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审计问题研究

我国环境审计问题研究

马雪[1]2003年在《我国环境审计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研究国内外环境审计现状入手,在借鉴国外环境审计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环境审计若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立足我国国情,以政府环境审计为主,分析和总结我国环境审计面临的难点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对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初步构想,希望能探索出一条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环境审计路子。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绪论。这部分对环境审计问题的提出作了一些历史性的回顾,以深刻理解环境审计产生的原因及意义。 第二部分 中外环境审计现状研究。本部分首先对国外及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国环境审计从国外环境审计发展中所获得的启示。 第叁部分 环境审计理论基础及框架体系。这部分首先探讨了环境审计产生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大循环成本理论、其它《环境经济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等。并指出,这些理论为界定环境审计的定义、本质、职能及内容,为确定环境审计目标、依据、评价标准及方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对环境审计的理论框架,包括:环境审计的目标、定义、内容、依据、主客体、程序与方法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提出笔者的一些初步看法和观点。最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环境审计理论的基本框架图。 第四部分 开展中国特色环境审计的探讨。本部分是论文的重点所在,以政府环境审计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我国现阶段开展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解决的对策,以及开展中国特色环境审计的思路构想。 第五部分 结论。本部分统揽全篇,指出了论文的创新之处,即相关学科理论的融入、环境审计理论基本框架的提出和环境业绩指标体系的构建等等,并对“中国式”的环境审计做以展望和总结。

崔献华[2]2007年在《我国环境审计研究》文中认为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特别是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好方法。环境审计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内部,后在西方国家审计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开展环境审计工作是促进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环境审计工作内容广泛,但在开展环境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并创造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本文从研究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入手,阐述了环境审计定义、程序及方法等。并立足我国国情,以政府审计为主,分析和总结我国环境审计面临的难点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环境审计路子。本文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动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创新。第二部分,环境审计概述。介绍了环境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以及环境审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第叁部分,环境审计的定义及各要素分析。本部分从环境审计的主要观点、环境审计定义及其要素(主体、客体、目标、职能以及评价依据)分析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环境审计的程序、方法。本部分从环境审计的各阶段的工作步骤和各个步骤需要的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五部分,我国环境审计的障碍和对策分析。本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其后介绍了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障碍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开展我国特色环境审计的探讨。本部分介绍了我国应建立有效的环境审计体系、各审计主体环境审计的开展以及开展环境审计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应该说,环境审计还只是一个初生的婴儿,它的发育和成熟,还需要审计学者、审计从业人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精心哺育。可以预见,环境审计在不远的将来必然会蓬勃发展,并为人类的长远发展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张长江, 陈良华, 黄寿昌[3]2011年在《中国环境审计研究10年回顾:轨迹、问题与前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将资源环境审计作为六大审计类型之一,同时在2009年9月出台《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必将极大促进我国环境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之时,有必要对我国环境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轨迹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发掘其规律、问题,以利于未来环境审计研究。本文以发表于1999-2009年的689篇环境审计论文为样本,从发表时间、期刊类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推动力量、学术影响力及研究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系统描述我国近十年环境审计研究的轨迹。结果发现,我国环境审计研究的层面不够深入,研究方向存在偏颇性,研究视角显片面性。未来的环境审计研究应更加紧密围绕全球环境问题和国际环境会计的最新实践,整合生态学、环境科学、会计学及审计学界力量,倡导研究视角的多元化,更加注重民间环境审计、环境审计的鉴证职能、生态绩效的评价审核等研究。

陈文慧[4]2016年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环境审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愈来愈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是实现人与生态、社会和谐共生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以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治理生态环境的思路。2016年,“十叁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为环境治理的力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成为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以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护与治理环境关乎生态文明的目标与成效。环境审计是以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与关注为时代背景而兴起的新的审计类型,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监控、预警、揭示、纠偏及修复作用。只有强化环境审计的监督职能,才能更有效的发挥生态文明法规和制度的效用。然而我国环境审计起步较发达国家晚了20年之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诸多问题,限制了环境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中应有职能的发挥。因此,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环境审计问题,并进行主动的有效审计安排,对于生态文明与环境审计的发展不无裨益。全文以环境审计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规范研究与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中的环境审计问题。首先,探讨分析环境审计参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大背景与时代意义。其次,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基本演进与审计诉求,在回顾与比较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从制度的完备性、适应性、遵守性、效益性等方面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环境审计诉求。第叁,挖掘环境审计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现状及问题,比较我国中央、各省的情况,并借助SWOT分析方法探讨我国环境审计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第四,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不同层次要求的环境审计应对策略,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不同审计诉求,讨论不同制度阶段要求的环境审计问题。最后,通过大气污染审计案例进行理论的检验与应用研究。通过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方法,在验证一省的经济和社会因素对实施环境审计具有显着影响的基础上,借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诉求框架,着重分析生态文明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方面的大气污染审计问题。

