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水泥土桩论文_胡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夯实水泥土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夯实,水泥,地基,荷载,楔形,承载力,土工。

夯实水泥土桩论文文献综述

胡波[1](2019)在《软土地基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南宁市振林锦绣园工程项目,对软土地基上的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针对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夯实水泥土成桩的工艺重点,对其施工控制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供相关工程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9年07期)

刘存利,赵玉,余彦,张曙光[2](2019)在《夯实水泥土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一次性解决了实现和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处理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着,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陕西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刘伟荣,张婷婷[3](2018)在《简述夯实水泥土桩在污水厂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污水厂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地基工程,地基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污水厂其他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目前,我国通常采取夯实水泥土桩技术对污水厂地基工程进行灌注与固定,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实用性与可行性。论文介绍了夯实水泥技术在污水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侧重分析了该技术对污水厂地基工程的实际作用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8年24期)

龚砚芬[4](2018)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水泥土桩的设计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阐述了施工过程中几个需要注意的质量控制措施,证明了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能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是一种对地基进行加固的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对指导实际工程具有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安阳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董晓芳,郭志伟[5](2018)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实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简要介绍了水泥土复合地基的材料组成、特点,并根据工程实例对桩体进行了实际计算,重点对施工要求及质量检验做了说明,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16期)

高建喜,何杰,王忍[6](2017)在《小龄期夯实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工程实际,在饱水养护条件下,进行夯实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室内试验,研究小龄期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养护龄期、水泥掺入比的变化规律,分析水泥土强度与龄期、水泥掺入比的定量关系,结合试验数据拟合得出不同水泥掺入比条件下水泥土强度与龄期的经验公式,并探讨水泥土轴向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与水泥土的破坏方式随养护龄期的转变,从而进一步完善饱水条件下小龄期夯实水泥土强度演化发展理论,促进水泥土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对工程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土工基础》期刊2017年06期)

王亚涛[7](2016)在《侧向约束下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所遇到的各类软土地基问题日渐突出,各种地基处理技术不断涌现,其中,以复合地基技术的发展较为突出。基于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加筋垫层复合地基和侧向约束技术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本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软基加固的新技术——侧向约束下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技术。本文采用室内土工试验、室内模型试验、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较为系统地分析竖向荷载下,侧向约束结构+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约束结构侧向位移规律、桩–土应力比的演化规律以及桩身轴力分布规律等工作特点,主要研究工作包括:首先,针对在软土地基上土工格室加筋垫层的加筋作用,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在天然地基上纯垫层与加筋垫层的工作特性。结果表明:碎石垫层对竖向荷载的调节能力好于粗砂垫层,在碎石垫层中铺设土工格室可有效地改善垫层力学性能,增强垫层的整体性,使得垫层成为具有较大刚度的板状结构,可将上部荷载较好地均化到地基土表面,从而避免软土地基局部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其次,基于相似理论,设计了6组侧向约束条件下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模型,并分别进行了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对比分析了侧向约束、土工格室加筋垫层、楔角等因素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分担的规律与其它桩体复合地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复合地基中的中心桩、边中桩、角桩的沉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中心桩的沉降最大、边中桩次之、角桩的沉降最小;2)侧向约束结构对加固区中的软土存在挟持与遮拦作用,能有效地减小复合地基的沉降,增强了复合地基中的桩–土相互作用;3)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能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4)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的沉降明显小于夯实水泥土圆柱形桩复合地基的沉降。最后,基于大比例模型试验结果,采用FLAC3D软件进行了叁维数值分析,较为全面地探讨了垫层参数、侧向约束条件、楔角、桩间距等几个重要参数对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与桩间距、格室加筋垫层、楔角及侧向约束结构有关,其中,桩间距对复合地基的影响程度最大;2)在小楔角范围内(楔角约为0.7°~1.7°),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幅度随楔角的增大而增加;3)当桩间距小于4DZ(DZ为楔形桩的平均直径)时,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和约束桩对桩间土的挟持与遮拦作用较强,桩-土应力比随着桩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且最终趋于某一定值。侧向约束条件下,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的最佳桩间距取值为2~3D_Z。(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7)

汤磊华[8](2016)在《循环荷载下带侧向约束结构的土工格栅—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带侧向约束结构的土工格栅–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具有良好的工作特性,为研究其在循环荷载下的工作特性,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108176),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FLAC~(3D)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循环荷载下,加筋垫层工作性状及带侧向约束结构的土工格栅–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加筋垫层室内模型试验,探讨了不同垫层厚度及加筋层数下,软土地基沉降特性随循环次数、循环应力比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当循环次数小于临界循环次数时,软土地基的沉降随循环次数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大,当循环次数大于临界循环次数时,软土地基的沉降随循环次数的增大而趋于稳定;在同条件下,软土地基沉降随垫层的厚度、土工格栅铺设层数增大而减小。(2)通过开展循环荷载作用下带侧向约束结构的土工格栅–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深入探了讨侧向约束、桩体楔角、加筋垫层、循环次数等参数对复合地基桩顶、桩周土沉降及桩土应力的影响,获得了桩身轴力沿深度分布及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循环荷载下,增设侧向约束、铺设土工格栅及采用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加固软土地基时,能改善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桩–土沉降差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而后趋于稳定;夯实水泥土楔形桩桩身轴力沿深度先增大后减小,桩身轴力最大值在距桩顶1/4桩长处,且桩身轴力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但增幅在减小。(3)运用FLAC~(3D)软件建立了复合地基计算模型,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研究相关设计参数对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影响,分析了在循环荷载下,约束桩位置及模量、夯实水泥土楔形桩间距、桩体楔角及桩身模量对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复合地基中最优设计参数:约束桩模量为50MPa~500MPa;夯实水泥土楔形桩的最佳楔角为0.48°~2.2°,夯实水泥桩模量为60.67MPa~606.7MPa。(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7)

孟向康,杨洋,孙红旭[9](2016)在《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随着土木工程的逐渐发展,众多新技术、新方法开始涌现出来。夯实水泥土桩质量可靠,施工工艺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具有优越的经济价值。论文结合本工程实例介绍了其设计和施工要点。(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6年S1期)

司红亮[10](2016)在《夯实水泥土桩在某生产线项目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夯实水泥土桩的施工流程及技术参数,从测量放线、成孔、清孔、备料、底夯等方面,阐述了其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并采用静载荷试验方法,检测了桩基的承载力,证明了夯实水泥土桩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6年15期)

夯实水泥土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一次性解决了实现和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处理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着,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夯实水泥土桩论文参考文献

[1].胡波.软土地基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建筑施工.2019

[2].刘存利,赵玉,余彦,张曙光.夯实水泥土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陕西建筑.2019

[3].刘伟荣,张婷婷.简述夯实水泥土桩在污水厂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4].龚砚芬.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

[5].董晓芳,郭志伟.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实例分析[J].山西建筑.2018

[6].高建喜,何杰,王忍.小龄期夯实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J].土工基础.2017

[7].王亚涛.侧向约束下土工格室+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6

[8].汤磊华.循环荷载下带侧向约束结构的土工格栅—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6

[9].孟向康,杨洋,孙红旭.论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

[10].司红亮.夯实水泥土桩在某生产线项目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6

论文知识图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示意图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夯实水泥土桩布置平面图夯实水泥土桩单桩静载试验现场...夯实水泥土桩(CS桩)静载试验Q~s曲...夯实水泥土桩CFG桩平面布置图

标签:;  ;  ;  ;  ;  ;  ;  

夯实水泥土桩论文_胡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