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至12月入住我院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规范化,科学合理护理提高了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颅骨缺损修补术;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病人为中心,继整体护理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综合的护理管理模式,它是指通过图表的形势对患者提供有顺序性和有时间性的护理,使患者的各种诊疗和护理项目有序进行,避免遗漏或差错发生的一种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计划,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颅骨缺损修补术属于我神经外科的常见手术,因颅脑外伤导致的碎骨片摘除或开颅减压手术后导致颅骨缺损,以及脑出血术后所致颅骨缺损等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我科2011年对收治的15例颅骨缺损患者采取了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调查病例1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例,年龄35-56岁,颅骨缺损原因:均为颅脑外伤导致的碎骨片摘除或开颅减压手术后所致。

2临床护理路径

2.1入院前为了使患者对颅骨修补术后头颅形状满意且又能减少住院费用。我科根据患者其要求定购颅骨修补材料,颅骨修补材料到达后电话通知患者到医院办理入院手续。

2.2入院第一天

2.2.1责任护士根据病情安排病室并护送到达指定的床位休息,做入院介绍,包括主管医师、护士,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作息时间等相关制度[1],病人大多在本科住院治疗过,因此很快能消除其不安,配合治疗。

2.2.2心理护理颅骨缺损特别是位于额部有碍美观和安全,病人经常出现头痛、头昏、局部触痛、对缺损区的搏动、膨隆、塌陷存在恐惧心理,易产生忧郁、自卑的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安慰鼓励病人,消除紧张、恐惧的情绪,使其明白,修补材料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能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的原貌,且会保护脑组织,使日常生活更加方便,使其能愉快地接受手术。专业护士还要经常向患者做好健康指导,让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2.2.3遵医嘱协助病人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2.4环境的改变可导致病人失眠,又可影响到病情,可遵医嘱给予耳穴压豆,取穴神门、心、皮质下,以保证休息。

2.3第2天,继续做好健康指导,嘱病人慎起居,避风寒,防外邪;头部备皮、防止头皮损伤;遵医嘱嘱病人按要求禁水,禁食,进手术室前给病人置导尿管、遵医嘱术前用药。

2.4术后当天至术后第2天

2.4.1体位麻醉未清醒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健侧,意识清醒、血压平稳后宜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4.2营养和补液术后病人如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饮食,第2、3天给半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忌食辛辣刺激之品。脑手术后均有脑水肿反应,故应适当控制输液量及速度。

2.4.3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治疗。当患者出剧烈头痛伴喷射状呕吐时,多是颅内高压的表现。另外可有病人出现抽风,多是因修补材料压迫脑组织,大脑皮层异常放电所致。本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但可忍受。未出现呕吐及抽风病例。

2.4.4术后刀口及颅腔引流管的护理注意刀口渗血及疼痛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固定,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术后颅腔引流管接引流袋,每2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2],引流袋低于引流管出口,防逆流感染。每日更换引流袋,更换时夹闭引流管,防止气体进入引起颅内积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拔除颅腔引流管后,观察切口处有无脑脊液漏出,如有告知医师妥善处理,以免引起颅内感染。伤口均未出现红、肿、热、痛、及皮下积液。

2.4.5基础护理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半小时。开窗时添加衣被,防外感。减少探视人员。每日口腔护理2次,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尿管护理,加强外阴护理,每日用0.03%呋喃西林棉球进行尿道口消毒,定时放尿,保证尿管通畅,观察记录尿量。本组患者术后当日拔除尿管8例,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者7例。

2.5术后3天到10天,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护理,加强功能锻炼,尽早,最大程度恢复功能。

2.6术后11天,遵医嘱出院,给予出院指导①康复训练,进行废损功能训练,如语言、记忆力等方面[3]。②生活有规律,注意休息勿用脑过度。③加强营养,平时饮食宜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之食物,忌食肥甘、油腻、生冷、烟酒之品。保持大便通畅[4]。④一周后复查,如果刀口出现红、肿、热痛立即返院就诊。⑤保护修补部位,防晒防碰撞,防再次外伤。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通过综合考虑医院及患者因素,预先制定了诊疗护理日程计划表,使患者每天的诊疗护理工作有序地进行,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可适时进行效果评价,保证了宣教的有效性。它的成功应用已证明:临床路径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治疗护理新模式[5]。1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一月后电话随访病人病情稳定,无并发症等,功能恢复良好,病人对治疗效果满意。护士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进行护理,护士可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有计划,有预防性地开展护理工作,有利于护理工作规范化开展,提高其效率。我科在2011年对15例颅骨缺损修补术病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从入院前对患者钛板的准备,到入院后的介绍及健康宣教,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术后加强心理护理,严密地病情观察,细心地护理操作,增强了其信心,促进了其康复,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明显的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0:43.

[2]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2004,9:385.

[3]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2004,9:373.

[4]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0:4.

[5]张伟英.临床路径概论[J].上海护理,2005,5(1):74

标签:;  ;  ;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