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东盟蓝碳合作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东盟蓝碳合作

论文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温室气体减排和低碳发展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蓝色碳汇潜力巨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库。相较于森林碳汇,蓝色碳汇拥有更多优势。目前,中国政府正以蓝碳合作为重点,引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共同加强海洋合作,治理国际环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中国和东盟在蓝碳合作方面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但也存在着一系列限制因素。因此,中国和东盟应该通过深化蓝碳合作机制和政策沟通、加强次区域蓝碳合作、完善蓝碳市场交易合作和蓝碳产业链等方式,催生中国与东盟地区的新型业态发展,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取得新进展。

论文目录

  • 一、蓝碳发展及中国—东盟蓝碳合作的必要性
  •   (一)蓝色碳汇功能
  •   (二)中国—东盟蓝碳合作必要性
  •     1. 蓝碳发展面临威胁
  •     2. 海洋治理问题突出
  •     3. 双方低碳发展需求较大
  •     4. 蓝碳合作对双方具有重要意义
  •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蓝碳合作的有利条件
  •   (一)中国与东盟海洋产业基础雄厚、互补性强
  •   (二)中国—东盟海洋环保合作成果丰硕
  •   (三)中国—东盟海洋资源丰富
  •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蓝碳合作的挑战和对策
  •   (一)中国—东盟进行蓝碳合作的挑战
  •     1. 蓝碳合作的引导与认识缺乏
  •     2. 蓝碳合作政策沟通不足
  •     3. 中国—东盟蓝碳市场交易制度缺乏
  •   (二)中国—东盟进行蓝碳合作的对策
  •     1. 增强蓝碳合作意识,建立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
  •     2. 深化中国—东盟蓝碳发展政策沟通
  •     3. 加强中国—东盟次区域蓝碳合作
  •     4. 加强中国—东盟双方政治互信
  •     5. 加强蓝碳市场交易合作和蓝碳产业链
  • 结语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贺鉴,王筱寒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蓝色碳汇,全球环境治理,蓝碳合作

    来源: 中国-东盟研究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Ⅰ辑,经济与管理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招标课题“新时期中国海洋战略研究”(13JZD04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的海洋强国建设方略研究”(18VSJ067)

    分类号: X321

    页码: 18-34

    总页数: 17

    文件大小: 1068K

    下载量: 38

    相关论文文献

    • [1].协同治理:农村环境治理的方向与路径[J]. 理论导刊 2019(12)
    • [2].环境治理模式、社会资本与农户行为响应差异[J]. 江汉论坛 2019(12)
    • [3].有效破解环境治理中体制困境的路径[J]. 区域治理 2019(42)
    • [4].智慧化环境治理体系的内涵与构建路径探析[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5].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J]. 中国发展观察 2020(Z1)
    • [6].完善制度保障 构建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J]. 环境保护 2020(Z2)
    • [7].以环保设施开放助力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以浙江省环保设施开放工作为例[J]. 环境教育 2020(Z1)
    • [8].论环境法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以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视角[J]. 法学论坛 2020(01)
    • [9].主持人语[J]. 法学论坛 2020(01)
    • [10].公众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影响因素分析[J]. 台湾农业探索 2020(01)
    • [11].科技支撑江淮生态大走廊水环境治理的问题与路径[J]. 水利经济 2020(01)
    • [12].农村环境治理的路径选择分析[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01)
    • [13].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路径优化——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的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2)
    • [14].新维度·新思想·新路径——评牟永福教授的《政府购买生态服务的模式及创新机制研究:京津冀环境治理一体化的视角》[J]. 共产党员(河北) 2020(05)
    • [15].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J]. 江西建材 2020(02)
    • [16].破解水环境治理深层次问题的思考[J]. 决策探索(中) 2020(01)
    • [17].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切实提高环境治理效能[J]. 环境保护 2020(06)
    • [18].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这份重磅文件,何以备受关注?[J]. 环境经济 2020(05)
    • [19].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J]. 中华纸业 2020(05)
    • [20].特约主编寄语[J]. 华电技术 2020(03)
    • [21].论生态环境伦理治理的合理性——基于马克思主义环境治理学的视角分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2].水环境治理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与网络演化实证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07)
    • [23].环境规制如何影响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意愿[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4].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构建探析[J]. 环境保护 2020(08)
    • [25].“七大体系”助推现代环境治理[J]. 环境 2020(03)
    • [2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J]. 中国商界 2020(04)
    • [27].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加速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J]. 环境保护 2020(09)
    • [28].企业不愿主动进行环境治理根源的实证分析[J]. 商业会计 2020(06)
    • [29].从一到多,政府怎么主导利益平衡?——从多方共治的视角探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法治进路[J]. 中国生态文明 2020(02)
    • [30].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我们充满期待[J]. 中国生态文明 2020(02)

    标签:;  ;  ;  ;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东盟蓝碳合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