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方式论文_芦海涛,崔利华,王艺铮

导读:本文包含了注射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胰岛素,西林,浇口,糖尿病,安瓿,卵细胞,附睾。

注射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芦海涛,崔利华,王艺铮[1](2019)在《不同方式引导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屈腕屈指肌痉挛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肌电/电刺激和超声两种引导方式下注射肉毒毒素对脑卒中屈腕和屈指痉挛患者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脑卒中后屈腕及屈指痉挛并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患者,根据引导方式分为肌电/电刺激引导组(n=36)和超声引导组(n=37),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中腕和手指部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MAS和FMA评分均显着改善(|Z|> 4.654, P <0.001);超声引导组MAS评分优于肌电/电刺激引导组(|Z|> 1.980, P <0.05);超声引导组药物用量显着低于肌电/电刺激引导组(t=4.023, P <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肉毒毒素改善脑卒中后腕指屈肌痉挛优于肌电/电刺激引导。(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叶盛开,任霞,陈海英[2](2019)在《谷赖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谷赖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皮下注射谷赖胰岛素(SII-G)治疗(SII-G组,n=48),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谷赖胰岛素(CII-G)治疗(CII-G组,n=47)和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SII-L)治疗(SII-L组,n=46)。比较3组患者血糖控制稳定所用时间、住院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住院总费用、术后感染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CII-G组每日胰岛素用量均少于SII-G组和SII-L组(均P<0.05),而SII-G组和SII-L组每日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SII-L组血糖控制稳定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长于或多于CII-G组和SII-G组(均P<0.05),而CII-G组和SII-G组血糖控制稳定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无明显差异(均P>0.05)。3组围术期低血糖发生率及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采用谷赖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进行降糖治疗均安全、有效,效果均较赖脯胰岛素更好,而采用CII-G可减少每日胰岛素用量。(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梁其辉[3](2019)在《小容量注射剂内包装材料的传递方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容量注射剂常用的内包装材料有西林瓶、安瓿瓶、胶塞、铝盖等,设计该类项目常常把内包装材料从洁净区外传递至使用点的方式作为重点考虑因素。从使用方使用习惯和管理方式,胶塞和铝盖种类等方面,分别探讨了西林瓶、安瓿瓶、胶塞、铝盖传递方式。(本文来源于《化工与医药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陈碧真,林婉蓉,张巧卿[4](2019)在《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胰岛素传统多次皮下注射法与胰岛素泵注射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该院住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多次的胰岛素皮下注射,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泵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的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前30 min、午餐后2 h、晚餐前30 min、晚餐后2 h、睡前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78,15.478;P=0.000,0.000)。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3,P=0.032)。结论胰岛素泵注射方法对于血糖水平的控制,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的减少,低血糖发生率的降低均优于胰岛素传统皮下注射。(本文来源于《糖尿病新世界》期刊2019年18期)

吴姝[5](2019)在《治疗糖尿病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的护理要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的护理要点。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90例糖尿病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传统组进行多次皮下注射和对应的护理,研究组开展胰岛素泵注射和相应护理。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血糖达标时间、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监测水平、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研究组糖尿病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传统组,P <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血糖达标时间、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优于传统组,P <0.05;干预前两组血糖监测水平、生活质量相近,P> 0.05;干预后研究组血糖监测水平、生活质量优于传统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传统组,P <0.05。结论治疗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泵注射并辅以一定的护理可提升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加速血糖达标和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1期)

赵丹[6](2019)在《不同高压注射增强方式对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高压注射增强方式对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某院收治的98例行CT增强扫描患者,依照不同高压注射增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9)与试验组(n=49),对照组施以单管注射造影剂,但不注射生理盐水予以冲洗;试验组施以双管注射,即单管注射造影剂联合生理盐水予以冲洗,观察两组患者的CT扫描图像质量与大血管内CT值情况。结果试验组的阳性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大血管内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管注射造影剂联合生理盐水予以冲洗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去除放射性伪影,降低阳性率,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造影剂使用量,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本文来源于《中国疗养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李丹[7](2019)在《睾丸穿刺取精与经皮附睾取精两种方式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睾丸穿刺所得精子与经皮附睾取精两种方式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治疗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VIP)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18年8月有关睾丸穿刺取精与经皮附睾取精行ICSI治疗的文献资料,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筛选,进而资料提取,用Cochrane协作网非随机研究推荐的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行文献的质量评价,最后运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原始文献20篇,包括1464周期用睾丸穿刺的精子行ICSI,2526周期用经皮附睾取精的精子行ICSI。Meta分析结果显示:睾丸穿刺取精与经皮附睾取精两种方式分别行ICSI治疗,妊娠率(RR=1.06,95%CI=0.99~1.13,P=0.110)、流产率(RR=0.99,95%CI=0.76~1.30,P=0.970)、活产率(RR=0.99,95%CI=0.86~1.14,P=0.880)、异位妊娠率(RR=1.44,95%CI=0.70~2.95,P=0.320)、畸形率(RR=1.71,95%CI=0.50~5.80,P=0.390)、单胎率(RR=0.95,95%CI=0.85~1.06,P=0.380)、多胎率(RR=1.12,95%CI=0.90~1.39,P=0.3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均无感染、阴囊血肿、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行睾丸穿刺取精与经皮附睾取精两种方式ICSI治疗,在安全性及疗效方面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4-01)

