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性物质论文_赵远超,叶茂,孙明明,张忠云,黄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性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性,抗病性,营养物质,诱导,花生,木麻黄,噬菌体。

抗性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赵远超,叶茂,孙明明,张忠云,黄丹[1](2019)在《生物质炭与噬菌体联用阻控与灭活土壤–生菜体系中抗生素抗性致病细菌》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田土壤–蔬菜体系中残留和滋生的多种抗生素抗性致病细菌已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较严重的隐患,因此开展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技术研究十分迫切。生物质炭阻控与农业噬菌体疗法联用靶向灭活土壤–蔬菜体系中抗生素抗性致病细菌,为解决此类污染土壤问题提供了全新途径。本研究以自主制备的抗生素抗性致病细菌(携带四环素抗性基因tet W的大肠杆菌K12,携带氯霉素抗性基因amp C的铜绿假单胞菌PAO1)污染农田土壤为盆栽用土,开展生菜土培试验60d。设置单独或同时添加生物质炭和接种广宿主型噬菌体(YSZ 5K)的不同处理,以土壤–生菜体系中K12、PAO1数量变化及tet W、amp C丰度消减程度表征联合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针对土壤–生菜体系中残留K12、PAO1和tet W、amp C消减程度变化,判断不同处理效果,依次为:BP(生物质炭与噬菌体联用)> B(单独施用生物质炭)>P(单独接种噬菌体)>CK(对照),其中BP处理条件下,K12与PAO1在土壤和生菜叶片中数量较之对照处理下降了2.1~3.1个数量级,tet W和amp C丰度较之对照处理下降了2.2~3.3个数量级。此外,在BP处理条件下,生菜收获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和稳定性指数也得到显着提升,证明该联合治理方式是一种较为环境友好的修复技术。本研究结果可为降低土壤–蔬菜体系中抗性致病细菌的残留风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管控技术。(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9年05期)

冯建雄,董晓亮,杨博慧,常静,李海平[2](2019)在《油菜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和防御酶活性与其对黄宽条跳甲抗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春油菜是内蒙古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黄宽条跳甲Phyllotreta humilis Weise是春油菜苗期的重要害虫。实验室通过前期研究筛选了2个抗虫品种(‘大黄油菜’和‘太空蒙Ⅳ’)和1个感虫品种(‘青油14’),研究了不同品种油菜营养物质含量和防御酶活性与其对黄宽条跳甲抗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抗虫性品种油菜苗期受黄宽条跳甲为害程度为:‘青油14’>‘大黄油菜’>‘太空蒙Ⅳ’,为害最高峰时为害指数分别为0.60>0.46>0.35。3个品种油菜可溶性糖含量为‘青油14’(5.24 mg/g)>‘大黄油菜’(5.10 mg/g)>‘太空蒙Ⅳ’(3.87 mg/g),可溶性糖含量越低,抗虫性越强;叶绿素则与之相反,含量越高抗虫性越强,3个品种油菜叶绿素含量分别为‘青油14’(0.49 mg/g)<‘大黄油菜’(0.78 mg/g)<‘太空蒙Ⅳ’(0.95 mg/g),且差异显着;可溶性蛋白与抗虫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防御酶方面,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与抗虫性密切相关,抗虫品种酶活性显着大于感虫品种;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抗虫性关系不明显。抗虫品种‘太空蒙Ⅳ’胰蛋白酶抑制剂(TI)活性是‘青油14’的1.85倍,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活性不同品种间没有差异。油菜对黄宽条跳甲的抗虫性与油菜叶片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有关,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对抗虫性影响大,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越高,油菜抗虫性越强。(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3期)

