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活性物质——有机硫化物的提取

大蒜活性物质——有机硫化物的提取

陈彬[1]2004年在《大蒜活性物质——有机硫化物的提取》文中提出大蒜植株(Allium Sativum L.)是百合科葱属植物,它的鳞茎就是大蒜。大蒜素是大蒜鳞茎破碎后,蒜氨酸在蒜氨酸酶催化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硫化物。其具有广谱的抗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具有清除动物体内自由基,防止肿瘤和脑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还具有提高生物体免疫能力等等许多作用。大蒜素药理作用及疗效广泛,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天然药物。大蒜素(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脂)比较活泼,受热、暴露在空气中或在有机溶剂中很不稳定,容易降解成活性很小的有机硫化物,因此大蒜素的有效提取一直是一个难题,其保藏也是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课题。大蒜素粗品(大蒜油)的提取方法可以分为叁大类:酶法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酶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大蒜油杂质少,但是活性物质大蒜素的含量非常低。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的大蒜油则杂质含量高,后处理麻烦。本课题采用酶法乙醚萃取法提取大蒜素粗品(大蒜油)。在大蒜破碎酶解反应后,经过初步除杂,用乙醚萃取大蒜素。实验发现大蒜素粗品易溶于乙醚。本实验从改进定硫法开始,确定了改进后的定硫法检测操作过程和步骤。经硫酸钡实验和定量滤纸空白试验证明了改进后的可行性。接着做了酶解反应后萃取剂的选择实验,通过乙酸乙酯和乙醚在萃取时间和萃取用量实验的比较,发现乙醚在萃取大蒜油上要优于乙酸乙酯很多。进而选定乙醚作为酶法后提取的萃取溶剂。随后从单因素考察实验开始,对酶解反应的温度、pH值、加水量、酶解反应时间、离心前pH值等因素进行了考察。得到了大蒜有机硫化物的较高得率的大致范围。最后做了两组正交实验考察显着性因素和一组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的正交实验。结果显示,酶解反应时间、温度、加水量和离心前pH值对大蒜有机硫化物的得率比较显着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条件为:A1B2C2D2H4,即控制提取条件为:酶解反应温度,25℃;酶解反应时间,60min;加水量,100mL;酶解反应pH值,7.0;离心前pH值,3.2;并经验证在此最佳条件操作下,大蒜有机硫化物的得率为0.188%。