齐蓓蓓[5]2014年在《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政府环境审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显。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日益恶化,极端性气候变化、淡水污染、海洋污染、森林覆盖面减少、沙漠化、酸雨、雾霾等问题层出不穷。环境问题开始成为我国国家治理领域的热点问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逐渐被各级政府所重视。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国家治理的目标之一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国家审计部门,具有独立的监督和评价职能,具备权威性和强制性,在政府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环境审计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西方发达国家,国外关于环境审计的研究较早,也更为广泛和丰富。我国环境审计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环境恶化日渐加剧、环境问题日渐突显,政府审计部门对环境审计工作日益重视,关于环境审计的实践和研究也随之迅速增加。文章是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视角出发来研究政府环境审计,通过总结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审计提出的具体要求,提出解决问题、优化政府环境审计的对策。文章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解释生态、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审计、政府环境审计的基本概念,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与政府环境审计之间的关系;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环境审计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回顾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取得成效,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对政府环境审计提出的新的具体要求,思考完善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方式方法。第叁部分重点分析了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是介绍美国、荷兰、德国、加拿大等国外政府环境审计的情况,对其先进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出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启示作用。第五部分结合第二、叁、四部分的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下从加强政府环境审计制度建设、拓展政府环境审计内容和方式、提升政府环境审计能力、强化环境审计结果执行等方面提出优化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对策,期望能解决问题、改变现状,促进政府环境审计完善和发展。

付黎莉[6]2013年在《我国政府环境审计问题及对策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8世纪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于此同时,“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全球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使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环境审计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各国努力寻求社会经济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对某一组织的环境行为和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的环境管理工具。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将其作为环境管理与监督的重要手段,建立专门的环境审计机构,积极地发展环境审计。经发达国家例证,环境审计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基础,环境审计的实务开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在可持续发展观的领导下,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完善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理论体系、促进政府环境审计更好地发挥环境管理与监督的功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动机。论文的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导论部分阐述了在环境保护与环境审计的国际发展趋势下,对我国政府环境审计进行研究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受托责任理论为切入点,对政府环境审计产生的动因进行了分析。继而结合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具体情况,对政府环境审计的定义、目标以及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第叁部分基于国内外政府环境审计发展现状的对比,结合具体的数据资料,总结了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在审计依据和内容、人员专业素质以及审计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针对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在主客观方面存在的发展障碍,提出了我国政府环境审计机关应该加强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创新环境审计方法、拓宽环境审计的内容;我国政府应当完善环境审计依据并推动环境信息公开等相应的完善措施。第五部分选用广东省水质监测系统环境绩效审计项目作为反映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现状的案例,通过分析,发现审计过程存在的问题,总结审计经验,为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今后的发展提出方向。第六部分针对本文的研究不足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本文在以往对环境审计广泛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政府审计为视角,结合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现状,细化了政府环境审计的定义和内容。并以具体的数据和案例资料为支撑,分析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以期为促进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做出贡献。

李苗苗[7]2012年在《我国政府环境审计问题及对策探讨》文中指出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给地球和人类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十分短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情况严重,生态环境状况堪忧,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环境审计作为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手段,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审计最初产生于西方企业内部审计,此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恶化,逐步被政府审计引入并扩大审计的范围。从世界许多国家的实践来看,政府环境审计成为政府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我国自1983年恢复成立审计机关以来,就积极开始了环境审计的探索。特别是审计署2008年出台的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明确将环境审计作为六大审计类型之一,这标志着我国环境审计的地位有了飞跃性的提高,环境审计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有效开展和其功能的充分发挥,政府环境审计的相关理论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深化。本文探讨了政府环境审计的基本理论,总结了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若干对策,希望能为政府环境审计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些资料和思路。本文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共分六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本文的基本框架。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涵义、内容、特征、方式和理论基础。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包括环境财务审计、环境合规审计和环境绩效审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审计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资源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审计资源环保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审计重大资源环保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情况。政府环境审计的对象很广,主要包括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家能源局、城市公用事业单位、资源环保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等。政府环境审计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水、大气、土地、森林、矿产等。政府环境审计牵涉面广,很多资源环保项目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政府环境审计具有跨国性和全球性。政府审计机关可以采用联合审计的方式,加强不同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其他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合作。政府审计机关可以采用整合审计的方式,将环境财务合规性审计和环境绩效审计整合进行。政府审计机关可以通过跟踪审计的方式,对重大资源环保项目进行全过程审计。政府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资源环境价值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第叁部分总结了目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审计范围比较窄,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审计问题屡查屡犯等。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环境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环境绩效审计基础薄弱,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审计结果的执行机制不完善等。第四部分介绍了美国、荷兰政府环境审计在环境审计依据、环境审计内容、环境审计人员、环境审计结果方面的先进经验,揭示了其对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启示:完善环境审计依据,拓展环境审计内容,提高环境审计人员素质,强化环境审计结果执法力度。第五部分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主要对策。推进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法制化建设:完善政府环境审计法律法规,构建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准则。明确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以政府环境财务合规性审计为基础,全面推进环境绩效审计,整合环境财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提高环境审计人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审计队伍建设,不断创新环境审计技术和方法,强化政府环境审计的国际合作。完善政府环境审计结果的执行机制:完善政府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进责任制、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设,发挥政府环境审计的建设性作用。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刘长翠, 周芳[8]2005年在《环境审计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基于国内研究的实证分析与理论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对环境审计研究的发展轨迹与现状得到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本文在掌握了国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环境审计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手段、薄弱环节进行了简要地回顾和评价,并对未来的环境审计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丰富我国的环境审计理论。

