结构和基于改革初期大区电力市场是一个以双边交易为主导的电力市场,提出了一种基于合同优先原则的分级电力市场的阻塞调度模型。为了和现货市场交易计划模型相适应,提出了一个考虑发电机出力变化率约束的下级联营体市场的阻塞调度和定价模型,并进行了算例和对比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我国电力市场改革初期,将存在多种模式的市场结构,相应的转运交易将大量存在,因此,提出了一种命名为加权最小距离的分摊方法。该方法在只进行少量最优潮流计算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加权优化函数来尽量消除转运交易之间的交叉影响,使转运电网的阻塞成本在多个转运交易中尽可能公平合理地分摊。算例结果显示本方法能提供一定的优化运行信号,也有助于消除转运定价的不连续性,为保持转运交易市场的稳定性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条件。 辅助服务主要用于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的质量,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它被赋予了新的内容,辅助服务的获取不再服从系统的统一调度,辅助服务的定价也成为市场参与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在介绍辅助服务分类、电力市场环境下辅助服务的获取方法和国际上一些典型电力市场中的辅助服务市场后,.提出了一种考虑电压静态稳定性的无功电力定价模型。无功电价包括实时容量电价和边际运行电价,其中,无功容量电价是基于用户的实时无功容量需求,而边际运行电价是基于系统有关无功的边际运行成本.算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提高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和无功备用容量,有利于刺激用户改善功率因数及投资无功源的建设的积极性。最后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后的辅助服务获取与定价原则提出一些看法,指出在

许蔚[6]2010年在《考虑可中断负荷的备用辅助服务交易与定价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电力市场的大背景下,以备用辅助服务为核心,研究了其定价、交易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创造性地将需求侧的可中断负荷引入到旋转备用市场中,形成综合旋转备用市场,探讨了在智能电网框架下综合旋转备用市场的实现形式。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本文分析了备用服务的各类成本,对负荷变化及负荷预测的误差进行了阐述,定量分析了备用容量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关系。同时,在备用服务的一般定价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备用服务的等成本利润率定价理论,这种定价方法可以激励发电商参与备用市场,体现出了备用价格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联系。本文阐述了备用市场的顺序交易方式和同时交易方式,并在传统的顺序交易方式基础上,引入了协调因子,它可以有效地避免大幅度增加备用容量总成本的风险,也体现了机会成本损失补偿,鼓励发电商积极参与备用市场的投标。同时给出了对于协调因子的分析方法。本文分析了可中断负荷的成本,深入阐述了实施可中断负荷的效益,总结了当前较为常用的可中断负荷定价方法,定量地给出了可中断负荷的交易模型。本文将可中断负荷纳入到旋转备用市场中,形成了综合旋转备用市场。在机会约束规划的框架下,建立了综合旋转备用市场中的最优容量模型;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实现了发电侧旋转备用与可中断负荷之间的容量分配;运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建立了综合旋转备用市场的混合交易模型,完成了发电侧旋转备用与可中断负荷在综合旋转备用市场中的交易。本文在智能电网基本框架的基础上阐述了需求响应与智能电网的关系,分析了综合旋转备用市场在先进用电运营中的技术基础,设计出智能电网环境下综合旋转备用市场的实现方式,指出了综合旋转备用市场中的智能交易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项功能,为交易的“智能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韩勇[7]2012年在《基于管制方式下输配电价形成机制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输配电网是联系发电和用电的桥梁,合理的输配电价不仅能够促进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且关系到电网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和整个电力工业的协调发展。然而虽然我国电网企业与电厂分离,但电网环节依然没有独立、合理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这种局面落后于我国电力改革步伐,甚至阻碍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因此,加快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建立合理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成为当务之急。但由于输配电市场是技术上最具挑战的领域,输配电价体系设计、定价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与电网的技术和经济特性相关,并应考虑电力改革的实际需求。输配电网具有自然垄断特性,垄断将造成市场机制失灵,必须通过政府管制制定输配电价,这是世界各国理论和实践中达成的共识。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电力工业改革进程千差万别,各国输配电价制定方法各有不同。本论文基于政府管制方式下,对输配电价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对输配电成本、输配电费用的分摊、定价方法、价格传导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模型,并进行了实际算例应用分析。论文从经济学原理角度阐述了价格管制的经济特性,得出垄断行业存在企业利润和社会效率不能兼得的结论;从输配电行业特点角度对常用的政府管制方式的管制模型、适用性、参数的选择进行论述,提出了我国适用的管制方式。对输配电成本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按照输配电成本监管的要求确定了成本归集方法;在国外输配电成本核定理论研究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当量指标体系的可控成本对标分析模型;同时,通过理论研究和编制软件定量计算,分析了定价折旧率对输配电价的影响,在分析输配电定价折旧率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折旧率确定原则。基于冗余容量和潮流跟踪原理,提出输电/安全费用分摊模型,并根据获得事故紧急支援程度的不同,将安全费用分摊到受益电网,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论文对分电压等级的输配电价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各电压等级电力平衡计算方法。为了体现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输电价格应反映节点位置信号,并由电力市场主体的发电商和用户共同承担输电费用。本论文基于叁相短路贡献矩阵,将各线路成本费用分摊到各节点,形成节点电价;同时提出了一套实用性较强的输电价格体系,并开发软件进行实例计算。