罗红[2]2009年在《大蒜总皂苷的抗缺氧生物活性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缺氧是相当常见的病理过程。在高原环境下,机体可发生高原低氧,可导致急、慢性高原病;在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疾病时,由于氧供给和/或氧利用障碍,也可引发机体缺氧反应,使疾病加重;此外,机体疲劳、特殊作业如深海潜水和航天等其他许多情况均可发生缺氧。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机体缺氧,对包括高原病在内的诸多疾病的防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抗缺氧保健品和药物非常缺乏,由于防治效果或经济成本等原因,适宜推广应用的产品则更少。因此,研究与开发高效、经济、低毒的抗缺氧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蒜在全世界普遍种植,是药食同源植物,在人们日常膳食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祖国传统医学中也早有利用。大量实验证明,大蒜不但有抗菌、消炎、杀虫等作用,也有降血脂、降血压、抗风湿、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等多种重要生理功效。目前认为大蒜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含硫有机化合物和皂苷类。相关面市产品主要是一些大蒜粗制品和少量以含硫有机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产品,大蒜制品尤其是深加工产品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本文首先验证了蒜粉及提取物抗小鼠常压密闭缺氧的生物活性,然后筛选出大蒜总皂苷(Garlic saponins,GSP)为大蒜抗缺氧活性成分。动物实验表明,GSP具有明显抗缺氧作用:(1)可以延长密闭缺氧小鼠的生存时间,有抗常压缺氧的作用;(2)可以显着延长亚硝酸钠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有保护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损伤的作用;(3)可以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呼吸时间,对脑急性缺血性缺氧有一定保护作用;(4)可以增加急性低压性缺氧小鼠大脑、心肌和肝脏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增加大脑组织抗氧化酶CAT及肝脏组织SOD活性,降低肝脏MDA和大脑蛋白质羰基含量,具有抗急性低压性缺氧和氧化损伤的作用,同时提示GSP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是其抗缺氧的重要机制。目前研究认为,氧化应激是许多关键生物学问题产生的中心环节。严重缺氧时,大量活性氧(ROS)和活性氮族(RNS)产生,细胞内氧化应激增强,蛋白质、核甘酸和脂质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导致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为进一步证明GSP的抗缺氧作用和分子机制,以PC12细胞为对象进行研究,并从GSP对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面探索其抗缺氧机制。结果表明:(1)一定剂量的GSP对dPC12(Differentiated PC12)细胞有明显的缺氧保护作用,可减少缺氧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保护细胞活力和维持细胞分化状态,上调节神经元细胞标记蛋白TUJ-1的表达。(2)GSP对缺氧诱导的dPC12细胞氧化损伤有显着的保护作用。①GSP可以显着减少使dPC12细胞缺氧时MDA和8-OH-dG产物;②GSP可上调缺氧时dPC12的SOD2和CAT的酶活性、mRNA及蛋白表达,其中对CAT的调节作用尤其显着;③GSP可以显着减少缺氧导致的p65核转位。结果提示,GSP对dPC12细胞有显着的缺氧保护和抗氧化损伤作用,而GSP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可能是其抗缺氧的重要机制。GSP对SOD2、尤其是对CAT的基因表达和活性的上调,以及对NF-κB(nuclear factor-kappa B)核转位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氧化损伤作用的重要途径。为制备GSP,本课题建立了大蒜总皂苷的提取纯化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1)大蒜总皂苷的提取工艺:70%乙醇浸提物经石油醚脱脂,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最后经D101大孔树脂纯化处理。其中,运用正交设计优选出醇提条件:70%乙醇(用量3L/kg)、浸泡72 h、提取1次。含量测定和TLC等分析表明,该工艺可以提取纯度较高的大蒜总皂苷。(2)GSP含量测定方法:以薯蓣皂苷元为对照品,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比色法在532nm测定大蒜提取物中总皂苷含量。试验表明该测定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达97.8%(RSD=1.98%),准确度较高。用该方法测定大蒜总皂苷含量,可以作为评价总皂苷的提取效率,作为实验中控制总皂苷质量的可行手段。本课题首先验证了蒜粉及蒜粉的水和乙醇提取物具有抗常压密闭缺氧的作用,然后筛选出GSP为其重要的抗缺氧活性成分。细胞和动物实验均证明,GSP具有抗缺氧和抗氧化损伤的活性作用,抗氧化损伤作用可能是其抗缺氧的重要机制。通过上调节抗氧化酶CAT和SOD2的表达及活性、减少p65核转位以及调节其他氧化还原敏感的基因,可能是GSP抗氧化损伤的重要途径。本课题为大蒜抗缺氧和抗氧化制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郑永军[3]2012年在《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大蒜功能成分的分离提取及药理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蒜(Allium sativum L.)为百合科葱属植物的地下鳞茎,是着名的食药两用植物,富含有机硫化物、黄酮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和多糖等药用功能成分。近代医学研究表明,大蒜功能成分具有抑菌、降血脂、抗肿瘤、防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本论文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从大蒜中分离提取出蒜氨酸、大蒜素和大蒜黄酮类化合物等大蒜功能成分,研究了4种大蒜提取物的药理活性。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一、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设计与预组装针对从水相体系中分离提取大蒜功能成分存在的工艺复杂和分离困难等问题,以寻找能够在水相体系中有效分离蒜氨酸、大蒜素和大蒜黄酮类化合物的功能材料为目标,将分子印迹原理与现代配位化学理论相结合,构建了两种分子印迹识别模型。采用GAMESS软件包中的PM3基组优化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结构,分别采用非共价键和配位键两种结合模式计算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组成的系列复合物的结合能(ΔE),通过比较复合物结合能的大小,探讨了采用不同结合方式所形成复合物的稳定性差异。在量化计算结果指导下,设计了基于金属配位识别模式的大蒜功能成分分子印迹分离体系,并采用光谱法实验对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进行预组装筛选,优化出用于分离大蒜功能成分的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识别模型用于指导功能配体和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二、蒜氨酸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和性能研究合成了新型N (4苯乙烯基)草酰胺功能配体,以S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替代蒜氨酸作为“伪模板分子”,合成了S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Zn草酰胺配位单体,并以此配合物为功能配位单体,构筑对目标分离物蒜氨酸选择性识别的双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模型;采用悬浮聚合工艺,定向合成了对蒜氨酸具有较好识别性能的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评价蒜氨酸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目标分离物的识别性能和分离效果,从中筛选出分离度高、吸附容量大的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并应用于从水溶液中分离提取蒜氨酸。与目前所采用的普通阳离子树脂法相比,采用蒜氨酸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提取的蒜氨酸产品纯度达到73.6%。该方法为水相体系中氨基酸的分离提取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叁、大蒜素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和性能研究合成了新型N (3丙氨基) N’(4苯乙烯基)草酰胺功能配体,以二丙基硫醚替代大蒜素作为“伪模板分子”,构筑对目标分离物大蒜素选择性识别的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模型;采用悬浮聚合工艺,定向合成了对大蒜素具有良好识别性能的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评价大蒜素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目标分离物的识别性能和分离效果,从中筛选出分离度高、吸附容量大的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并应用于从水溶液中提取大蒜素。采用大蒜素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提取的大蒜素产品纯度达到89.5%。为水相体系中微量硫醚类化合物的分离富集提供新的方法学支撑。四、大蒜黄酮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和性能研究以大蒜黄酮类化合物中含量最大的杨梅黄酮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在Zn(II)介导下,采用悬浮聚合工艺合成了对模板分子类似物具有选择性吸附的大蒜黄酮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评价这些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杨梅黄酮、槲皮素、芹菜素和山奈酚等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效果,从中筛选出分离度适宜、吸附容量大的大蒜黄酮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用于对大孔树脂提取的大蒜黄酮粗提物的分离纯化。大蒜黄酮粗提物经大蒜黄酮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分离纯化后,大蒜总黄酮含量达到81.2%,为大蒜黄酮的纯化和规模化制备奠定了基础。五、大蒜功能成分药理活性研究分别采用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筛选模型和MDCK细胞模型,从分子水平上和细胞水平上研究了蒜氨酸、大蒜素、大蒜黄酮和大蒜皂苷4个大蒜功能成分对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和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结果显示:大蒜黄酮的抗氧化活性IC50为2.064±0.026μg/mL,优于阳性对照药维生素C(3.876±0.203μg/mL);大蒜黄酮在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筛选模型中的IC50值为10.922±2.651μg/mL,在MDCK细胞模型的IC50值为3.15μg/mL,在细胞水平抗流感活性实验中与阳性药物扎那米韦处于同一水平,而选择性和最大无毒浓度均低于阳性药物。显示了良好的体外抗流感活性和潜在的应用前景,为新型抗流感活性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新思路。采用DPPH抗氧化模型和乙、丁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模型,研究了蒜氨酸、大蒜素、大蒜黄酮和大蒜皂苷4个大蒜功能成分抗氧化和对乙、丁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利用荧光光谱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大蒜黄酮类化合物(杨梅黄酮、槲皮素和山奈酚)与DNA的相互作用。以上这些药理活性研究为大蒜功能成分的药用开发奠定了科学基础。上述研究不仅开辟了大蒜功能成分分离提取的新途径,而且为大蒜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和抗流感病毒等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对提升我国大蒜药用功能成分开发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徐文静[4]2006年在《大蒜抑菌活性成分对番茄病原菌的抑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 (Ellis et Mmartin)}等19种病原真菌为供试菌,以抑菌圈法和生长速率法检测抑菌活性,系统地研究了大蒜(Allium sativumL.)抑菌成分的提取方法、稳定性及其抑菌活性,得出如下结论:1.鲜蒜在室温粉碎后,放入28℃培养箱中酶解30-60分钟,然后加入乙酸乙酯试剂在28℃振荡提取12小时获得的提取物抑菌活性最佳;通过大蒜提取物抑菌活性与TLC和HPLC检测结果比较,证实大蒜提取物中的抑菌活性成分是大蒜在粉碎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为大蒜酶酶解蒜氨酸产生的大蒜素和大蒜素进一步分解产生的其他含硫化合物,其成分多达18种以上,且易挥发成分抑菌活性最好。2.通过对大蒜提取物抑菌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巯基化合物对大蒜提取物抑菌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含有二硫键的化合物对大蒜提取物抑菌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取物部分抑菌活性成分对60℃温度处理不稳定;提取物在碱性条件及过酸条件不稳定。3.通过大蒜提取物对19种植物病原真菌(13个科属)的抑菌研究,发现大蒜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泛抑制作用,但抑菌活性存在一定的种属差异,对产生大量小孢子的、且营养生长期长的菌种,大蒜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强,对于菌丝生长活跃的菌种,开始抑制作用较强,但随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减弱很快;对于能产生大量厚壁孢子、且营养生长期短的菌种,大蒜提取物对其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4.通过大蒜提取物乳油、爱苗乳油和多菌灵粉剂对番茄四种主要病害病原真菌的抑菌率研究,发现爱苗乳油的抑菌活性高于大蒜提取物乳油和多菌灵粉剂,但大蒜提取物乳油的抑菌作用高于多菌灵粉剂;大蒜提取物乳油对番茄四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效率排序为:炭疽病原真菌>灰霉病原真菌>叶霉病原真菌>早疫病原真菌。结合大蒜提取物乳油对番茄四种主要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和对番茄种子发芽的影响,发现大蒜提取物乳油1000—10000倍稀释液能促进番茄种子发芽和生长,而在150—1200倍稀释液可以用来做病原菌的防治研究。

