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治疗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护理新技术

玻璃体切割治疗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护理新技术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655000云南曲靖

[摘要]目的:对于视网膜脱离患者应用玻璃体切割治疗方案,观察实施护理新技术的效果情况。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治疗的6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应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以及应用护理新技术的研究组。对于实施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成效情况进行观察及比较。结果:通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力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明显的优越于参照组,P<0.05;对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明显的低于参照组,P<0.05;调查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于玻璃体切割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而言,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新技术方案可以明显的降低并发症率,安全可靠。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护理新技术

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主要举措即为手术,封闭裂孔以及放出视网膜内积液是主要的治疗目标。当前已经普遍的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视网膜脱离,可以得到相对良好的成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2]。但是治疗期间对患者采取怎样的护理方案,对于术后的康复效果以及进程可以形成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对于玻璃体切割治疗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护理新技术情况进行探究,提供给实践工作有价值的指导。做出的报告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是在我院进行玻璃体切割治疗的60例患者,选择的时间范围是在2015年8月至2018年5月期间。全部的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明确为视网膜脱离病患,均实施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无手术禁忌症。患者为单眼发病,无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以及其他影响检查结果的眼科疾病和手术史者。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良好,具有较高的依从性。所有患者和家属均享有本研究知情权,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此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协会的批准。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各具备30例的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内具有20例男性和10例女性,年龄是在30岁至75岁之间,平均为(56.7±2.3)岁,发病的原因为视网膜变性、玻璃体病变、眼外伤、其他,分别是:15例、10、6例、4例;参照组内具有16例男性和14例女性,年龄是在32岁至75岁之间,平均为(55.8±2.6)岁,发病的原因为视网膜变性、玻璃体病变、眼外伤、其他,分别是:18例、7、3例、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显示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于参照组的患者仅实施一般的护理模式,即包括保持环境清洁、做好术前准备(滴抗生素眼液、清洁眼周、、泪道冲洗、散瞳、正确体位摆放等)、加强手术期间的护理(处置好手术器械物品、动作轻柔、密切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状态、根据需要调整玻璃体切割机参数、确保术中物品及时供应等)、落实术后护理工作(环境护理、体位护理、心理指导、康复知识教育、防控并发症、监测生命体征等)。研究组的患者同样采取一般的常规护理模式,相同于参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研究组的患者同时实施护理新技术内容。即对患者展开卧位舒适护理,术后患者在面向下位的情况下,才可以有效的保障视网膜在良好的状态中,推动恢复,因此要指导患者正确的低头位或者舒适的俯卧位。此体位需要使得面部以及体位向下一致性,维持视线向下状态,持续的时间通常在三个月左右。但是患者会由于长时间的体位固定导致肢体不适,诸如肌体僵硬、腰背部肌肉酸痛以及颜面部水肿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患者术后采取“U”型玻切枕进行护理,运用“U”型玻切枕配合术后体位要求,减少术后水肿等并发症问题,以及帮助提升头部的舒适感。而且为了改善呼吸压迫的问题,采取胸垫进行处理,患者的两臂处在自然屈曲状态中,对手肘部位敷料粘贴进行积极保护。

1.3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力情况进行统计,同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眼内感染、水肿、出血等)。采取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护理满意情况,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21.0。其中,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平均数(±s)的方式进行表达,使用t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使用自然数(n)和百分比(%)的方式进行表达,使用卡方进行组间对比。当P<0.05时,为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如下表1所统计。在术后的1天时,两组的视力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1个月时,应用护理新技术的研究组患者其视力恢复情况明显的优越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3讨论

在眼科疾病中,视网膜脱离相对常见,产生的因素即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同神经上皮层之间出现了分离状况[3]。当前,采取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相对广泛,也是获得到理想成效的途径之一。在对实施玻璃体切割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期间,不仅要严格的落实标准、规范、科学、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期间的各项护理操作以及术后的专业化护理,同时更应该注重特殊的体位护理方案[4-5]。患者术后需要进行俯卧位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以实现视网膜裂孔部位在较高状态中。但是长时间的俯卧位,会因重力作用引发眼睑水肿、肘部皮肤破损、浑身酸痛以及降低睡眠质量等等问题。因此,在保持俯卧位状态时,予以患者头部放置“U”型枕俯卧位休息,是可以做到大大减少水肿等不良问题的,而且可以相应的将头部舒适度进行提升。一方面减少病人的术眼并发症,另一方面也有效的提高患者舒适度,可明显的推动病情恢复。另外,为了改善呼吸压迫问题,可以垫置胸垫,以及两臂在自屈曲姿势中,手肘部敷料粘贴保护。通过采取护理新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提升舒适感和满意度,而且也能够明显的对心理进行干预,效果显著。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玻璃体切割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而言,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新技术方案可以明显的提升总体有效率,而且能够更好的降低并发症率,维护患者的治疗安全可靠性。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存芳.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治疗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12(04):111-112.

[2]张海花,胡晓佳,冯茜,刘丽华,刘敏,秦岭.硅油填充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精致护理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2017,29(11):1604-1607.

[3]李霞,李岩,蔡维.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术后针灸护理康复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6,18(02):168-170.

[4]陈彬,张作仁.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3):12311+12313.

[5]杜英爽.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3):257-258.

标签:;  ;  ;  

玻璃体切割治疗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护理新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