何佳[8]2006年在《大用户直供中的输电价格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大用户直供电模式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价格问题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如何确定大用户直供中的输电价格,已经成为大用户直供改革的关键。由于发展中国家输电网一般都比较薄弱,电网结构大多不合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更严重的电网容量资源限制问题。因此在输电价格制定时更倾向于要求反映充分的经济学信息,以利于网络资源利用的公平合理。目前由于我国技术条件限制,边际成本定价方法暂不适合采用,因此本文提出对大用户直供输电价格的计算采取两部制方法,即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用博弈论中的夏普利值公式分别分摊大用户直供输电价格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算例证明,此方法能克服其他方法的缺点,计算出的输电价格是合理可行的。

王娟娟[9]2012年在《有功功率平衡辅助服务成本与交易的相关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中,市场交易主体首要关注的仍是交易商品的成本与收益。因此明确各辅助服务的成本、确定合理的交易方式即成为辅助服务市场化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确定各成本产生的根源,给出各成本可行的量化方法;及有针对性地选择交易主体和交易手段。但辅助服务种类繁多,不同服务的成本和交易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本文针对部分有功功率平衡辅助服务的成本及交易方式进行了较系统、深入地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得出的结论如下所示:1.以AGC控制的实施过程为主线,对电厂侧和调度侧AGC成本的构成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各成本的量化计算方法。所提出的方法不仅考虑了AGC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硬件和软件成本,还计入了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可能产生的调度成本和机会成本,及源于AGC的实时供应而产生的成本,如运行成本和控制成本等,从而为基于成本的AGC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依据。2.针对以区域电网为载体的区域电力市场,基于历史AGC需求曲线,以AGC成本构成为依据,设计了叁个分摊指标,用以明确确定各控制区域对负荷侧AGC需求应承担的责任。该分摊策略可公平、合理地将区域电网负荷侧的AGC需求成本进行分摊,引导用户改善其负荷特性,减少整个区域电网的AGC需求量。3.提出了一种AGC调节容量调度策略。即基于AGC成本,以被调度机组的AGC电量的影子价格和影子价格的均衡值为设计依据,对机组进行调度。结果表明该策略可公平、合理地在预调度机组之间分配实时AGC调用量,可保证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4.针对我国电网调峰容量存在较大缺额、而部分早期建设的燃气轮机却停运的现状,提出了燃气轮机基于障碍期权合约参与电网调峰的思路。探讨了在不同的管理体制下,如何合理确定合约的交易机制等关键因素,从而可实现系统、调度中心及燃气轮机的共赢。5.就辅助服务市场中多种辅助服务的最优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全局搜索寻优方法。此方法主要基于质量可比的辅助服务之间的分级可替代性,且在调度过程中优先满足高质量辅助服务的需求。实例表明该方法不仅简单有效,且更加节省购买成本。上述研究表明,要减少系统的辅助服务需求量,实现辅助服务的经济调度及在引起者之间的公平分摊辅助服务成本,均需进行辅助服务成本的研究,而合理的交易方式则可实现多方共赢。