黄晴, 吴忠坤, 吴中琴, 赵紫薇, 成焕[5]2018年在《葱属类植物中有机硫化物的抗氧化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葱属类植物因含有高含量的有机硫化物而具有高抗氧化性,有机硫化物因硫氢键的断裂,或与不同的环状结构、烯丙基等基团结合,形成种类丰富的活性物质,发挥特有的生理功能。本文主要探讨葱属类植物中有机硫化物的组成、活性,以及有机硫化物对以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这两个核因子为主的信号通路的影响,为进一步增进对葱属类食物的了解和有机硫化物的抗氧化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贾桢桢[6]2009年在《大蒜废水特性及预处理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蒜废水含有抗菌、杀菌活性物质天然大蒜油,对细菌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导致大蒜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差,加之大蒜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更增加了大蒜废水处理的难度,致使以往的生化污水处理方法不能有效处理大蒜废水。目前国内外能有效处理大蒜废水的工艺还处于研究阶段,加工废水污染指标严重超标,严重制约和困扰着我国大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加快对大蒜废水处理的研究迫在眉睫,如能开发一种高效、实用的大蒜废水处理工艺,则可以大大降低水体污染,保护水环境,并能有效缓解水质型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研究需准确测定出大蒜废水(即被水大量稀释了的大蒜汁)中有机硫化物的含量。通过对国内外各种大蒜有机硫化物测定方法的分析研究和特点比较,最终确定采用吸光比浊法测定大蒜废水中的有机硫化物含量,并且利用试验室现有条件,采用COD快速测定仪代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并对吸光比浊法作了适当的改进,优选出吸光比浊法测定大蒜废水中有机硫化物含量的最佳实验条件。此外,本文还对验证改进后的吸光比浊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的吸光比浊法测定的有机硫化物是可以满足测定要求的。简要介绍酸碱预处理和加热处理预处理去除有机硫化物的相关理论,并相应的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加热预处理方法对有机硫化物的去除有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效果并不能满足实际生产地需要;而酸碱预处理方法对去除大蒜废水有机硫化物是极为有效的,并且方法简便、适于推广。在酸碱预处理试验研究中发现,在强酸条件下大蒜废水由淡黄色变成白色,并产生大量白色絮体,大蒜废水中有机硫化物去除率可达到80%~90%,说明在弱酸条件下,有机硫化物对指示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强酸条件下,绝大多数有机硫化物转化为白色絮体而被去除。采用絮凝、铁炭微电解和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降低大蒜废水中高浓度有机物含量。通过单因素影响试验确定絮凝试验最佳运行参数;运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微电解试验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并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影响试验,确定微电解试验最佳的运行参数;论证铁炭微电解法和Fenton试剂氧化法联合的可能性,确定微电解-Fenton联合试验各影响因素的最佳实验值。絮凝试验表明:与该工艺处理其它废水的处理效果相比,絮凝实验对大蒜废水COD的去除效果并不乐观;微电解试验表明:铁炭比为4.0,进水pH值为3.0,反应时间为5h,采用曝气方式,当原水CODCr浓度为9000~13000 mg/ L时,在最佳条件下通过该法处理的废水,CODCr去除率可达50%以上;微电解-Fenton联合试验表明:pH值采用微电解出水pH=4.5,反应时间为60min,H2O2用量为4mL/L,H2O2的投加方式为滴加,当原水CODCr浓度为9000~13000 mg/ L时,在最佳条件下通过该法处理的废水,CODCr去除率可达60%以上。