蒋玮[9]2006年在《我国环境审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在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严峻挑战,在我国尤为突出。因此,保护环境,优化环境质量不仅是环境部门的责任,也是包括审计部门在内的全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想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与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环境审计作为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手段,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与国外环境审计开展较好的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对于国家环境审计的发展,尚未提出全面整体的考虑和构想。鉴于上述考虑,立足于国家环境审计进行研究,从环境审计的基本问题入手,介绍了环境审计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分析中外环境审计现状,从中找出了中外环境审计存在差距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环境审计所涉及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开展我国环境审计的策略,希望能有利于我国国家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更好地开展,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本文包括四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动机和意义、国内外对环境审计研究现状、本文研究方法。第一部分环境审计概述。主要阐述了环境审计的定义、依据、目标、内容。第二部分环境审计的程序和方法。环境审计程序与传统审计的程序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它同样要经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等叁个阶段。但由于环境审计自身的特点,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又有其特殊性。各个阶段在收集环境审计证据时,除了可以运用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以外,还需要运用一些适合于环境审计的特殊方法,包括: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环境经济评价法等。第叁部分中外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分别介绍了中外环境审计现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我国与国外环境审计存在差距的原因。第四部分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审计的探讨。首先针对目前我国环境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然后提出开展我国环境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余文昊[10]2016年在《L市政府环境审计问题探析》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可持续发展是当下经济发展的主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适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求政府和企业考虑资源、环境价值,在谋发展的同时对环境进行保护。而政府审计部门作为国家机构是经济监督系统的组成部分,需要通过环境审计揭示政府、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切实履行审计机关的环境管理职责。本文阐释了政府环境审计的概念,阐述了政府环境审计的现状,并对L市的政府环境审计中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L市作为环境保护重点关注城市,如何实行好环境审计,并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政府环境审计监管机制,对于评价政府和企业环保履行情况以及环保资金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国内外环境审计研究的基础上,对L市环境审计进行案例分析。主要包括七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包含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引言,先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价值,然后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本文研究思路及应用到的方法,明确了基本框架。第二章为政府环境审计相关理论的概述,不仅对政府环境审计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也介绍了政府环境审计的基础理论包括环境价值理论、外部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第叁章,归纳总结当前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现状。第四章,主要介绍了L市政府环境审计具体情况,包括环境保护资金的来源以及投入使用情况,以及政府环境审计目标和范围、审计程序和审计结果。同时指出了L市政府环境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针对L市政府环境审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阐明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六章,针对L市政府环境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有效建议和对策。包括以下内容:建立完善的环境审计法律体系,制定明确的环境审计评价标准;加强政府环境审计教育,组建高素质环境审计人才队伍;整合环境财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整合审计资源开展跟踪审计;将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纳入法律体系,完善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法律法规内容。第七章为结论部分,在总结总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本研究当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参考文献:

[1]. 我国环境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 马雪. 沈阳工业大学. 2003

[2]. 我国环境审计研究[D]. 崔献华.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3]. 中国环境审计研究10年回顾:轨迹、问题与前瞻[J]. 张长江, 陈良华, 黄寿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4].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环境审计问题研究[D]. 陈文慧. 济南大学. 2016

[5].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政府环境审计研究[D]. 齐蓓蓓. 安徽大学. 2014

[6]. 我国政府环境审计问题及对策探析[D]. 付黎莉. 西南财经大学. 2013

[7]. 我国政府环境审计问题及对策探讨[D]. 李苗苗. 江西财经大学. 2012

[8]. 环境审计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基于国内研究的实证分析与理论述评[J]. 刘长翠, 周芳. 审计研究. 2005

[9]. 我国环境审计问题研究[D]. 蒋玮. 东北财经大学. 2006

[10]. L市政府环境审计问题探析[D]. 余文昊. 江西财经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我国环境审计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