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浸出论文_车贤

导读:本文包含了氰化浸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金矿,有色金属,氰化物,硫酸盐,精矿,热力学,微细。

氰化浸出论文文献综述

车贤[1](2019)在《低酸浸铜、高酸除杂两段酸浸工艺对金银氰化浸出效果试验研究及经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某黄金冶炼厂的生产工艺,低酸浸铜、高酸除杂两段酸浸工艺对金银氰化浸出效果的影响及经济分析表明,采用低酸浸铜、高酸除杂两段酸浸工艺,不但可以提高铜的浸出率,还对金银氰化浸出以及降低氰化过程纯碱、氰化钠耗量都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11期)

车贤[2](2019)在《保护碱对焙烧氰化工艺金银浸出率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某黄金冶炼厂的生产工艺,本文采用不同的调碱方法,对焙烧酸浸氰化系统的酸浸带滤机滤饼进行大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0%NaOH+50%Na_2CO_3+(4~6 kg/t)NH_4HCO_3作为保护碱金浸出效果最明显,可以大大降低碳酸钠的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而且金的浸出率比采用单一的碳酸钠作为保护碱提高约1%,按该黄金冶炼厂的生产规模,每年可以多回收10.8 kg黄金,创造经济效益约270万元。(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10期)

蒋曼,崔万顺,高恩霞,于福顺,孙永峰[3](2019)在《非氰化法浸出某低品位金矿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无氰化堆浸法对甘肃某低品位金矿(金品位为0.5 g/t)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浸出剂种类、浸出剂浓度、浸出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金矿浸出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硫代硫酸铵(浓度为0.5 mol/L)为浸出剂,草酸钠(氧化剂)、叁氯化铁、硫脲为助浸剂,浓度分别为12.5 mmol/L、5 mmol/L、5 mmol/L,浸出固液比=1∶3,氨水调节pH=10时,金浸出率可达到85.37%,获得了较好的选别指标。试验所采用的工艺可将低品位金矿中的金回收,同时避免氰化浸出法所产生的氰化物污染,为处理同类型金矿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关宏伟,叶凌箭,沈非凡,宋执环[4](2019)在《基于经济模型预测控制的金氰化浸出过程动态实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金氰化浸出过程时间常数大、不确定性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济模型预测控制(EMPC)的动态实时优化方法。和传统的模型预测控制不同,EMPC将经济指标直接作为滚动优化的目标函数,在每个采样时刻求解滚动窗口的最优操作序列。和稳态优化方法相比,基于EMPC的方法能保证动态最优性,提高经济收益。此外,金氰化浸出过程受随机噪声、未知参数可变等不确定性影响,提出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通过构造增广系统对状态变量及不确定参数进行在线同步估计,加强EMPC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EMPC+EKF策略能有效提高金氰化浸出过程的经济性能。(本文来源于《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 2019)摘要集》期刊2019-07-31)

文伟,余新文,杨晓军[5](2019)在《某高泥质银金矿氰化浸出及柱浸对比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银金矿石含泥质高、堆浸时渗滤性差等问题,分别进行了全泥氰化浸出和柱浸浸出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制粒—固化—柱浸工艺流程,可获得金浸出率为81.98%、浸渣金品位为0.17 g/t,银浸出率为53.98%、浸渣银品位为8.26 g/t,氰化钠耗量为0.444 kg/t、石灰耗量为6 kg/t的较好指标,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9年06期)

刘淑杰,代淑娟,张作金,白丽梅[6](2019)在《国内氰化法浸出金矿中金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了2014~2018年氰化法浸出金矿中金的论文和专利,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讨论。文献分析表明,对贫金矿的开发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有关氰化工艺、氰化条件、尾渣处理和贫液净化的研究较多,但氰化浸出条件之间的交互影响,以及脉石矿物对氰化浸出效率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建议通过工艺完善、加强应用软件模拟等研究,不断完善金矿氰化浸出理论与实践,提高金矿资源的利用率。(本文来源于《贵金属》期刊2019年02期)