王颖钰[7]2011年在《大蒜二烯丙基叁硫化物抗乳腺癌MDA-MB-231细胞血行转移的机制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和意义:大蒜二烯丙基叁硫化物(Diallyl Trisulfide,DATS)是大蒜抗癌活性成分有机硫化物中的一种脂溶性成分,大量研究表明,大蒜有机硫化物具有预防和治疗肿瘤的作用,大蒜的防癌作用包括预防致癌物质活化和促进机体解毒,大蒜的肿瘤治疗作用则主要包括调节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转移、抗血管生成等方面。从国内外大蒜治疗肿瘤研究结果中发现,目前有关大蒜预防肿瘤发生、调节肿瘤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方面的机制研究较为全面,而关于其抗肿瘤转移作用研究从近十年起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相关机制研究尚存在不足,大多停留在流行病学统计结果以及实验室整体动物研究水平。因此,本课题拟选取大蒜有机硫化物中的其中一种脂溶性成分二烯丙基叁硫化物(Diallyl Trisulfide, DATS),研究其对高侵袭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血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完善大蒜的抗肿瘤作用靶点,将其合理应用于临床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研究方法:实验研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考察DATS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血行转移过程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包括两个章节:第一章通过模拟肿瘤细胞侵袭降解基底膜阶段肿瘤-基质黏附,肿瘤在基质内移行,肿瘤降解基底膜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建立肿瘤-基质黏附模型、肿瘤运动模型、肿瘤侵袭基底膜模型,考察DATS对乳腺癌细胞侵袭降解基底膜过程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第二章模拟肿瘤细胞随血液运行过程,肿瘤血行转移过程与血小板活化聚集包裹肿瘤形成癌栓密切相关,涉及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包括:肿瘤-血小板黏附和血小板活化介导肿瘤移行,通过建立肿瘤-血小板黏附模型、血小板活化介导的肿瘤迁移模型等,考察DATS对乳腺癌细胞随血液移行阶段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第二部分考察DATS影响乳腺癌MDA-MB-231细胞血行转移过程的分子机制。基底膜是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天然屏障,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的表达对降解基底膜起重要作用,其活性是影响肿瘤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个方面,肿瘤黏附分为同质黏附和异质黏附,瘤细胞离开母体,侵袭基底膜发生血行转移时,异质黏附占主导地位,整合素家族(Integrins)主要参与肿瘤细胞的异质黏附过程并且具有调节肿瘤细胞MMPs表达和活性的功能。本部分运用Real-time PCR、RT-PCR技术,Western Blotting技术和ELISA技术考察DATS对乳腺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抑制剂TIMP1,整合素Integrinβ1、β3在mRNA水平表达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首先,应用MTT法检测DATS对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初步确定DATS的合理用药浓度(0.01μM-10μM)。其次,在MDA-MB-231细胞侵袭基底膜阶段,应用细胞染色法检测DATS对肿瘤细胞-基质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DATS (0.01μM-10μM)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FN)的黏附,但是与对照组比较并无差异。应用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小室检测DATS对肿瘤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DATS可以抑制划痕的愈合并剂量依赖性抑制肿瘤细胞的运动,DATS浓度达5μM (P<0.01),10μM DATS迁移抑制率达54.73%,应用Transwell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小室检测DATS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肿瘤细胞的侵袭力逐渐降低,DATS浓度达10μM(P<0.01),侵袭抑制率达48.12%。第叁,在MDA-MB-231细胞随血行移行阶段,应用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发现DATS对不同致聚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均有抑制作用,其中DATS对PAF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最为强烈,结果呈剂量依赖性。应用放射免疫法进一步检测血小板活化聚集指标TXB2/6-keto-PGF1α的比例发现,DATS可以下调PAF活化血小板表面TXB2/6-keto-PGF1α的比值。应用细胞染色法检测DATS对肿瘤细胞-活化血小板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DATS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二者的黏附,DATS浓度达10μM(P<0.001),黏附抑制率达29.30%。应用Transwell小室和划痕愈合试验检测DATS对血小板活化介导的肿瘤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迁移能力随着浓度的增高逐渐降低,呈剂量依赖性,DATS浓度达10μM(P<0.01),迁移抑制率达36.51%。最后,应用Real-time PCR、RT-PCR检测及western blotting蛋白印迹法检测DATS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抑制剂(TIMP-1),整合素(Integrinβ3、β1)的影响,我们发现DATS可以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整合素(Integrinβ3)的表达,同时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的表达水平,并且DATS对于MMP2和TIMP1的调控最用最为强烈,但是对Integrinβ1的表达无甚影响、此外,运用ELISA技术考察DATS对MDA-MB-231细胞MMP2和TMIP1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与上述实验一致。结论和意义:本研究有以下发现:①DATS可以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在组织中发生游离并与基底膜进一步发生侵袭的过程,继而抑制穿透基底膜的肿瘤细胞与血液系统中的血小板黏附形成肿瘤-血小板癌栓复合物,并随着血液的流动迁移至转移灶的整个过程。②DATS对于调控基底膜降解的关键因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以及与肿瘤异质黏附密切相关的黏附分子整合素(Integrinβ1、β3)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其作用体现在抑制上述靶点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并且能够进一步上调肿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的表达。通过上述结果,可以初步看出DATS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血行转移过程,其作用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DATS可以直接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从原发灶游离,并与基底膜发生黏附侵袭;第二,DATS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阻断血小板包裹肿瘤细胞形成癌栓的功能,从而间接阻断肿瘤细胞在血管中发生移行。这一结论这对于进一步完善大蒜及其有机硫化物的抗肿瘤作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蒋思萍, 陈彬, 马超, 卜海涛, 马润宇[8]2009年在《测定大蒜活性物质含硫化合物方法定硫法的改进和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本实验对改进后的定硫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1)硫酸钡实验得到的硫酸钡实验曲线的线性回归公式为:Y=0.0844X-9×10-5,相关系数R2=0.9999,表明采用该改进的定硫法定量测定硫酸钡含量是可行的。(2)定量滤纸空白试验表明定量滤纸过滤前后的质量误差非常小,范围在0.5%之内。这说明滤纸在酸性条件下质量几乎不受损失。最后得出改进后的定硫法在测定大蒜活性物质硫化物时的操作方法。