魏永成,张勇,仲崇禄,孟景祥,陈珍[3](2019)在《不同抗性短枝木麻黄种源苗木接种青枯病菌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抗青枯病的机理,对接种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后短枝木麻黄的单宁和黄酮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短枝木麻黄种源小枝的总酚和单宁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高抗、中抗种源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峰值均约为126 mg g–1,但中抗种源的峰值出现时间较晚,而易感种源则呈逐渐升高趋势。抗、感种源木麻黄接种青枯菌后,小枝中缩合单宁含量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但高抗种源的缩合单宁含量均显着高于易感种源,增加70.33%。抗性种源黄酮含量呈S型上升趋势,易感种源则持续缓慢升高。这表明接种青枯病菌后,抗、感短枝木麻黄种源表现出不同的防御特征,次生物质含量增幅越大,抑菌抗氧化能力越强,短枝木麻黄表现出的抗性越强。(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祝愿,王梦馨,崔林,沈子尧,周建松[4](2019)在《基于EPG技术分析杭菊两主栽品种对叁种菊蚜抗性及其相关抗性物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杭白菊主栽品种早、晚小洋菊对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棉蚜Aphis gossypii、桃蚜Myzus persicae的抗性,通过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研究菊蚜在菊顶叶上刺吸行为,并检测了菊顶叶主要化合物。结果表明:在晚小洋菊上,菊小长管蚜的E1、E2波平均持续时间4.31、3.47 min,分别短于在早小洋菊上的4.63、3.75 min;棉蚜、桃蚜的E1、E2波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4.32、4.72 min和4.92、4.64 min;3种蚜虫的平均刺探次数均大于在早小洋菊上的平均刺探次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个主栽品种之间抗性存在差异。早小洋菊顶叶平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71 mg/g和25.36 mg/g,均高于晚小洋菊;早小洋菊顶叶总酚含量为0.24 mg/g,显着低于晚小洋菊;早、晚小洋菊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46 mg/g和3.37 mg/g。早小洋菊顶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上与每种菊蚜的E1、E2波持续时间显着正相关,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与每种菊蚜的E1或E2波持续时间显着负相关。推测早小洋菊对于菊长管蚜的抗性稍弱于晚小洋菊,2种杭白菊对棉蚜或桃蚜的抗性相当,且菊叶中的这4种物质含量与抗蚜性相关。(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郭丽,刘福,王越,孔祥波,张苏芳[5](2019)在《杨小舟蛾产卵行为对2种黑杨派无性系叶片的营养物质及抗性物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2种黑杨派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观察杨小舟蛾产卵后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对幼虫生长的影响并测定各处理叶片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变化,探讨2种黑杨派无性系在杨小舟蛾产卵后是否产生诱导抗性。[方法]杨小舟蛾在欧美杨108号(108杨)和欧美杨111号(111杨)产卵后,观察幼虫取食产卵植株、邻近植株和对照植株叶片的存活状况,再分别测定3种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全N、游离氨基酸、单宁和总酚5个指标的含量变化,研究2种黑杨派无性系诱导抗性的产生情况。[结果]取食2种黑杨派无性系3种处理叶片的幼虫存活率均差异不显着。108杨的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111杨的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的二糖和全N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植株,且产卵植株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着低于对照,同时,108杨邻近植株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显着高于产卵植株和对照; 111杨的产卵和邻近植株的总糖/全N值都显着高于对照。108杨产卵植株的单宁和总酚含量都显着高于对照,而邻近植株的二者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着。111杨产卵植株的单宁和总酚含量都显着高于对照;同时邻近植株的单宁含量显着高于对照,而总酚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着。[结论]杨小舟蛾产卵使2种黑杨派无性系的产卵植株和邻近植株的营养物质含量都发生改变并且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不同程度增加。所以,2种黑杨派无性系的产卵和邻近植株都产生了一定的诱导抗虫性。(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常雪花,王振菊,陈振涛,朱璇,李娜[6](2019)在《采前水杨酸处理对甜瓜采后病害及抗性相关酶和防卫物质诱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0 mmol/L水杨酸溶液在甜瓜花后2周(幼果期)、花后3周(膨大期)、花后4周(网纹形成期)及采收前48 h(预采期)四个生长期分别进行喷施处理,对照用清水处理,采收预冷后果实于7℃下贮藏,分别对贮藏过程中甜瓜果实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木质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 mmol/L水杨酸处理可以明显推迟甜瓜发病时间,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贮藏后期,还可使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积累高于对照,并诱导甜瓜果实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升高。因此,在不同的生长期内可以用1.0 mmol/L水杨酸溶液处理,易于保存,可以减少甜瓜腐烂造成的损失,提高营养价值。(本文来源于《保鲜与加工》期刊2019年01期)

