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PICC置管术后护理体会

开展PICC置管术后护理体会

杨利冉敏彭友明(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401320)

【摘要】目的分析PICC导管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总结应对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应用观察记录总结法对60例PICC导管置管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有穿刺损伤、导管质量、冲管与封管不规范、导管固定不良及更换敷料不及时、患者对置管知识的欠缺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导管穿刺不规范操作。结论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正确的置管、封管方法,针对性知识宣教,动态追踪置管后的护理管理可避免或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PICC导管的置管时间。

【关键词】PICC置管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203-02

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置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因其操作维护简单、减少静脉反复穿刺、创伤小、使用安全、留置时间长、对患者生活影响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导管相关性并发症是影响导管使用效果的主要原因,常常导致非预期的拔管,影响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笔者总结了我科2013年PICC置管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好效果,为PICC置管的护理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9月成功置管PICC导管患者60例,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50-70岁。其中直肠癌16例,乳腺癌9例,淋巴癌7例,胃癌6例,胃穿孔6例,重症胰腺炎6例,肝脏挫裂伤5例,脾破裂5.纳入标准:血管条件符合PICC置管要求,无PICC导管使用禁忌症;预定插管部位无放疗、静脉血栓、皮肤破损;乳腺癌患者选健侧穿刺;需大量输入刺激性液体;一次置管成功;无过敏史。

1.2穿刺置管

穿刺采用右侧上肢贵要静脉进行穿刺,穿刺导管为德国BRAUN,穿刺成功后导管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局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操作完毕后,行X线摄片以确定导管位于第三肋间(上腔静脉上端)。PICC导管留置时间3~150d,置管长度40~52cm。

1.3方法

运用观察记录总结法对发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总结。

2结果

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60例PICC置管患者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8例(13%),其中静脉炎4例(6.6%)、导管堵塞1例(1.6%)、导管脱出1例(1.6%)、穿刺部位感染1例(1.6%)、血液返流1例(1.6%)。

3各种并发症分析及对策

3.1静脉炎

3.1.1原因分析

穿刺时送管速度过快损伤静脉瓣,导管与组织不信容产生排斥,是造成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3.1.2对策

确保一次穿刺成功,避免重复穿刺,送管时动作宜慢。以免损伤静脉瓣。首选贵要静脉,此静脉粗、直、静脉瓣少;次选正中静脉,最后选择头静脉,因为头静脉内静脉瓣较多,置管过程中易损伤血管内膜或静脉瓣。提倡早起置管,避免放、化疗所致静脉损伤后在行置管。护士每天观察、记录,如发现不适或发生静脉炎采取以下方法处理:抬高患肢,局部使用湿润烧伤膏外擦,每日3次,可有效消肿并减轻静脉炎发生。

3.2PICC导管堵塞

3.2.1原因分析

冲管不及时或不彻底;封管不正确;上腔静脉压力过高如剧烈咳嗽等;肝素帽松动血液反流凝固;患者自身血液粘稠度高;置管出院患者未及时到院维护。

3.2.2对策

输注配伍禁忌药物和容易形成沉积的药物溶液后壳发生阻塞,脂肪乳剂、血制品、二性霉素B易在导管内沉淀引起管腔变狭窄、阻塞,发生阻塞的几率比其他任何液体都高[1]。使用中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先输入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后输入非刺激性药物[2],冲管不少于20ml,注射器不小于10ml,采取脉冲式正压封管[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防因输液瓶内液体滴尽,导致血液反流;告知患者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后找护士冲管,以防血液反流凝固。静脉输液不畅通时,应检查导管是否阻塞、有无扭曲。如出现导管阻塞不能强行用注射器推注,只能用注射器回抽淤血,或给予肝素钠、尿激酶溶栓处理。仍不通者考虑拔管,千万不能用力向管腔强行推注溶栓药,以防血栓脱落后形成血管栓塞。

3.3导管脱出

3.3.1原因分析

导管脱出常常是因为更换敷料方法不正确,活动过度敷料松弛脱落所致。

3.3.2对策

本组1例导管脱出6cm,是由于活动中不慎拔出,主要是由于固定不妥,肢体活动过度和外力牵拉所致,患者智力部分障碍。一定要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导管应是“s”形或者弧形固定,以便受牵拉时留有余地;更换敷料时要向心方向揭开敷料[4],观察导管刻度,判断导管有无滑脱,并作好记录;加强宣教,告之病人置管肢体不能负重或过度活动。如果导管脱出后不宜将脱出部分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入侵血管,造成细菌性静脉炎[5]。

3.4穿刺部位发生感染

3.4.1分析原因

本组1例发生穿刺点红肿、周围组织发硬、触痛,分析原因可能是局部潮湿后没有及时更换敷料及消毒不彻底。

3.4.2对策

护士在操作及换药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置管后第一个24h必须更换敷料,伤口无渗血时,每周更换1次敷料。告知患者维护方法,如敷料潮湿、脱边、病人出汗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病人洗澡时,可建议患者用保鲜袋包裹置管手臂,可防进水,能有效防止局部感染。

3.5血液返流

3.5.1原因分析

本组发生1例血液返流,分析原因为冲管、封管不正确、不到位,血液发生返流。

3.5.2对策

掌握正确的正压封管方法。知道患者勿用力咳嗽、排便及勿用置管手臂提重物、穿刺侧肢勿进行剧烈运动。睡觉时勿置于脑后,不要长时间下垂手臂引起血液反流。以上措施能有效缓解血液返流。

4体会

PICC置管成功率高、创伤性小、安全性高,为肿瘤患者及需长期输液的病人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的途径,可有效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静脉炎及静脉硬化,减少化疗药物渗出,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减轻护理工作量,现已逐渐被医院应用。但成功的穿刺留置导管后更离不开全面的导管护理,做好PICC导管的精心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维护,以及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是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痛苦的重要措施。PICC的应用,不仅减轻了患者因反复多次穿刺的痛苦和费用,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有效输液治疗提供了保障。临床工作中要掌握置管适应证及禁忌证,术前认真评估,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术后仔细维护,加强宣教,掌握各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及措施,不断总结改进,使PICC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造福于患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君娥,吕万丽,陈道菊,等.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J],2007,22(6):554-555.

[2]蔡荔.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损伤致液体外渗的原因分析.实用护理杂志[J],2005,22(6):21-26.

[3]黄红健,彭南海.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华实用护理杂志[J],2004,20(10):74.

[4]张蕾蕾,王欣然.,周亚鹃.PICC导管感染相关因素研究与进展.现代护理[P],2006,12(4):312.-313.

标签:;  ;  ;  

开展PICC置管术后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