赵晓丹[9]2005年在《醋浸绿蒜的功能及其绿变色素的分离、性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醋浸绿蒜(本文中简称醋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民间有许多有关醋蒜及其浸泡液的食疗保健方,但缺乏实验依据。同时,在醋浸绿蒜中还存在大量的绿变色素,实践表明其对人体无害,且已有研究表明绿变色素的形成有活性物质的参与,因此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一种天然色素进行开发。本研究以醋蒜为材料,初步探讨了醋蒜及其浸泡液的营养成分组成及功能,对其中的绿变色素进行了分离精制,并研究了色素的相关性质和活性。主要结论如下: 在醋蒜浸制过程中,粗蛋白、可溶性糖、灰分和维生素等物质有部分溶出至浸泡液中,从而使这些成分在醋蒜中的含量降低。醋蒜浸泡液中主要固形物成分是低分子量多肽(MW<3000Da),可溶性糖类和灰分。与对照鲜蒜相比,蛋白质,脂肪,灰分等成分在醋蒜和浸泡液中的总含量无显着变化;可溶性糖总含量增加;维生素C有较大损失;氨基酸的分析结果显示,醋蒜中必需氨基酸在蛋白质中所占比例增加,大多数必需氨基酸分值提高;半胱氨酸,丙氨酸的总含量增加。 醋蒜各提取物和浸泡液都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抗氧化能力。在清除DPPH自由基、体外抑制大鼠肝脂质过氧化和ESR法清除·OH的实验中,各提取物体现出的活性强弱顺序均为醋蒜醇提物>醋蒜浸泡液>醋蒜水提物。在对O_2~-·的清除上,水提物的清除能力较好,顺序为醋蒜水提取物>醋蒜液>醋蒜醇提物;各部分提取物对·OH的清除能力要强于对O_2~-·的清除。醋蒜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与鲜蒜对照相比有所降低。 在抗肿瘤试验中,对不同的瘤株,醋蒜各提取物体现出了不同的抑制效应。对于HL-60人白血病细胞和BGC-823胃癌细胞,脂溶性组分的抑制作用最强,各提取物的活性顺序为:乙醚提取物>乙醇提取物>醋蒜液>水提取物;且各组分活性优于鲜蒜对照。醋蒜中的水溶性成分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抑制作用较好,活性顺序为醋蒜液>水提取物>乙醚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各组分活性低于鲜蒜对照。对于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1E8,只有醋蒜的乙醚和乙醇提取物表现出了抑制活性,而醋蒜液和醋蒜水提取物则无作用。 醋蒜醇提取物及浸泡液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各提取组分抑菌能力顺序为:醋蒜醇提物>醋蒜浸泡液>醋蒜水提取物;与鲜蒜对照相比,醋蒜水提物的抑菌活性降低较大。 建立了提取分离大蒜绿变色素的方法:确定95%乙醇(含0.1%HCl)为提取溶剂,以柱层析为主要手段,选用CG-50树脂、SIPI-40树脂,硅胶、sephadexLH-20凝胶等不同填料对色素进行了分离和精制,分离结果表明绿变色素是由蓝色素(BPE)和黄色素(YPE)两个组分构成的。制备得到的两种色素提取物安全无毒,色价分别为86和74。 BPE和YPE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92nm和440nm。两者均溶于水、甲醇、乙醇和正丁醇;两种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光,加热,氧化剂和还原剂,维生素C等会加速两种色素的分解;Fe~(3+)的存在使蓝色素吸光值下降;大多数金属离子和山梨酸