张徐东[10]2013年在《低碳背景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营模式及决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力系统实现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的转换以及电能的输配和使用,是国民生产中碳排放水平最高的部门之一。低碳经济发展的压力以及我国节能减排相关政策都会给电力行业的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作为电力系统中连接电力生产与电力使用的枢纽,电网企业以电网的规划投资、电力系统的运行以及电力供应为核心业务,在低碳发展的新的时代背景下,电网企业的规划投资、运行及经营核心业务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与风险。在我国电力工业低碳发展背景下,电网企业还需要发挥自身的枢纽作用,引导好电力系统的规划投资工作,维护好电力系统的环保经济调度工作,实现好电力系统整体节能减排目标,发展好低碳电力工业对低碳国民生产的支撑作用。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分析低碳发展对电力系统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从电网企业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低碳发展战略对我国电网企业核心业务的影响;围绕电网企业的叁大核心业务,分别研究了低碳背景下电源电网协调规划投资决策模型及方法、低碳背景下电力系统环保经济调度决策模型及方法、低碳背景下电网企业经营策略;最后,构建了我国低碳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首先,从电网企业角度分析了低碳发展战略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影响,包括对电力系统规划、调度及企业经营的影响。总的来看,对电力系统规划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可再生能源无序投资,随着电网统一规划职能的弱化,电源电网规划决策缺乏协调的问题突出。对电力系统调度的影响则突出表现在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特征的低碳电源大规模并网,系统调度的目标由过去的安全、经济调度转变为安全、环保、经济调度,同时对调度机构的决策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电网企业经营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发挥电网枢纽作用,利用数据归集的优势,以对规划、调度和供电各环节的低碳贡献效果评估为核心,构建与电网公司叁大核心业务相配套的低碳效果评估决策机制,持续优化企业经营策略、改善整个电力系统的碳排放水平,促进整个电力系统的低碳可持续发展。其次,从电网企业的角度构建了低碳背景下电源电网两阶段协调规划投资模型。第一阶段模型为低碳背景下考虑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发电容量投资组合优化模型,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发电容量最优规划容量对照表”,能够确定不同可再生能源装机份额时其他常规电源的装机份额,为政府部门从总量上控制电源侧的装机规模提供决策依据;第二阶段模型为计及碳排放约束的低碳电网最优规划模型,通过碳排放量计算模型以及碳排放价格EGARCH预测模型将电源侧碳排放的约束进行量化处理,构建了综合考虑输电线路投资成本、输电线损成本、发电成本以及碳排放成本的投资成本最小目标函数,并通过模拟退火智能算法进行求解,通过政府部门的整合,最终形成低碳电源电网协调规划最优方案。第叁,从电网企业的角度构建了低碳背景下电力系统环保经济调度决策模型。构建了包含总燃料成本、污染物(C02、硫化物、氮化物)排放成本的系统调度目标函数,将输电线损的实际功率平衡和实际功率运行限制作为约束条件;构建变搜索半径差分进化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通过变搜索半径的方法对差分进化算法进行全局寻优,从而避免了差分进化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陷阱的问题,实现全局最优。所构建的电力系统环保经济调度决策模型和方法能够为未来智能调度平台提供技术支持。第四,从电网企业的角度研究了低碳背景下以低碳贡献效果评估为核心的企业低碳生产经营模式。作为连接发电环节和用电环节的枢纽,电力系统发电、调度和用电数据都在电网公司归集,本部分根据电网公司在电力系统低碳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结合电力系统规划、调度相关的指标,构建了低碳贡献效果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引入基于灰色叁角白化权函数的综合评价方法对电力系统低碳贡献度进行评估,并提出了电网企业低碳生产经营改进措施。构建的以低碳贡献效果综合评价为核心的电网企业低碳经营动态、闭环且持续改进的低碳经营机制,能够为降低整个电力系统碳排放水平提供决策依据。第五,要想构建一个低碳、高效的电力系统,不仅需要低碳背景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营的决策方法研究,从理论上进行创新并为各相关市场主体提供决策支持,还需要从制度层面研究与设计保障低碳背景下电源电网协调规划、低碳调度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针对我国目前还处于低碳电力系统发展初级阶段的电情,构建了低碳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我国低碳电力系统协调规划机制的顶层设计和环保经济调度机制的顶层设计。为我国可再生能源有序投资、低碳电源电网协调规划和电力系统的环保经济调度机制提供政策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电力市场输电与辅助服务的若干理论及应用问题研究[D]. 刘敏.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3

[2]. 我国电力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研究[D]. 戴平生. 厦门大学. 2004

[3]. 中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研究[D]. 丁伟斌. 浙江大学. 2008

[4]. 在SMD理念下对我国电力市场的探索[D]. 唐仲伟. 贵州大学. 2006

[5]. 市场环境下电网安全运行策略及输电模型的研究[D]. 舒立平. 武汉大学. 2004

[6]. 考虑可中断负荷的备用辅助服务交易与定价问题研究[D]. 许蔚.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7]. 基于管制方式下输配电价形成机制及应用研究[D]. 韩勇. 华北电力大学. 2012

[8]. 大用户直供中的输电价格问题研究[D]. 何佳.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6

[9]. 有功功率平衡辅助服务成本与交易的相关理论研究[D]. 王娟娟. 大连理工大学. 2012

[10]. 低碳背景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营模式及决策方法研究[D]. 张徐东. 华北电力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  ;  

电力市场输电与辅助服务的若干理论及应用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