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学教学论文_李文佐,刘绍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化学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化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学实践,理论,教学法。

结构化学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佐,刘绍丽[1](2019)在《基于CBL教学法的结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是结构化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文章介绍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34期)

王文己,蒲亮,张忠[2](2019)在《“理论—实践—研讨”叁位一体“结构化学”教学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讲授可以引导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上机实践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开放研讨则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并积极讨论,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理论讲授—上机实践—开放研讨"叁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必将有效地提高"结构化学"的课程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期刊2019年11期)

胡晨光,蔡艳青,许莹,陈兴刚[3](2019)在《结构化学课程中培育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化学是材料相关专业学生的主干基础课,是研究原子在空间结合成分子或化学实体本质的课程,是联系材料微观与宏观的桥梁。在课程中开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将为材料专业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和科研素养奠定基础,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在教学方法上,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注重框架式教学;结合量子力学发展史,重视引导式教学;建立科研成果案例库,利用科研反哺,开展案例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运用激发式教学;融合测试技术理论,加强演绎式教学;利用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拓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最终通过多端教学模式的交叉互补,将创新思维自行渗透于教学过程,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谢木标[4](2019)在《提高地方师范院校结构化学教学趣味性的几项举措》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学实际,本文从故事引导、交叉学科结合、精简内容和因材施教、结构模型和软件利用、理论联系实际五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提高结构化学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化工高等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马娟,蒋荣立,高庆宇[5](2019)在《结构化学课程中原子光谱项的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子光谱是结构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针对原子光谱教学的重点难点,结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原子光谱项的教学过程提出了一些看法,强调了对知识的深入探讨和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16期)

李晓杰,王岳俊,高子舒,余靖冉,王秋卓[6](2019)在《高校《结构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高等院校化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结构化学》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结合《结构化学》教学实践,立足学生学习的思维、态度和方法,从备课、授课两方面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做好《结构化学》教学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套学院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任莉君[7](2019)在《提高结构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化学是化学学科重要的理论基础,其原理和方法广泛应用于能源、材料、医药等领域。为提高结构化学教学质量,本文从研究教学内容内在联系入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方法探索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自主性,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13期)

阿布力孜·伊米提,帕提曼·尼扎木丁[8](2018)在《提高“结构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与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涉及诸多抽象的概念、数学推导和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因此在"教"与"学"和考核学生理解程度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难题,所以针对结构化学这门课难教难学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与探索,文章就如何提高结构化学教学质量作了一些尝试。(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22期)

饶立,任彦亮,万坚,李永健[9](2018)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构化学一维势箱理论和HMO法“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化学在大学化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属于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课程,因此适合运用"翻转课堂"创新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围绕结构化学课程中的两个重难点和知识点,即"一维势箱理论"和"休克尔分子轨道(HMO)理论"进行了"一维势箱和HMO法用于烯烃离域电子处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详细介绍了该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并分析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我们认为该翻转课堂教学不但加强了学生对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从结构化学基本原理出发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体合作意识。(本文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2018年11期)

戴国梁,钱蕙[10](2018)在《Gaussian 09和Gauss View软件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结构化学由于其抽象性及理论性强等特点,给教和学双方均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在结构化学讲授中应用Gaussian 09和GaussView等软件对分子轨道等相关知识点进行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化学理论变得形象、简单,这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33期)

结构化学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理论讲授可以引导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上机实践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开放研讨则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并积极讨论,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理论讲授—上机实践—开放研讨"叁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必将有效地提高"结构化学"的课程教学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化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佐,刘绍丽.基于CBL教学法的结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化工管理.2019

[2].王文己,蒲亮,张忠.“理论—实践—研讨”叁位一体“结构化学”教学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

[3].胡晨光,蔡艳青,许莹,陈兴刚.结构化学课程中培育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实践[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谢木标.提高地方师范院校结构化学教学趣味性的几项举措[J].化工高等教育.2019

[5].马娟,蒋荣立,高庆宇.结构化学课程中原子光谱项的教学研究[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6].李晓杰,王岳俊,高子舒,余靖冉,王秋卓.高校《结构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河套学院论坛.2019

[7].任莉君.提高结构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9

[8].阿布力孜·伊米提,帕提曼·尼扎木丁.提高“结构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与尝试[J].广东化工.2018

[9].饶立,任彦亮,万坚,李永健.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构化学一维势箱理论和HMO法“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大学化学.2018

[10].戴国梁,钱蕙.Gaussian09和GaussView软件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

论文知识图

金属晶体的四面体空隙Zn原子轨道空间图象BaTiO3结构的叁维立体图NaCl晶胞的叁维模型(下转第92页)硬币游戏取胜策略自己Zn原子轨道分析结果

标签:;  ;  ;  ;  ;  ;  ;  

结构化学教学论文_李文佐,刘绍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