王大芬[10]2012年在《大蒜提取物的制备工艺与防污活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理论对大蒜提取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BP神经网络理论,对大蒜提取物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通过分析大蒜提取物抑制白脊藤壶金星幼体附着的机理,研究了大蒜提取物的防污活性。在本试验中,采用选用正交表L_9(3~4)来安排正交试验设计,考察酒精浓度、浸出温度和料液比对提取液中大蒜油含量的影响(酒精浓度变化范围为55-95%,浸出温度的变化范围是60-80℃,料液比变化范围是1:3-1:7。),以确定大蒜油提取较优工艺,本章获得的较优的试验方案为:酒精浓度95%,浸出温度80℃、料液比1∶7,大蒜蒜氨酸含量0.2974%。在通过上述正交试验所获得的初步优化工艺的基础上,保持其中叁个试验因素不变,而只是变化一个试验因素值,应用BP神经网络,充分挖掘试验数据的信息,通过仿真、评估和优化,结合生产实际,获得了优化的提取工艺为:酒精浓度75%,料液比1:7,提取温度76℃。从模型的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看,应用优化工艺提取的大蒜油含量(0.3099%)高于正交试验的结果(0.2974%),且降低实验成本,节约能源、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出。最后根据冯丹青等建立的白脊藤壶实验模型,建立大蒜的水提取物、75%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白脊藤壶金星幼体抑制实验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大蒜的水提取物、75%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白脊藤壶金星幼体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提示大蒜在海洋防污中有很大的应用和发展潜力,为寻找新型的环保型海洋防污材料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大蒜活性物质——有机硫化物的提取[D]. 陈彬. 北京化工大学. 2004