陈竹芳,莫俊杰,胡汉桥,甄珍,蔺中[7](2018)在《芋头可溶性酚类物质及其与芋头疫病抗性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酚类物质具有许多重要功能。本研究收集了不同地区32个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品种,鉴定了它们对疫霉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的抗性,选取抗感不同的7个芋头品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芋头中酚类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芋头品种对疫霉菌的抗性差异显着,大多数品种感病,2个抗病。芋头中含没食子酸和芦丁,不同芋头品种中没食子酸和芦丁含量差异显着。叶片没食子酸的含量在529.4~1910.8 ng/g;叶片芦丁的含量在12247.7~91189.6ng/g之间。没食子酸和芦丁的含量与芋头的抗病性没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19期)

孟丹娜[8](2018)在《外源化学物质对花生叶斑病诱导抗性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产业结构调整,花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花生叶部病害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制约了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生产上主要利用化学农药防治花生叶斑病,但是化学防治会带来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大、病原菌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植物诱导抗性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在花生叶部斑病害的防治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通过田间试验从6种不同诱导剂中筛选出对花生网斑病和褐斑病诱抗效果较好的诱导剂(氯化钙),并利用盆栽试验对其诱导花生抗网斑病的组织结构抗性机制及生理生化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测定了水杨酸、氯化钙、硅酸钠、抗坏血酸、磷酸二氢钾、0.136%赤·吲乙·芸苔6种外源化学物质对花生网斑病和花生褐斑病的田间诱抗效果以及对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6种外源化学物质对花生叶斑病均有一定的诱抗效果,氯化钙对花生网斑病的诱抗效果(53.01%)最好,硅酸钠对花生褐斑病的诱抗效果(42.28%)最好;两者均能延缓花生叶斑病的发生,病程进展曲线下面积(AUDPC)显着低于其他处理,氯化钙处理较对照处理网斑病的AUDPC值低28.87%,硅酸钠处理褐斑病的AUDPC值较对照低31.77%。此外,氯化钙处理能显着提高花生荚果产量,较对照增产17.81%。2.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究了氯化钙诱导对花生抗网斑病过程中叶片细胞膜透率及ROS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aCl_2诱导处理均可提高花生对网斑病菌的抗性。其中叶面喷施30 mmol·L~(-1) CaCl_2处理的诱抗效果最佳,可达53.77%;CaCl_2诱导处理的花生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着低于单独接种网斑病菌处理组;在接种网斑病菌条件下,CaCl_2诱导处理的花生叶片中能够快速积累更多的ROS;30 mmol·L~(-1) CaCl_2诱导并接种处理的SOD、CAT和APX活性较其他处理显着升高,并于24 h达到酶活高峰。这说明适宜浓度的CaCl_2处理能诱导花生植株叶片中ROS积累,但过量ROS可通过激活抗氧化酶来消除,从而降低了植物细胞膜损伤水平并诱导花生植株产生对网斑病菌侵染的防御响应。3.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究了花生幼苗受氯化钙诱导并接种网斑病菌后,花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次生代谢产物木质素、酚类物质的变化以及次生代谢相关酶POD、PPO和PAL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aCl_2诱导处理的花生叶片总叶绿素含量显着高于单独接种网斑病菌处理组;在接种网斑病菌条件下,CaCl_2诱导处理的花生叶片中能够积累更多的木质素和总酚含量;CaCl_2诱导并接种处理的花生叶片中PAL、PPO以及POD活性均显着升高。