郭跃东[7](2019)在《复杂金矿焙烧酸浸渣氟盐预处理机理及对氰化浸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金精矿品位逐渐下降,低品位难处理金精矿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研究重点。本文采用氟盐预处理-氰化工艺对复杂金精矿焙烧酸浸渣进行预处理,探索了最优工艺条件及反应动力学,并借助EMPA、EDS对金、银在酸浸渣、氟盐预处理渣、氰化渣的赋存状态进行表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酸性氟盐体系浸出过程的热力学研究表明:从石英、赤铁矿等矿物的溶解的优势区域来看,温度298.15 K,氟离子浓度1 mol·L~(-1)时区域较大,理论上能达到较好的预处理效果。其次,开展了氟化氢铵-硫酸体系预处理-氰化工艺处理复杂金精矿焙烧酸浸渣实验研究,考察了硫酸浓度、氟化氢铵浓度、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影响,系统描述了个各因素对金银浸出率影响规律,并得出最优条件如下:硫酸2.0 mol·L~(-1)氟化氢铵1.5 mol·L~(-1),时间90 min,反应温度40℃,液固比5:1,搅拌转速300 rpm;此条件下铁的脱除率可达到42.18%,而硅的脱除率达24%,金的浸出率可达97.63%,银的浸出率达到94.84%。并运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对银浸出过程进行了工艺优化,比较了各因素对于银浸出率的影响规律。优化响应方程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1.4 mol·L~(-1) NH_4HF_2,2.0 mol·L~(-1)H_2SO_4,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90 min,在此条件下银浸出率为94.84%。再次,考察了氟盐预处理-氰化浸出金、银动力学过程,动力学数据符合JMA模型,Avrami方程中金的级数n为0.646,银的级数n为0.668;金的表观活化能为19.15 kJ·mol~(-1),银的表观活化能为16.00 kJ·mol~(-1),氟盐预处理反应过程受内扩散控制。最后,通过物相分析对复杂金精矿焙烧酸浸渣在氟化氢铵-硫酸体系预处理-氰化工艺进行了考察。经过矿石的SEM-EDS分析,发现颗粒表面的氧化物包裹结构再度被破坏,颗粒表面的空隙大小及数量再度增加,颗粒表面的金、银分别平均上升了1.29%和0.35%。结合矿物MLA分析,在矿石剖面上能找到部分自然金或依附于含铅矿石的金,氟盐预处理前其在矿石内部,处理后在剖面的边缘处;进一步说明金银在矿石表面暴露出来,利于提高金、银的氰化提取率。对矿物进行EMPA分析,在酸浸-氟盐预处理-氰化工艺中矿石的物相没有太大变化,氟盐处理后矿石中金、银有明显的富集区域,而且边缘处还有含银量较高的亮点;说明氟盐预处理过程能很好的暴露于颗粒表面,而氰化渣中金、银的分布都较为分散,含量不高,矿石中金银已被浸出。(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勇,彭伟,刘洪波,刘安荣,王振杰[8](2019)在《从贵州某金矿石中氰化浸出金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从贵州某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中氰化浸出金,考察了矿石细度、氰化钠用量、石灰用量、浸出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石细度-74μm占比70%、液固体积质量比4/1、浸出时间24 h、氰化钠用量4 kg/t、石灰用量2 kg/t条件下,金浸出率达96%以上,浸出效果较为理想。(本文来源于《湿法冶金》期刊2019年02期)

王明,齐建云,宁新霞,王祥[9](2019)在《焙烧-氰化浸出锰银矿中银的扩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添加剂焙烧-氰化浸出中试处理锰银矿。回转窑连续运转80 h,物料焙烧时间30±5 min,所得焙砂产率85.54%,焙砂中银含量237.73 g/t、锰含量24.68%,银回收率99.19%,锰回收率98.70%;焙砂经500 L反应釜直接氰化浸出,浸出液固比2:1~2.2:1,时间6~15 h,氰化钠用量700 g/t原矿,所得银浸出率86.5%,氰化尾渣满足冶金用锰矿石标准。(本文来源于《贵金属》期刊2019年01期)

聂祖明,姜亚雄,黄丽娟[10](2019)在《云南某金银铁多金属氧化矿石加压氰化浸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合理高效开发利用低品位难处理金银矿资源,以云南某金银铁多金属氧化矿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加压氰化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试验条件及原矿Au品位1. 57 g/t、Ag品位37. 20 g/t、Cu品位0. 36%的条件下,获得了Au浸出率92. 36%、Ag浸出率47. 31%、Cu浸出率20. 37%的较好指标;与同等条件下常压氰化浸金相比,加压氰化工艺金浸出率提高约2百分点,银浸出率提高约20百分点,且大幅缩短了浸出时间。该研究结果为低品位金银矿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黄金》期刊2019年03期)

氰化浸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某黄金冶炼厂的生产工艺,本文采用不同的调碱方法,对焙烧酸浸氰化系统的酸浸带滤机滤饼进行大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0%NaOH+50%Na_2CO_3+(4~6 kg/t)NH_4HCO_3作为保护碱金浸出效果最明显,可以大大降低碳酸钠的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而且金的浸出率比采用单一的碳酸钠作为保护碱提高约1%,按该黄金冶炼厂的生产规模,每年可以多回收10.8 kg黄金,创造经济效益约270万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氰化浸出论文参考文献

[1].车贤.低酸浸铜、高酸除杂两段酸浸工艺对金银氰化浸出效果试验研究及经济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2].车贤.保护碱对焙烧氰化工艺金银浸出率影响的试验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

[3].蒋曼,崔万顺,高恩霞,于福顺,孙永峰.非氰化法浸出某低品位金矿的试验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关宏伟,叶凌箭,沈非凡,宋执环.基于经济模型预测控制的金氰化浸出过程动态实时优化[C].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9)摘要集.2019

[5].文伟,余新文,杨晓军.某高泥质银金矿氰化浸出及柱浸对比试验[J].现代矿业.2019

[6].刘淑杰,代淑娟,张作金,白丽梅.国内氰化法浸出金矿中金的研究进展[J].贵金属.2019

[7].郭跃东.复杂金矿焙烧酸浸渣氟盐预处理机理及对氰化浸出的影响[D].江西理工大学.2019

[8].李勇,彭伟,刘洪波,刘安荣,王振杰.从贵州某金矿石中氰化浸出金试验研究[J].湿法冶金.2019

[9].王明,齐建云,宁新霞,王祥.焙烧-氰化浸出锰银矿中银的扩大试验[J].贵金属.2019

[10].聂祖明,姜亚雄,黄丽娟.云南某金银铁多金属氧化矿石加压氰化浸出试验研究[J].黄金.2019

论文知识图

氰化尾液除铜工艺流程图

标签:;  ;  ;  ;  ;  ;  ;  

氰化浸出论文_车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