[2]. 大蒜总皂苷的抗缺氧生物活性作用及机制研究[D]. 罗红. 第叁军医大学. 2009

[3].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大蒜功能成分的分离提取及药理活性研究[D]. 郑永军. 中国海洋大学. 2012

[4]. 大蒜抑菌活性成分对番茄病原菌的抑制研究[D]. 徐文静. 东北师范大学. 2006

[5]. 葱属类植物中有机硫化物的抗氧化性研究进展[J]. 黄晴, 吴忠坤, 吴中琴, 赵紫薇, 成焕.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

[6]. 大蒜废水特性及预处理试验研究[D]. 贾桢桢.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7]. 大蒜二烯丙基叁硫化物抗乳腺癌MDA-MB-231细胞血行转移的机制初探[D]. 王颖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8]. 测定大蒜活性物质含硫化合物方法定硫法的改进和评价[J]. 蒋思萍, 陈彬, 马超, 卜海涛, 马润宇. 西藏科技. 2009

[9]. 醋浸绿蒜的功能及其绿变色素的分离、性质研究[D]. 赵晓丹.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10]. 大蒜提取物的制备工艺与防污活性研究[D]. 王大芬. 中国海洋大学. 2012

标签:;  ;  ;  ;  ;  

大蒜活性物质——有机硫化物的提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