这些次生代谢物质的积累与花生植株组织结构抗性及生理生化抗病机制密切相关,提高了花生植株抵御病原菌侵染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马利菁[9](2018)在《酚类物质及酚类合成相关酶与苹果灰霉病抗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酚类物质作为植物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可对一系列生物或非生物胁迫做出响应,苹果果实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这些酚类物质与苹果灰霉病抗性是否相关目前还不明确。本试验选用灰霉病抗病品种‘秦冠’与感病品种‘富士’,比较了二者果皮和果肉中的酚类物质组成与含量,测定了接种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后总酚、总黄酮、不同单体酚以及过氧化氢(H_2O_2)和超氧阴离子(O_2·~-)含量的变化,并监测了酚类代谢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的变化。研究苹果灰霉病抗性反应中酚类物质及其代谢,为苹果灰霉病的防治及抗性育种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秦冠’与‘富士’苹果果肉中均含有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没食子酸、槲皮素、根皮苷、表儿茶素、儿茶素等酚类物质。‘秦冠’果肉中绿原酸含量显着高于‘富士’,‘富士’果肉中表儿茶素、儿茶素含量明显高于‘秦冠’。苹果果皮中也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富士’果皮中最主要的酚类是槲皮素-3-半乳糖苷,‘秦冠’果皮中最主要的酚类是绿原酸,此外,‘秦冠’与‘富士’果皮中还含有大量的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1、原花青素B2以及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总体来看,除没食子酸之外,其他酚类物质含量在‘秦冠’与‘富士’苹果果皮中均存在明显差异。2.感染灰霉病后,‘秦冠’与‘富士’果肉中酚类物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绿原酸和阿魏酸变化显着,感病品种‘富士’果肉中绿原酸含量显着下降,抗病品种‘秦冠’果肉中绿原酸在发病后期显着升高;‘秦冠’果肉中阿魏酸含量升高,‘富士’果肉中阿魏酸无明显变化,其他酚类物质变化未达到显着水平。3.感染灰霉病后,‘秦冠’与‘富士’果皮中酚类物质发生了明显变化,感病品种‘富士’果皮中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1、原花青素B2下降显着,抗病品种‘秦冠’果皮中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1、原花青素B2均无明显下降,且绿原酸显着上升,有效减缓了病害的发展。4.在苹果灰霉病抗性防御反应中,PAL、C4H、4CL、CAD等酚类代谢相关酶变化显着,感染灰霉病后,‘秦冠’与‘富士’中PAL、4CL均显着升高,不同的是抗病品种‘秦冠’PAL、4CL酶活升高程度明显大于感病品种‘富士’,‘秦冠’中C4H、CAD酶活性也显着升高,而‘富士’中C4H、CAD酶活性则显着降低。抗病品种‘秦冠’在感病后合成大量酚类物质,有效阻挡了病原菌入侵,减缓了病害发展。5.苹果果实感染灰霉病以后,活性氧含量发生了显着变化,抗病品种‘秦冠’H_2O_2含量迅速升高,形成活性氧高峰,而后迅速降低,感病品种‘富士’H_2O_2含量略微升高;‘秦冠’果实在接种后第四天出现O_2·~-含量高峰,‘富士’果实在接种后第五天出现O_2·~-含量高峰,但‘富士’果实中高浓度的O_2·~-持续时间较长,活性氧清除能力较弱。(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李琳玲,黄兵杰,程华,张雪花,陈小玲[10](2018)在《几种常见加工方式对“罗田油栗”抗性淀粉及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罗田油栗"为原材料,采取常见加工中的高温蒸制罐头、混沙翻炒和去壳烹饪3种加工方式,研究了加工后果实中水分、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及抗性淀粉的含量变化,以期探明加工方式对板栗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后的果仁中抗性淀粉含量有明显不同。抗性淀粉经加工后保留程度最低的为混沙翻炒板栗,达42.42%;最高的为板栗罐头制品,为93.16%。主要营养物质中,水分和糖类的增加会降低抗性淀粉的保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会促进抗性淀粉的保留,脂质的变化对抗性淀粉含量没有影响或者不是单一的促进或减弱关系。(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08期)

