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热阻论文_周璐,马红和

导读:本文包含了界面热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界面,晶格,动力学,分子,系数,稳态,组合。

界面热阻论文文献综述

周璐,马红和[1](2019)在《纳米流体中固-液作用影响界面热阻及导热率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流体中固-液界面处由于声子散射形成界面热阻,给纳米流体内热量传递带来阻力。为研究界面热阻对纳米流体导热率的影响,以Cu-Ar纳米流体为基础模型,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纳米粒子-流体相互作用强度与界面热阻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随着纳米粒子-流体相互作用强度增大,界面热阻显着降低,其机制在于流体分子的吸附作用增强了纳米粒子表面原子的振动强度,从而促进了纳米粒子与流体之间的热传递。增大纳米粒子-流体相互作用强度可显着提高纳米流体导热率,且界面热阻对纳米流体导热率的影响程度随纳米粒子尺寸减小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付万琴[2](2019)在《界面热阻——LED芯片散热路上的“拦路虎”》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发光二极管(LED)光效的大幅提高,LED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照明领域。当前,商用大功率LED光源的电光转换效率约为30%,其余70%左右的输入功率转化为热量。与此同时,在光效一定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高的光通量,LED集成光源的功率密度越来越高,导致LED光源的发热热流密度急剧上升。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有效导出,将导致LED芯片的结温过高,不仅会降低出光效率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照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龙巍,李根,郑学林,王忠诚,燕成飞[3](2019)在《膏状物材料导热系数和界面热阻稳态测量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ASTM D-5470测试标准搭建稳态法测量装置,同时结合具有特殊结构的样品支架,可以实现膏状物材料导热系数及其与固体表面之间界面热阻的测量。样品支架上具有不同深度的凹槽,凹槽的深度决定了膏状物材料的厚度。利用稳态法测量装置测量试样的热阻,并计算相应凹槽区域的整体热阻,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的方式计算膏状物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界面热阻。(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肖科[4](2019)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界面热阻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研究人员对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结构面热阻对组合板温度场的影响进行了有限元分。火灾中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结构的接触面产生间隙,为研究这种间隙产生的热阻效应,建了压型钢板与混凝土板之间的界面单元模型。拟采用顺序耦合迭代法和全耦合传热应力分析,对压型钢板与混凝土板之间的界面热阻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压型钢板与混凝土板之的界面热阻是分析此类结构温度分布的关键,以显着改变组合板的预期耐火等级。压型钢板凸起间距和形状对界面热阻影响较大,而压型板厚度和混凝土板厚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王洁,Zhihe,Jin,高存法[5](2018)在《界面热阻对界面附近裂纹断裂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在考虑界面热阻作用时,粘接界面附近的裂纹在远端热流载荷作用下的断裂行为。假设粘结的两半无限大平板具有相同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且其热胀系数和热传导系数不同,通过积分变换的方法得到了沿裂纹方向的温度分布,I型和II型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系数,以及裂纹的张开和滑移位移。并以Al2O3/Si3N4材料为例,研究了界面热阻以及裂纹与界面间的距离对沿裂纹方向的温度分布以及裂纹断裂行为的影响,将裂纹分别位于不同材料中的断裂情况作了对比。结果表明,界面热阻,裂纹与粘接界面之间的距离,以及裂纹所在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均会对裂纹的断裂行为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焦壮壮,杨燕,袁训锋,王艺儒[6](2018)在《界面热阻对π型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直接差分法求解热传导方程,对π型镁合金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进行模拟,研究界面热阻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铸件/铸型热阻条件下,内外拐角处的温度先快速升高到极大值,随后缓慢减小趋于稳定。随着铸件/铸型热阻的增加,冒口部分热扩散层"梯形状"向"矩形状"转变,冒口之间的"U形"低温区域逐渐增大;随着铸型/空气热阻的增大,底座部分热扩散层增厚,温度逐渐增加;随着铸件/空气热阻的增大,铸件/空气向外传输热量的能力减弱,冒口区域优先凝固的优势减弱直到最终消失。(本文来源于《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王向往,胡芃,刘阳[7](2018)在《界面热阻实验装置与碳纤维增强板胶接热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板(CFRP)胶接结构是高精度固面反射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热载荷是反射器在轨飞行的主要载荷,胶接部位的界面热阻对高精度固面反射器在轨运行状态的温度分布有重要影响.根据界面热阻测量原理,设计了一套可测量真空环境中不同温度下CFRP单片结构的热导率和胶接结构的界面热阻的实验装置.并且通过304不锈钢热导率的实验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对比,验证了实验装置的准确性.通过对环氧树脂胶添加高热导材料,提高了它的热导率.实验中采用了3种添加剂:氮化硅(β-Si3N4)、氧化铝(Al2O3)、石墨烯.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添加剂体积分数的增加,热导率也随之增大,进而可以强化胶接部位的传热,减小界面热阻.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胶接件的界面热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臧毅[8](2018)在《硅超晶格与铝界面热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与理论模型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微纳电子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尺度逐渐缩减到纳米级别。因此,降低微纳尺寸结构下的界面热阻,提高电子器件的热输运性能成为研究者们所关注的问题。由于界面处传热过程较为复杂,目前,尚没有研究能够清楚地解释界面的传热机理。本文以硅超晶格与铝界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理论模型计算,来研究界面处声子的热输运性质。本文提出了利用超晶格结构来降低界面热阻的方法。这部分研究中,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室温(300K)下硅超晶格与铝界面系统的热输运性质。通过改变硅超晶格的周期长度及其组成部分硅同位素的原子质量,计算了此界面结构的界面热阻。结果表明随着超晶格周期长度的增加,系统的界面热阻会随之降低;随着硅同位素原子质量的增加,系统的界面热阻也会降低,从而提高了材料间界面处的热输运性能。分析表明这主要与声子的波长以及声子的态密度等性质相关。这部分研究为调控界面热输运的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目前,描述界面热输运的理论模型有声学不匹配模型,漫散射不匹配模型和混合不匹配模型等。为了更深入理解界面处声子的热输运性质及界面理论模型存在的局限性。本文利用不同的界面理论模型计算了硅超晶格与铝的界面热阻及声子的相关性质。通过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混合不匹配模型所预测的结果更加准确。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界面处声子的输运机制。(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向往[9](2018)在《界面热阻实验装置与碳纤维增强板胶接热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或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简称CFRP)作为一种非常优质的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和强度高的特点,用途非常广泛,特别是在航天方面。针对我国新一代遥感气象监测卫星、深空探测卫星对高精度反射器的需求,高精度固面反射器的研制势在必行,而由碳纤维增强板与环氧树脂所构成的胶接结构是高精度固面反射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反射器在轨道飞行时,热载荷是其主要的载荷,胶接部位的界面热阻对高精度固面反射器在轨运行状态的温度分布有重要影响。为有效预测高精度固面反射器在轨运行状态的温度分布及热变形大小,以便对其实施合理的热控设计和热变形控制,需要构建出精确的热分析模型,并且对界面热阻进行传热优化。本文首先根据界面热阻测量原理,设计了一套装置,能测量真空环境中不同温度下CFRP单片结构的热导率和胶接结构的界面热阻。测量误差平均值为2.01%。其次,以提高环氧树脂导热性能为目的,通过对环氧树脂胶添加高热导材料,例如氮化硅(β-Si3N4)、氧化铝(Al2O3)、石墨烯等粉末,而后以特殊的方法制成复合材料,起到改善环氧树脂热导率的效果。实验表明,对环氧树脂添加单一高热导材料时,随着添加材料的增加,环氧树脂热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后以改善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代替原来的环氧树脂,重新测量了胶接结构的界面热阻,以验证界面热阻是否减小。并且对胶接部分进行了拉伸性能分析,以观察添加的材料对环氧树脂粘接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氮化硅(β-Si3N4)、氧化铝(Al2O3)、石墨烯等粉末试剂都可以有效减小胶接件的界面热阻。(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01)