李景玲[8](2019)在《子宫疤痕妊娠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注射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子宫疤痕妊娠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注射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96例子宫疤痕妊娠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11月-2018年09月,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行肌注治疗,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行腔内注射治疗,各48例,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阴道出血量、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及血β-hCG下降率、血β-hCG转阴时间、包块消退时间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存在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量(321.25±24.32)mL低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无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血β-hCG下降率(65.85±5.42)%高于对照组,而血β-hCG转阴时间(44.02±3.65)d及包块消退时间(9.32±2.05)d均短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子宫疤痕妊娠患者选择甲氨蝶呤囊内注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显着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应用及推广。(本文来源于《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1期)

沈旭峰[9](2019)在《应用重组腺相关病毒血清型9载体联合改进的经肾实质肾盂注射方式实现肾脏基因递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主要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病,该病患病率在1/400-1/1000之间,该疾病患者多发病于成年期。据报道,在全球范围内,约400-600万人患有该疾病,而在我国也有约150万的该病人群。多囊肾病(PKD)因相关致病基因发生突变从而能够发生一些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即双侧肾脏会逐渐形成大量的椭球形或梭形囊肿,并不断地压迫正常的肾实质,最终导致肾脏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被破坏,从而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ADPKD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I型多囊肾病基因(PKD1基因)和Ⅱ型多囊肾病基因(PKD2基因)发生突变,而ARPKD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纤囊蛋白基因(PKHD1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引起肾脏上皮细胞的信号通路出现异常。目前除肾脏移植以外,临床上尚无公认的有效手段或技术能够完全治愈多囊肾病(PKD)。基因治疗被认为是该疾病的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式或手段,通过基因递送技术,利用病毒载体或新型载体系统将目的基因递送至基因突变的器官,可能在治疗多囊肾病(PKD)中具有潜在的价值和意义。【研究目的】为了寻找有效的肾脏基因递送方法,本课题组建立了经肾实质肾盂注射方式。这种方式是一种将肾实质注射方式与经输尿管肾盂逆行注射方式结合的新方法。【研究方法】通过使用经肾实质肾盂注射方式,本课题组将r AAV9病毒载体注入小鼠肾脏。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免疫染色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本课题组评估了该方式的基因递送效率,同时还评估了该方式的安全性。【研究结果】本课题组观察到外源基因在注射肾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而在对侧肾脏的表达水平要低得多。在该研究中,本课题组还观察到在肝脏中存在外源基因的肾外转导。在注射r AAV9病毒载体的小鼠,其肝肾功能与未注射的小鼠相当。【研究结论】使用新建立的经肾实质肾盂注射方式注射r AAV9病毒载体,能够在安全范围内实现肾脏所需的外源基因表达,从而为肾脏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替代技术选择。(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陶永亮,欧阳婷,郑英杰[10](2019)在《盘簧盖板注射模进料方式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盘簧盖片注射模设计中忽视了进料位置的正确选择,导致塑件中重要尺寸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使用户无法接受模具,被放置了两年多时间。现用户急需塑件,对原有模具进料位置进行改进:通过将一模出8件改为一模出4件,重新设计流道位置,选择从塑件壁厚的部位进料,以便补收缩,改变原来从壁薄处进料方式,保证进料的平衡性。模具经过进料位置的改变,塑件中重要尺寸得到了纠正和满足,模具被用户接受,使放置了两年多的模具起死回生。(本文来源于《模具制造》期刊2019年02期)

注射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谷赖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皮下注射谷赖胰岛素(SII-G)治疗(SII-G组,n=48),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谷赖胰岛素(CII-G)治疗(CII-G组,n=47)和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SII-L)治疗(SII-L组,n=46)。比较3组患者血糖控制稳定所用时间、住院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住院总费用、术后感染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CII-G组每日胰岛素用量均少于SII-G组和SII-L组(均P<0.05),而SII-G组和SII-L组每日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SII-L组血糖控制稳定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长于或多于CII-G组和SII-G组(均P<0.05),而CII-G组和SII-G组血糖控制稳定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无明显差异(均P>0.05)。3组围术期低血糖发生率及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采用谷赖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进行降糖治疗均安全、有效,效果均较赖脯胰岛素更好,而采用CII-G可减少每日胰岛素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注射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芦海涛,崔利华,王艺铮.不同方式引导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屈腕屈指肌痉挛的效果比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

[2].叶盛开,任霞,陈海英.谷赖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广西医学.2019

[3].梁其辉.小容量注射剂内包装材料的传递方式探讨[J].化工与医药工程.2019

[4].陈碧真,林婉蓉,张巧卿.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9

[5].吴姝.治疗糖尿病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的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6].赵丹.不同高压注射增强方式对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比较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9

[7].李丹.睾丸穿刺取精与经皮附睾取精两种方式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9

[8].李景玲.子宫疤痕妊娠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注射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

[9].沈旭峰.应用重组腺相关病毒血清型9载体联合改进的经肾实质肾盂注射方式实现肾脏基因递送[D].安徽医科大学.2019

[10].陶永亮,欧阳婷,郑英杰.盘簧盖板注射模进料方式的改进[J].模具制造.2019

论文知识图

检测尾静脉注射MSCs后大鼠血清...不同注射方式与时间点注射MS...和Ad5-GPZ混合免疫小鼠GPS特...心脏血泵外观图比较SCP2-Ctrl和SCP2-SCT6肿瘤细胞的...(H4-A)超材料结构的FE-SEM照...

标签:;  ;  ;  ;  ;  ;  ;  

注射方式论文_芦海涛,崔利华,王艺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