抗性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春油菜是内蒙古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黄宽条跳甲Phyllotreta humilis Weise是春油菜苗期的重要害虫。实验室通过前期研究筛选了2个抗虫品种(‘大黄油菜’和‘太空蒙Ⅳ’)和1个感虫品种(‘青油14’),研究了不同品种油菜营养物质含量和防御酶活性与其对黄宽条跳甲抗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抗虫性品种油菜苗期受黄宽条跳甲为害程度为:‘青油14’>‘大黄油菜’>‘太空蒙Ⅳ’,为害最高峰时为害指数分别为0.60>0.46>0.35。3个品种油菜可溶性糖含量为‘青油14’(5.24 mg/g)>‘大黄油菜’(5.10 mg/g)>‘太空蒙Ⅳ’(3.87 mg/g),可溶性糖含量越低,抗虫性越强;叶绿素则与之相反,含量越高抗虫性越强,3个品种油菜叶绿素含量分别为‘青油14’(0.49 mg/g)<‘大黄油菜’(0.78 mg/g)<‘太空蒙Ⅳ’(0.95 mg/g),且差异显着;可溶性蛋白与抗虫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防御酶方面,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与抗虫性密切相关,抗虫品种酶活性显着大于感虫品种;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抗虫性关系不明显。抗虫品种‘太空蒙Ⅳ’胰蛋白酶抑制剂(TI)活性是‘青油14’的1.85倍,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活性不同品种间没有差异。油菜对黄宽条跳甲的抗虫性与油菜叶片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有关,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对抗虫性影响大,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越高,油菜抗虫性越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性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赵远超,叶茂,孙明明,张忠云,黄丹.生物质炭与噬菌体联用阻控与灭活土壤–生菜体系中抗生素抗性致病细菌[J].土壤.2019

[2].冯建雄,董晓亮,杨博慧,常静,李海平.油菜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和防御酶活性与其对黄宽条跳甲抗性的关系[J].植物保护.2019

[3].魏永成,张勇,仲崇禄,孟景祥,陈珍.不同抗性短枝木麻黄种源苗木接种青枯病菌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9

[4].祝愿,王梦馨,崔林,沈子尧,周建松.基于EPG技术分析杭菊两主栽品种对叁种菊蚜抗性及其相关抗性物质[J].植物保护学报.2019

[5].郭丽,刘福,王越,孔祥波,张苏芳.杨小舟蛾产卵行为对2种黑杨派无性系叶片的营养物质及抗性物质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9

[6].常雪花,王振菊,陈振涛,朱璇,李娜.采前水杨酸处理对甜瓜采后病害及抗性相关酶和防卫物质诱导的研究[J].保鲜与加工.2019

[7].陈竹芳,莫俊杰,胡汉桥,甄珍,蔺中.芋头可溶性酚类物质及其与芋头疫病抗性关系[J].农业与技术.2018

[8].孟丹娜.外源化学物质对花生叶斑病诱导抗性及其机理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9].马利菁.酚类物质及酚类合成相关酶与苹果灰霉病抗性的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10].李琳玲,黄兵杰,程华,张雪花,陈小玲.几种常见加工方式对“罗田油栗”抗性淀粉及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8

论文知识图

(A)表现细胞壁中主要多糖间相互作用...一B.不同培养温度对菌株产抗性物质培养基不同起始pH值对菌株产抗性培养时间对菌株SA10生长及产抗菌物质的...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的HPLC色谱...藻细胞冻溶液注射后肝细胞浸润、分隔成...

标签:;  ;  ;  ;  ;  ;  ;  

抗性物质论文_赵远超,叶茂,孙明明,张忠云,黄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