臧毅,马登科,杨诺[10](2017)在《超晶格结构对铝硅界面热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提高微纳电子器件的散热和原子尺度界面热输运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很重要的原因是界面热阻导致的微纳电子器件发热制约了性能的稳定性。因此,我们提出利用超晶格结构来降低界面热阻的方法。本文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室温(300 K)下硅同位素超晶格结构对铝硅界面热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硅超晶格结构可以明显地降低铝硅界面热阻。并且对结果给予了讨论,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界面热输运的机制。(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界面热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发光二极管(LED)光效的大幅提高,LED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照明领域。当前,商用大功率LED光源的电光转换效率约为30%,其余70%左右的输入功率转化为热量。与此同时,在光效一定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高的光通量,LED集成光源的功率密度越来越高,导致LED光源的发热热流密度急剧上升。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有效导出,将导致LED芯片的结温过高,不仅会降低出光效率和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界面热阻论文参考文献

[1].周璐,马红和.纳米流体中固-液作用影响界面热阻及导热率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2].付万琴.界面热阻——LED芯片散热路上的“拦路虎”[J].照明工程学报.2019

[3].龙巍,李根,郑学林,王忠诚,燕成飞.膏状物材料导热系数和界面热阻稳态测量法[J].低温工程.2019

[4].肖科.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界面热阻影响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5].王洁,Zhihe,Jin,高存法.界面热阻对界面附近裂纹断裂行为的影响研究[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6].焦壮壮,杨燕,袁训锋,王艺儒.界面热阻对π型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的影响[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18

[7].王向往,胡芃,刘阳.界面热阻实验装置与碳纤维增强板胶接热阻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8

[8].臧毅.硅超晶格与铝界面热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与理论模型计算[D].华中科技大学.2018

[9].王向往.界面热阻实验装置与碳纤维增强板胶接热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10].臧毅,马登科,杨诺.超晶格结构对铝硅界面热阻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a)球形颗粒光泳研究模型;(b)...角接触球轴承结构简图滚动体的位置分布:不同/pfkk条件下颗粒光泳速率随Bi...光热拉曼技术测量石墨烯的热导率.对...轴承内部接触热阻计算软件界面

标签:;  ;  ;  ;  ;  ;  ;  

界面热阻论文_周璐,马红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